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經濟思想是中國共產黨不懈探索社會主義經濟發展道路形成的寶貴思想結晶,書寫了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發展的嶄新篇章。習近平總書記深刻總結并充分運用我國經濟發展的成功經驗,從新的實際出發,創造性地提出樹立和堅持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新發展理念,明確了我國經濟發展的指導原則,對社會主義經濟發展中具有戰略性、綱領性和引領性的重大問題作出全新闡釋,深刻闡明了關于發展的政治立場、價值導向、發展模式、發展道路等重大政治問題,深化了我們黨對社會主義經濟發展規律的認識,豐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關于經濟發展原則的理論。
一
發展是人類社會的永恒主題。我們黨領導人民治國理政,很重要的一個方面就是要回答好實現什么樣的發展、怎樣實現發展這個重大問題。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上指出:“理念是行動的先導,一定的發展實踐都是由一定的發展理念來引領的。發展理念是否對頭,從根本上決定著發展成效乃至成敗。實踐告訴我們,發展是一個不斷變化的進程,發展環境不會一成不變,發展條件不會一成不變,發展理念自然也不會一成不變?!?/p>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對經濟形勢進行科學判斷,對發展理念和思路作出及時調整,引導我國經濟發展取得了歷史性成就、發生了歷史性變革。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強調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要努力促進全體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為明顯的實質性進展。不簡單以國內生產總值增長率論英雄。強調不能不顧客觀條件、違背規律盲目追求高速度。強調不要把國家確定的調控目標作為各地經濟增長的底線,更不要相互攀比甚至層層加碼,要立足提高質量和效益來推動經濟持續健康發展,追求實實在在、沒有水分的生產總值,追求有效益、有質量、可持續的經濟發展。我國經濟處于“三期疊加”時期。強調我國經濟正處于增長速度換擋期、結構調整陣痛期、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疊加的階段,加上世界經濟也在深度調整,發展環境十分復雜,要準確認識我國經濟發展階段性特征,實事求是進行改革調整。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強調認識新常態、適應新常態、引領新常態是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我國經濟發展的大邏輯。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更好發揮政府作用。強調市場配置資源是最有效率的形式,市場決定資源配置是市場經濟的一般規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強調建設生態文明、建設美麗中國是我們的一項戰略任務,要給子孫后代留下天藍、地綠、水凈的美好家園。堅持新發展理念。提出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新發展理念,強調堅持新發展理念是關系我國發展全局的一場深刻變革。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強調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關鍵是抓好“去產能、去庫存、去杠桿、降成本、補短板”。提出“鞏固、增強、提升、暢通”的8字新要求。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強調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這是關系全局的歷史性變化。推動高質量發展。強調我國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強調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是跨越關口的迫切要求和我國發展的戰略目標。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
黨對經濟社會發展提出的這些重大理論和理念,其中新發展理念是最重要、最主要的。新發展理念是一個系統的理論體系,回答了關于發展的目的、動力、方式等一系列理論和實踐問題,闡明了我們黨關于發展的政治立場、價值導向、發展模式、發展道路等重大政治問題,全黨必須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
二
發展是解決我國一切問題的基礎和關鍵,也是中國共產黨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檢驗我們一切工作的成效,最終都要看人民是否真正得到實惠,人民生活是否真正得到了改善,這是堅持立黨為公、執政為民的本質要求,是黨和人民事業不斷發展的重要保證。新發展理念從根本上揭示了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的本質特征和內在要求,明確了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的發展思路、發展方向和發展著力點,回答了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什么樣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的問題,反映出我們黨對我國發展規律的新認識。
新發展理念的提出,是對經濟發展規律的系統總結,是辯證唯物主義的具體運用。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新發展理念的提出,是對辯證法的應用;新發展理念的實施,離不開辯證法的指導?!鄙a力和生產關系、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筑相互作用、相互制約,支配著整個社會發展進程。生產關系一定要適合生產力狀況,上層建筑一定要適合經濟基礎狀況,它們的共同作用構成整個社會的矛盾運動。只有把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的矛盾運動同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筑的矛盾運動結合起來觀察,把社會基本矛盾作為一個整體來觀察,才能全面把握整個社會的基本面貌和發展方向。新發展理念把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基本原理同新時代經濟實踐結合起來,明確了我國現代化建設的指導原則,對社會主義經濟發展規律作出了全新總結和概括。
新發展理念不是憑空得來的,是在深刻總結國內外發展經驗的基礎上形成的,也是在深刻分析國內外發展大勢的基礎上形成的。發展理念管全局、管根本、管方向、管長遠,是發展思路、發展方向、發展著力點的集中體現。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實踐過程中,我們黨逐漸加深了對經濟發展規律的認識,創新發展、協調發展、綠色發展、開放發展和共享發展,是針對我國發展中的突出矛盾和問題提出來的,集中反映了我們黨對經濟社會發展規律認識的深化。新發展理念是我國進入新發展階段、構建新發展格局的戰略指引,具有很強的戰略性、綱領性、引領性,必須貫穿經濟活動全過程。
堅持新發展理念是關系我國發展全局的一場深刻變革。新發展理念是具有內在聯系的集合體,體現的是對社會經濟發展規律的整體性認識和系統性認識。新發展理念中,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協調是持續健康發展的內在要求,綠色是永續發展的必要條件和人民對美好生活追求的重要體現,開放是國家繁榮發展的必由之路,共享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這五大發展理念相互貫通、相互促進,要統一貫徹,不能顧此失彼,也不能相互替代。哪一個發展理念貫徹不到位,發展進程都會受到影響。
三
新發展理念是指揮棒、紅綠燈,是引領我國發展全局深刻變革的科學指引。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貫徹新發展理念是新時代我國發展壯大的必由之路。要深入把握新發展理念對經濟社會發展各項工作的指導意義,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真正做到崇尚創新、注重協調、倡導綠色、厚植開放、推進共享。
創新發展注重解決發展動力問題。堅持創新發展是應對發展環境變化、增強發展動力、把握發展主動權的根本之策。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雖然我國經濟總量躍居世界第二,但大而不強、臃腫虛胖體弱問題相當突出,這是我國這個經濟大塊頭的“阿喀琉斯之踵”。抓創新就是抓發展,謀創新就是謀未來。通過創新引領和驅動發展已經成為我國發展的迫切要求。堅持創新發展,必須把創新擺在國家發展全局的核心位置,讓創新貫穿黨和國家一切工作,以創新驅動推動經濟轉型發展,全面提升創新能力和效率,把創新發展主動權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協調發展注重解決發展不平衡問題。下好發展的全國一盤棋,協調發展是制勝要訣。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協調既是發展手段又是發展目標,同時還是評價發展的標準和尺度”。我國是一個擁有14億多人口的大國,發展不協調是一個長期存在的問題,突出表現在區域、城鄉、經濟和社會等關系上,著力增強發展的整體性協調性是重要任務。堅持協調發展,必須牢牢把握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總體布局,處理好局部和全局、當前和長遠、重點和非重點的關系,在權衡利弊中趨利避害、作出最為有利的戰略抉擇。
綠色發展注重解決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問題。綠色發展目的是實現經濟社會發展和生態環境保護協調統一、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保護生態環境就是保護生產力,改善生態環境就是發展生產力,這是樸素的真理。”我國經濟發展取得歷史性成就,也積累了大量生態環境問題,資源約束趨緊、環境污染嚴重、生態系統退化的問題嚴峻,人民群眾對清新空氣、干凈飲水、安全食品、優美環境的要求越來越強烈。堅持綠色發展,必須堅持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堅持節約優先、保護優先、自然恢復為主,抓住資源利用這個源頭和產業結構調整這個關鍵,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不斷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優美生態環境需要。
開放發展注重解決發展內外聯動問題。以開放促改革、促發展,是我國改革發展的成功實踐。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對外開放是我國的基本國策,任何時候都不能動搖?!碑斍?,我們搞開放發展,面臨的國際國內形勢同以往有很大不同,總體上有利因素更多,但風險挑戰不容忽視?,F在的問題不是要不要對外開放,而是如何提高對外開放的質量和發展的內外聯動性。這就要求我們進一步主動參與、推動引領經濟全球化進程,發展更高層次的開放型經濟,以擴大開放帶動創新、推動改革、促進發展。堅持開放發展,必須順應我國經濟深度融入世界經濟的趨勢,堅持內外需協調、進出口平衡、引進來走出去并重、引資引技引智并舉,依托我國大市場優勢,促進國際合作,實現互利共贏。
共享發展注重解決社會公平正義問題。共享理念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體現的是逐步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要求。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們追求的發展是造福人民的發展,我們追求的富裕是全體人民共同富裕。改革發展搞得成功不成功,最終的判斷標準是人民是不是共同享受到了改革發展成果?!本透采w面而言,共享是全民共享;就內容而言,共享是全面共享;就實現途徑而言,共享是共建共享;就推進進程而言,共享是漸進共享。堅持共享發展,必須堅持把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作為發展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健全基本公共服務體系,扎實推動共同富裕,讓人民群眾共享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文明各方面建設成果,全面保障人民在各方面的合法權益,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和社會全面進步。
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是經濟社會發展的工作要求,也是十分重要的政治要求。圍繞貫徹落實新發展理念,我國實施了一系列重大的戰略決策,取得了豐碩的成果。立足于脫貧攻堅,在鄉村振興和經濟高質量發展方面,進行了一系列戰略部署。完善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將分配制度和經濟運行制度納入基本經濟制度體系,既體現了社會主義制度優越性,又同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社會生產力發展水平相適應。結合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對涉及國家中長期經濟社會發展的重大問題進行思考,突出強調完善戰略布局,做到化危為機,實現高質量發展。面對逆全球化形勢,提出加快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強調新發展格局最本質的特征是實現高水平的自立自強。全面闡釋社會主義現代化和共同富裕完整內涵,即我國現代化是人口規模巨大的現代化,是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現代化,是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協調的現代化,是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是走和平發展道路的現代化;共同富裕是全體人民共同富裕,是人民群眾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都富裕,不是少數人的富裕,也不是整齊劃一的平均主義。針對外部環境的深刻變化和我國改革發展穩定面臨的新情況新問題新挑戰,特別強調統籌發展和安全,有效防范化解各類風險挑戰,確保社會主義現代化事業順利推進。當前,我國發展已經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應根據新發展階段的新要求,堅持問題導向,更加精準地貫徹新發展理念,切實解決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突出問題,切實解決影響構建新發展格局、實現高質量發展的突出問題,切實解決影響人民群眾生產生活的突出問題,推動實現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
?。ㄗ髡撸褐袊鐣茖W院經濟研究所教授)
責任編輯:張少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