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鮮明指出:“中國共產黨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边@一重要論述深刻闡述了我們黨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多次親臨深圳考察調研,為深圳發展把脈定向。習近平總書記在深圳經濟特區建立40周年慶祝大會上勉勵深圳“真抓實干踐行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明確要求“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經濟特區改革發展的出發點和落腳點都要聚焦到這個目標上來”。福田作為深圳的中心城區,牢記囑托、感恩奮進,在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范區中踐行黨的初心使命,以民心為最大的政治、以造福人民為最大的政績、以服務人民為最大的幸福,把黨的初心使命書寫在福田大地。
一、深圳中心城區30多年滄桑巨變是踐行黨的初心使命的實踐成果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為人民”。城市發展與民生事業相輔相成、同頻共振,人民是推動城市發展的根本力量,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為了人民而發展,發展才有意義;依靠人民而發展,發展才有動力。深圳是改革開放后黨和人民一手締造的嶄新城市,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在一張白紙上的精彩演繹,用40多年時間走過了國外一些國際化大都市上百年走完的歷程。40多年來,深圳在改革開放的宏偉歷程中,大幅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率先完成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目標,率先實現了由解決溫飽到高質量全面小康的歷史性跨越,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進程中譜寫了勇立潮頭、開拓進取的壯麗篇章。深圳改革開放的偉大成就,生動印證了黨的根基在人民、血脈在人民、力量在人民。
福田區是深圳的中心城區,也是深圳發展實現歷史性跨越的有力印證。建區30多年來,黨委政府團結帶領廣大黨員和人民群眾,書寫了從“水田灘涂”蝶變為“深圳CBD”的生動傳奇,開辟了從“三來一補加工區”蝶變為現代產業體系的嶄新天地,走出了從“解決溫飽”蝶變為“全面小康”的康莊大道。當年福田開發建設的隆隆機聲猶然在耳,如今的中心城區生機勃勃??梢哉f,福田區30多年的發展史,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的改革發展成就,見證了黨與人民心連心、同呼吸、共命運,黨帶領人民創造幸福生活的歷史。福田區的滄桑巨變充分彰顯了習近平總書記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的偉力。
二、人民對美好生活的新期待為踐行黨的初心使命提出了新課題
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習近平總書記深刻指出,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這一矛盾轉化契合了人民改善生活的現實訴求,指出了新時代民生事業進步新的路徑方向。面對新形勢新任務,福田區踐行初心使命的要求沒有變,但標準更高、課題更新;增進民生福祉的目標沒有變,但挑戰更多、責任更重。
要讓獲得感成色更足。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讓改革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群眾。深圳作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范區,民生建設有更高的起點和目標,不僅要解決“有沒有、夠不夠”,而且要回答“好不好、優不優”。市民群眾普遍期盼有更好的教育、更穩定的工作、更滿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會保障、更高水平的醫療衛生服務、更舒適的居住條件、更優美的環境,如何實現民生新期待,成為當前面臨的新課題。
要讓幸福感更可持續。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民生改善是一項長期的、系統的、艱巨的、復雜的工程。保障市民幸福感更可持續,需要構建經常性、實效性、長效性的民生供給制度體系。福田區30多年快速發展,帶來人民生活條件巨變、民生事業繁榮發展,但仍有不少短板,這就要求我們一件事接著一件事辦、一年接著一年干,把更多實事辦到群眾的心坎上,不斷積小成為大成,推動民生改善從量變到質變,讓廣大市民擁有更可持續的幸福感。
要讓安全感更有保障。平安是老百姓亙古不變的期盼,是最基本的民生需要。隨著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的變化,平安已經從傳統意義上的生命財產安全,上升到安業、安居、安康、安心等各方面,內涵外延不斷拓展,需要我們強化時時放心不下的責任感,準確識變、科學應變、主動求變,不斷提升守護群眾平安的層次和水平。
三、在踐行初心使命中著力建設“民生幸福標桿”
黨中央、國務院賦予深圳“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范區”的崇高使命,明確提出“高質量發展高地、法治城市示范、城市文明典范、民生幸福標桿、可持續發展先鋒”五大戰略定位,其中“民生幸福標桿”,要求實現“幼有善育、學有優教、勞有厚得、病有良醫、老有頤養、住有宜居、弱有眾扶”。福田區堅持問題導向、目標導向、結果導向,堅持“群眾的事再小也是大事、對群眾再好一點不為過、辦好群眾的事是全區的事”,發揮作為國家首批、深圳唯一的基本公共服務標準化綜合試點作用,把更多的資源、更好的地塊、更大的投入用于民生事業,堅定踐行初心使命,書寫民生發展新篇章。
推動“幼有善育”,加快學前教育擴容提質。習近平總書記特別重視少年兒童的健康成長,深情指出,“孩子們成長得更好,是我們最大的心愿”。學前教育關系著每個孩子的一生,承載著為祖國育人的大事業,是一篇必須寫好的“大文章”。福田公辦園在園兒童占比超50%、公辦園和普惠性民辦園在園兒童占比超80%,基本形成公益普惠發展格局。接下來,我們將在有園上、園好上的基礎上,推行核心園“輸血”共建、成員園“造血”發展的集團辦學模式,更好滿足群眾“上好園”需求,打造本真、適才、普惠的學前教育,確保干一件成一件、成一件受益一片。
推動“學有優教”,實現從有學上到上好學。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教育是人類傳承文明和知識、培養年輕一代、創造美好生活的根本途徑”。這一重要論述為建設教育強國指明了方向。福田區是首批國家義務教育質量監測結果應用實驗區、全國義務教育優質均衡先行創建區,“十三五”期間新增學位4.3萬座、是“十二五”期間的3.6倍,歷史性解決了長期存在的“學位缺口”難題。持續推進“新校園行動計劃”,堅持“校園即課堂、建筑即書本、設計即教學”,打造一批先行示范標桿校園。我們將積極構建教育經費保障體系、校長教師發展體系、教育教學研究體系、監測督導評價體系“四大體系”,實現學區化、集團化辦學全覆蓋,讓孩子們有更多機會接受優質教育、擁有更多人生出彩機會。
推動“勞有厚得”,讓就業更充分更高質量。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就業這個最大的民生,指出,“就業是最大的民生工程、民心工程、根基工程”。福田區是全國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示范基地,居民登記失業率常年低于2%、人均可支配收入達9.26萬元,均居全國先進水平。我們將立足科技、金融、時尚“三大產業”,搭建“就業+創業”“引進+服務”高質量就業體系,推動“零就業家庭”動態歸零,探索制定公共就業服務的福田標準工作法,在高質量就業和跨境人才流動上先行先試。
推動“病有良醫”,推行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務。習近平總書記始終把人民健康放在首位,深刻指出,“健康是1,其他是后面的0,沒有1,再多的0也沒有意義”。福田區三甲醫院數量居全國區縣“第一方陣”,居民健康素養水平超全國平均水平2倍,提前11年完成“健康中國2030”主要健康指標任務。我們將全面推動線上線下、醫院社康、市區醫療服務、公立社會辦醫、醫療與公共衛生、全人群全生命周期“六個一體化”建設,從以治病為中心轉向以健康為中心、以醫院為重點轉向以基層為重點,打造韌性健康城區。
推動“老有頤養”,打造多元養老服務體系。習近平總書記始終心系老年人幸福生活,指出,“讓所有老年人都能有一個幸福美滿的晚年”。福田區已實現養老服務設施街道、社區100%覆蓋,基本形成養老“15分鐘服務圈”,我們將建強“街道、社區、小區、家庭”四級養老服務網絡,探索基層互助養老、智慧科技養老、普惠型旅居養老“三大模式”,努力為構建中國特色養老服務體系作貢獻。
推動“住有宜居”,多層次扎牢住房保障網。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住房問題既是民生問題也是發展問題”。我們將不斷深化住房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把所有新供應居住用地全部用于保障房建設,探索多渠道、在地化的共有產權住房新路徑,完善以公租房、保障性租賃住房和共有產權住房為主體的住房保障體系。在此基礎上,著力營造優美宜居環境,力爭到2025年主要河流水質達到或優于Ⅲ類、PM2.5降至20微克/立方米以下、空氣優良率達到95%以上,讓市民充分享受天更藍、水更清、地更綠的宜居環境。
推動“弱有眾扶”,兜住兜牢民生保障底線。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對困難群眾,我們要格外關注、格外關愛、格外關心,千方百計幫助他們排憂解難。福田區推動實現街道社區兩級社會工作服務站100%覆蓋、在冊特殊和困難群體社會工作服務100%覆蓋。我們將探索構建“?!弊痔柎缶戎阵w系,健全特殊群體、困難群體救助政策體系,完善慈善事業“政府統籌+市場運營+社會參與”新模式,千方百計“兜”住困難群體,“?!弊』旧睿氏忍剿魅跤斜姺?、溫情服務的新路徑,讓城區更溫暖、更有愛。
?。ㄗ髡撸褐泄采钲谑懈L飬^委書記)
責任編輯:許華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