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深入開展文化潤疆中增強文化認同

來源:《紅旗文稿》2022/15 作者:任 煒 2022-08-10 10:33:43

  習近平總書記今年7月12日至15日在新疆考察時強調,要以增強認同為目標,深入開展文化潤疆。文化認同是最深層次的認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以下簡稱兵團)是實現黨中央關于新疆工作總目標的重要戰略力量,為推動新疆發展、增進民族團結、維護社會穩定、鞏固國家邊防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要求,兵團努力在推進文化潤疆中干在實處、走在前列,打造傳承弘揚中華文化、促進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精神文化高地,有效發揮先進文化示范引領作用。

  一、打牢新疆社會穩定和長治久安的思想根基

  文化潤疆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站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戰略全局的高度,從戰略上審視和謀劃新疆工作,著眼根本、基礎、長遠作出的重大戰略決策。實施文化潤疆工程,根本在于堅守中華文化立場,傳承中華文化基因,貫通中華文化血脈,大力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革命文化、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推動新疆優秀地域文化和內地各民族優秀文化交流互鑒,豐富和充實各族群眾精神世界,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打牢新疆社會穩定和長治久安的思想根基。

  文化潤疆是增進新疆各族人民文化自覺和文化自信的重要抓手。文化自覺集中反映了一個國家和民族在文化上的清醒和覺悟,是堅定文化自信的重要支撐,是文化認同的前提。加強中華民族大團結,長遠和根本的是增強文化認同,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中華文明博大精深、源遠流長,是由各民族優秀文化百川匯流而成,是新疆各民族文化的根本所在。要通過廣泛宣傳教育,讓新疆各族人民認識中華文化和新疆各民族文化的“源”“流”關系,明白中華文化兼收并蓄、多元一體,是中華民族共同創造的,是各民族文化的集大成者,是中華民族的根和魂。新疆各民族文化源自中華文明體系,是中華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中華文化始終是新疆各民族文化的感情依托、心靈歸宿與精神家園。大力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堅定文化自信,提高文化自覺,方能不斷增強新疆各民族干部群眾對中華文化的認同,構筑起新疆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園。

  文化潤疆是應對新疆意識形態領域風險挑戰的迫切需要。黨的十八大以來,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通過完整準確貫徹新時代黨的治疆方略,認真貫徹落實第二次、第三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談會精神和黨中央關于新疆工作的一系列決策部署,新疆呈現出社會大局穩定、人民安居樂業的良好局面。但還要清醒看到,實現新疆社會穩定和長治久安的形勢依然嚴峻復雜。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文化潤疆就是要從根本上切實解決政治認同、人心向背的問題。謀長遠之策、行固本之舉,大力推進文化潤疆,方能從根本上夯實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思想根基。

  文化潤疆是履行新時代兵團維穩戍邊職責使命的必然要求。實現社會穩定和長治久安,既要發展經濟、改善民生,也要用先進文化凝聚人心,消除民族分裂主義和宗教極端思想存在的土壤。這既是實施文化潤疆的根本目的所在,也是兵團發展先進文化示范區的使命任務。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兵團的戰略作用不可替代,兵團要適應新形勢新要求,努力形成新時代兵團維穩戍邊新優勢,在實現新疆工作總目標中發揮更大作用。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是實現民族團結和共同進步的必由之路,而文化的交流是最根本的交流,是民族團結傳承的基因,也是戰略性、長遠的工作。兵團人來自五湖四海,既高度統一又深度融入新疆社會,既要在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中當好主體,也要在推進文化潤疆中發揮特殊作用,成為各民族凝心聚力的大熔爐,成為發展先進生產力和先進文化的示范區,推動各族群眾逐步實現在空間、文化、經濟、社會、心理等方面的全方位嵌入,促進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樣緊緊抱在一起。

  二、發揮推進文化潤疆的特殊優勢

  兵團的發展史也是促進文化繁榮發展和文化交流交融的歷史。從1954年成立起,兵團始終堅持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前進方向,以促進新疆各民族對中華文化認同的高度自覺,積極有效地開展廣泛、深入、持續的交往交流交融,并在實踐中形成了紅色文化、人口資源、互嵌式社會結構、特殊組織形式等方面優勢,奠定了兵團發展先進文化示范區、發揮推動文化交流作用的重要基礎。

  紅色文化:推進文化潤疆的重要資源。兵團文化是繼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賡續中國共產黨紅色血脈和優良傳統,吸納優秀民族文化和地域文化,融紅色文化、中原文化、邊疆文化為一體的文化形態。“生在井岡山,長在南泥灣,轉戰數萬里,屯墾在天山”,是對兵團歷史的生動寫照,也是對兵團紅色文化基因傳承的形象描摹。伴隨兵團事業發展,兵團文化又增添了開放包容、多元融合和現代先進的鮮明特征,凝聚形成了兵團精神和胡楊精神、老兵精神,為新疆文明進步作出了歷史性貢獻。兵團文化以保障邊疆安全、維護祖國統一為價值核心,以發展先進生產力、服務推動新疆經濟社會發展為重要載體,以維護民族團結、促進社會和諧進步為內在要求,以全心全意為新疆各族人民服務為價值歸宿,成為文化潤疆的重要資源和各民族凝心聚力的精神力量。

  熔爐文化:推進文化潤疆的關鍵力量。兵團人來自全國各地,由漢族、維吾爾族、哈薩克族等37個民族構成。自組建以來,國家動員和吸引內地優秀人才、精壯勞力支援邊疆。近些年,通過對口援疆、教育聚人、產業聚人等多措并舉的方式,人口總量增加,構成得到優化。兵團人對偉大祖國、中華民族、中華文化、中國共產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有著高度的認同,形成有強大凝聚力和戰斗力的熔爐文化。在兵團占主體的漢族群體,在推動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實踐中發揮著重要的表率作用;長期生活工作在兵團的少數民族職工群眾,也能在兵地文化交流中更好發揮橋梁紐帶、示范引領作用。

  互嵌式社會結構:推進文化潤疆的有利條件。互嵌,是指各民族成員在經濟、文化、社會、政治等方面相互交結、彼此融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在語言、風俗習慣方面形成諸多鑲嵌性與共同性特點。兵團高度融入新疆社會,與自治區地州縣市鄉村相互嵌入、毗鄰而居,彼此信任、相互接納、和睦相處、守望相助,形成各民族相互嵌入的社會結構和社區環境。這種社會結構有利于推進兵地文化交流、用社會主義先進文化輻射引領帶動周邊地方各族群眾,有利于向地方群眾傳授先進技術和先進管理方式、促進人才共享和服務共享,有利于增強中華文化影響力,構建各美其美、美美與共的文化共樂空間。

  特殊組織形式:推進文化潤疆的體制保障。兵團實行黨政軍企合一的特殊體制,發揮組織化程度高、能夠集中力量辦大事的優勢,堅持不懈為新疆各族人民辦好事實事,推動了新疆改革發展和社會進步,創造了中央支援地方、內地支持邊疆、各民族相互支援的有效形式。近年來,兵團繼續在民族團結、宗教和諧、文化引領、兵地融合發展等方面進行著積極探索。兵團的組織優勢和動員能力成為推進文化潤疆的有力支撐和強大保障。

  三、確保文化潤疆取得實效

  推進文化潤疆,必須自覺擔當使命責任,點面結合、以重點突破帶動整體推進,加強統籌協調、形成工作合力,進一步拓寬思路、豐富路徑、突出重點,確保取得實效。

  在“化”上下功夫,著力打造精神文化高地。關鍵是著眼以文“化”人,大力發展兵團先進文化示范區。應高舉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偉大旗幟,推動黨的創新理論入腦入心,鞏固兵團廣大干部職工群眾團結奮斗的共同思想基礎。健全黨的創新理論武裝黨員干部、教育職工群眾工作機制,經常性開展對象化、分眾化、互動化理論宣傳普及。推動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進教材、進課堂、進頭腦,不斷鞏固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的指導地位。應加強中華民族共同體歷史、中華民族多元一體格局的研究,充分挖掘和有效運用新疆各民族交往的歷史事實、考古實物、文化遺存,講清楚新疆自古以來就是我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和多民族聚居地區,新疆各民族是中華民族大家庭血脈相連、命運與共的重要成員。端正歷史文化認知,突出中華文化特征和中華民族視覺形象,教育引導廣大干部職工群眾正確認識新疆歷史特別是民族發展史,樹牢中華民族歷史觀,鑄牢中國心、中華魂,特別是要深入推進青少年“筑基”工程。堅持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領文化建設,弘揚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踐行兵團精神和胡楊精神、老兵精神,繁榮發展兵團紅色文化,筑牢兵團精神文化高地。加強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普及運用,大力營造各族干部職工群眾學習使用國家通用語言文字的濃厚氛圍。積極引導宗教與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增進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眾對偉大祖國、中華民族、中華文化、中國共產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認同。積極倡導現代文明生活方式,積極引導各族群眾融入現代社會、共享文明成果。加強科學知識普及,推動形成符合時代要求的思想觀念、精神面貌、文明風尚和行為規范。全面加強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大力發展現代文化,倡導世俗生活,培育文明鄉風、良好家風、淳樸民風,教育引導各族職工群眾破除陳規陋習。加強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建設,推進志愿服務精準化、常態化、便利化、品牌化。注重精神文明建設滋養涵育功能和文化引領作用,加強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創新社會治理,注重家庭家教家風建設。

  在“強”上下功夫,著力做實文化潤疆的支撐保障。重點抓好壯大主體、提升能力工作。應做強兵團紅色文化品牌。兵團的紅色基因形成于兵團事業的開創者,豐富發展于兵團歷代的建設者,流淌于兵團人的血脈里。兵團人鑄就的熱愛祖國、無私奉獻、艱苦創業、開拓進取的兵團精神,是中國共產黨人精神譜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傳承與弘揚兵團紅色文化要體現在進一步發揮兵團特殊作用上,鞏固拓展黨史學習教育成果,做強兵團紅色文化品牌,賡續紅色血脈、唱響兵團精神、凝聚兵團力量,為文化潤疆提供強力支撐。加強兵團文化傳播能力建設。繁榮發展兵團文化事業,補齊建強公共文化服務設施,加快構建覆蓋兵團、輻射地方的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更好滿足各族職工群眾文化需求。保障文藝院團正常運行,做大做強兵團直屬文藝團體,有條件的師市建立文工團、團場建立演出隊。全面發展現代文化產業。深化文化體制改革,健全現代文化產業體系和文化市場體系,推動文化和旅游融合發展,加快發展新型文化企業、文化業態、文化消費模式。實施文藝精品創作計劃,深入挖掘新疆和兵團歷史、現實、革命等題材,支持、引導創作推出更多高質量文藝作品。加強兵團宣傳文化人才隊伍建設,充實配齊兵團、師市、團場、連隊宣傳文化隊伍。

  在“聯”上下功夫,加強兵地交往交流交融。核心在示范引領和輻射帶動。應牢固樹立全局觀念深入推動兵地融合發展,堅持兵地一盤棋,實現設施共建、資源共享、深度嵌入、優勢互補,加深兵地民族團結情誼。開展全方位、寬領域、多層次的深入融合,形成兵地經濟融合發展、文化交融共建、維穩責任共擔、民族團結共創的局面。充分發揮兵團大熔爐作用,聚焦發展先進生產力和先進文化示范區,將紅色基因、兵團文化、歷史文化有機融入城鎮建設之中,努力提升兵團城鎮的整體形象和綜合實力。不斷增強兵團在文化領域的組織優勢和動員能力,全面彰顯兵團先進文化示范區功能,有效發揮兵團人口結構優勢作用,用好優勢文化教育資源,輻射帶動周邊群眾。探索建立多層次、多形式的兵地互動機制,堅定不移推進兵團向南發展,推動兵地各族干部群眾多層次、多方式、多形式走動互動起來,通過來來往往、說說唱唱、聚聚聊聊,不斷加深了解、增進感情。創新完善方式,進一步深入開展“五共同一促進”“民族團結一家親”和民族團結聯誼等活動,促進文化交流交融。

 ?。ㄗ髡撸盒陆a建設兵團黨委副秘書長、政研室主任)

  責任編輯:張少義

標簽 -
網站編輯 - 許華卿 
010090270010000000000000011100001128903519
男女无遮挡猛进猛出免费观看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