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指出,要堅持把立德樹人作為中心環節,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實現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開創我國高等教育事業發展新局面。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的《關于加強和改進新形勢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見》明確提出,要堅持全員全過程全方位育人(以下簡稱“三全育人”)。深入學習領會習近平總書記有關重要講話精神,進一步提高教育主體思想認識、促進教育環節無縫對接、協調教育資源有效整合,成為提增“三全育人”工作質效的迫切要求。
一、全員育人:必須做到全心全意真心真意
2014年我國第三十個教師節前夕,習近平總書記在同北京師范大學師生代表座談時提出了“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實學識、有仁愛之心”的“四有”好老師標準。2022年五四青年節即將到來之際,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國人民大學考察時強調,“教育是一門‘仁而愛人’的事業,有愛才有責任?!蔽┯袗鄣慕逃攀钦娼逃?、好教育、最有力量的教育,才能充分而有效地發揮其育人功能,更好地承擔起傳播知識、傳播思想、傳播真理,塑造靈魂、塑造生命、塑造新人的時代重任,使學生在親師信道的過程中成長為具有大愛大德大情懷的時代新人。
半心半意、假心假意是難以完成育人使命的。只有做到全心全意、真心真意,才能真正成為讓黨放心、讓人民滿意的“人類靈魂工程師”。所謂“全心”,就是要始終秉承“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的精神,以赤誠之心、奉獻之心、仁愛之心投身教育事業;所謂“全意”,就是要始終執念圍繞學生、關照學生、服務學生,不斷提高學生思想水平、政治覺悟、道德品質、文化素養,讓學生成為德才兼備、全面發展的人才。所謂“真心”,就是要始終堅持真功執教、真誠育人、真情奉獻,彰顯人民教師作為價值與信仰的引領者、文化與文明的傳播者、學習與修身的示范者、愛心與責任的踐行者的崇高精神追求。做“經師”和“人師”的統一者,做學生為學、為事、為人的大先生,以大道引人,以大智啟人,以大德樹人,以大愛育人,真正成為學生錘煉品格的引路人,成為學生學習知識的引路人,成為學生創新思維的引路人,成為學生奉獻祖國的引路人;所謂“真意”,就是要始終不忘立德樹人初心,牢記為黨育人、為國育才使命,把握教育規律,厚植教育情懷,言為士則、行為世范,嚴愛相濟、潤己澤人,以堅定的理想信念、高尚的道德情操、扎實的學識素養和寬厚的仁愛之心為學生點亮理想的燈、照亮前行的路,發揚為民服務孺子牛、創新發展拓荒牛、艱苦奮斗老黃牛的精神,以“蠟炬成灰”的執著與追求、以“春蠶吐絲”的深情與奉獻、以“甘為人梯”的品質與境界,把畢生的精力和心血都傾注于立德樹人的崇高使命上,讓每一位學子都能得到最合適、高品質的教育,讓每一個學生都能收獲健康成長、全面發展的喜悅,讓每一個孩子都能享有成就夢想、人生出彩的機會。
二、全程育人:必須做到善始善終善作善成
全程育人必須遵循教書育人規律和學生成長規律,做到因事而化、因時而進、因勢而新,力求時、度、效的有機統一,實現穩、準、深的無縫銜接,滿足不同時段、不同群體、不同訴求學生的發展需要,找準“育人”與“成才”的心理契合點、感情共鳴點、價值結合點,使育人的理念、育人的內容、育人的方式更容易為學生所感知所認同所接受,也更加符合學生的知識、能力、情感、品格、審美等全面發展的個性需求。
全程育人中的“善始”,就是要給大學新生上好入學第一課。講清楚“什么是大學、為何上大學、為誰上大學、怎么上大學”,引導新生識讀大學本質、厚植家國情懷、強化責任擔當、適應大學生活,為新生入學起好步,為新生成長導好航,為新生成才奠好基,為新生幸福鋪好路;全程育人中的“善終”,就是要為大學畢業生上好離校前“最后一課”。努力把畢業教育辦成有高度的激勵遠行的一課,辦成有深度的飽含期待的一課,辦成有溫度的延續關愛的一課,辦成有厚度的赴時代之約的一課。勉勵畢業生眼里有光、心中有夢、肩上有責、腳下有路,到祖國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去成就夢想,到黨和國家事業發展的最前沿去砥礪奮進,用實際行動踐行“請黨放心,強國有我”青春誓言。全程育人中的“善作”,就是要既考慮學生從基礎教育到高等教育躍升的有機銜接,過去缺什么,現在補什么;又考慮從新生入學教育到畢業生離校教育全程的系統貫穿,目標是什么,日常教什么;還考慮學生從“學校人”到“社會人”過度的角色轉換,今后做什么,全程導什么。概言之,就是要聚焦培養“有理想、有本領、有擔當”時代新人總體目標,廣泛深入地開展具有持續性、貫穿性、系統性和針對性的教育工作,力戒在學生成長的關鍵時期、重要節點的“教育虛位”,克服不同育人階段之間系統關聯的缺失。全程育人中的“善成”,就是要始終立足“兩個大局”,心懷“國之大者”,緊緊圍繞“培養什么人”的首要之問,“如何培養人”的關鍵之問,“為誰培養人”的核心之問,堅守為黨育人、為國育才初心,以青年學生的健康成長、全面發展為核心,在堅定理想信念、厚植愛國情懷、加強品德修養、增長知識見識、培養奮斗精神、提升綜合素質上下功夫,貫穿“價值引領、知識探究、能力建設、人格養成”四位一體的培養理念,落實德智體美勞“五育”并舉的基本要求,堅持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教育人,用黨的理想信念凝聚人,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人,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歷史使命激勵人,教育引導青年學生用腳步丈量祖國大地,用眼睛發現中國精神,用耳朵傾聽人民呼聲,用內心感應時代脈搏,把對祖國血濃于水、與人民同呼吸共命運的情感貫穿于學業全過程、融匯在事業追求中,堅定不移聽黨話,矢志不渝跟黨走,在勤奮學習中練就過硬本領,在創新創業中增長智慧才干,在艱苦奮斗中錘煉意志品質,用青春書寫無愧于時代、無愧于歷史的華彩篇章。
三、全方位育人:必須做到同心同德同向同行
全方位育人,也即系統育人,旨在激發和凝聚體制原力、機制活力、要素潛力,彰顯教育偉力,形成全社會、全體制、全機制、全時空、全要素的同心同德、同向同行的“系統育人”大格局。就高等學校系統而言,就是要充分發揮各種育人載體的優勢,深入挖掘以課程、科研、實踐、文化、網絡、心理、管理、服務、資助、組織等為主要內容的“十大育人”要素,對在校大學生進行全方位教育與引導,并將立德樹人貫穿融入其中,真正做到落細落實。
全方位育人中的“同心”,就是要始終站在黨和國家事業發展的全局高度,站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戰略高度,站在統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戰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的時代高度,站在“教育是國之大計,黨之大計”的政治高度,站在培養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的使命高度統一思想認識,使“心”往“育人宗旨”一處想;全方位育人中的“同德”,就是要始終把堅定對馬克思主義的信仰、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信念和對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信心作為政治靈魂和精神支柱統一行動步調,使“勁”往“育人目標”一處使。筑牢信仰之基,更加自覺地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武裝頭腦、指導實踐、推動工作,在學懂弄通做實上下功夫。堅定信念之魂,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把立德樹人成效作為檢驗學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標準。增強信心之本,傳承紅色基因,永跟共產黨走,自覺把個人理想融入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壯闊征程,把愛國奮斗的光榮傳統弘揚在新時代高等教育使命擔當的偉大實踐中,以熱愛與忠誠、執著與堅守、擔當與奉獻詮釋人民教師的教育情懷,為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貢獻智慧和力量。全方位育人中的“同向”,就是要始終恪守“堅持育人導向、突出價值引領,堅持遵循規律、勇于改革創新,堅持問題導向、注重精準施策,堅持協同聯動、強化責任落實”的基本原則,聚焦高校育人工作中存在的短板弱項,指向高校育人資源分散、系統合力不強等難點問題的有效破解,打通育人工作的盲區斷點,聯通育人工作的最初一公里,貫通育人工作的全過程,融通育人工作的最后一公里,使辦學治校的價值取向、教書育人的目標指向和改革創新的實踐方向始終賦予以彰顯培養堪當民族復興歷史重任時代新人的意義,真正把各項工作的重音和目標落在育人效果上,不斷提升治校育人能力與水平。全方位育人中的“同行”,就是要始終致力強化改革驅動、搭建工作平臺、建強工作隊伍、強化組織保障、加強督查落實,全面統籌辦學治校各領域、教育教學各環節、人才培養各方面的育人資源和育人力量,強化“育人機制、育人主體、育人要素、育人載體”的整體協同,完善“全面保障、全員參與、全程融通、全域拓展”的一體化育人體系,統籌推進課程育人,著力加強科研育人,扎實推動實踐育人,深入推進文化育人,創新推動網絡育人,大力促進心理育人,切實強化管理育人,不斷深化服務育人,全面推進資助育人,積極優化組織育人,加快構建高水平的高校人才培養體系,在培養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上更有作為,取得更大成效。
?。ㄗ髡撸褐心厦褡宕髮W副校長、宣傳部部長、研究員)
責任編輯:薛 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