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是習近平總書記親自謀劃、親自部署、親自推動的國家重大區域發展戰略,是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的一項重大舉措。2021年10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規劃綱要》(以下簡稱《規劃綱要》),對把成渝地區打造成為帶動全國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增長極和新的動力源作出系統謀劃和戰略部署,明確建設具有全國影響力的重要經濟中心、科技創新中心、改革開放新高地、高品質生活宜居地的戰略定位。重慶市沙坪壩區時刻牢記習近平總書記殷殷囑托,在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中找準定位、勇擔使命,全力打造創新驅動示范區、開放引領示范區、文化傳承示范區、人民城市示范區,努力在融入服務重大國家戰略中展現更大擔當、貢獻更多力量。
全力打造創新驅動示范區,助力建設具有全國影響力的科創中心。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抓住了創新,就抓住了牽動經濟社會發展全局的“牛鼻子”。面對世界百年變局和世紀疫情疊加等復雜局面,必須把創新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塑造更多依靠創新驅動、更多發揮先發優勢的引領型發展,不斷增強經濟發展內生動力和活力?!兑巹澗V要》明確提出,堅定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瞄準突破共性關鍵技術尤其是“卡脖子”技術,強化戰略科技力量,深化新一輪全面創新改革試驗,增強協同創新發展能力,增進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等創新合作,合力打造科技創新高地,為構建現代產業體系提供科技支撐。沙坪壩區有高等院校16所、省部級及以上研發平臺335個,科技工作者10余萬人,具有高校院所集聚、創新人才和創新資源富集的優勢。堅持把創新作為地區發展的最大變量、最強動能,全面融入西部(重慶)科學城建設,以務實建好“環大學創新生態圈”為切入點,系統重塑創新驅動新優勢,加快形成更多高質量發展新的增長點。實施創新主體集聚工程,強化高校、企業創新主體地位,推動駐區高校高質量發展,有針對性引育科技型企業、高新技術企業等,深入實施“專精特新”企業培育行動,推動創新資源向市場主體集聚。實施創新成果轉化工程,制定環重慶大學等四個環大學創新生態圈工作方案,建立“一圈一方案”“一圈一專班”“圈長責任制”工作機制和“五個一”成果轉化機制,一周一調度校地合作事項。實施創新平臺提質工程,高位嫁接校、企、銀、政等多方資源,全面梳理城市空間,激活老校區、老廠區,采用“政府扶持+學校支持+企業運營”模式,加快建設創新創業、孵化研發和公共服務平臺。實施創新生態優化工程,堅持“養魚先養水、養花先養土”,統籌創新要素配比,不斷優化“政產學研用金”六位一體創新政策,實施全方位多層次人才計劃,營造濃厚創新氛圍。
全力打造開放引領示范區,助力建設內陸改革開放高地。開放是當代中國的鮮明標識。過去40多年中國經濟發展是在開放條件下取得的,未來中國經濟實現高質量發展也必須在更加開放的條件下進行。當今世界,經濟全球化遭遇逆流,單邊主義、保護主義、霸權主義愈演愈烈,多邊貿易體制面臨嚴峻挑戰,全球產業鏈供應鏈面臨重塑,區域化、本土化趨勢更加明顯。面對錯綜復雜的國際環境帶來的新矛盾新挑戰,必須保持戰略定力,堅定站在歷史正確的一邊,主動順應經濟全球化潮流,實行更加積極主動的開放戰略,以擴大開放帶動創新、推動改革、促進發展?!兑巹澗V要》明確提出以共建“一帶一路”為引領,打造陸?;?、四向拓展、綜合立體的國際大通道,加快建設內陸開放樞紐,深入推進制度型開放,聚焦要素市場化配置等關鍵領域,深化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全面提升市場活力,在西部改革開放中發揮示范帶動作用。作為國家“一帶一路”和長江經濟帶戰略的重要聯結點,沙坪壩區以打造國際物流城“升級版”為發力點,大力推動功能升級、產業升級、城市升級,促進開放資源、口岸優勢加快落地變現。夯實通道基礎,充分發揮跨境聯運大動脈起點作用,提升東西南北“四向齊發”通道效能,促進鐵公水空“四式聯運”融合發展,打造國際鐵路數據港,構建“通道+樞紐+網絡”現代物流運行體系。提升樞紐功能,持續深化陸上貿易規則探索,圍繞提效率降成本、多式聯運無縫銜接等大力推動首創性、差異化制度創新,提升口岸智慧化水平,建強陸港型國家物流樞紐。做強口岸經濟,優化布局臨港產業,加快發展保稅物流、轉口貿易等新型口岸經濟業態,推動口岸經濟集群化、特色化、高端化,加快建設內陸口岸經濟高地。壯大樞紐經濟集群,堅持港產城一體化發展,做強現代物流,做大國際貿易,做特供應鏈金融,做好“通道帶物流、物流帶經貿、經貿帶產業”文章,加快把樞紐優勢轉化為產業優勢。
全力打造文化傳承示范區,助力建設巴蜀文化旅游走廊。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靈魂。文化興國運興,文化強民族強。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一定要重視歷史文化保護傳承,保護好中華民族精神生生不息的根脈。進入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發生轉化,人民對豐富而有品位的文化需求更加旺盛,對優質的人文環境、文化服務、文化活動的期待更為迫切,對社會文明程度提出了更高要求。文化已經成為推動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支點,成為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因素。必須增強文化自覺,堅定文化自信,著眼服務于人的全面發展,提升文化產品、文化設施、文化空間、文化活動供給質量,更好滿足人民群眾文化需求,增強人民群眾精神力量。《規劃綱要》明確要求,共建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充分挖掘文化旅游資源,以文促旅、以旅彰文,講好巴蜀故事,打造國際范、中國味、巴蜀韻的世界級休閑旅游勝地。作為巴渝文化、抗戰文化重要發源地和紅巖精神重要發祥地,沙坪壩區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引領,加強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大力傳承弘揚紅巖精神,為城市改革發展提供強大價值引導力、文化凝聚力、精神推動力。提升城市文明程度,持續加強黨的創新理論學習、宣傳和研究,積極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深入開展“冠紅巖之名、鑄紅巖之魂”實踐活動,塑造以紅巖精神為核心的城市精神,以人的素質提升刷新城市文明高度。推動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發展,深入實施文化保護、文化惠民、文旅融合發展三大計劃,系統梳理區域文化遺存,因地制宜打造沙磁古道等一批文化街區、文化地標和歷史步道,加快完善優質普惠的城鄉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加快推進歌樂山·磁器口文化旅游區5A級景區創建,促進文化、體育、旅游、生態、康養融合發展。擴大城市文化影響力,深入提煉城市文化符號,精心打造城市形象IP,加大全媒體平臺傳播力度,強化國際傳播能力建設,講好新時代區域精彩故事,不斷提升城市文化品位和國際知名度。
全力打造人民城市示范區,助力建設高品質生活宜居地。人民的高品質生活,離不開城市的高質量發展。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更好推進以人為核心的城鎮化,使城市更健康、更安全、更宜居,成為人民群眾高品質生活的空間。以“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為人民”為核心的城市建設治理理念,深刻回答了城市建設發展依靠誰、為了誰的根本問題,深刻回答了建設什么樣的城市、怎樣建設城市的重要命題,集中體現了黨的初心使命、性質宗旨,具有重大的理論意義和實踐意義,是城市發展的根本遵循和行動指南。深入踐行人民城市重要理念,必須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敬畏歷史、敬畏文化、敬畏生態,統籌好規劃、建設、管理和生產、生活、生態等全過程各環節各方面,不斷完善城市管理服務,著力解決好人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必須充分調動人民群眾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發動群眾從房前屋后實事做起,從身邊小事做起,不斷激發城市治理的內生動力,推動構建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格局,真正讓人成為城市最美的風景?!兑巹澗V要》明確提出建設高品質生活宜居地,大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筑牢長江上游生態屏障,在西部地區生態保護中發揮示范作用,促進社會事業共建共享,大幅改善城鄉人居環境,打造世界級休閑旅游勝地和城鄉融合發展樣板區,建設包容和諧、美麗宜居、充滿魅力的高品質城市群。沙坪壩區深入踐行人民城市重要理念,著眼讓城市更加宜居宜業、宜養宜游,統籌形態、業態、文態和神態,以“繡花功夫”推動城市有機更新,促進城市有機生長。精細化更新東部老城,堅持功能優先、內外兼修,精雕細琢、少拆多改,經濟施工、提升品質,有序推進老舊小區和危舊房改造,深入推動學校周邊、醫院周邊、商圈周邊、景區周邊以及濱江沿線、過境沿線、干道沿線、上山沿線“四周四沿”整治提升,下大力氣治堵、治亂、治危、補短,著力解決群眾反映強烈的出行難、停車難、缺配套、無環境等突出問題,推動老城換新顏,精心打造“群眾家門口的風景”。高品質建設西部新城,堅持規劃、生態、基礎、景觀、配套“五個先行”,統籌推進地下地上基礎設施建設,優化景觀設計和風貌管控,全面融入智慧城市、未來城市理念,加快引育高能級產業、高層次人才,推動“產學研教城景”深度融合,打造未來之城、開放之城、生態之城、產業之城。高水平繪就中部“詩意田園”,堅持把結構調整與群眾增收、生產發展與生態保護、組織引領與群眾參與、雷厲風行與久久為功結合起來,發動群眾全覆蓋推進田園、菜園、果園、花園、家園“五園共治”,全面盤活撂荒地、閑置農房,以研學統領現代都市農業發展,培育壯大新型農村集體經濟,深化積分制促進鄉村善治,激發群眾內生動力,一起動手打造現代都市中的美麗鄉村。
?。ㄗ髡撸褐泄仓貞c市沙坪壩區委書記)
責任編輯:張少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