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立足我國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推動高質量發展,把握未來發展主動權的戰略性布局和先手棋。構建新發展格局明確了我國經濟發展的路徑選擇是運用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基本原理指導新發展階段經濟實踐形成的重要理論成果,深化了我們黨對社會主義經濟循環規律的認識,豐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關于社會再生產的理論,為發展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作出了重要原創性貢獻。
一
新中國成立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共產黨帶領全國各族人民克服了種種困難,不懈奮斗,各方面建設取得偉大成就,為我國進入新發展階段、朝著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進軍奠定了堅實基礎。進入新發展階段,我國發展階段、環境、條件發生重要變化,在新的歷史條件下選擇什么樣的經濟發展路徑至關重要。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立足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作出構建新發展格局的重大戰略決策,明確了新階段我國經濟發展的路徑。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我國作為一個人口眾多和超大市場規模的社會主義國家,在邁向現代化的歷史進程中,必然要承受其他國家都不曾遇到的各種壓力和嚴峻挑戰?!?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就是要在各種可以預見和難以預見的狂風暴雨、驚濤駭浪中,增強我們的生存力、競爭力、發展力、持續力,確保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進程不被遲滯甚至中斷,這必然要求獨立自主的發展道路。“市場資源是我國的巨大優勢,必須充分利用和發揮這個優勢,不斷鞏固和增強這個優勢,形成構建新發展格局的雄厚支撐?!弊鳛楫斀袷澜缱畲蟮慕y一市場,這不僅是我國經濟發展的優勢,更是實現獨立自主的底氣。打鐵還需自身硬,只有堅持以我為主的發展道路,“把國內大循環暢通起來,努力煉就百毒不侵、金剛不壞之身,才能任由國際風云變幻,始終充滿朝氣生存和發展下去”。我們必須強調自主創新,突破產業瓶頸。打造強大的國內經濟循環體系和穩固的基本盤,并以此形成對全球要素資源的強大吸引力、在激烈國際競爭中的強大競爭力、在全球資源配置中的強大推動力。加強國內大循環在雙循環中的主導作用,塑造我國參與國際合作和競爭新優勢。增強我國在全球產業鏈、供應鏈、創新鏈中的影響力,逐步實現從國際規則的參與者轉變為積極的制定者。
新發展格局不是封閉的國內單循環,而是更加開放的國內國際雙循環。要通過參與國際市場競爭,增強我國出口產品和服務競爭力,推動我國產業轉型升級,增強我國在全球產業鏈供應鏈創新鏈中的影響力。我國企業的利益已延伸到全球各個角落,要注重了解國際事務,深入研究利益攸關國、貿易伙伴國、投資對象國的情況,做到心中有數、趨利避害。我們要進一步激發中國市場潛力,為世界各國創造更多需求;中國開放的大門將進一步敞開,同世界各國共享發展機遇;中國的對外合作將不斷深化,同世界各國實現互利共贏。中國將積極參與全球治理,推動經濟全球化朝著更加開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贏的方向發展,讓各國人民共享經濟全球化和世界經濟增長成果,與各國人民一起共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我們要辯證地認識國內大循環與國際循環之間的關系。只有先暢通好國內大循環,才能有效帶動國際循環,實現高水平的對外開放,保證二者相互促進的良性互動關系。國內大循環為主,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既是對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深刻把握與運用,也是對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創新發展。
二
國民經濟運行是一個周而復始、不斷往復的過程,關鍵在供給側要通暢,產業上下游、產供銷、農業制造業服務業、能源資源等各系統各部門能夠協調一致、高效順暢地流轉銜接。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構建新發展格局的關鍵在于經濟循環的暢通無阻”。要堅持擴大內需戰略,構建強大國內市場,有效釋放內需潛力,使生產、分配、流通、消費各環節更多依托國內市場,形成新的內外均衡。
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指出,國民經濟中生產、分配、流通、消費四個環節“構成一個總體的各個環節、一個統一體內部的差別”。只有這四個環節之間有機銜接,相互協調,從而實現暢通的循環流轉,國民經濟才能正常地運轉和發展。新發展格局要求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這意味著在不斷推進對外開放的同時,要讓這些環節更多地發生在國內。這就要求打通地方保護和市場分割等關鍵堵點,解決“卡脖子”技術問題等重要斷點,建設全國統一的大市場、暢通全國大循環。
在我國發展現階段,暢通經濟循環最主要的任務是供給側有效暢通。我們必須堅持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這條主線,繼續完成“三去一降一補”的重要任務,全面優化升級產業結構,提升創新能力、競爭力和綜合實力,增強供給體系的韌性,形成更高效率和更高質量的投入產出關系,實現經濟在高水平上的動態平衡。強大的生產能力形成的有效供給可以穿透循環堵點、消除瓶頸制約,可以創造就業和提供收入,從而形成強大的需求能力,從而形成供需互促、產銷并進、暢通高效的國內大循環,實現以高質量供給創造和引領需求。
在分配領域,一個時期以來,收入分配格局失衡、收入差距過大,給我國的經濟社會健康發展帶來了一系列的問題和矛盾。我們要采取措施逐步解決行業、區域和城鄉之間過大的收入差距,優化收入分配格局,發展壯大中等收入群體,最終走向共同富裕。我們既要不斷“做大蛋糕”,也要“分好蛋糕”,通過“分好蛋糕”來更好地“做大蛋糕”。解決好分配環節所存在的各種問題,是暢通國內大循環的內在要求。共同富裕是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也是構建新發展格局的內在需要。
在流通領域,要有全國一盤棋的戰略思維,克服地方主義、本位主義,加快打通各種堵點,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為此,還需要加強軟硬件建設,完善相關的制度規范和標準,盡快建成一個統一高效的現代流通體系,為新發展格局提供有力支撐。
生產的目的在于消費,最終消費是拉動經濟增長的基礎性因素。一個時期以來,我國居民消費的比重長期偏低,從而導致經濟發展過度依賴于出口和投資,國民經濟的長期健康,持續發展受到威脅。我們要采取合理的消費政策,通過促進就業、完善社會建設、優化收入分配結構等措施來不斷擴大消費,同時吸引國外消費更多地回流國內,從而形成更加強大的國內市場。
這四個環節相互聯系相互影響,共同構成了國民經濟循環。暢通全國大循環是一個復雜的系統工程,我們不僅要努力解決各個環節自身內部存在的問題,更要把它們作為一個整體來加以統籌考慮,盡快解決各個環節之間不協調的問題,從而使得經濟循環暢通無阻,新發展格局加速形成。
三
構建新發展格局在原有的再生產理論中更加強調技術進步以及供給和需求的動態均衡升級路徑,豐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再生產理論。一個時期以來,由于各種原因,經濟增長更多地依賴于勞動力、能源、資源等的投入。隨著我國經濟步入了新階段,經濟發展環境出現了變化。勞動力成本逐步上升,資源環境承載能力遇到了瓶頸,舊的生產方式已經難以持續,科學技術的重要性全面上升。這意味著舊的粗放式發展道路已經難以持續,走向創新驅動發展的道路勢在必行。在新的發展階段,自主創新的重要性更加凸顯。這要求我們全面加強部署,發揮各方面的積極性,集合優勢資源,打造合適的平臺,推進科技創新,同時要加強創新鏈和產業鏈對接,突破產業瓶頸,實現高質量內涵式發展。在這個過程中要充分發揮并整合政府、企業以及科研機構的優勢和作用。
構建新發展格局擴展了在生產過程中生產要素的內涵。除了傳統的勞動、資本和土地之外,更加注重知識、技術、管理、數據等要素的投入和水平。在新一輪科學技術革命發展過程中,科學技術的作用愈加凸顯。隨著產品的種類和數量的不斷增加、質量的不斷提高,產業鏈和供應鏈的不斷延長,在生產過程對于管理的要求也越來越高,管理的作用也更加重要。隨著數字經濟的不斷發展和對其他產業的不斷滲透,其在國民經濟中的比重不斷提高,數據作為生產要素的重要性也越來越得到社會的認可。構建新發展格局要求我們對這些新的生產要素及其與傳統的生產要素之間的相互作用有更加全面準確的認識,從而更加充分發揮其作用,推進高質量發展。
再生產過程的各個環節必然是發生在一定的空間。隨著全球生產網絡的不斷發展,國內外的再生產過程相互交織,錯綜復雜。在新發展格局下,堅持統籌發展與安全也是新發展階段題中應有之義。這要求我們必須要有底線思維,加強對于形勢的預判,做好預案,加強國內再生產過程的韌性和安全。
?。ㄗ髡撸呵迦A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院長、教授)
責任編輯:肖景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