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天下之大業也。”“三農”問題是關系國計民生的根本性問題?!叭r”工作是保證人民安居樂業、社會和諧穩定的基礎性工作。2021年12月25日至26日,中央農村工作會議召開,會議分析當前“三農”工作面臨的形勢任務,研究部署2022年“三農”工作。會前,習近平總書記主持召開中央政治局常委會會議專題研究“三農”工作并發表重要講話。習近平總書記站在黨和國家事業發展全局的戰略高度,對做好“三農”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強調“應對各種風險挑戰,必須著眼國家戰略需要,穩住農業基本盤、做好‘三農’工作,措施要硬,執行力要強,確保穩產保供,確保農業農村穩定發展”。我們必須穩住農業基本盤、守好“三農”基礎,更好發揮“壓艙石”作用。
端牢中國人的飯碗
保障國家糧食安全是一個永恒課題。民以食為天。對我們這樣一個有著14億人口的大國來說,農業基礎地位任何時候都不能忽視和削弱,“手中有糧、心中不慌”在任何時候都是真理。習近平總書記強調:“保障好初級產品供給是一個重大戰略性問題,中國人的飯碗任何時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中,飯碗主要裝中國糧。”端牢中國人的飯碗,不能只算經濟賬、不算政治賬,只算眼前賬、不算長遠賬。解決好十幾億人口的吃飯問題,始終是我們黨治國理政的頭等大事,決不能在吃飯這一基本生存問題上讓別人卡住我們的脖子。近年來,國際上一有風吹草動,各國就先捂住自己的“糧袋子”。如果在吃飯問題上被“卡脖子”,就會一劍封喉。在外部環境發生深刻變化的復雜形勢下,依靠自身力量端牢自己的飯碗,始終立足自身抓好農業生產,就能為應對各種風險挑戰贏得主動。越是面對逆風逆水的外部環境,我們就越要明確,絕不能買飯吃、討飯吃,要以國內糧食穩產保供的穩定性來應對外部環境的不確定性。
我國用占全球不到10%的耕地、6.5%的淡水資源生產的糧食,養活了近20%的人口,確?!肮任锘咀越o、口糧絕對安全”。我國糧食產量已連續7年保持在1.3萬億斤以上,有力保障了14億人口大國的糧食安全。2020年,我國人均糧食占有量超過470公斤,糧食人均占有量穩定在世界平均水平以上。但也要看到,由于人多地少,我國糧食供求中長期仍是緊平衡態勢,且“緊平衡”越來越緊。根據國家統計局發布的的進口大豆及主要食用油量值數據,2020年,我國共進口大豆10033萬噸,進口食用植物油983萬噸。保障國家糧食安全是一個永恒課題,任何時候這根弦都不能松。我們要全力抓好糧食生產和重要農產品供給,落實糧食安全黨政同責,強化“菜籃子”市長負責制,開展糧食安全責任制考核,大力擴大大豆和油料生產,確保肉蛋菜和其他生活必需品供應和價格基本穩定。
堅守18億畝耕地紅線。土生萬物、地發千祥。保障國家糧食安全的根本在耕地,耕地是糧食生產的命根子,是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根基。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耕地保護要求要非常明確,18億畝耕地必須實至名歸,農田就是農田,而且必須是良田?!备丶t線不僅是數量上的,而且是質量上的。不僅數量上不能突破,質量上也不能搞“變通”。近年來,隨著經濟社會發展,一些地區耕地面積減少,有的地方良田不種糧食,而是建養殖場、種花卉果木。從局部看經濟效益明顯,但從全局看卻是糧食安全的隱憂。我們必須落實好耕地保護建設硬措施,嚴格耕地保護責任,加強耕地用途管制,建設1億畝高標準農田。落實藏糧于地、藏糧于技戰略,加強耕地保護和質量建設。
必須把民族種業搞上去。2021年7月9日,習近平總書記在主持召開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第二十次會議時強調,農業現代化,種子是基礎,必須把民族種業搞上去,把種源安全提升到關系國家安全的戰略高度,集中力量破難題、補短板、強優勢、控風險,實現種業科技自立自強、種源自主可控。種子是農業的“芯片”,是確保國家糧食安全和農業高質量發展的“源頭”,保證糧食安全必須把種子牢牢攥在自己手中。近些年,我國種業發展有了很大進步,為糧食和重要農產品穩產保供作出了重要貢獻,但種業發展基礎仍不牢固,保障種源自主可控比過去任何時候都更加緊迫。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第二十次會議審議通過了《種業振興行動方案》,充分表明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推進種業振興的堅定決心。我們要堅持農業科技自立自強,從培育好種子做起,加強良種技術攻關,靠中國種子來保障中國糧食安全。打牢種質資源基礎,做好資源普查收集、鑒定評價工作,切實保護好、利用好。加強基礎性前沿性研究,加快實施農業生物育種重大科技項目,開展種源關鍵核心技術攻關。
持續推動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戰略有機銜接
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把脫貧攻堅作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標志性工程,組織推進人類歷史上規模空前、力度最大、惠及人口最多的脫貧攻堅戰。習近平總書記先后7次主持召開中央扶貧工作座談會,50多次調研扶貧工作,走遍14個集中連片特困地區。經過8年持續奮斗,我們如期完成了新時代脫貧攻堅目標任務,現行標準下農村貧困人口全部脫貧,832個貧困縣全部摘帽,近1億貧困人口實現脫貧。我們實現了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在中華大地上全面建成了小康社會,歷史性地解決了絕對貧困問題,正在意氣風發向著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邁進。
脫貧攻堅取得勝利后,要全面推進鄉村振興,這是“三農”工作重心的歷史性轉移。鄉村振興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一項重大任務。黨的十九大報告中對鄉村振興戰略進行了概括,提出要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按照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總要求,建立健全城鄉融合發展體制機制和政策體系,加快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這其中,農業農村現代化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總目標,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是總方針,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是總要求,建立健全城鄉融合發展體制機制和政策體系是制度保障。我們要走好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鄉村振興道路,持續縮小城鄉區域發展差距,讓低收入人口和欠發達地區共享發展成果,在現代化進程中不掉隊、趕上來。
為了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戰略有機銜接,我們黨設立了二者的過渡期。在2020年3月召開的決戰決勝脫貧攻堅座談會上,習近平總書記提出,“可以考慮設個過渡期,過渡期內,要嚴格落實摘帽不摘責任、摘帽不摘政策、摘帽不摘幫扶、摘帽不摘監管的要求,主要政策措施不能急剎車,駐村工作隊不能撤”。在2020年的中央農村工作會議上,習近平總書記宣布:黨中央決定,脫貧攻堅目標任務完成后,對擺脫貧困的縣,從脫貧之日起設立5年過渡期。過渡期內要保持主要幫扶政策總體穩定。對現有幫扶政策逐項分類優化調整,合理把握調整節奏、力度、時限,逐步實現由集中資源支持脫貧攻堅向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平穩過渡。2021年是過渡期的第一年,脫貧地區發展基礎總體仍然比較薄弱,部分脫貧農民存在返貧風險。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鄉村振興的前提是鞏固脫貧攻堅成果,要持續抓緊抓好,讓脫貧群眾生活更上一層樓?!蔽覀円獔詻Q守住脫貧攻堅成果,做好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工作不留空檔,政策不留空白。健全防止返貧動態監測和幫扶機制,對易返貧致貧人口實施常態化監測,重點監測收入水平變化和“兩不愁三保障”鞏固情況,繼續精準施策。對脫貧地區產業幫扶還要繼續,補上技術、設施、營銷等短板,促進產業提檔升級。強化易地搬遷后續扶持,多渠道促進就業,加強配套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搞好社會管理,確保搬遷群眾穩得住、有就業、逐步能致富。
對脫貧地區來說,全面推進鄉村振興不是另起爐灶,而是要接續推進農業農村發展。我們要加大對鄉村振興重點幫扶縣傾斜支持力度,抓緊完善和落實監測幫扶機制,加強產業和就業幫扶,確保不發生規模性返貧。深入推進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大力發展縣域富民產業,推進農業農村綠色發展,讓農民更多分享產業增值收益。扎實推進鄉村建設,以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為抓手,立足現有村莊基礎,重點加強普惠性、基礎性、兜底性民生建設,加快縣域內城鄉融合發展,逐步使農村具備基本現代生活條件。
“勝非其難也,持之者其難也?!痹谙虻诙€百年奮斗目標邁進的歷史關口,在脫貧攻堅目標任務已經完成的形勢下,在新冠肺炎疫情加劇世界動蕩變革的特殊時刻,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是需要全黨高度重視的一個關系大局的重大問題。全面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深度、廣度、難度都不亞于脫貧攻堅,要完善政策體系、工作體系、制度體系,以更有力的舉措、匯聚更強大的力量,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步伐,促進農業高質高效、鄉村宜居宜業、農民富裕富足。
加強和改善黨對“三農”工作的領導
辦好中國的事,關鍵在黨。辦好農村的事情,關鍵在黨。在革命、建設、改革各個歷史時期,黨都始終高度重視、認真對待、著力解決“三農”問題,始終牢牢掌握對農村工作的領導權。
雁飛千里靠頭雁。做好“三農”工作,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各級黨委和黨組織必須加強領導,匯聚起全黨上下、社會各方的強大力量。2019年黨中央印發了《中國共產黨農村工作條例》,這是我們黨歷史上首部規范農村工作的專門黨內法規。條例把黨管農村工作的總體要求細化成具體的規定,實現了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從制度機制上把加強黨的領導落實到了“三農”各個方面、各個環節。各級黨委要扛起政治責任,堅持工業農業一起抓、堅持城市農村一起抓,把農業農村優先發展的要求落到實處,以更大力度推動鄉村振興??h委是我們黨執政興國的“一線指揮部”,縣委書記要把主要精力放在“三農”工作上,當好鄉村振興的“一線總指揮”??h以上各級黨委要發揮好農村工作領導小組牽頭抓總、統籌協調作用,健全議事協調、督查考核等機制。
“村看村、戶看戶、農民看支部”,“給錢給物,還要建個好支部”。農村工作千頭萬緒,抓好農村基層組織建設是關鍵。無論農村社會結構如何變化,無論各類經濟社會組織如何發育成長,農村基層黨組織的領導地位不能動搖、戰斗堡壘作用不能削弱。我們要擴大農村黨組織和黨的工作覆蓋面,加大培養青年黨員力度,提高基層黨組織為群眾服務意識,夯實黨在農村的執政基礎。發揮好農村基層黨組織在宣傳黨的主張、貫徹黨的決定、領導基層治理、團結動員群眾、推動改革發展等方面的戰斗堡壘作用。
“三農”工作領域的領導干部要抓緊提高“三農”工作本領。各級黨委和政府主要領導要懂“三農”工作、會抓“三農”工作,分管領導要真正成為“三農”工作的行家里手。認真學習“三農”領域相關的專業知識,深入田間地頭調查研究,真正了解農民訴求和期盼,真心實意幫助農民解決生產生活中的實際問題,推動農村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
“上面千條線,下面一根針。”農村政策千條萬條,最終都得靠基層干部來落實。我國有幾百萬農村基層干部,常年風里來雨里去,同農民直接打交道,是推動農村發展、維護社會穩定的基本力量。對廣大農村基層干部,政治上要信任,工作上要依靠,生活上要關心。要完善農村基層干部選拔任用制度,打造一支高素質農村基層黨組織帶頭人隊伍,加大從優秀村干部中考錄鄉鎮公務員和鄉鎮領導干部力度,為加強農村社會治理服務充實新生力量。建立穩定的村級組織運轉和基本公共服務經費保障制度,提高農村基層干部報酬待遇和社會保障水平。加強農村基層干部教育培訓和監督管理力度,引導他們提高為民服務本領、強化廉潔履職意識,為現代農業和新農村建設貢獻力量。
中國要強,農業必須強;中國要美,農村必須美;中國要富,農民必須富。農業基礎穩固,農村和諧穩定,農民安居樂業,整個大局就有保障,各項工作都會比較主動。今年將召開黨的二十大,做好“三農”工作、穩定“三農”這個基本盤,對于保持平穩健康的經濟環境、國泰民安的社會環境具有特殊重要意義。我們要堅持和加強黨對農村工作的全面領導,牢牢守住保障國家糧食安全和不發生規模性返貧兩條底線,扎實有序推進鄉村發展、鄉村建設、鄉村治理重點工作,突出年度性任務、針對性舉措、實效性導向,推動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取得新進展、農業農村現代化邁出新步伐。
責任編輯:肖景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