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式現代化道路的獨特優勢

來源:《紅旗文稿》2022/3 作者:朱香敏 2022-02-11 10:15:10

  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黨的百年奮斗重大成就和歷史經驗的決議》指出:“黨的百年奮斗深刻影響了世界歷史進程,黨領導人民成功走出中國式現代化道路,創造了人類文明新形態,拓展了發展中國家走向現代化的途徑?!睔v經黨和人民百年求索、百年奮斗,中國式現代化不僅走出了一條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新道路,也走出了一條超越西方國家現代化既定模式的新道路。這一現代化新道路,使中國在短短幾十年里就走完了西方發達國家幾百年的路,實現了后發趕超。

  中國式現代化是人口規模巨大的現代化。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一個民族也不能落下”。相較于西歐國家千萬人口級別、美國億級人口的現代化,中國56個民族14億多人口,一個都不能少地實現現代化,進入現代化社會、享有現代化生活,這在人類發展史上是從來沒有過的。這樣的超大規模,具有他國不具備的特點:一是發展任務之重前所未有。中國現代化的任務,人口數量超過了西歐的3倍和美國的4倍。作為中國式現代化的重大階段性成果,我國已經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這意味著占世界五分之一人口的中國邁出了現代化道路上的一大步。中國實現現代化,必將改寫世界現代化的戰略版圖,在人類發展史上產生重大而深遠的影響。二是改革難度之大前所未有。中國實現現代化的難度遠遠大于其他先發國家,推動巨量人口從鄉村向城鎮有序流動,解決東中西部經濟社會發展不平衡問題,縮小先富群體與低收入群體收入差距,都是需要通過全面深化改革去化解的重大復雜挑戰。三是潛在優勢之大前所未有。巨量人口不僅帶來壓力和挑戰,也給中國式現代化賦予了重要的潛在優勢。14億多人口超大規模市場,是我國最為特殊也最有希望的資源稟賦。從供給看,它將促使我國更加重視獨立自主,把中國人的飯碗牢牢端在自己手里,加快建設門類齊全、高質高效的現代化產業體系;從需求看,能夠孕育超大規模的需求和消費,能夠為抵御外部風險提供強大韌勁和回旋空間;從科技創新看,能夠提供催生創新創造的豐沃土壤,從而成為我國加快現代化的持續動力和不竭源泉。

  中國式現代化是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現代化。在馬克思主義看來,兩極分化是私有制的產物,特別是以資本與勞動對立為基礎的資本主義生產關系的產物。由于利潤的增加比工資的提高更為迅速,導致社會生產力越是發展,工人群眾的貧困化和財富兩極分化就越是加深,這是西方國家現代化無法解決的頑瘴痼疾。特別是上世紀80年代推行新自由主義政策以來,西方國家社會貧富懸殊問題越來越嚴重,近年來興起的美國“占領華爾街”、法國“黃背心”抗議運動等就是生動縮影。據統計,2020年3月至12月,美國億萬富翁們的財富增加了1.1萬億美元,但同時美國卻有800萬人返貧,2000萬人失業,1000萬人陷入饑餓。國際貨幣基金組織2021年6月警告稱,全球收入不平等成為“這個時代最明顯的挑戰”,發達經濟體的貧富差距達到數十年來最大。法國總統馬克龍坦承:“資本主義與市場經濟為中產階級提供了進步機會,但這個體系如今已經破敗?!敝袊浆F代化則是追求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現代化。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共同富裕本身就是社會主義現代化的一個重要目標,絕不能出現‘富者累巨萬,而貧者食糟糠’的現象”,“現在已經到了扎實推動共同富裕的歷史階段”。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把堅決防止兩極分化作為重要的政治原則,把逐步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擺在更加重要的位置上,在發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打贏脫貧攻堅戰,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并鄭重提出到本世紀中葉基本實現共同富裕這一前無古人的偉大目標??梢哉f,有黨的領導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有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有14億多人民奮斗實干,有先富帶后富、幫后富的方針政策,就一定能夠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偉大目標,為更加公平、更可持續的人類現代化貢獻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

  中國式現代化是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協調發展的現代化。資本主義現代化促進了西方物質文明的發展,也產生了如影隨形的精神危機,造成馬克思所說的“無知、粗野和道德墮落的積累”。在商品拜物教、資本拜物教的支配下,各種類型的虛無主義、相對主義、幻滅主義、后現代主義等思潮大行其道,告別崇高、消費主義、娛樂至死、道德糜爛、空虛頹廢成為普遍景觀,精神世界被嚴重擠壓。人們內心充滿了失落感、無力感和無意義感,喪失了人之為人的本質,成了無根性與分裂性的物化存在,成為“單向度的人”、“大地上的異鄉人”、“現代文明的囚徒”;從唯物史觀看,西方世界的精神危機根源于資本主義基本矛盾在現代人精神層面的體現,是其自身難以克服的“精神荒原”。與此形成鮮明對照的是,堅持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協調發展構成了中國式現代化的題中應有之義。從新中國成立之初毛澤東同志預言“中國人被人認為不文明的時代已經過去了,我們將以一個具有高度文化的民族出現于世界”,到改革開放后鄧小平提出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兩手抓、兩手都要硬”方針,到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反復強調的“堅定文化自信”“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中國共產黨始終高度重視人的全面發展和社會全面進步,旗幟鮮明反對和抵制拜金主義、享樂主義、極端個人主義、歷史虛無主義,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可以堅信,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深刻指出的,“當高樓大廈在我國大地上遍地林立時,中華民族精神的大廈也應該巍然聳立”,中國式現代化也一定能夠克服西方現代化滋生精神危機的先天弊病。

  中國式現代化是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能否正確認識和處理人與自然關系問題,是人類現代化面臨的一項重大課題。從生態角度看,西方國家現代化的歷史,也是一部對自然環境肆意征服和瘋狂破壞的歷史。馬克思指出:“資本主義農業的任何進步,都不僅是掠奪勞動者的技巧的進步,而且是掠奪土地的技巧的進步,在一定時期內提高土地肥力的任何進步,同時也是破壞土地肥力持久源泉的進步?!辟Y本主義生產方式是西方生態環境問題的總根源。這種以追求利潤為前提、以無限擴張為基礎的掠奪式生產方式,加上啟蒙運動以來西方社會“支配自然”、“征服自然”的觀念,將自然看成是資源的“水龍頭”和廢棄物的“污水池”,滋生各種生態環境問題甚至導致生態危機。在短短幾代人的時間里,美國自然環境發生了巨變:數以千萬計的各種動物瀕臨滅絕,大片原始森林消失殆盡,導致土壤鹽堿化、水土嚴重流失和新物種不斷入侵,直至發生20世紀30年代西部大草原沙塵暴。中國式現代化堅決拋棄輕視自然、破壞自然的現代化模式,絕不走西方現代化的老路。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國現代化是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注重同步推進物質文明建設和生態文明建設。”中國全面貫徹落實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把生態文明建設納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堅定不移貫徹人與自然是生命共同體、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之路,推動形成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空間格局、產業結構、生產方式、生活方式,推進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形成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現代化建設新格局,將力爭2030年前實現碳達峰、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中國成為全球生態文明建設的參與者、貢獻者、引領者,為實現全球可持續發展貢獻了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

  中國式現代化是走和平發展道路的現代化。西方資本主義現代化的原始積累,很大程度上是依靠對亞非拉人民的殖民掠奪,“用血和火的文字載入人類編年史的”。從葡萄牙、西班牙、荷蘭,到法國、英國、美國,都相繼推行殖民政策,先后走上對外殖民掠奪的道路。據統計,1503年至1660年,西班牙從美洲攫取的有據可查的白銀和黃金分別達18600噸和200噸。同時,葡萄牙人也從巴西掠奪了6億美元的黃金和3億美元的金剛石。英國不惜對中國輸出鴉片,發動鴉片戰爭,逼迫割地賠款;美國販賣和奴役非洲黑人,屠殺印第安部落,實施種族滅絕。正如馬克思所言:“在歐洲以外直接靠掠奪、奴役和殺人越貨而奪得的財寶,源源流入宗主國,在這里轉化為資本?!迸c西方國家完全不同,中國式現代化是堅定不移走和平發展道路的現代化。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中國人的血脈中沒有稱王稱霸、窮兵黷武的基因”,“走和平發展道路,是我們黨根據時代發展潮流和我國根本利益作出的戰略抉擇,中國將始終堅持做世界和平的建設者、全球發展的貢獻者、國際秩序的維護者”。當今世界正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中國高舉和平、發展、合作、共贏旗幟,弘揚和平、發展、公平、正義、民主、自由的全人類共同價值,積極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走出了一條通過合作共贏實現共同發展、和平發展的現代化道路,打破了西方國家依靠侵略擴張實現崛起和“國強必霸”的老路,為世界提供了通向現代化的新選擇。這是一條既發展自身、又造福世界的現代化之路,創造了人類現代化歷史上的發展奇跡。

  習近平總書記深刻指出:“一切成功發展振興的民族,都是找到了適合自己實際的道路的民族?!敝袊浆F代化道路之所以能夠超越西方現代化、創造人類文明新形態,根本在于中國化時代化馬克思主義的科學指導,在于中國共產黨領導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獨特優勢。歷史告訴我們,中國式現代化道路屬于中國也屬于世界,不僅走得對、走得通,而且也一定能夠走得穩、走得好。新征程上,我們將義無反顧沿著這條光明大道走下去,在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為人類社會謀和平與發展中,不斷貢獻更多中國智慧、中國經驗。

 ?。ㄗ髡邌挝唬罕本┞摵洗髮W)

  責任編輯:肖景華

標簽 -
網站編輯 - 陳金霞 
男女无遮挡猛进猛出免费观看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