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的文藝: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文藝理論的開創性貢獻

來源:《紅旗文稿》2022/17 作者:管向群 2022-09-13 14:16:48

  收入《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四卷)》的《在中國文聯十一大、中國作協十大開幕式上的講話》,是繼《在文藝工作座談會上的講話》和《在中國文聯十大、中國作協九大開幕式上的講話》之后,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我國文藝工作的又一篇重要文獻。這三篇重要講話,系統、精辟、深刻地闡述了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藝“為誰服務、如何服務”這一重大時代課題,以新的理論視野、理論境界、理論創造,為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文藝理論增添了新的時代內涵,賦予了新的時代意義,為新的歷史條件下堅持和發展馬克思主義文藝理論,作出了開創性的重大貢獻。

  “文藝發展道路”的豐富內涵。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認為,未來理想社會應該是藝術生產主體和藝術生產力得到徹底解放的時代。列寧明確指出:蘇維埃政權應該“使藝術可以接近人民,人民可以接近藝術”,堅信人民群眾“是文化的土壤”,并預言“在那上面,將成長起一種按照內容而規定其形式的、真正新興的、偉大的藝術,一種共產主義的藝術”!毛澤東提出了建立民族的科學的大眾的中華民族新文化的目標,指出:“建立中華民族的新文化,這就是我們在文化領域中的目的。”習近平總書記堅持和發展馬克思主義文藝理論的人民性,總結我們黨百年奮斗歷史經驗,鮮明地指出:“一百年來,黨領導文藝戰線不斷探索、實踐,走出了一條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符合中國國情和文化傳統、高揚人民性的文藝發展道路”。這條道路,是馬克思主義指導思想、中國國情和文化傳統與人民性的辯證統一,圍繞這條發展道路的闡述,一是深刻揭示了“中國共產黨是具有高度文化自覺的黨”,指出黨的百年奮斗凝結著我國文化奮進的歷史;二是深刻揭示了中國共產黨的文化使命,就是建設民族的科學的大眾的中華民族新文化,積極推動文化建設和文化繁榮發展;三是深刻揭示了百年中國文藝發展的旨歸是“增強人民力量、振奮民族精神”,在黨的領導下,廣大文藝工作者高擎民族精神火炬,吹響時代前進號角,并用“激勵被剝削被壓迫的勞苦大眾浴血奮斗、百折不撓,激勵站起來的中國人民自力更生、發憤圖強,激勵改革開放大潮中的億萬人民解放思想、銳意進取,激勵新時代的中國人民自信自強、守正創新”的“四個激勵”,生動概括了中國文藝堅持“與時代同步伐,與人民同呼吸、共命運、心連心”的波瀾壯闊的歷史進程;四是深刻揭示了黨的十八大以來,圍繞實現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中國文藝發揮的“聚人心、暖民心、強信心”的獨特作用。

  “社會主義文藝的根本立場”的深刻揭示。站在兩個大局交匯激蕩、兩個百年接續奮斗新的歷史起點上,習近平總書記鮮明地指出:“源于人民、為了人民、屬于人民,是社會主義文藝的根本立場”。這一論斷,體現了黨性與人民性的高度統一,體現了文藝的根本立場與黨的根本政治立場和根本宗旨的高度統一。習近平總書記深刻揭示這一根本立場豐富內涵:首先,“人民是歷史的創造者,也是時代的創造者。”從歷史和時代兩個維度凸顯人民的主體地位,強調社會主義文藝要樹立“大歷史觀”“大時代觀”,反映中華民族的千年巨變,揭示百年中國的人間正道,唱響昂揚的時代主旋律。其次,“生活就是人民,人民就是生活?!蓖笍氐仃U明了人民與生活“直接的同一性”關系,強調“人民是文藝之母”,“人民中有著一切文學藝術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豐沛源泉”?!爸挥猩钊肴嗣袢罕姟⒘私馊嗣竦男燎趧趧?、感知人民的喜怒哀樂,才能洞悉生活本質,才能把握時代脈動,才能領悟人民心聲,才能使文藝創作具有深沉的力量和雋永的魅力。”第三,“為時代和人民放歌?!眻猿帧耙匀嗣駷橹行摹钡膭撟鲗颍安粌H要讓人民成為作品的主角,而且要把自己的思想傾向和情感同人民融為一體,把心、情、思沉到人民之中”。第四,“人民是真實的、現實的、樸實的”。強調“不能用虛構的形象虛構人民,不能用調侃的態度調侃人民,更不能用丑化的筆觸丑化人民?!斌w現了深厚的人民情懷和鮮明的現實針對性。第五,“使人民在精神生活上更加充盈起來”。把中華美學精神與當代審美需求結合起來,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生動活潑地體現在文藝創作之中,倡導健康文化風尚,摒棄畸形審美傾向,用思想深刻、清新質樸、剛健有力的優秀作品滋養人民的審美觀價值觀。第六,在提出“運用歷史的、人民的、藝術的、美學的觀點評判和鑒賞作品”和“把人民作為文藝審美的鑒賞家和評判者”的基礎上,進一步強調“把人民滿意不滿意作為檢驗藝術的最高標準”,極大地豐富和發展了經典作家關于“美學觀點和史學觀點”是文藝批評的“最高標準”的論述,具有重大的理論創新意義和實踐指導價值。

  “經典文藝形象”的創新闡釋。衡量一個時代的文藝成就最終要看作品,衡量文學家、藝術家的人生價值最終也要看作品。習近平總書記在講話中,一方面,強調“典型人物所達到的高度,就是文藝作品的高度,也是時代的藝術高度。只有創作出典型人物,文藝作品才能有吸引力、感染力、生命力?!鄙羁探沂玖恕暗湫腿宋铩钡乃茉鞂Α拔乃囎髌返母叨取焙汀皶r代的文藝高度”所具有的決定性意義,從而堅持并發展了經典作家關于“真實地再現典型環境中的典型人物”的思想;另一方面,強調“文學藝術以形象取勝,經典文藝形象會成為一個時代文藝的重要標識。”在“典型人物”概念的基礎上提出了“經典文藝形象”的新概念,進一步豐富和拓展了“典型人物”的概念內涵和社會主義現實主義的創作原則。第一,“提高閱讀生活的能力”。“向著億萬人民的偉大奮進敞開,向著豐富多彩的社會生活敞開”,洞悉生活本質、把握時代脈搏、領悟人民心聲,不斷挖掘更多代表時代精神的“新現象新人物”。第二,進行“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藝術創造”?!皬淖钫鎸嵉纳畛霭l,從平凡中發現偉大,從質樸中發現崇高,從而深刻提煉生活、生動表達生活、全景展現生活”。第三,運用“現實主義與浪漫主義相結合的美學風格”。堅持以強烈的現實主義精神和浪漫主義情懷,觀照人民的生活、命運、情感,表達人民的心情、心愿、心聲,塑造更多吸引人、感染人、打動人的藝術形象。第四,“謳歌奮斗人生,刻畫最美人物”。對人民創造歷史的偉大進程給予“最熱情的贊頌”,對一切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奮進的拼搏者、一切為人民犧牲奉獻的英雄們給予“最深情的褒揚”,為時代留下令人難忘的“藝術經典”。強調經典必須含有“雋永的美、永恒的情、浩蕩的氣”,必須具有“思想的穿透力、審美的洞察力、形式的創造力”。從“典型人物”到“經典文藝形象”以及就此展開的一系列新觀點、新判斷、新論述,有傳承、有發展、有創新、有升華,凸顯了“接著說”的創新品質、濃郁的時代氣息、鮮明的中國風格和豐贍的理論意蘊,彰顯了馬克思主義文藝理論的強大生命力。

  “當代中國文藝要把目光投向世界、投向人類”的胸襟情懷。當今世界正面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進入不可逆轉的歷史進程,中華文化將同各國人民創造的多彩文化一道,為人類提供正確的精神指引。如何面對世界之變、時代之變、歷史之變,處理好人類性與民族性、世界性與地域性、全球化與本土化的關系,成為當代中國文藝面臨的一個重大課題?;趯χ袊c世界關系深刻變動和對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戰略考量,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中國人民歷來具有深厚的天下情懷,當代中國文藝要把目光投向世界、投向人類。”要求“向著人類最先進的方面注目,向著人類精神世界的最深處探尋”,以豐富多彩的“中國故事、中國形象、中國旋律”,為世界貢獻“特殊的聲響和色彩”、展現“特殊的詩情和意境”, 為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譜寫新篇章。這“兩個投向”,與“兩個注目”一起,生動而準確地定位了中國文藝與世界文藝的辯證關系,反映了走向民族復興偉大歷史進程中的當代中國文藝的世界眼光、人類情懷、博大胸襟和道義擔當。這里的意蘊包括:第一,“各國人民的處境和命運千差萬別,但對美好生活的不懈追求、為改變命運的不屈奮斗是一致的,也是最容易引起共鳴的”;第二,“以文化人,更能凝結心靈;以藝通心,更易溝通世界”。文藝是世界語言,是不同國家和民族相互了解的最好方式;第三,“文藝的民族特性體現了一個民族的文化辨識度”。要堅守中華文化立場,重視發展民族化的藝術內容和形式,塑造更多為世界所認知的中華文化形象,在世界文學藝術領域鮮明地確立中國氣派、中國風范;第四,“要有信心和抱負,承百代之流、會當今之變,創作更多彰顯中國審美旨趣、傳播當代中國價值觀念、反映全人類共同價值追求的優秀作品”。中國共產黨是有理想、有情懷的馬克思主義政黨,始終自覺地將中華民族復興夢想與人類社會大同理想聯系在一起,推動建設中國式現代化與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辯證互動,而“兩個投向”正是中國共產黨人的“雙重使命”在文藝理論上的生動寫照,也是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關于“世界的文學”的重要思想中國化、時代化的生動寫照。

  “堅守藝術理想”的時代使命。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在展望人類社會未來發展前景的同時,對人類社會的藝術理想寄予了深情的展望。在他們看來,共產主義社會將最終“把人的世界和人的關系還給人自己”,“藝術屬于人民”的時代將真正到來。藝術應當“歌頌倔強的、叱咤風云的和革命的無產者”,表現作為“國家的精華、國家的力量、國家的未來”的“千千萬萬勞動人民”,鼓舞和激勵人們的精神世界,“以新的方式建設生活”,推動人類解放、社會發展、歷史進步。實現這一美好理想,是一個漫長的歷史過程,“文藝的作用不可替代,文藝工作者大有可為?!绷暯娇倳泴ξ覈乃嚬ぷ骱臀乃嚬ぷ髡呒挠枰笄邢M骸敖裉?,中國、中國人民、中華民族的未來無限廣大。新時代需要文藝大師,也完全能夠造就文藝大師!新時代需要文藝高峰,也完全能夠鑄就文藝高峰!我們要堅定這個自信!”要求廣大文藝工作者“堅守藝術理想,追求德藝雙馨,努力以高尚的操守和文質兼美的作品,為歷史存正氣、為世人弘美德、為自身留清名”,“以文弘業、以文培元,以文立心、以文鑄魂,把文藝創造寫到民族復興的歷史上、寫在人民奮斗的征程中”。在“道”與“技”的關系上,強調“不僅要在文藝創作上追求卓越,而且要在思想道德修養上追求卓越”,做到“言為士則、行為世范”。在“德”與“藝”的關系上,強調“文藝工作者的自身修養不只是個人私事,文藝行風的好壞會影響整個文化領域乃至社會生活的生態”。要“珍惜自己的社會影響,認真嚴肅地考慮作品的社會效果”。在“人”與“己”的關系上,強調“文藝要塑造人心,藝術家首先要塑造自己”?!傲⒌聵淙说娜?,必先立己;鑄魂培根的人,必先鑄己”。在“義”與“利”的關系上,強調“文藝要效益,但決不能沾染銅臭氣、當市場的奴隸”,“決不能庸俗、低俗、媚俗”,“決不能成為不良風氣的制造者、跟風者、鼓吹者”。在“格”與“品”的關系上,強調要“講品位、講格調、講責任”,“堂堂正正做人,清清白白做事”。在“新”與“正”的關系上,強調要堅持“守正創新”,增強“文藝原創能力”,“把提高質量作為文藝作品的生命線”,“決不能搞光怪陸離、荒腔走板的東西”。在“恒”與“速”的關系上,強調“文藝創作是艱辛的創造性工作”,要克服“浮躁”這個頑疾,“專心致志、朝乾夕惕、久久為功”??傊?,廣大文藝工作者要做到“胸中有大義、心里有人民、肩頭有責任、筆下有乾坤”,努力成為時代風氣的“先覺者、先行者、先倡者”,努力創作更多反映時代呼聲、展現人民奮斗、振奮民族精神、陶冶高尚情操的優秀作品,展示中國文藝新氣象,鑄就中國文藝新輝煌,為人民創作文化杰作、為人類貢獻不朽作品。這些論述,以其鮮明的問題導向、價值導向、目標導向和實踐導向,不僅為確立中國文藝的崇高理想指明了航向,也為馬克思主義文藝創作主體論續寫了新的濃墨重彩的時代篇章。

  (作者:江蘇省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南京藝術學院原黨委書記)

  責任編輯:薛 蓮

標簽 -
網站編輯 - 王寅 
010090270010000000000000011100001128998414
男女无遮挡猛进猛出免费观看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