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力促進中非人文交流和文明互鑒

來源:《紅旗文稿》2022/18 作者:中國非洲研究院 2022-09-26 15:50:30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主席高度重視非洲在我國外交戰略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元首外交引領新時代中非關系健康穩定發展。2018年9月,習近平主席在中非合作論壇北京峰會開幕式上的主旨講話中提出,重點實施對非合作“八大行動”,宣布“中國決定設立中國非洲研究院,同非方深化文明互鑒”。2019年4月,中國非洲研究院成立大會在北京召開。習近平主席發來賀信,指出“新形勢下,中非深化傳統友誼,密切交流合作,促進文明互鑒,不僅造福中非人民,而且將為世界和平與發展事業作出更大貢獻”。習近平主席的重要賀信和關于中非關系發展的一系列重要論述,為新時代大力促進中非人文交流和文明互鑒指明了前進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一、以元首外交引領新時代中非關系發展

  當今世界正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正處于大發展大變革大調整時期,各種挑戰和風險層出不窮,世界面臨的不穩定性不確定性突出。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下,中國與非洲發展互為機遇,也都面臨各種挑戰,共同的機遇使中非關系更加緊密,共同的挑戰使中非團結更為必要。習近平主席高度重視對非工作,親自擘畫、親力親為,以元首外交引領新時代中非關系發展。習近平主席擔任國家主席后,首次出訪便選擇了非洲,此后多次踏上非洲大陸,訪問坦桑尼亞、南非、剛果共和國、津巴布韋、埃及、塞內加爾、盧旺達和毛里求斯等國。非洲各國領導人紛紛來華訪問或者出席國際會議,習近平主席都予以熱情接待,進行會談會見。

  習近平主席高度重視中非合作論壇工作,連續出席2015年約翰內斯堡峰會、2018年北京峰會和2021年第八屆部長級會議。北京峰會期間,習近平主席出席近70場雙多邊活動,同與會非洲領導人會談會見,創造了中國領導人主場外交會見外方領導人的紀錄。新冠肺炎疫情暴發后,習近平主席主持中非團結抗疫特別峰會,并通過視頻、通話等方式與非洲領導人保持高層交往。元首外交是國際交往的最高形式,有著其他交往無法替代的重要作用和戰略價值。通過元首外交,中非政治互信不斷增強,為中非各領域合作進行頂層設計,為中非關系發展指明方向。

  基于對時代潮流和世界大勢的把握,通過豐富的外交實踐,習近平主席就中非關系發展作出一系列重要論述,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倡議,為進一步做好對非工作、引領中非友好合作關系發展、推動構建新時代中非命運共同體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動指南,對于推進中國特色大國外交、推動構建新型國際關系和人類命運共同體具有重要的理論意義和現實意義。

  習近平主席提出構建新時代中非命運共同體,成為新時代中非合作的宏偉奮斗目標。2013年3月,習近平主席在訪問坦桑尼亞時首次提出中非從來都是命運共同體的重要論斷。2018年9月,習近平主席在中非合作論壇北京峰會上提出構建更加緊密的中非命運共同體。2021年11月,習近平主席在中非合作論壇第八屆部長級會議上提出攜手構建新時代中非命運共同體。中非命運共同體思想的內涵越來越豐富,目標越來越明確,路徑越來越清晰。中非命運共同體包含六大方面內容,即責任共擔、合作共贏、幸福共享、文化共興、安全共筑、和諧共生,六位一體,相輔相成,有機聯系。這是中非命運共同體基本綱領,是中非雙方共同奮斗的宏偉目標,為新時代中非合作規劃了路徑。

  習近平主席提出“真實親誠”理念和正確義利觀,成為新時代中非合作的總體指導原則。2013年3月,習近平主席訪問坦桑尼亞時首次提出“真實親誠”政策理念。“真實親誠”基于中非友好的歷史傳統,體現了中國與西方截然不同的對非政策理念。正確義利觀講求義利相兼、以義為先,政治上主持公道、伸張正義,經濟上互利共贏、共同發展,國際事務中講信義、重情義、揚正義、樹道義。習近平主席特別指出,中非關系最大的“義”,就是用中國發展助力非洲的發展,最終實現互利共贏、共同發展。正確義利觀是對中國傳統義利觀的繼承和創新,它顛覆了西方傳統利己主義思想,超越了西方狹隘國家利益觀。“真實親誠”和正確義利觀成為中國加強同包括非洲在內的發展中國家團結合作的重要指導原則。

  習近平主席提出建立和發展中非全面戰略合作伙伴關系,成為新時代中非合作的重要戰略定位。2000年中非合作論壇成立以來,中非關系實現了從新型伙伴關系到新型戰略伙伴關系再到全面戰略合作伙伴關系的“三級跳”跨越式發展。在2015年12月中非合作論壇約翰內斯堡峰會上,習近平主席提出將中非關系提升為全面戰略合作伙伴關系,并為此做強和夯實“五大支柱”:堅持政治上平等互信,堅持經濟上合作共贏,堅持文明上交流互鑒,堅持安全上守望相助,堅持國際事務中團結協作。在全面戰略合作伙伴關系指引下,中非合作的內涵更為豐富,領域更為寬大,層次更為提升,主體更為多元,前景更為廣闊。

  中非關系不是一天就發展起來的,更不是什么人賜予的,而是中非風雨同舟、患難與共,一步一個腳印走出來的,從而孕育出歷久彌新的中非友好合作精神。中非合作論壇已走過20多年歷程,成為引領中非合作乃至國際對非合作的一面旗幟。從“十大合作計劃”到“八大行動”再到“九項工程”,中非合作不斷拓展升級,碩果累累?!耙粠б宦贰背h在非洲基本實現全覆蓋,成為造福中非人民的共同繁榮之路。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后,中非患難與共、守望相助、攜手抗疫,譜寫了中非友好合作的新篇章,生動詮釋了中非友好合作精神,有力證明了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正確性、必要性和緊迫性。

  二、努力推動中非人文交流與文明互鑒

  習近平主席高度重視中非民心相通工作,率先垂范,身體力行,努力推動中非人文交流和文明互鑒,促進中非人民相互了解,增進中非人民友誼,為新時代中非合作行穩致遠創造有利條件,提供精神滋養。

  在坦桑尼亞尼雷爾國際會議中心的演講中,習近平主席強調,中非關系的根基和血脈在人民,中非關系發展應該更多面向人民,指出中非人民有著天然的親近感,只要不斷加強人民之間的交流,中非人民友誼就一定能根深葉茂,強調要更加重視中非人文交流,增進中非人民的相互了解和認知,厚植中非友好事業的社會基礎。在剛果共和國議會的演講中,習近平主席指出,中非關系發展既需要經貿合作的“硬”支撐,也離不開人文交流的“軟”助力。人文交流將為中非關系發展提供豐富的文化營養,注入強大的精神動力!關于中非文明互鑒,習近平主席強調,我們都為中非各自燦爛的文明而自豪,也愿為世界文明多樣化作出更大貢獻,指出要促進中非文明交流互鑒、交融共存,為彼此文明復興、文化進步、文藝繁榮提供持久助力,為中非合作提供更深厚的精神滋養。習近平主席這一系列重要論述,為促進中非人文交流、深化中非文明互鑒提供了重要的思想和行動指南。

  人文交流與合作是新時代中非合作的重要內容,是中非全面戰略合作伙伴關系重要組成部分,是中非命運共同體的重要支柱。近年來,中非在文化、教育、科技、衛生、媒體、智庫、青年、婦女等方面的交流與合作日益擴大,取得積極成效,從而使中非關系的社會民意基礎不斷夯實鞏固。截至2020年12月,中非簽署并落實了346個雙邊政府文化協定執行計劃。中國在毛里求斯、貝寧、埃及、尼日利亞、坦桑尼亞、摩洛哥等國設有中國文化中心。中國大力支持非洲教育發展,幫助非洲培養急需人才,為非洲國家提供了大量政府獎學金,支持非洲青年學子來華留學。中國支持30余所非洲大學設立中文系或中文專業,配合16個非洲國家將中文納入國民教育體系,在非洲合作設立了61所孔子學院和48所孔子課堂。2012年起,中非雙方實施“中非高校20+20合作計劃”,搭建中非高校交流合作平臺。2018年以來,中國在埃及、南非、吉布提、肯尼亞等非洲國家與當地院校共建“魯班工坊”,為當地培養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向非洲國家派遣中國醫療隊是中非開展時間最長、涉及國家最多、成效最為顯著的合作項目之一。多年來,中國累計向非洲派出醫療隊員2.3萬人次,診治患者2.3億人次,目前在非洲45國派有醫療隊員近千人,共98個工作點。2011年以來雙方舉辦了6屆中非民間論壇,2012年以來舉辦了5屆中非青年領導人論壇、4屆亞非青年聯歡節和3屆中非青年大聯歡活動。此外,中非在新聞媒體、廣播影視、旅游等領域的交流與合作日益增多,為新時代中非合作注入強大活力與動力。

  隨著中非關系快速發展,雙方都認識到學術交流與合作的重要性,日益重視發揮智庫的作用。中非雙方支持智庫、研究機構、高等院校開展課題研究、學術交流、著作出版等多種形式的合作,優先支持開展治國理政、發展道路、產能合作、文化與法律等課題研究與成果分享,推動壯大中非學術研究力量。中非智庫論壇創立于2011年,迄今已舉辦11屆會議,成為中非智庫交流的一個重要平臺。中非智庫“10+10合作伙伴計劃”旨在推動中非學術機構建立“一對一”長期合作關系?!爸蟹锹摵涎芯拷涣饔媱潯睂嵤┮詠?,已有80余家中非智庫學術研究機構參與該計劃,旨在鼓勵中非學者開展聯合研究,為中非合作提供知識和智力支持。2019年4月,中國非洲研究院成立。

  當今世界正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面對新的機遇和挑戰,中國和非洲更需要團結合作。新形勢下,我們要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主席就中非關系發展作出的一系列重要論述精神,大力促進中非人文交流和文明互鑒,更好培育中非發展民意基礎,讓中非人民的情感紐帶越拉越緊,推動構建新時代中非命運共同體。

  (執筆:李新烽、吳傳華)

  責任編輯:王 寅

  

標簽 -
網站編輯 - 王寅 
010090270010000000000000011100001129032712
男女无遮挡猛进猛出免费观看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