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哲學社會科學事業。2016年5月17日,習近平總書記主持召開哲學社會科學工作座談會,提出加快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的重大戰略任務。在黨中央領導下,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建設加快推進,取得了顯著成績。今年4月25日,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國人民大學考察時,強調“加快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歸根結底是建構中國自主的知識體系。要以中國為觀照、以時代為觀照,立足中國實際,解決中國問題,不斷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不斷推進知識創新、理論創新、方法創新,使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真正屹立于世界學術之林”,為新時代繁榮發展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進一步指明了方向。
回答好時代之題,迫切需要加快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當前,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和實踐提出了大量亟待解決的新問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加速演進,世界進入新的動蕩變革期,迫切需要回答好“世界怎么了”、“人類向何處去”的時代之題。當今世界正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深入發展,國際力量對比深刻調整;國際經濟政治格局復雜多變,不穩定不確定性明顯增加,經濟全球化遭遇逆流,單邊主義、保護主義、霸權主義威脅加劇。世界經濟失衡、國際政治格局重組和社會治理困境,在思想和文化層面帶來反思,需要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者給出新的解答。面對錯綜復雜的國際形勢和國際環境,回答這些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迫切需要哲學社會科學更好發揮作用,迫切需要加快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
加快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要不斷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堅持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立足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戰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不斷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馬克思主義是我們立黨立國、興黨強國的根本指導思想,是我們黨的靈魂和旗幟。馬克思主義必須中國化才能落地生根、本土化才能深入人心。馬克思主義只有與中國國情相結合,才能煥發出強大的生命力。一百多年來,我們黨用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的科學理論引領實踐,取得了舉世矚目的偉大成就。不斷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既是我們黨積累下來的寶貴經驗,也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根本要求。加快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首先要牢牢堅持馬克思主義指導地位,堅持和發展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二十一世紀馬克思主義。歷史表明,不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哲學社會科學就會喪失靈魂、迷失方向,最終也不能發揮應有的作用。要自覺把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貫穿到哲學社會科學研究和教學各個環節。全面準確深入學習領會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真正用以指導哲學社會科學實踐、推動哲學社會科學工作,不斷豐富和發展馬克思主義。把加強和改善黨對哲學社會科學工作的領導,作為加快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的根本保證。
加快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歸根結底是建構中國自主的知識體系。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加快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歸根結底是建構中國自主的知識體系。中國自主的知識體系,不是中國歷史文化的簡單延續,不是其他國家知識體系的轉換遷移,而是將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的具體實際相結合,對中華傳統知識體系的創新與發展。經過黨領導人民的百年奮斗,中國走出了自己的現代化道路,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從落后的農業國發展成為世界第一大工業國,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人民生活實現全面小康,黨和國家事業煥發出新的生機活力,已經具備了建構自主知識體系的物質基礎和理論儲備。當今世界正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我國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形勢的發展提出了一系列全新的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為中國建構自主知識體系提供了歷史機遇。
加快構建自主的哲學社會科學知識體系,要立足中國和世界的最新發展,從實踐中挖掘新材料、發現新問題、提出新觀點、解決好真問題。要從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汲取豐富養分,不斷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時刻認識到知識來自于人民,讓知識服務于人民。堅守人民立場,多到實地調查研究,把論文寫在祖國大地上。要不斷推進知識創新、理論創新和方法創新,增強中國的文化軟實力和國際話語權,使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真正屹立于世界學術之林。
加快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關鍵在哲學社會科學人才隊伍。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要從人才抓起。目前,我國哲學社會科學有“五路大軍”,要把這支隊伍建設好。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者要做到方向明、主義真、學問高、德行正,自覺以回答中國之問、世界之問、人民之問、時代之問為學術己任,以彰顯中國之路、中國之治、中國之理為思想追求,在研究解決事關黨和國家全局性、根本性、關鍵性的重大問題上拿出真本事、取得好成果。
加強新時代哲學社會科學人才隊伍建設,要堅持黨管人才原則,實施以育人育才為中心的哲學社會科學整體發展戰略,建設種類齊全、梯隊銜接的哲學社會科學人才體系。要大力營造尊重知識、尊重人才、尊重創造的環境,保障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者把更多精力集中在本職工作上。廣大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者要真正把做人、做事、做學問統一起來,立志做大學問、做真學問。要把責任放在首位,在為祖國、為社會、為人民服務中成就自我、實現價值。心懷“國之大者”,圍繞國之大局、國之大要、國之大事、國之大計進行深入研究,回答時代之題,彰顯中國之理。
加快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要注重發揮哲學社會科學溝通中外的作用。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發揮哲學社會科學在融通中外文化、增進文明交流中的獨特作用,傳播中國聲音、中國理論、中國思想,讓世界更好讀懂中國,為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作出積極貢獻。哲學社會科學是一種文化軟實力,有獨特的風格和魅力。中國有著五千年的文明,是哲學社會科學大國,在世界獨樹一幟。廣大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者要深度挖掘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充分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走出國門,更好答好“世界怎么了”、“人類向何處去”的時代之題,讓世界更好認識中國。對話、交流與合作,是哲學社會科學發展的必由之路。要深入推進中外文化交流融通,既做到服務世界,又實現洋為中用。要把“請進來”和“走出去”有機結合起來,積極拓展國際學術空間,充分發揮哲學社會科學在國家對外軟實力建設中的作用。
(作者: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副校長)
責任編輯:王 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