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來源:《紅旗文稿》2022/20 作者:習近平外交思想研究中心 2022-11-02 10:55:23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中國始終堅持維護世界和平、促進共同發展的外交政策宗旨,致力于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睒嫿ㄈ祟惷\共同體理念是習近平外交思想的重要內容,也是中國特色大國外交的鮮明標識。它科學回答了“世界怎么了、我們怎么辦”的時代之問,指明了不同國家、不同民族、不同文明的共同奮斗方向,展現了胸懷天下、面向未來,大道之行、天下為公的寬闊胸襟,對中國和平發展、世界繁榮進步具有重大而深遠的意義。黨的二十大報告再次向全世界鄭重宣示,中國致力于促進世界和平與發展,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為新時代新征程全面推進中國特色大國外交樹立了鮮明旗幟、提供了行動指南。

  一、深刻領悟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思想偉力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當前,世界之變、時代之變、歷史之變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開。一方面,和平、發展、合作、共贏的歷史潮流不可阻擋,人心所向、大勢所趨決定了人類前途終歸光明。另一方面,恃強凌弱、巧取豪奪、零和博弈等霸權霸道霸凌行徑危害深重,和平赤字、發展赤字、安全赤字、治理赤字加重,人類社會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我們所處的是一個充滿挑戰的時代,也是一個充滿希望的時代。這是“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這一偉大思想創造性提出并不斷豐富發展的宏闊時代背景。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中華民族迎來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進入了不可逆轉的歷史進程,隨著綜合國力、國際地位和影響力顯著提升,我國前所未有地走近世界舞臺中央。世界那么大,問題那么多,國際社會期待聽到中國聲音、中國方案。

  時代是思想之母,偉大的時代必然產生偉大的思想。面對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戰略全局與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的交織激蕩,針對“建設一個什么樣的世界、怎樣建設這個世界”的世界之問、時代之問、歷史之問,習近平總書記以馬克思主義政治家、思想家、戰略家的非凡理論勇氣、卓越政治智慧、強烈使命擔當,站在歷史和時代的高度,從中國與世界共同利益、全人類共同福祉出發,提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重要理念。

  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的重要理論成果,閃耀著真理光芒。習近平總書記運用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方法,深刻把握人類社會歷史經驗和發展規律,洞察世界發展大勢,深刻指出“這個世界,各國相互聯系、相互依存的程度空前加深,人類生活在同一個地球村里,生活在歷史和現實交匯的同一個時空里,越來越成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運共同體”。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以全人類共同價值為遵循,以實現全人類發展、繁榮和幸福為宗旨,蘊含著對人類文明形態的前瞻性思考和對人類進步發展大勢的準確把握,體現了馬克思主義“共同體”理論的基本原則和價值追求。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并沒有窮盡真理,而是不斷為尋求真理和發展真理開辟道路”。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將“共同體”這一理想追求轉變為具有重要現實意義的偉大實踐,是普遍聯系的辯證思維在社會歷史領域的具體運用,揭示了世界各國相互依存和人類命運緊密相連的客觀現實和發展規律,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的最新成果之一。

  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植根于源遠流長的中華文化,蘊含著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精髓。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天下大同、協和萬邦是中華民族自古以來對人類社會的美好憧憬,也是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蘊含的文化淵源?!痹?000多年的文明發展中,中華民族一直追求和傳承著和平、和睦、和諧的堅定理念,講仁愛、重民本、守誠信、崇正義、尚和合、求大同構成了中華文明的精神特質。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吸收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的宇宙觀、“世界大同、天下一家”的天下觀、“親仁善鄰、協和萬邦”的國際觀、“以和為貴、和而不同”的文明觀、“以義為先、義利并舉”的義利觀,秉持立己達人、兼善天下的價值取向,堅守大道之行、天下為公的治理原則,追尋和衷共濟、和合共生的高遠理想,由內而外呈現出豐厚的歷史文化底蘊,巨大的親和力和感召力。

  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展現出中國共產黨作為世界上最大的馬克思主義執政黨胸懷天下的使命擔當。從成立之日起,中國共產黨就把共產主義確立為自己的遠大理想,致力于為人民謀幸福、為民族謀復興,為世界謀大同。一百多年來,黨始終立足中國,放眼世界,在領導人民進行革命、建設、改革的歷史進程中,始終關注人類前途命運,努力同世界上一切進步力量攜手前進。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集中反映了習近平總書記作為新時代黨的領袖,對中國共產黨初心使命的創造性繼承與創新性弘揚,集中反映了中國共產黨人超越傳統國際關系理論、創建新理論體系的能力、勇氣和擔當,集中反映了中國共產黨人以理論創新和思想創造引領實踐、引領時代、引領未來的歷史主動意識,集中反映了中國共產黨人深邃的歷史眼光和博大的天下情懷。

  二、全面認識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的豐富內涵

  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經歷了從醞釀、提出到不斷充實、發展的歷史過程,其內涵和外延不斷豐富完善,因其科學性、時代性、先進性、實踐性的理論特色,贏得越來越廣泛的理解、認同和支持。

  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理論內涵不斷豐富發展。在新時代中國特色大國外交的宏闊實踐中,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的內涵與時俱進,開拓創新,日益全面和深刻。習近平總書記2013年在莫斯科國際關系學院發表演講,首次在國際上提出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2015年在紐約聯合國總部詳細闡述了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五位一體”的總體路徑,提出和平、發展、公平、正義、民主、自由的全人類共同價值;2017年在聯合國日內瓦總部進一步提出建設“五個世界”的總體布局。2021年和2022年,習近平總書記著眼國際形勢出現的新變化新挑戰新問題,從解決和平與發展兩大核心問題出發,先后提出了全球發展倡議和全球安全倡議,呼吁打造全球發展共同體和人類安全共同體,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成為中國式現代化的本質要求。

  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的理論體系日益系統完善。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呈現出越來越明顯的體系化特征,逐步形成了以和平、發展、公平、正義、民主、自由的全人類共同價值為價值基礎,以構建新型國際關系為前提和路徑,以打造全球伙伴關系為新起點,以共建“一帶一路”為重要實踐平臺的科學理論體系,包含了堅持真正的多邊主義,推動國際關系民主化,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觀,共同、綜合、合作、可持續的安全觀等大量新理念新倡議。同時,作為骨架支撐,中柬、中老、中緬、中巴、中埃、中烏(茲別克斯坦)等雙邊命運共同體,中非命運共同體、中阿命運共同體、中拉命運共同體、中國—東盟命運共同體、上海合作組織命運共同體、中國—中亞命運共同體等區域性命運共同體,以及網絡空間、核安全、海洋等領域性命運共同體應運而生。這表明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日益成為既點亮夢想,又指明道路;既深化內涵,又擴大外延;既有總論,又有分論的完整理論架構。

  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日益得到越來越廣泛的認同和支持。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在世界上日益深入人心,已經實現從“一方領唱”到“眾聲合唱”的多重跨越,被多次寫入聯合國、上海合作組織等國際組織決議或宣言,在國際社會特別是廣大發展中國家產生積極效應和重大影響,在凝聚國際共識方面取得了重大成果。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表示,我們踐行多邊主義的目的,就是要建立人類命運共同體。第七十七屆聯大主席克勒希表示,在面臨重大全球性危機時,人類應構建更加緊密的“命運共同體”,團結一致、共同應對挑戰。國際社會的廣泛認同和積極參與,彰顯了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強大的理論穿透力和思想感召力。

  三、高舉人類命運共同體光輝旗幟闊步前行

  在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光輝旗幟引領下,中國與世界各國攜手努力,在推動世界和平發展與人類進步的共同事業中,不斷把先進的思想理念轉化為磅礴的實踐偉力。

  堅持對話協商,建設一個持久和平的世界。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中國走和平發展道路,不是權宜之計,更不是外交辭令,而是從歷史、現實、未來的客觀判斷中得出的結論,是思想自信和實踐自覺的有機統一。中國是世界上唯一一個將“堅持和平發展道路”寫入憲法的國家,致力于建設一個持久和平的世界。中國堅持在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基礎上同各國發展友好合作,推動構建新型國際關系,深化拓展平等、開放、合作的全球伙伴關系,致力于擴大同各國利益的匯合點。中國高舉和平、發展、合作、共贏旗幟,同世界上110多個國家和地區組織建立伙伴關系,形成遍布全球的“朋友圈”,開辟了對話而不對抗、結伴而不結盟的國與國交往新路。

  堅持共建共享,建設一個普遍安全的世界。面對國際和地區熱點問題,中國積極推動創立阿富汗鄰國協調合作機制,提出解決巴勒斯坦問題的四點主張、促進中東和平穩定五點倡議,積極推動伊核全面協議恢復履約談判,積極推進半島問題的政治解決進程。中國方案秉持公道正義,倡導以對話增互信、以對話解紛爭、以對話促安全,為世界和平穩定增加希望。面對新冠肺炎疫情,中國積極深化抗疫國際合作、攜手各國筑牢防控屏障,助力彌合“免疫鴻溝”,為推動構建人類衛生健康共同體貢獻中國力量。針對百年變局和世紀疫情相互交織、各種傳統和非傳統安全威脅層出不窮的挑戰,習近平總書記提出全球安全倡議,明確擘畫了各國實現共同安全的行動路線圖,為世界指出了一條新型安全之路。

  堅持合作共贏,建設一個共同繁榮的世界。中國堅持在與世界各國良性互動、互利共贏中擘畫與推進自身發展,將自身發展經驗和機遇同世界各國分享,與各國攜手建設共同繁榮的世界。2013年,習近平總書記統籌國內國際兩個大局,提出共建“一帶一路”倡議。近10年來,共建“一帶一路”從倡議變為現實,從“大寫意”步入“工筆畫”,成為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重要實踐平臺。面對全球經濟脆弱復蘇、減貧成果受到侵蝕、南北鴻溝不斷拉大等諸多難題,習近平總書記提出全球發展倡議,為各國發展和國際發展合作貢獻中國方案,以中國的新發展為世界提供新機遇。這一倡議已得到100多個國家和聯合國等國際組織的響應和支持,60多個國家加入“全球發展倡議之友小組”,成為團結協作、共謀發展的重要力量。

  堅持交流互鑒,建設一個開放包容的世界。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不同國家、不同文明要在彼此尊重中共同發展、在求同存異中合作共贏。中國不斷加強同各國的文明交流互鑒,創立亞洲文明對話大會、舉辦中國共產黨與世界政黨領導人峰會,不遺余力促進世界各國文明開展平等對話、交流互鑒,共同推動人類文明發展進步。習近平總書記站在全人類共同利益高度,提出堅守和弘揚和平、發展、公平、正義、民主、自由的全人類共同價值,為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提供了價值支撐,為人類文明朝著正確方向發展注入了強大精神動力。全人類共同價值凝聚了人類不同文明的價值共識,畫出了世界各國人民普遍認同的價值理念的最大同心圓,超越了意識形態、社會制度和發展水平差異,揭示了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深邃的價值內涵,為建設開放包容的世界提供了價值基石。

  堅持綠色低碳,建設一個清潔美麗的世界。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綠色發展理念深刻改變了中國,也為世界可持續發展提供了中國方案、中國智慧和中國力量。面對全球氣候變化,中國堅定走生態優先、綠色低碳發展道路,宣布富有雄心的“雙碳”目標,推動落實《巴黎協定》,為推動世界經濟社會綠色發展指明了方向,展現中國負責任大國擔當。習近平總書記提出人與自然生命共同體理念,強調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堅持綠色發展,堅持系統治理,堅持以人為本,堅持多邊主義,堅持共同但有區別的責任原則,指明了各國攜手應對挑戰、打造清潔美麗世界的實踐路徑與合作之道。

  在新時代新征程上,我們要深刻領悟“兩個確立”的決定性意義,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堅持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以清醒歷史自覺和堅韌主動精神,勇于進行具有許多新的歷史特點的偉大斗爭。我們要更加深刻理解和領悟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理論價值、世界意義和歷史意義,更加堅定地高舉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偉大旗幟,同世界各國一道,為和平發展盡力,為團結進步擔當,全面推進中國特色大國外交,為推動人類發展進步、開創更加美好的世界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責任編輯:王 寅

標簽 -
網站編輯 - 薛蓮 
010090270010000000000000011100001129094398
男女无遮挡猛进猛出免费观看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