堅持開拓創新,是黨的百年奮斗艱辛探索獲得的一條寶貴歷史經驗,是對黨獨立自主開創前進道路的理論和實踐科學總結,對于黨的過去、現在和未來都具有根本性和長遠指導意義。走自己的路是黨百年奮斗得出的歷史結論,開拓創新則是走自己的路必須具備的政治品格,是走出前人沒有走出的路的推土機、掘進機、破冰船。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精神,長期堅持、不斷豐富堅持開拓創新的歷史經驗,是在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的偉大征程中努力創造更加輝煌業績的重要要求。
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決議》指出:“創新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發展進步的不竭動力”。創新是國家和民族發展進步的不竭動力,也是政黨永葆生機的不竭動力。堅持開拓創新,對于黨和國家事業發展具有極為重要的意義。百年來,黨之所以不斷取得事業成功,解放思想、勇于創新是一個重要保證;黨之所以始終立于不敗之地,開創新路、永不僵化是重要力量源泉;黨之所以總能掌握歷史主動,破除教條、敢闖善試是一個根本原因,黨之所以永葆先進性和純潔性,自我革新、自我革命是一條根本途徑。中國共產黨歷經百年奮斗,幾度絕處逢生、幾度轉危為機,從一個50多人的黨,成長壯大為擁有9500多萬名黨員、領導著14億多人口大國、具有重大全球影響力、已經執政70多年的世界第一大執政黨,堅持開拓創新是黨愈益強大和成熟的重大法寶。
黨的百年奮斗就是一部堅持開拓創新的偉大史詩
黨的百年歷程,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經歷了不同歷史時期,面對著不同主要任務。一個個偉大成就的取得,一次次偉大飛躍的實現,是黨領導人民從阻礙前進發展的各種束縛中解放出來,敢為天下先,走出了前人沒有走出的路的結果。黨的百年歷史,就是一部開拓創新的歷史,任何艱難險阻都不能阻擋黨和人民前進的步伐。
浴血奮戰、百折不撓,開辟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正確革命道路,中國發展開啟了新紀元。中國共產黨人不可能像俄國十月革命那樣通過首先占領中心城市來取得革命在全國的勝利,而是要在有著廣大農村、農民占絕大多數人口的國土上,找到適合中國國情的正確道路。中國革命的路要由中國共產黨人自己走出來,遵義會議開啟了黨獨立自主解決中國革命實際問題新階段??谷諔馉幹?,黨實行正確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政策,提出和實施持久戰的戰略總方針和一整套人民戰爭的戰略戰術。堅持開拓創新也體現在開創黨的建設偉大工程上,形成理論聯系實際、密切聯系群眾、批評和自我批評三大優良作風,黨的建設成為三大法寶之一。以毛澤東同志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把馬克思列寧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對經過艱苦探索、付出巨大犧牲積累的一系列獨創性經驗作了理論概括,開創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道路。
自力更生、發憤圖強,進行社會主義革命,推進社會主義建設,實現了中華民族有史以來最為廣泛而深刻的社會變革。新中國成立后,經過“三大改造”我國建立起社會主義制度。黨領導確立人民代表大會制度、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民族區域自治制度。毛澤東同志提出把馬克思列寧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進行“第二次結合”,提出嚴格區分和正確處理敵我矛盾和人民內部矛盾,正確處理我國社會主義建設的十大關系,走出一條適合我國國情的道路,在中國共產黨與民主黨派的關系上實行“長期共存、互相監督”的方針,在科學文化工作中實行“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方針等,形成“第二次結合”的獨創性理論成果。
解放思想、銳意進取,成功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中國大踏步趕上了時代。改革開放是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發展史上一次偉大革命。黨從新的實踐和時代特征出發堅持和發展馬克思主義,推進改革開放,確立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改革目標和基本框架,確立了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基本經濟制度和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實現了從高度集中的計劃經濟體制到充滿活力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從封閉半封閉到全方位開放的歷史性轉變,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偉大成就舉世矚目。
自信自強、守正創新,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形成一系列原創性思想、變革性實踐、突破性進展、標志性成果。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以偉大的歷史主動精神、巨大的政治勇氣、強烈的責任擔當,解決了許多長期想解決而沒有解決的難題,辦成了許多過去想辦而沒有辦成的大事。黨的領導制度體系不斷完善,全面從嚴治黨的政治引領和政治保障作用充分發揮,推動經濟發展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真刀真槍推進改革,推動共建“一帶一路”高質量發展,積極發展全過程人民民主,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不斷健全,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領文化建設,組織實施人類歷史上規模最大、力度最強的脫貧攻堅戰,更加自覺地推進綠色發展、循環發展、低碳發展,重構人民軍隊領導指揮體制、現代軍事力量體系、軍事政策制度,著力推進國家安全體系和能力建設,制定《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維護國家安全法》,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等等,黨和國家事業取得歷史性成就、發生歷史性變革。
以理論創新引領實踐創新
黨自成立之時起,就把馬克思主義作為指導思想,馬克思主義是指引黨不斷發展壯大的思想旗幟。習近平總書記在省部級主要領導干部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精神專題研討班上的重要講話中強調:“馬克思主義之所以行,就在于黨不斷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并用以指導實踐。”黨領導人民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宏偉事業,是偉大的實踐創新,這一實踐創新自始至終都是在黨的理論創新引領下取得的。不斷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就是不斷創立和形成黨的創新理論,實現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歷史性飛躍和新的飛躍。一百年來,黨的理論創新與實踐創新相互輝映,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飛躍與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偉大飛躍相互支持。堅持開拓創新,首先就是思想的開拓、理論的創新,思想不能僵化、理論不能停滯。黨在長期奮斗實踐中深深體會到,堅持馬克思主義就必須堅持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創立和形成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面對快速變化的世界和中國,如果墨守成規、思想僵化,沒有理論創新的勇氣,不能科學回答中國之問、世界之問、人民之問、時代之問,不僅黨和國家事業無法繼續前進,馬克思主義也會失去生命力、說服力。
黨的第三個歷史決議明確指出了黨的百年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三次飛躍,深刻揭示了理論創新的飛躍與中華民族復興的內在聯系。毛澤東思想是馬克思列寧主義在中國的創造性運用和發展,是被實踐證明了的關于中國革命和建設的正確的理論原則和經驗總結,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第一次歷史性飛躍。在毛澤東思想指引下,黨領導人民實現了中國從幾千年封建專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偉大飛躍,實現了一窮二白、人口眾多的東方大國大步邁進社會主義社會的偉大飛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科學回答了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發展道路、發展階段、根本任務、發展動力、發展戰略、政治保證、祖國統一、外交和國際戰略、領導力量和依靠力量等一系列基本問題,實現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新的飛躍,黨領導人民推進了中華民族從站起來到富起來的偉大飛躍。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二十一世紀馬克思主義,是中華文化和中國精神的時代精華,實現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新的飛躍。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指引下,中華民族迎來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用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科學理論引領偉大實踐,黨和人民的事業就能夠劈波斬浪、一往無前。
在開拓創新的實踐中把握規律
開拓創新是面對還沒有完全理解和掌握的事物,是在走前人還沒有走過的路、還沒有走出的路,具有很大的探索性和開創性。同時,開拓創新并不是無所遵循、隨心所欲,而是要遵循開拓創新的規律。黨的百年奮斗,堅持開拓創新創造了一個個偉大奇跡,積累了勇于和善于開拓創新的寶貴經驗。
順應時代潮流、回應人民要求,準確把握開拓創新的正確方向。黨的開拓創新,是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堅持理想信念的開拓創新,是踐行黨的初心和使命的開拓創新。堅持開拓創新,是要在中國實現馬克思主義的社會理想,并為這一奮斗目標實現探索符合中國國情的道路。堅持開拓創新,出發點到落腳點都是人民根本利益,都要秉持人民至上、人民中心,這是開拓創新的根本遵循,離開這個根本就會走偏了路。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們黨領導人民不僅創造了世所罕見的經濟快速發展和社會長期穩定兩大奇跡,而且成功走出了中國式現代化道路,創造了人類文明新形態。這些前無古人的創舉,破解了人類社會發展的諸多難題,摒棄了西方以資本為中心的現代化、兩極分化的現代化、物質主義膨脹的現代化、對外擴張掠奪的現代化老路,拓展了發展中國家走向現代化的途徑,為人類對更好社會制度的探索提供了中國方案?!秉h之所以能夠創造高于和超越西方現代化的新文明形態,最根本的就是走在時代前列、代表人民利益。
準確識變、科學應變、主動求變,始終占據開拓創新的主動地位。開拓創新是國家、政黨、企業乃至個人把握變化、應對變化、追求變化,創造更有利的環境空間的自覺努力,是歷史主動精神、主體能動精神的重要體現。黨的百年歷程,經歷了許多轉折、變局、危機,但都能攻堅克難、轉危為安、化挑戰為機遇,“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準確識變,十一屆三中全會后,黨科學判斷時代特征和國家形勢,提出和平發展是時代的主題,毅然決然作出實行改革開放的歷史性決策??茖W應變,黨面對經濟全球化遭遇逆流,新冠肺炎疫情加劇逆全球化的趨勢,根據新的形勢提出引領發展的新思路,加快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為把握未來發展主動權做好戰略性布局、下好先手棋。主動求變,黨深入思考依靠自我革命跳出治亂興衰歷史周期率的重大課題。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上的重要講話中深刻指出:“在建黨百年之際,我們要居安思危,時刻警惕我們這個百年大黨會不會變得老態龍鐘、疾病纏身。對黨的歷史上走過的彎路、經歷的曲折不能健忘失憶,對中外政治史上那些安于現狀、死于安樂的深刻教訓不能健忘失憶;對自身存在的問題不能反應遲鈍,處理動作慢騰騰、軟綿綿,最終人亡政息!”
只有進行時、沒有完成時,永遠保持開拓創新的進取精神。黨的事業是一個長期的歷史過程,期間要經歷不同的發展階段、面對不同的時代課題、遇到不同的歷史條件。這既對堅持開拓創新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也提出了持續的要求。決不能因為取得的成績和進步而自滿自足、故步自封,唯有不斷開拓、不懈創新,方能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新中國成立前夕,毛澤東同志告誡全黨,要防止“停頓起來不求進步的情緒”,牢記“兩個務必”,努力重新學習,“善于建設一個新世界”。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深刻認識到,實踐發展永無止境,解放思想永無止境,改革開放也永無止境,改革只有進行時、沒有完成時,停頓和倒退沒有出路,必須以更大的政治勇氣和智慧推進全面深化改革。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是劃時代的,開啟了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時期。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也是劃時代的,實現改革由局部探索、破冰突圍到系統集成、全面深化的轉變,開創了我國改革開放的新局面。黨推動改革全面發力、多點突破、蹄疾步穩、縱深推進,從夯基壘臺、立柱架梁到全面推進、積厚成勢,再到系統集成、協同高效,各領域基礎性制度框架基本確立,許多領域實現歷史性變革、系統性重塑、整體性重構。
總結黨的百年奮斗歷史經驗,是為了從歷史進程中洞察歷史發展規律和時代發展大勢,增強意氣風發走向未來的勇氣和力量。堅持開拓創新這一寶貴經驗,必須倍加珍惜、長期堅持,并在新時代實踐中不斷豐富和發展。黨在開拓創新中書寫了中華民族歷史上最恢宏的史詩,也必然在新時代新征程的繼續開拓創新中,贏得更加偉大的勝利和榮光。要善于從這一歷史經驗中增強贏得主動、贏得優勢、贏得未來的定力、魄力、能力,永不僵化、永不停滯,創造出更多令人刮目相看的人間奇跡。
?。ㄗ髡撸禾旖虼髮W馬克思主義學院院長、天津市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中心研究員)
責任編輯:許華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