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眼國家重大戰略接續全面推進鄉村振興

來源:《紅旗文稿》2022/5 作者:韓 楊 2022-03-10 10:54:12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三農”工作。習近平總書記在看望參加全國政協十三屆五次會議的農業界、社會福利和社會保障界委員時強調,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必須把確保重要農產品特別是糧食供給作為首要任務,把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放在更加突出位置。當前,從容應對百年變局和世紀疫情,推動經濟社會平穩健康發展,必須著眼國家重大戰略需要,穩住農業基本盤,做好“三農”工作。2022年2月22日,《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做好2022年全面推進鄉村振興重點工作的意見》發布,為做好“三農”工作,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提供了根本遵循。

  從國家重大戰略看全面推進鄉村振興

  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總基調”。2021年,是中國共產黨成立一百周年、中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開啟邁向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新征程的第一年,“三農”工作克服疫情災情疊加等不利影響,實現了農業生產穩中有進、農民收入穩定增長、脫貧攻堅成果得到鞏固拓展、全面推進鄉村振興邁出堅實步伐,農業農村改革發展取得的顯著成效,對開新局、應變局、穩大局發揮了重要作用。2022年,要推動經濟社會平穩健康發展,必須接續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更好發揮“三農”壓艙石、穩定器的作用,保持“穩”字總基調,要穩字當頭、穩中求進,穩住“三農”基本盤、解決好“三農”問題、做好“三農”工作,確保農業穩產增產、農民穩步增收、農村穩定安寧,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取得新進展、新成效。

  推進鄉村振興、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2022年是進入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向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進軍新征程的重要一年。2021年,國家已經陸續制定、發布了“十四五”農業農村發展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在此基礎上已經開好局、起好步。全面推進鄉村振興不同于脫貧攻堅,是持久戰而不是攻堅戰。立足新發展階段,在邁向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的新征程中,確保到2025年,農業基礎更加穩固、鄉村振興戰略全面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取得重要進展,力爭到2035年,鄉村全面振興取得決定性進展、農業農村現代化基本實現,而要實現第一階段奮斗目標,“十四五”時期乃至未來15年是重要關鍵時期,2022年則是實施“十四五”規劃承上啟下之年,是鄉村振興全面展開的關鍵之年。在中長期發展規劃和目標非常明確情況下,錨定發展目標,要以規劃為引領,著力貫徹好、落實好相關工作部署。因此,2022年的重點工作更突出年度性任務、針對性舉措和時效性導向,也就是要穩扎穩打、扎實有序推進,就是要腳踏實地、循序漸進、不斷遞進、久久為功,明晰主線、抓住重點、務實具體,清晰回答好、解決好今年全面鄉村振興“守什么、如何守;推什么、如何推;保什么、如何?!钡默F實問題,確保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取得新進展、農業農村現代化邁出新步伐。

  從“守什么、如何守”看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兩條底線”

  牢牢守住保障國家糧食安全底線。糧食問題是長期以來農業農村發展要解決的首要問題,“抓農業農村工作,首先要抓好糧食生產”,糧食問題極端重要。到2021年,我國糧食總產量連續7年超過6.5億噸,達到6.83億噸;糧食人均占有量達到484公斤,連續多年高于世界平均水平;口糧儲備長期保持在70%以上,遠遠高于聯合國糧農組織界定的糧食安全儲備率17%~18%的水平。盡管我國已基本實現了糧食安全,從基本解決溫飽問題到數量、質量、營養的全方位保障轉變,但面對我國這樣一個十四億多人口大國,保障糧食安全是一個永恒的課題,任何時候都不能放松?;谌硕嗟厣偎钡默F實,保障糧食安全仍將受資源環境剛性約束,針對當前短板弱項和風險挑戰,要接續實施“藏糧于地、藏糧于技”戰略,來強化現代農業基礎支撐,夯實糧食產能。具體看,藏糧于地,就是加強耕地數量、質量與生態全方位保護,嚴守耕地紅線,明確耕地用途,嚴格落實耕地利用優先序,確保耕地主要用于糧食和棉、油、糖、蔬菜等農產品及飼草生產;同時,優化水土資源配置,突出抓好高標準農田建設和實施黑土地保護工程,分類改造鹽堿地,挖掘耕地潛力;藏糧于技,就是要推進種源等農業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加快推進農業種質資源普查,提高精準鑒定評價水平,實行實質性派生品種制度,強化種業知識產權保護;同時,因地制宜提升平原、丘陵山區等農機裝備水平,加快發展設施農業和提高有效防范應對農業重大災害風險能力、水平,用科技賦能產能,提高糧食和重要農產品生產能力。今年,重點落實穩面積、保產量,強化糧食主產區、主銷區和產銷平衡區自給要求,不斷提升糧食綜合生產能力;補短板、強弱項,因地、因氣候差異,擴大大豆播種面積,推廣玉米大豆帶狀復合種植新模式新技術,穩定提升大豆和油料產能;調結構、穩基礎,保障肉、奶、棉花、糖料、水產品和蔬菜等重要農產品供給;調結構、強儲運,統籌做好產運儲加銷全鏈條的糧食安全保障;穩支持、保收益,力爭政策保本、經營增效,促進農民、主產區種糧得實惠、有干勁;筑牢多重防線、守住安全底線,保障國家糧食安全、端牢中國人飯碗。

  牢牢守住不發生規模性返貧底線。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前提是鞏固脫貧攻堅成果。2020年,我國打贏了人類歷史上規??涨?、力度最大、惠及人口最多的脫貧攻堅戰,已經歷史性解決了農村絕對貧困問題,讓億萬農村居民同步實現全面小康。2021年,“三農”工作重心歷史性轉移到全面推進鄉村振興上。過去的一年,脫貧縣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快于全國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在防范返貧致貧風險、持續推動同鄉村振興戰略有機銜接等取得有效進展。2022年接續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就要持續鞏固好脫貧攻堅成果、鞏固好小康社會成果,讓脫貧群眾收入水平、生活水平更上一層樓,為邁向共同富裕走穩堅實步伐奠定基礎。這就要求我們繼續做好做到精準確定監測對象、落實針對性幫扶措施,完善監測幫扶機制;鞏固提升脫貧地區特色產業發展,鞏固光伏脫貧工程成效,延續支持幫扶車間發展優惠政策,確保脫貧勞動力穩崗就業、促進脫貧人口持續增收;通過補短板促發展,以項目實施、方案編制、政策支持、專項行動、社區治理等多種工作舉措,加大對鄉村振興重點幫扶縣和異地搬遷集中安置區支持力度;保持主要幫扶政策總體穩定,細化落實過渡期幫扶政策,推動脫貧地區政策落地見效。確保不發生規模性返貧,切實維護和鞏固脫貧攻堅戰的歷史性成就。

  從“推什么、怎么推”看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3項重要任務與重點舉措

  推進鄉村產業振興。產業發展是鄉村發展的前提,促進鄉村發展就要聚焦到鄉村產業上。面對農業發展方式轉型任務繁重,要加快推進農業農村綠色低碳發展,除了保持農業生產價值和糧食生產基本功能外,要更加充分拓展農業多功能產業、挖掘鄉村多元價值,縱向上推進農業生產、加工、銷售、消費全產業鏈發展,橫向上促進農業與生態、休閑、旅游、康養、文化等產業深度融合,以一二三產融合發展延伸產業鏈、完善供應鏈、提升價值鏈,壯大繁榮鄉村經濟、提升鄉村經濟價值,探索多種價值實現多種形式,帶動農村居民增收。把握縣鄉村區域發展特點,促進鄉村經濟增長。縣是統籌城鄉融合發展的基本單元,既能對外與城市廣泛鏈接,又能對內統籌分散分布的村鎮,因此,立足統籌縣域富民產業發展,優化縣城、鄉鎮、村的產業布局,助推特色產業集聚、發揮產業集群優勢,推動形成“一縣一業”發展格局;將物流、供應鏈下沉到縣城、中心鎮,加強縣域商業體系建設,滿足和擴大農村消費擴容提質升級。經濟持續恢復穩中向好的增長態勢,急需加快落實農民工穩崗就業政策,這是保民生保就業的一項重要工作。2021年,我國農民工總量高達29251萬人,比上年增長2.4%。其中,外出農民工17172萬人,增長1.3%;本地農民工12079萬人,增長4.1%。既要發揮大中城市經濟發展對就業帶動作用,也要發展新就業形態、培育新產業、拓展新崗位,促進農民就近就業創業,農忙時依靠農業經營、產業發展有經營性收益,農閑時依靠兼業打工有工資性收入,拓展多種收入來源,穩定提高農村居民、農民工的收入水平。

  穩妥推進鄉村建設。鄉村建設是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重要抓手,是改善農村生活設施、公共服務、發展條件和促進農民物質生活、精神文明走向現代化的重要體現,是從民生基礎領域補齊農村短板、縮小城鄉差距、促進城鄉均衡協調發展的切入點。農民是鄉村振興、鄉村建設的主體,鄉村建設主要是為農民而建,要尊重農民意愿,堅持自下而上,讓農民積極參與;堅持數量服從質量、進度服從實效,從客觀實際出發,滿足農民實際需求。持續改善農村人居環境,推進綠色發展,重點抓好農村改廁、生活污水治理和資源化利用、生活垃圾分類治理和廢棄物綜合處置利用,強化農村公路、供水、電網、清潔能源等重點領域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推進以縣城為載體的基本公共服務建設,加強普惠性、基礎性和兜底性民生建設;立足數字經濟時代,著眼鄉村發展實際,拓展大數據、互聯網在鄉村建設應用,加快推動數字鄉村。

  突出實效改進鄉村治理,加快補齊農村治理現代化短板。鄉村治理是國家治理的基石,實現國家治理現代化難點在鄉村。到2021年,我國有49.2萬個村委會,4.98億農村常住人口,占全國總人口的35.3%,2.92億農村務工人員,相較過去一年減少了1.7萬個村委會、1144萬農村居住人口,增加691萬農民工。此外,有部分城市人口到鄉村休閑旅游、生態康養,鄉村涉及人口數量多、村莊體量大,鄉村因人口流動、結構調整與過去比發生較大變化,逐步從城鄉二元結構向城鄉融合發展轉變,逐步從傳統的鄉土社會向現代化社會轉變,伴隨一些有文化、有技術、有能力的適齡勞動力人口離開鄉村,鄉村治理亟待破解難題,面臨的挑戰多,需要加強農村基層組織建設,突出抓好鄉村治理,在推動農村精神文明建設和維護農村社會穩定上取得實效。

  從“保什么、如何保”看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主體責任和保障措施

  抓好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人、地、錢三項保障措施。在“人”的保障方面,要解決好“鄉村人口老齡化、人才匱乏、留不住人才”的問題,就要加強鄉村振興人才隊伍建設。要發現、培養使用農業領域戰略科學家,加快培養科技領軍人才、青年科技人才和高水平創新團隊,實施高素質農民培育計劃、鄉村產業振興帶頭人培育等。要落實艱苦邊遠地區基層人才培養傾斜政策,提升縣以下基層專業技術人員水平與完善評價體制;要培養鄉村規劃、設計、建設、管理專業人才和鄉土人才。鼓勵地方出臺城市人才下鄉服務鄉村振興的激勵政策。在“錢”的保障方面,要解決好“錢從哪兒來”的問題,就要擴大鄉村振興投入、強化鄉村振興金融服務。要繼續把農業農村作為一般公共預算優先保障領域,中央預算內投資進一步向農業農村傾斜,穩步提高土地出讓收入用于農業農村的比例等;要對機構法人在縣域、業務在縣域、資金主要用于鄉村振興的地方法人金融機構,加大支農支小再貸款、再貼現支持力度;支持各類金融機構探索農業農村基礎設施中長期信貸模式。完善鄉村振興金融服務統計制度和開展考核評估,發展農戶信用貸款;積極發展農業保險和再保險。優化完善“保險+期貨”模式。強化涉農信貸風險市場化分擔和補償,發揮好農業信貸擔保作用。在“地”的保障方面,要解決好如何推進“三塊地”改革促發展問題。如何推進農村經濟體發展的問題,就要抓好農村改革重點任務落實。在承包地方面,開展第二輪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長30年試點。在宅基地方面,推進農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試點,規范開展房地一體宅基地確權登記。在建設用地方面,穩妥有序推進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鞏固提升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成果,探索建立農村集體資產監督管理服務體系,探索新型農村集體經濟發展路徑。

  堅持和加強黨對“三農”工作的全面領導。一方面,壓實全面推進鄉村振興責任,強化五級書記抓振興。制定鄉村振興責任制實施辦法,開展省級黨政領導班子和領導干部推進鄉村振興戰略實績考核,完善市縣黨政領導班子和領導干部推進鄉村振興戰略實績考核制度,把握正確政策方向,切實改進工作作風,提升基層干部能力水平,增強“三農”政策水平和工作本領,把五級書記抓鄉村振興落到實處。另一方面,也要健全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工作機制。在中央層面,已經形成由中央農村工作領導小組領導,中央農辦、農業農村部、鄉村振興局協同的“三位一體”抓鄉村全面振興工作的格局,統籌協調發揮合力;把因地制宜,探索脫貧攻堅中良好有效經驗做法借鑒推廣應用到鄉村振興中,推動部門和地方齊發力,推動健全一攬子鄉村振興的推進機制,形成全社會共同參與鄉村振興的良好氛圍。

 ?。ㄗ髡撸簢鴦赵喊l展研究中心農村經濟研究部室主任、研究員)

責任編輯:肖景華

標簽 -
網站編輯 - 陳有勇 
男女无遮挡猛进猛出免费观看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