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政治局第二十八次集體學習時強調:“社會保障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維護社會公平、增進人民福祉的基本制度保障,是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實現廣大人民群眾共享改革發展成果的重要制度安排,是治國安邦的大問題?!笨倳浀倪@一論斷,深刻闡明了社會保障的重大意義和作用。新時代新征程,我們要按照習近平總書記的指示要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在推動社會保障事業高質量發展上持續用力,織密社會保障安全網,努力推動全體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為明顯的實質性進展。
一
我國的現代社會保障制度起步晚發展快,從上世紀90年代開始,經歷了從企業主導向社會統籌轉變,不斷探索形成包括養老、醫療、失業、工傷、生育保險在內的社會保障體系框架。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把構建多層次社會保障體系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推動新時代社會保障體系建設進入快車道,頂層設計日趨完善,改革的系統性、整體性、協同性進一步增強,人民群眾不分城鄉、地域、性別、職業,在面對年老、失業、工傷等等風險時都有了相應的制度保障,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持續提升。
實現了用改革辦法和創新思維解決發展中的問題,推動社會保障事業不斷前進。加快養老保險全國統籌進度,及時建立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基金中央調劑制度,穩步實施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改革,統一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制度,建立待遇確定和基礎養老金正常調整機制。按照“統籌規劃,先期啟動,分步實施”的原則,加快推動失業保險省級統籌、工傷保險省級統籌。
實現了建成世界上規模最大的社會保障體系目標。開展全民參保計劃擴面專項行動,持續擴大社會保障制度覆蓋范圍。強化數據比對應用,組織開展60歲以上未進入全民參保登記庫人員調查登記,進一步摸清參保繳費底數。全面推行工程建設領域按項目參保,中小微企業“定員定額”“動態實名制”參保,試點將學徒工、超齡人員、新業態人員等就業群體納入工傷保險。截至2021年底,全國基本養老、失業、工傷保險參保人數分別為10.3億人、2.3億人、2.8億人,基本實現應保盡保,被國際社會保障協會授予“社會保障杰出成就獎”。
實現了把增進民生福祉、促進社會公平作為發展社會保障事業的根本出發點和落腳點。堅持社會保障水平與經濟發展相適應,建立健全社會保障待遇調整機制,穩步提高各項社會保障待遇,著力保障參保人員基本生活。遵循養老保險基本規律,堅持公平原則,按照“定額調整、掛鉤調整和適當傾斜”的“三結合”調整辦法,連續6年同步調整企業、機關事業單位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企業職工月人均養老金從2012年的1686元增長到現在的2900元左右,做到“不拖一天、不漏一人、不欠一分”。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待遇水平不斷提高,成為城鄉居民收入的有效補充。社保兜底機制更加健全,確保失業人員、困難農民工基本生活不受影響。
實現了提高社會保障管理體系和服務網絡精細化水平。持續深化“放管服”改革,加快推進“互聯網+政務服務”,大力推進社保經辦數字化轉型。推出統一的養老經辦核心業務系統、網上服務平臺和移動終端服務應用,做到“線上線下一體化”“網廳一體化”,經辦服務更加規范化、信息化、標準化,社??ǔ挚ㄈ藬颠_到13.52億人,普及率95.7%。持續改善服務對象辦事體驗,暢通老年人、殘疾人等特殊群體綠色專門服務通道,實行告知承諾制,65%的證明材料被取消,30個事項實現“跨省通辦”,社保服務的速度、力度、溫度不斷提高。
實現了更好發揮社會保障的社會穩定器作用。面對突發新冠肺炎疫情對經濟社會發展帶來的巨大影響,建立疫情防控養老保險待遇支付保障機制,確保養老金按時足額發放,參保登記、繳費申報、關系轉移、待遇支付等業務暢通辦理。頂格落實降低社保費率和社會保險減負穩崗政策,開展“社保降費萬戶行”等活動,點對點向企業宣講減免政策,算清減免賬。2021年階段性降低失業和工傷保險費超過1500億元,向407萬戶企業發放失業保險穩崗返還231億元,惠及職工9234萬人,達到了穩企穩崗穩就業的政策預期。
實現了在法治軌道上推動社會保障事業健康發展。依法健全社保基金監管體系,形成全方位監督制約的社會監督架構。以零容忍態度嚴厲打擊欺詐騙保、套保或挪用貪占各類社會保障資金的違法行為,圍繞10個方面45個風險點,全面開展社保基金管理和嚴厲打擊欺詐騙保專項整治活動,有效維護了基金安全。加快推進基本養老保險基金委托投資,截至2021年底,基金委托資金權益1.46萬億元,實現了基金保值增值,確保了社會保障事業行穩致遠。
二
我國社會保障體系近十年來的建設發展歷程,彰顯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守為民初心,踐行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讓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不斷增強全體人民朝著共同富裕邁進的堅定意志與信心。面對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推動社會保障事業高質量發展、可持續發展,必須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自覺把堅決擁護“兩個確立”、做到“兩個維護”落實到不斷提升社會保障治理效能的具體行動中,在制度統一規范、待遇穩步提高、確保按時足額發放、優化經辦服務功能、保障基金安全等方面持續用力,讓人民群眾的生活更有品質,更加美好。
在制度規范落實上持續用力。要增強制度的統一性和規范性,發展多層次、多支柱養老保險體系,把更多人納入社會保障體系。我國的社會保障制度建設已進入系統集成、協同高效的新階段,既需要中央加強頂層設計,更需要基層落地見效,將政策文件上的白紙黑字,變成老百姓手中的真金白銀。要按照中央統一部署安排,加緊落實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全國統籌,進一步規范養老保險政策,全面清理國家養老保險待遇清單外項目,加快融入全國統籌信息平臺,實現政策銜接穩、系統對接快、服務連接暢。在鞏固基本養老保險第一支柱、穩步擴大企業年金和職業年金第二支柱的基礎上,推動發展適合中國國情、政府政策支持、個人自愿參加、市場化運營的個人養老金第三支柱。充分發揮基本養老、失業、工傷保險多重保障功能,將更多適齡人群納入社會保障覆蓋范圍。著力推動失業、工傷保險省級統籌,逐步實現失業保險政策、基金收支管理、基金預算管理、經辦服務管理、信息系統“五統一”和工傷保險管理體制、待遇標準、費率政策、經辦規程、征管體制、基金管理“六統一”。
在擴圍提標上持續用力。我國現有靈活就業人員2億多人,農民工近3億人,以參加城鄉居民養老保險為主,且選擇最低標準繳費,整體參保質量不高。據“七普”數據顯示,全國總人口14.43億人,與“十四五”期間基本養老保險參保達到95%以上的目標相比仍有較大差距,同時還有一部分參保人員因各種原因中斷繳費。失業保險與城鎮職工養老保險覆蓋面相比差距較大。工傷保險與現有市場主體規模相比,覆蓋比例還比較低。要健全靈活就業人員社保制度,擴大失業、工傷保險覆蓋面,實現制度安排更加公平,覆蓋范圍更加廣泛,為人民生活安康托底。要堅持盡力而為,量力而行,嚴格依照《社會保險法》中“用人單位應當自用工之日起三十日內為其職工向社會保險經辦機構申請辦理社會保險登記”等規定,督促用人單位履行誠信申報、按時足額繳納社會保險費的法定義務,著力提高餐飲住宿等行業及小微企業參保率,推動法定人員應保盡保。積極探索完善靈活就業社會保障政策,加快推動農民工、快遞員等新業態從業人員和國家機關工作人員、個體工商戶等群體參加失業、工傷保險。健全完善社保待遇隨經濟發展同步調整機制,把提高社會保障水平建立在經濟和財力可持續增長的基礎之上,強化政策宣傳,合理引導預期。圍繞實現共同富裕、實施鄉村振興戰略,落實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基礎養老金正常調整機制,鼓勵支持有條件地區開展農村集體經濟補助試點工作,多措并舉提高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待遇水平。
在維護基金安全上持續用力。社?;鹗巧鐣U鲜聵I高質量發展的物質基礎和先決條件,事關社會保障制度的平穩運行,事關人民群眾切身利益。疫情防控減負穩崗政策實施,以及人口老齡化、人均預期壽命延長、受教育年限增加、就業方式多樣化等趨勢,給社保基金發展帶來了前所未有的壓力。要健全社會保障基金監管體系,嚴厲打擊欺詐騙保、套保和挪用貪占各類社會保障資金的違法行為,守護好人民群眾的每一分“養老錢”“保命錢”。要堅持系統思維,強化風險意識,從“收”和“支”兩端發力,加強基金全流程全周期監管,確保基金平穩安全。要精準施策,在做好擴面征繳的同時,著力解決參保單位和個人中斷繳費問題,集中破解國企改革時解除或終止勞動關系人員等城市困難群體無力續交社保費的現實困境,保持改革政策的連續性和延續性。要不斷優化社會保障管理體系和服務網絡,充分發揮大數據分析應用在基金監管方面的優勢,實現社會保障管理服務更加精細、規范、高效,確保養老金按時足額發放。要依法加強社?;鸨O管體制機制建設,健全政策、經辦、信息、監督“四位一體”的風險防控體系,形成人防、制防、技防、群防、聯防“五防”聯動施策、同向發力的基金安全長效機制。要深入推進企業職工、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基金投資運營,穩步擴大投資規模,創新委托投資模式,全面做好劃轉國有資本充實社?;疸暯庸ぷ鳎_?;鸨V翟鲋担ψ屓嗣袢罕姷墨@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實、更有保障、更可持續。
?。ㄗ髡撸宏兾魇∪肆Y源和社會保障廳黨組書記、廳長)
責任編輯:薛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