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顯著優勢,我國政治制度和治理體系在應對新冠肺炎疫情、打贏脫貧攻堅戰等實踐中進一步彰顯顯著優越性,‘中國之治’與‘西方之亂’對比更加鮮明?!秉h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統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戰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解決了許多長期想解決而沒有解決的難題,辦成了許多過去想辦而沒有辦成的大事,推動黨和國家事業取得歷史性成就、發生歷史性變革,積累了寶貴經驗。一方面,我們必須清醒看到,當前,和平與發展的時代主題面臨嚴峻挑戰,百年變局和世紀疫情相互交織,經濟全球化遭遇逆流,大國博弈日趨激烈,世界進入新的動蕩變革期,既不太平也不安寧,國內改革發展穩定任務艱巨繁重。另一方面,我們也必須清醒看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顯著優勢,我國政治制度和治理體系的顯著優越性是我國發展所具有的諸多戰略性有利條件之一。
打贏脫貧攻堅戰、應對新冠肺炎疫情彰顯了我國政治制度和治理體系的顯著優越性。“凡將立國,制度不可不察也。”我國的政治制度和治理體系是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植根中國大地、具有深厚中華文化根基、深得人民擁護的制度和治理體系,是黨和人民長期奮斗、竭力探索、歷盡千辛萬苦、付出巨大代價取得的根本成就。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總結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和國家治理體系的顯著優勢。這些顯著優勢,是決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優越性和先進性的主要因素,是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的基本依據。“玉瓷之石,金剛試之?!痹诖蜈A脫貧攻堅戰、應對新冠肺炎疫情等治國理政偉大實踐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顯著優勢,我國政治制度和治理體系的顯著優越性得到進一步彰顯。
一是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堅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最艱巨的任務是脫貧攻堅,標志性的指標是貧困人口全部脫貧。“但愿蒼生俱飽暖?!绷暯娇倳洀娬{:“小康路上一個都不能掉隊!”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平均每年1000多萬人脫貧,相當于一個中等國家的人口脫貧,提前10年實現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減貧目標。貧困地區發展步伐顯著加快,基礎設施建設突飛猛進,貧困人口收入水平顯著提高,全部實現“兩不愁三保障”,極大增強了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鞍讶嗣袢罕娚踩蜕眢w健康放在第一位”,是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后黨中央發出的一以貫之、力透人心的指令。2022年3月1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務委員會召開會議,分析新冠肺炎疫情形勢,部署從嚴抓好疫情防控工作。兩年多的抗疫斗爭,都是以力保人民群眾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為出發點和落腳點的。新冠肺炎疫情,如同一把尺子,量出了人民在一個制度中到底占據什么樣的位置。
二是堅持集中力量辦大事。衡量一個國家的制度是否成功、是否優越,一個重要方面就是看其在重大風險挑戰面前,能不能總攬全局、協調各方共同應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具有非凡的組織動員能力、統籌協調能力、貫徹執行能力,能夠充分發揮集中力量辦大事的獨特優勢。分則力散,專則力全。無論是打贏脫貧攻堅戰還是應對新冠肺炎疫情,打的都是真正的人民戰爭,靠的都是全國一盤棋,調動各方面積極性,群策群力。黨的十八大以來,第一次把脫貧攻堅作為五年規劃綱要的重要內容,第一次把貧困人口脫貧作為約束性指標,第一次由?。▍^、市)黨政一把手向黨中央簽署《脫貧攻堅責任書》并層層立下軍令狀。堅持“重點論”,集中力量解決深度貧困地區公共服務、基礎設施、基本醫療保障問題。堅持“全面論”,動員全社會參與,特別是推動機關企事業單位開展定點扶貧,推動東西部扶貧協作和對口支援。正是堅持發揮我國社會主義制度能夠集中力量辦大事的政治優勢,形成脫貧攻堅的共同意志、共同行動,我們取得了打贏脫貧攻堅戰的偉大勝利。面對突如其來的嚴重新冠肺炎疫情,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疫情防控不只是醫藥衛生問題,而是全方位的工作,是總體戰。在抗疫斗爭中,全國迅速形成統一指揮、全面部署、立體防控的戰略布局,集中患者、集中專家、集中資源、集中救治,構建起聯防聯控、群防群控的戰“疫”體系,開展了全方位的人力組織戰、物資保障戰、科技突擊戰、資源運動戰等,凝聚起抗擊疫情的強大合力。事實證明,我國政治制度和治理體系的顯著優勢是抵御風險挑戰、聚力攻堅克難的根本保證。
三是堅持黨的全面領導,特別是黨中央集中統一領導。“萬山磅礴,必有主峰”。辦好中國的事情,關鍵在黨。中國共產黨領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本質的特征,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最大優勢。無論是在打贏脫貧攻堅戰中,還是應對新冠肺炎疫情中,我們黨始終是中國人民最可靠的主心骨,具有無比強大的政治領導力、思想引領力、群眾組織力、社會號召力,并具體體現為黨中央統攬全局、果斷決策,以非常之舉應對非常之事中。在脫貧攻堅戰中,我們堅持中央對脫貧攻堅的集中統一領導,把脫貧攻堅納入“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四個全面”戰略布局,統籌謀劃、強力推進。全國共派出25.5萬個駐村工作隊、300多萬名第一書記和駐村干部,同近200萬名鄉鎮干部一道奮戰在扶貧一線,為打贏脫貧攻堅戰提供了“主心骨”“定盤星”“壓艙石”。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基層黨組織發揮戰斗堡壘作用,廣大黨員發揮主力軍、排頭兵作用,黨旗在抗疫一線高高飄揚。
“聽言不如觀事,觀事不如觀行?!睂嵺`一再證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所具有的顯著優勢,是抵御風險挑戰、提高國家治理效能的根本保證。
“中國之治”與“西方之亂”對比更加鮮明。當前,世界正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使這個大變局加速演變,兩者深刻交織,不穩定不確定因素明顯增多。曾長期被許多發展中國家奉為圭臬的西方資本主義制度弊病纏身、矛盾不斷,歐美國家更是亂象頻發。與“西方之亂”不同,中國制度無論是在平時還是在危急時刻都展現出強大的優越性和有效性,在經濟發展和社會穩定上創造了史所罕見、世所罕見的奇跡。許多國家特別是發展中國家都在探尋“中國之治”的制度密碼、制勝密碼,期望從中受到啟迪。
在幾千年的文明延續中,盡管生產力不斷得到解放和發展,但貧困問題至今仍然是一個世界性的問題,更是一個歷史性的難題。西方發達國家認為,問題主要是政府干預過多,發展中國家要解決發展問題,就必須推行完全的私有化、市場化、自由化。實踐證明,這一藥方并不是良方。中國脫貧攻堅的偉大實踐和脫貧道路,中國減貧實踐的偉大成功,正是得益于中國共產黨的堅強領導和政府的有為有力,從而走出了一條中國特色的扶貧開發道路,充分展示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更加彰顯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制度自信。打贏脫貧攻堅戰是“中國之治” 的一個典范,被世界銀行稱之為“世界反貧困事業最好的教科書”。
如何應對新冠肺炎疫情這場“人類歷史上一次空前的公共衛生危機”,對于各國執政者而言,這絕不僅僅是一個科學問題,更是一個政治問題。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上,如何提升治愈率、降低死亡率,這是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大考、檢驗,也是對世界各國乃至全球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大考、檢驗。歐美等資本主義國家社會政治制度的痼疾暴露得淋漓盡致。法國前總理拉法蘭則贊嘆:“在疫情面前,中國政府展現出強大高效的組織和動員能力,令我印象深刻,這正是中國制度的優勢!” 是資本至上、經濟至上,視疫情如同兒戲,放任病毒散播,還是視疫情猶如大戰,堅持動態清零,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兩種制度在應對新冠肺炎疫情時必然導致涇渭分明的兩種態勢、兩種結果。在巨大疫情防控壓力下,中國如期完成了消除絕對貧困的艱巨任務,而西方國家疫情蔓延時間更久,保障民生更是口惠而實難至。事實勝于雄辯。全球范圍內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巨大反差,使“中國之治”與“西方之亂”的對比更加鮮明。應對新冠肺炎疫情讓世界重新認識中國,也讓中國重新認識了世界。
“治國者,圓不失規,方不失矩”。我國政治制度和治理體系是“中國之治”的根本支撐。在新征程上,我們還會遇到許多可以預見和難以預見的困難,面臨各種各樣的嚴峻挑戰,這就要求我們必須不斷把我國政治制度優勢轉化為國家治理效能,不斷開辟“中國之治”的更新境界、更高境界。
?。ㄗ髡撸褐袊鐣茖W院馬克思主義研究院副院長、教授)
責任編輯:許華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