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重振全球發展事業貢獻中國智慧和力量

來源:《紅旗文稿》2022/17 作者:金鑫 林永亮 2022-09-13 14:16:48

  發展是解決一切問題的總鑰匙,是實現人民幸福的關鍵,也是人類社會的永恒主題。習近平總書記在2021年9月出席第七十六屆聯合國大會一般性辯論時鄭重提出全球發展倡議,在出席系列重要國際會議期間多次闡述全球發展倡議的深刻內涵和重要意義,在今年6月舉行的全球發展高層對話會上宣布一系列重大落實舉措,推動全球發展倡議從理念走向實踐,不斷走深走實,成效日益顯現。全球發展倡議順應世界發展潮流大勢,契合各國人民向往期待,一經提出就得到國際社會廣泛關注和積極響應,成為中國向世界提供的又一重大公共產品和合作平臺,為引領推動世界發展進步和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提供了新的中國方案,貢獻了新的中國力量。

  一、推動發展問題回歸國際核心議程的中國主張

  近年來,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加速演進并不斷向縱深發展,新冠肺炎疫情和烏克蘭危機進一步加劇世界發展的不穩定性和不確定性,推動世界進入新的動蕩變革期,全球發展事業面臨許多新形勢、新情況和新問題。

  世界物質財富不斷積累,科技進步日新月異,廣大新興市場國家和發展中國家為探索符合自身國情的發展道路作出不懈努力,取得令人矚目的成果,在經濟、科技、教育、社會、文化等領域均取得長足發展。同時,各國人民求和平、謀發展、促合作的愿望更加強烈,新興市場國家和發展中國家團結自強的意志更加堅定,新一輪科技和產業變革給各國帶來更加廣闊的機遇。

  逆全球化思潮勢頭依然強勁,全球經濟復蘇步履維艱,南北鴻溝繼續拉大,糧食、能源安全出現危機,貧困、失業等問題更加嚴重,國際發展合作動能不足,全球發展赤字凸顯,發展不充分、不平衡、不可持續問題更加突出。尤其是新冠肺炎疫情吞噬全球多年發展成果,人類發展指數30年來首次出現下降。聯合國《2021年可持續發展目標報告》顯示,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一段時期內,世界新增1億多貧困人口,約8億人生活在饑餓之中,糧食安全、教育、就業、醫藥衛生等民生領域面臨更多困難。一些發展中國家因疫返貧、因疫生亂,發達國家也有很多人陷入生活困境。更令人擔憂的是,一些國家為維護自身優勢和壟斷地位,蓄意將發展議題政治化、邊緣化,企圖通過所謂“脫鉤斷鏈”和“小院高墻”把新興市場國家排擠出全球產業鏈、供應鏈和價值鏈體系,人為制造分裂和對抗,使得如期實現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目標的形勢不容樂觀。

  越是面臨困難復雜局面,國際社會越需要擰成一股繩,鉚足一股勁,推動全球共同發展。中國共產黨既為人民謀幸福、為民族謀復興,也為人類謀進步、為世界謀大同,矢志不渝支持、參與和推進全球發展事業,是全球發展的重要貢獻者。黨的十八大以來,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中國共產黨團結帶領中國人民,全面打贏脫貧攻堅戰,完成了消除絕對貧困的艱巨任務,在中華大地上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提前10年實現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減貧目標,為全球發展事業作出重大貢獻。中國共產黨帶領人民創造經濟快速發展和社會長期穩定兩大奇跡的實踐證明,發展是解決一切問題的基礎和關鍵,發展中的問題只能通過發展來解決。這一重要經驗適用于中國,也適用于全球發展事業。面對全球發展事業面臨的困難和挑戰,全球發展倡議聚焦發展的核心矛盾和問題,積極倡導打造人人重視發展、各國共謀合作的政治共識,呼吁國際社會將發展置于全球宏觀政策框架的突出位置,保持政策的連續性、穩定性、可持續性,營造有利于發展的國際環境,培育全球發展新動能,構建全球發展伙伴關系,推動多邊發展合作進程協同增效,加快落實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這一思路理念牢牢抓住了全球發展事業的“牛鼻子”,必將有力重振全球發展事業,攜手各方共創普惠平衡、協調包容、合作共贏、共同繁榮的全球發展格局,為推動世界實現更加強勁、綠色、健康的發展注入新的強大動力。

  二、探索新形勢下全球發展方向的中國智慧

  人類要實現什么樣的全球發展,如何實現全球發展,這是各國人民一直在探索的問題,也是百年變局下國際社會普遍關注的重大課題。習近平總書記在2020年出席第七十五屆聯合國大會一般性辯論時強調各國要樹立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新發展理念,推動疫情后世界經濟“綠色復蘇”;在2021年鄭重提出全球發展倡議時強調要堅持發展優先,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堅持普惠包容,堅持創新驅動,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堅持行動導向;在今年舉行的全球發展高層對話會上進一步深入分析全球發展事業面臨的形勢挑戰,闡述我推進國際發展合作的立場主張。習近平總書記的論述深入回答了為什么要推動全球發展、人類需要什么樣的全球發展、如何實現這樣的全球發展以及如何處理人類發展與自然生態保護的關系等一系列重大理論問題,這些重要論述同新發展理念一脈相承,同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關于統籌經濟、社會、環境發展,兼顧“人類、地球、繁榮、和平、伙伴關系”的愿景和理念相融相通,為世界經濟長期健康可持續發展提供了極富遠見的中國智慧和中國理念,為全球發展理論的創新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

  針對疫情沖擊下全球發展不平衡問題更加突出這一現實,全球發展倡議強調關注發展中國家特殊需求,通過緩債、發展援助等方式支持發展中國家尤其是困難較大的脆弱國家,著力解決國家間和各國內部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同時強調把疫苗作為全球公共產品,確保發展中國家的可及性和可負擔性。

  針對不少發展中國家人均國內生產總值將持續低于疫情前預期水平、最貧困國家和地區實現可持續發展目標的進度可能被推遲10年等嚴峻挑戰,全球發展倡議強調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在發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保護和促進人權,做到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不斷增強民眾的幸福感、獲得感、安全感,實現人的全面發展,不讓任何一個國家、任何一個人掉隊。

  針對世界經濟復蘇動力不足和日益嚴峻的環境、氣候等問題,全球發展倡議強調要抓住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歷史性機遇,加速科技成果向現實生產力轉化,打造開放、公平、公正、非歧視的科技發展環境,挖掘疫后經濟增長新動能,攜手實現跨越發展。同時強調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完善全球環境治理,積極應對氣候變化,加快綠色低碳轉型,實現綠色復蘇發展,構建人與自然生命共同體。

  全球發展倡議既為新形勢下推進全球發展事業指明了前進方向,也提供了具體路徑,與中國經濟社會發展的價值追求、宏觀思路和具體實踐相統一,具有很強的思想性、理論性、實踐性和前瞻性,充分彰顯了中國共產黨的人民立場、歷史視野、天下情懷和大國大黨責任擔當。

  三、彌合全球發展和治理赤字的中國方案

  推動全球發展邁向平衡協調包容的新階段,離不開彌合全球治理赤字,推動全球治理朝更加公正合理方向發展。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新興市場國家和發展中國家的崛起速度之快前所未有,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帶來的新陳代謝和激烈競爭前所未有,全球治理體系與國際形勢變化的不適應、不對稱前所未有。面對全球治理赤字,國際社會唯一正確的選擇就是團結合作、攜手共進,共同克服風險挑戰。但是,近年來一些國家熱炒所謂“以規則為基礎的國際秩序”,沉迷于搞“小圈子”、“脫鉤斷鏈”和極限制裁,為竭力維護對自己有利的規則和制度不惜開歷史倒車,對國際通行的規則標準“合則用不合則棄”,阻止廣大新興市場國家和發展中國家推動全球治理體系變革,妨礙國際秩序朝更公正合理方向發展。

  中國堅持世界只有一個體系,就是以聯合國為核心的國際體系;只有一個秩序,就是以國際法為基礎的國際秩序;只有一套規則,就是以聯合國憲章宗旨和原則為基礎的國際關系基本準則。全球發展倡議,支持聯合國在全球發展合作中發揮統籌協調作用。習近平總書記在會見來華出席北京冬奧會的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時指出,全球發展倡議同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高度契合,是為了推動實現更加強勁、綠色、健康的全球發展,強調中方愿就此同聯合國密切合作、共同推進。古特雷斯高度評價全球發展倡議,認為這一倡議對推動實現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目標、解決全球發展不平等不平衡問題具有重要意義。

  中國堅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觀,堅持全球事務要由各國人民商量著辦,同國際社會一道,不斷推動國際制度規則體系發展變革,推進全球治理規則民主化,積極彌補全球治理赤字。近年來,中國先后向國際社會提供“一帶一路”倡議和全球發展倡議等重大公共產品。全球發展倡議同“一帶一路”的合作方向和重點各有側重與聚焦,但均有助于促進全球發展事業。如今,“一帶一路”框架內的“六廊六路多國多港”基本架構成型,陸、海、天、網“四位一體”互聯互通布局不斷完善,交通、能源、信息等基礎設施建設助力發展中國家打破發展瓶頸,幫助廣大發展中國家更好融入全球產業鏈、供應鏈、價值鏈。通過推動落實全球發展倡議和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能夠引領國際社會更好踐行真正的多邊主義,加強南北合作,深化南南合作,提升新興市場國家和發展中國家在全球治理中的代表性和發言權,共同塑造更加開放包容、協調聯動的全球發展環境。

  與此同時,全球發展倡議致力于構建全球發展伙伴關系,將深入對接重點領域,對接各國需求,對接合作機制,對接各界伙伴,同所有感興趣的國家和地區、國際組織攜手合作,同小島嶼、內陸、最不發達國家發展進程協同增效,重視私營部門、非政府組織、專家智庫、媒體等各界的積極作用,凝聚政治共識,搭建合作平臺,促進交流互鑒,增強國際合力,攜手各方共同落實17項可持續發展目標,譜寫國際合作和全球治理新篇章。

  四、共創繁榮發展新時代的中國貢獻

  大道至簡,實干為要。中國不僅為全球發展事業提供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而且身體力行、率先垂范,為全球發展事業貢獻中國力量。多年來,中國面向160多個發展中國家實施了數千個成套項目和物資項目,開展了上萬個能力建設項目,提供了40多萬人次人員培訓,為全球發展事業積極貢獻力量。

  如今,全球發展倡議從保障和改善民生出發,從全球發展最緊迫的問題入手,把減貧、糧食安全、抗疫和疫苗、發展籌資、氣候變化和綠色發展、工業化、數字經濟、互聯互通等作為重點合作領域。中國將大力支持發展中國家能源綠色低碳發展,不再新建境外煤電項目;把南南合作援助基金整合升級為“全球發展和南南合作基金”,并在30億美元基礎上增資10億美元;加大對中國—聯合國和平與發展基金的投入,支持開展全球發展倡議合作;加強疫苗創新研發和聯合生產;促進陸地與海洋生態保護和可持續利用;提高全民數字素養和技能,加快工業化轉型升級,推動數字時代互聯互通;搭建國際發展知識經驗交流平臺,成立全球發展促進中心,建立全球發展知識網絡,開展治國理政經驗交流;舉辦世界青年發展論壇,共同發起全球青年發展行動計劃;攜手各方推進重點領域合作,動員發展資源,深化全球減貧合作,提升糧食生產和供應能力,推進清潔能源伙伴關系等等。這些項目充分證明,中國是名副其實的行動派,必將為全球發展作出新的更大的貢獻。

  全球發展倡議因其先進理念和行動導向,自然受到國際社會廣泛支持和共同參與。今年1月,“全球發展倡議之友小組”在紐約聯合國總部正式成立,目前已經有60個國家加入。100多個國家和包括聯合國在內的多個國際組織已經表示支持全球發展倡議。今年6月舉行的全球發展高層對話會發布了一份包含32項舉措的成果清單,覆蓋全球發展倡議涉及的八個重點領域,包括成立全球減貧與發展伙伴聯盟、發起“促進糧食生產專項行動”、建立國際疫苗創新與研發合作聯盟、推動建立全球清潔能源合作伙伴關系、建立全球森林可持續管理網絡、舉辦全球發展國際論壇以及向發展中國家提供10萬個研修研討名額等。東盟國家、太平洋島國、非洲國家、拉共體及中亞國家等紛紛在有關文件中表示歡迎和支持全球發展倡議。

  通過對發展問題“再聚焦”、對可持續發展目標“再承諾”、對全球伙伴關系“再提振”、對國際發展合作“再激活”,全球發展倡議為縮小南北鴻溝、破解發展不平衡難題設計了“路線圖”,必將推動國際社會朝著構建高質量伙伴關系的正確方向前進,合力打造全球發展共同體,共同開創繁榮發展新時代。

 ?。ㄗ髡撸褐新摬垦芯渴抑魅?;中聯部當代世界研究中心研究員)

  責任編輯:王 寅

標簽 -
網站編輯 - 王寅 
010090270010000000000000011100001128998441
男女无遮挡猛进猛出免费观看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