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閩山閩水物華新——習近平福建足跡》一書生動展現了習近平同志為福建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事業所作出的一系列極具前瞻性、開創性、戰略性的理念創新和實踐探索,為我們更加深入理解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理論邏輯、歷史邏輯、實踐邏輯,提供了鮮活樣本和學習典范。仔細研讀這部著述,“奮斗”無處不在,“人民”始終在場,“為人民幸福而奮斗”構成鮮明底色。學習體悟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必須深刻把握“為人民幸福而奮斗”鮮明特質和“幸福都是奮斗出來的”精髓要義。
探尋“為人民幸福而奮斗”的思想根源。“振葉以尋根,觀瀾而索源?!?985年6月至2002年10月,在福建這塊充滿激情的開放熱土上,習近平同志懷揣著赤子之心孜孜奮斗。身處福建轉型發展的歷史關鍵時期,他堅持用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觀察時代、解讀時代、引領發展,創造性地提出了一系列重要理念、推進了一系列重大實踐。習近平福建足跡是中國共產黨人“為人民幸福而奮斗”的生動寫照?!盀槿嗣裥腋6鴬^斗”,既傳承馬克思主義的價值追求,又根植于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土壤,展現出中國共產黨執政為民的政黨本色。
“為人民幸福而奮斗”是馬克思主義價值追求的重要內容。實現人的自由而全面的發展,是馬克思主義追求的根本價值目標。為人民謀幸福是共產黨人奮斗精神的價值旨歸。作為馬克思主義的忠誠信奉者和堅定實踐者,中國共產黨把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確立為奮斗目標,努力讓全體人民“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機會,共同享有夢想成真的機會,共同享有同祖國和時代一起成長與進步的機會”。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讓人民生活幸福是“國之大者”,“幸福都是奮斗出來的”,“奮斗本身就是一種幸?!?,“新時代是奮斗者的時代”,“只有奮斗的人生才稱得上幸福的人生”。這些重要論述蘊含著馬克思主義實踐觀的哲學智慧,豐富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幸福觀。
“為人民幸福而奮斗”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基因。中華文明延續著我們國家和民族的精神血脈。中國人民的理想和奮斗,中國人民的價值觀和精神世界,始終深深根植于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沃土之中。深厚綿長的家國意識、以民為本的人文精神、剛健有為的進取精神、追求大同的崇高理想等,體現了千百年來廣大人民的基本價值追求。習近平總書記在總結中國優秀傳統文化時特別強調,家庭的前途命運同國家和民族的前途命運緊密相連。一個國家的富強,一個民族的復興,最根本的體現一定是千千萬萬個家庭的幸福美滿和億萬人民生活的不斷改善。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需要一代又一代中國人接續奮斗。
“為人民幸福而奮斗”是中國共產黨政黨本色的重要特征。對中國共產黨人來說,永恒不變的初心使命是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從艱苦卓絕的革命年代,到篳路藍縷的建設年代,到風云激蕩的改革年代,再到波瀾壯闊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中國共產黨始終保持奮斗者姿態,以不懈的奮斗追求、求索的奮斗品格、致遠的奮斗步伐,團結帶領中國人民戰勝各種風險挑戰、不斷走向勝利,體現了中國共產黨鮮明的政黨本色。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堅持不忘初心、繼續前進,就要堅信黨的根基在人民、黨的力量在人民,堅持一切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充分發揮廣大人民群眾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不斷把為人民造福事業推向前進?!?/p>
彰顯“為人民幸福而奮斗”的鮮明品格。為什么中國共產黨人能始終葆有奮斗精神?唯因堅持人民至上,將人民利益放于內心深處、高高舉過頭頂?!堕}山閩水物華新——習近平福建足跡》記錄了習近平同志在福建工作期間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生動故事,彰顯了重于泰山的人民立場、枝葉關情的赤子之心。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不是一個抽象的、玄奧的概念,不是停留在口頭上、止步于思想環節,而是體現在經濟社會發展各個環節。
“為人民幸福而奮斗”要求堅守人民立場。人民立場是中國共產黨的根本政治立場,是馬克思主義政黨區別于其他政黨的顯著標志。1990年7月15日,時任福州市委書記的習近平同志深情寫下《念奴嬌·追思焦裕祿》?!吧采城?,死也沙丘,父老生死系”,“為官一任,造福一方,遂了平生意”,寫出了焦裕祿同志的為民情懷與奮斗本色,也寫出了習近平同志對人民立場、奮斗精神的推崇。習近平同志從人民中走出來、對人民懷有深厚感情和強烈責任感,始終把人民掛在心頭、念在心里。從連家船民上岸和茅草房改造,到實施“安居工程”“廣廈工程”“造福工程”;從治理餐桌污染到關心市民的米袋子、菜籃子;從推動木蘭溪治理到多次對長汀水土流失治理作出重要批示;從“牢記政府前面的‘人民’二字”到“堅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他始終心系百姓、情系人民。
“為人民幸福而奮斗”講求民心是最大的政治?!罢d在順民心,政之所廢在逆民心。”習近平同志在福建工作期間,高度重視民心民意,三進下黨、七下晉江,倡導“四下基層”、“四進萬家”,幫助群眾挪窮窩、拔窮根,打擊根治損民利、失民心的貪腐行為,想人民之所想、憂人民之所憂。《閩山閩水物華新——習近平福建足跡》中一個個原汁原味的感人故事、一段段至真至情的場景回現、一篇篇發自內心的真情口述,生動展現出習近平同志始終保持著對人民的赤子之心。始終把改善人民生活、增進人民福祉作為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始終站在最廣大人民之中,努力為人民創造更加美好幸福的生活,“民心是最大的政治”得到了最好的體現。
“為人民幸福而奮斗”追求正確的政績觀。習近平同志在福建工作期間,反復論及“人民政府的權力來源于人民,必須代表人民的利益,必須為人民謀福利”的政績觀?!堕}山閩水物華新——習近平福建足跡》一書記錄了習近平同志在福建工作期間推進的一系列讓老百姓看得見、摸得著、得實惠的實事,也記錄了他推動的很多為后人作鋪墊、打基礎、利長遠的好事。 堅持一張藍圖繪到底,八閩大地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從基礎設施薄弱、經濟發展長期滯后的海防省到機制活、產業優、百姓富、生態美的新福建,成為中華民族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偉大飛躍的一個生動縮影。
書寫“為人民幸福而奮斗”的新篇章。奮斗鑄就輝煌,奮進成就偉大?!盀槿嗣裥腋6鴬^斗”,是黨員干部在新時代新的長征路上應有的昂揚姿態。唯有保持趕考永遠在路上的清醒和自覺,加強自身本領建設,培育新時代奮斗精神,方能在“為了人民”的目標指引下,在“接續奮斗”的力量感召下,書寫新的為人民幸福而奮斗的篇章。
培養胸懷全局、長遠規劃的戰略思維。戰略上判斷得準確,戰略上謀劃得科學,戰略上贏得主動,黨和人民事業就大有希望。《閩山閩水物華新——習近平福建足跡》這樣記述——在廈門,他提出跨島發展戰略;在寧德,他倡導“弱鳥先飛”“滴水穿石”;在福州,他編制“3820”戰略設想,等等。這些戰略規劃不僅造福了八閩大地,更為黨的十八大以來擘畫新時代中國提供了經驗支撐。當前,國際形勢面臨百年變局和世紀疫情交織影響,中華民族正以不可阻擋的步伐邁向偉大復興,前進道路上必將遇到各種風險挑戰,黨員干部應在工作中不斷提高運用戰略思維方法的能力和水平,培養全局意識,用戰略思維去解讀時代、觀察世界、把握大勢;培養前瞻意識,一張藍圖繪到底、一以貫之抓落實;培養破局意識,堅持謀定后動,提高戰略思維能力、綜合決策能力、駕馭全局能力,團結帶領人民不斷書寫改革開放新篇章。
培養不計功利、求真務實的價值追求。在福建寧德工作期間,面對“老、少、邊、島、貧”現實情況,習近平同志倡導黨員干部發揚“滴水穿石、久久為功”精神,做到“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推動當地走上了因地制宜發展經濟的路子。從擺脫貧困到走向小康,從飽經失落到放飛夢想,閩東之變充分印證了“弱鳥先飛、后發先至”的發展辯證法。新時代新起點,推動我國經濟社會轉型發展是一項系統工程,不可能畢其功于一役。黨員干部應牢固樹立“不貪一時之功、不圖一時之名”的正確政績觀,“責盡心安,不計功利”,甘做鋪墊工作,甘抓未成之事。大興求真務實之風,不搞華而不實的“花拳繡腿”,既要做顯功,也要做潛功,切實推動解決人民群眾“急難愁盼”的問題,把干成了什么、效果怎么樣、群眾滿意度如何作為衡量工作的根本標準,交出經得起實踐、人民和歷史檢驗的合格答卷。
培養自強不息、奮進創新的求索精神。習近平同志在福建工作期間,立足福建省情、把握時代脈搏,敢做時代的弄潮人,堅持用馬克思主義之“矢”去射福建改革發展之“的”,在不同階段、不同層面、不同領域進行了大量開創性的探索實踐。當前,對照“在實踐中大膽去闖去試”的工作要求,黨員干部應把握歷史主動,拓寬知識視野,走在時代前列,上下求索、奮力開拓,不斷推進理論創新、實踐創新、制度創新、文化創新以及其他各方面創新,不斷通過革故鼎新開辟未來,激發整個社會的創造活力、創新動力。
培養腳踏實地、嚴謹務實的工作作風。偉大的事業是靠一磚一瓦砌成的,美好的生活是靠一點一滴的辛勤勞動得來的。深入學習《閩山閩水物華新——習近平福建足跡》,黨員領導干部應不馳于空想、不騖于虛聲,對標習近平同志“三進下黨”的務實作風,積極深入基層一線,深入人民群眾,問需于民、問計于民;對標習近平同志“六年七下晉江”的調查研究之風,通過深入調研了解民情、掌握實情,搞清楚問題是什么、癥結在哪里,拿出破解難題的實招、硬招;對標習近平同志“推行山海協作、謀劃數字福建”等科學決策思路,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執著奮力實現既定目標,以“行百里者半九十”的清醒不懈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
?。ㄗ髡撸焊=ㄊ◇w育局黨組書記、局長)
責任編輯:張少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