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強調“貫徹新發展理念是新時代我國發展壯大的必由之路”,這一重要論斷具有重要理論和實踐意義。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統攬全局、把握大勢,對經濟社會發展提出了一系列重大理論和理念,其中新發展理念是最重要、最主要的。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習近平總書記深刻指出,“必須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堅持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改革方向,堅持高水平對外開放,加快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為我國實現高質量發展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
一
我們黨領導人民治國理政,很重要的一個方面就是要回答好實現什么樣的發展、怎樣實現發展這個重大問題。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發展環境、發展條件發生深刻變化,新形勢下實現什么樣的發展、怎樣實現發展的問題歷史性地擺在了我們面前。習近平總書記深刻總結國內外發展經驗教訓和發展大勢,針對我國發展中的突出矛盾和問題,創造性提出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新發展理念,科學回答了關于發展的目的、動力、方式、路徑等一系列理論和實踐問題,闡明了我們黨關于發展的政治立場、價值導向、發展模式、發展道路等重大政治問題,引領我國經濟發展取得歷史性成就、發生歷史性變革。
從根本宗旨把握新發展理念。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為人民謀幸福、為民族謀復興,這既是我們黨領導現代化建設的出發點和落腳點,也是新發展理念的‘根’和‘魂’?!蔽覀凕h所做的一切,歸根結底都是為了讓人民過上好日子。只有堅持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才會有正確的發展觀、現代化觀。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必須更加注重共同富裕問題。我們決不能允許貧富差距越來越大、窮者愈窮富者愈富,決不能在富的人和窮的人之間出現一道不可逾越的鴻溝。
從問題導向把握新發展理念。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我國發展已經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要根據新發展階段的新要求,堅持問題導向,更加精準地貫徹新發展理念,切實解決好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問題,推動高質量發展?!北热纾萍甲粤⒆詮姵蔀闆Q定我國生存和發展的基礎能力,存在諸多“卡脖子”問題;我國城鄉區域發展差距較大,而究竟怎樣解決這個問題,有很多新的問題需要深入研究;我國能源體系高度依賴煤炭等化石能源,生產和生活體系向綠色低碳轉型的壓力都很大,實現2030年前碳排放達峰、2060年前碳中和的目標任務極其艱巨;外部環境越來越復雜多變,必須處理好自立自強和開放合作的關系,處理好積極參與國際分工和保障國家安全的關系,處理好利用外資和安全審查的關系,在確保安全前提下擴大開放。針對這些突出問題,習近平總書記明確要求:“進入新發展階段,對新發展理念的理解要不斷深化,舉措要更加精準務實,真正實現高質量發展?!?/p>
從憂患意識把握新發展理念。習近平總書記強調:“隨著我國社會主要矛盾變化和國際力量對比深刻調整,我國發展面臨的內外部風險空前上升,必須增強憂患意識、堅持底線思維,隨時準備應對更加復雜困難的局面?!币獔猿终伟踩?、人民安全、國家利益至上有機統一,既要敢于斗爭,也要善于斗爭,全面做強自己,特別是要增強威懾的實力;宏觀經濟方面要防止大起大落,資本市場上要防止外資大進大出,糧食、能源、重要資源上要確保供給安全,要確保產業鏈供應鏈穩定安全,要防止資本無序擴張、野蠻生長,還要確保生態環境安全,堅決抓好安全生產;社會領域要防止大規模失業風險,加強公共衛生安全,有效化解各類群體性事件;要加強保障國家安全的制度性建設,借鑒其他國家經驗,研究如何設置必要的“玻璃門”,在不同階段加不同的鎖,有效處理各類涉及國家安全的問題。
二
黨的十八大以來,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科學指引下,全黨全國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我國經濟建設取得重大成就,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歷史性地解決了絕對貧困問題,正在意氣風發向著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邁進,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進入了不可逆轉的歷史進程。
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們加快推進科技自立自強,全社會研發經費支出從1萬億元增加到2.8萬億元,居世界第二位,研發人員總量居世界首位?;A研究和原始創新不斷加強,一些關鍵核心技術實現突破,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壯大,載人航天、探月探火、深海深地探測、超級計算機、衛星導航、量子信息、核電技術、新能源技術、大飛機制造、生物醫藥等取得重大成果,進入創新型國家行列。
協調是持續健康發展的內在要求。黨的十八大以來,全黨全國把協調發展放在發展全局的重要位置,堅持統籌兼顧、綜合平衡。黨中央堅持以新發展理念為引領,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加快推進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和經濟轉型升級,我國的產業結構、需求結構、城鄉結構、區域結構、所有制結構和收入分配結構逐步改善,經濟發展的協調性和可持續性不斷增強,為推動高質量發展、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奠定了良好基礎。協調發展已經成為我國高質量發展的內生特點。
綠色是永續發展的必要條件和人民對美好生活追求的重要體現。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們堅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和系統治理,全方位、全地域、全過程加強生態環境保護,生態文明制度體系更加健全,污染防治攻堅向縱深推進,綠色、循環、低碳發展邁出堅實步伐,生態環境保護發生歷史性、轉折性、全局性變化,我們的祖國天更藍、山更綠、水更清。
開放是國家繁榮發展的必由之路。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們實行更加積極主動的開放戰略,構建面向全球的高標準自由貿易區網絡,加快推進自由貿易試驗區、海南自由貿易港建設,共建“一帶一路”成為深受歡迎的國際公共產品和國際合作平臺。我國成為一百四十多個國家和地區的主要貿易伙伴,貨物貿易總額居世界第一,吸引外資和對外投資居世界前列,形成更大范圍、更寬領域、更深層次對外開放格局。
共享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們深入貫徹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在幼有所育、學有所教、勞有所得、病有所醫、老有所養、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上持續用力,人民生活全方位改善。人均預期壽命增長到78.2歲。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從16500元增加到35100元。城鎮新增就業年均1300萬人以上。建成世界上規模最大的教育體系、社會保障體系、醫療衛生體系,教育普及水平實現歷史性跨越,基本養老保險覆蓋10.4億人,基本醫療保險參保率穩定在95%。及時調整生育政策。改造棚戶區住房4200多萬套,改造農村危房2400多萬戶,城鄉居民住房條件明顯改善?;ヂ摼W上網人數達10.3億人。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實、更有保障、更可持續,共同富裕取得新成效。
新時代10年的偉大變革深刻證明,新發展理念適應了時代發展和實踐深化對黨和國家工作的新要求,是破解發展難題、增強發展動力、厚植發展優勢的行動指南,是黨和國家事業發展必須長期堅持和全面貫徹的基本方略。
三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新發展理念是一個系統的理論體系,回答了關于發展的目的、動力、方式、路徑等一系列理論和實踐問題,闡明了我們黨關于發展的政治立場、價值導向、發展模式、發展道路等重大政治問題”。新時代新征程上,堅定不移完整、準確、全面地理解和貫徹新發展理念,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推動高質量發展,就一定能不斷提高我國發展的競爭力和持續力,走好更高質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續、更為安全的發展之路。
扎扎實實貫徹新發展理念。新發展理念是一個整體,我們在貫徹落實中要完整把握、準確理解、全面落實,把新發展理念貫徹到經濟社會發展全過程和各領域。要切實按照習近平總書記的要求,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切實解決影響構建新發展格局、實現高質量發展的突出問題,切實解決影響人民群眾生產生活的突出問題。創新發展、協調發展、綠色發展、開放發展、共享發展,在工作中都要予以關注,使之協同發力、形成合力,不能畸輕畸重,不能以偏概全。
落實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必須落實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尤其要做好共同富裕這篇大文章。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提出新發展理念時,我就強調,共享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必須堅持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作出更有效的制度安排,使全體人民在共建共享發展中有更多獲得感,增強發展動力,增進人民團結,朝著共同富裕方向穩步前進。”黨的二十大報告強調:“中國式現代化是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現代化?!睂崿F共同富裕不僅是經濟問題,而且是關系黨的執政基礎的重大政治問題。只有在共同富裕道路上不斷取得扎扎實實的進步,才能真正貫徹新發展理念的人民立場。我們還必須深刻認識到,促進人民共同富裕既是一項長期任務,也是一項現實任務;我們急不得,但也同樣等不得。在新發展階段,我們要站穩人民立場,踐行黨的宗旨,貫徹黨的群眾路線,保持黨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自覺把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貫穿到各項工作之中,扎實推進共同富裕,讓現代化建設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要自覺主動解決地區差距、城鄉差距、收入差距等問題,推動社會全面進步和人的全面發展,促進社會公平正義,不斷增強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讓人民群眾真真切切感受到共同富裕不僅僅是一個口號,而是看得見、摸得著、真實可感的事實。
繼續深化改革開放。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既要以新發展理念指導引領全面深化改革,又要通過深化改革為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提供體制機制保障。我國改革和發展實踐告訴我們,唯有全面深化改革,才能更好踐行新發展理念,破解發展難題、增強發展活力、厚植發展優勢?!蔽覀円谝延懈母锘A上,立足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堅持問題導向,圍繞增強創新能力、推動平衡發展、改善生態環境、提高開放水平、促進共享發展等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繼續把改革推向深入,更加精準地出臺改革方案,更加全面地完善制度體系。黨的二十大報告“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著力推動高質量發展”這一部分,特別強調了構建高水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全面推進鄉村振興、促進區域協調發展、推進高水平對外開放等重要方面領域,這些方面領域中的關鍵問題無一不需要進一步深化改革來推進發展進程??梢哉f,改革只有進行時,沒有完成時,改革永遠在路上。
堅持系統觀念。系統觀念是具有基礎性的思想和工作方法。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必須堅持系統觀念”,“要統籌國內國際兩個大局,統籌‘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和‘四個全面’戰略布局,加強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謀劃、戰略性布局、整體性推進”。黨的二十大報告強調“加快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這就涉及國內循環與國際循環的系統協調問題。國際循環必須以國內循環為基礎,歷史表明,大國經濟只有立足國內循環實現高質量規模經濟,才能擁有參與國際經濟分工的產業前提;國內循環也不能離開國際循環的支撐,否則就容易回到自我封閉的老路上去。兩個循環構成一個相互關聯、相互促進的整體,系統地、協同地發揮作用。黨的二十大報告強調“促進區域協調發展”,這里同樣涉及重大的系統協調問題。在西部大開發、東北全面振興、中部地區加快崛起、東部地區加快推進現代化的進程中,在支持革命老區、民族地區加快發展,加強邊疆地區建設的征途中,在推進京津冀協同發展、長江經濟帶發展、長三角一體化發展、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的奮斗中,在高標準高質量建設雄安新區、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的過程中,處處需要、也處處閃爍著系統觀念和系統智慧。
善于從政治上看問題。馬克思主義認為,經濟是基礎,政治是經濟的集中反映。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是經濟社會發展的工作要求,也是十分重要的政治要求,必須加強黨的全面領導,善于用政治眼光觀察和分析經濟社會問題,真抓實干把黨中央決策部署貫徹到經濟工作各方面。越是形勢復雜、任務艱巨,越要堅持黨的全面領導和黨中央集中統一領導,越要把黨中央關于貫徹新發展理念的要求落實到工作中去。只有站在政治高度看,對黨中央的大政方針和決策部署才能領會更透徹,工作起來才能更有預見性和主動性。
新發展理念的提出遵循著必然的歷史邏輯,新發展理念的內涵遵循著科學的理論邏輯,新發展理念的實施遵循著正確的實踐邏輯。回顧過去,新發展理念指引著我們取得了一系列偉大成就,已經被驗證為我國發展的必然路徑。展望未來,新發展理念也必將引領我們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征程中闊步前進,貫徹新發展理念是新時代我國發展壯大的必由之路。
?。ㄗ髡撸航逃苛暯叫聲r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
責任編輯:王 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