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和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交織影響,世界進入動蕩變革期。在第三次“一帶一路”建設座談會上,習近平總書記深刻闡明共建“一帶一路”面臨的新形勢,對繼續推動共建“一帶一路”高質量發展作出重大部署、提出明確要求,“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以高標準、可持續、惠民生為目標,鞏固互聯互通合作基礎,拓展國際合作新空間,扎牢風險防控網絡,努力實現更高合作水平、更高投入效益、更高供給質量、更高發展韌性,推動共建‘一帶一路’高質量發展不斷取得新成效”。新的偉大征程上,我們應以此為指導,強化統籌協調,抓好重點任務推進,落實落細各項舉措,堅定不移推動共建“一帶一路”沿著高質量發展方向不斷前進。
一
共建“一帶一路”8年來取得了實打實、沉甸甸的成就,也面臨著許多新情況、新問題。在新的階段,需要牢牢把握“一帶一路”建設從“大寫意”到“工筆畫”的階段特點,持續加強政策、規則、標準融通,引入各方普遍支持的規則標準,推動“一帶一路”建設標準更高、成效更好。
在實現更高合作水平上下功夫。共建“一帶一路”倡議主張和倡導加強全球互聯互通,建設更好的全球發展伙伴關系,打造開放包容的新型合作模式,實現全球共同繁榮發展,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耙粠б宦贰背h以來,中國與沿線國家在多領域開展務實合作,共同推進各國各地區發展戰略和互聯互通規劃對接,共建了一大批海陸空交通基礎設施項目、石油天然氣能源管道項目、信息高速公路項目、公共衛生項目等,有效推動共建“一帶一路”實現了互利共贏、均衡發展。面對全球新變局、新挑戰,站在更高起點,需要積極推動規則、制度、管理、標準等開放,構建雙邊、多邊認可的經濟政策、貿易投資規則等,構建良好的發展制度銜接,持續打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營商環境,深化和拓展貿易和投資領域多邊合作,穩妥開展健康、綠色、數字、創新等新領域合作,深化生態環境和氣候治理以及數字領域合作,加強知識產權保護國際合作,形成更大范圍、更寬領域、更深層次對外開放格局,推動“一帶一路”實現更高水平的互惠共贏。
在實現更高投入效益上求突破。在共建“一帶一路”中,中國不斷加大對沿線國家的投資投入,取得了許多重大成果,有力促進了各國經濟從疫情中加快復蘇,提升了沿線國家的發展能力,推動了全球轉型發展,充分證明了“一帶一路”倡議的投資效率。發展永不止步,合作潛力無限。在新的階段,需要鎖定更高的投入效益,深化互聯互通,堅持“硬聯通”“軟聯通”兩手抓、兩手都要硬,著力完善陸、海、天、網“四位一體”互聯互通布局,找準切入點精準投入,提升投資效率,為促進全球互聯互通做大增量。深化貿易暢通,擴大同周邊國家貿易規模,鼓勵進口更多優質商品,提高貿易和投資自由化便利化水平,促進貿易均衡共贏發展,減少交易成本。結合實際調整和拓寬同沿線各國的投資合作領域、方式,探索優化雙邊產業結構、縮小區域發展差距的有效途徑,推動人才、資金和高新技術等生產要素流動,促進沿線地區經濟發展條件和環境的升級轉型。
在實現更高供給質量上見成效。隨著共建“一帶一路”持續推進,世界各國認識不斷深化,“一帶一路”讓沿線各國間的相互聯系更加緊密,依存關系不斷鞏固。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需要我們緊緊圍繞提升供給質量做好“加減法”,在共商、共建、共享的原則下,堅持因國因業因企施策,在推進與“一帶一路”國家產能合作的同時,鼓勵高鐵、電力等具有較強國際競爭力的龍頭企業走出去,靈活采取貿易、投資、園區建設、技術合作等方式,加強產業鏈供應鏈暢通銜接,推動優勢產能輸出、產業跨境合作,提高合作水平,實現更好供給質量。結合“一帶一路”各國勞動力、資源、人才、資本等方面的優勢,加強溝通聯絡機制,深化合作交流,堅持鼓勵因地制宜,形成特色突出、區域聯動、錯位發展的差異化格局。
在實現更高發展韌性上做文章。共建“一帶一路”秉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則,堅持開放、綠色、廉潔理念,追求的是發展、崇尚的是共贏?!耙粠б宦贰苯ㄔO在各國的共同努力下,一大批合作項目落地生根,參與國家眾多,輻射帶動的范圍擴大,互通有無的基礎更加夯實,發展潛力巨大。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中國經濟快速復蘇、保持強勁,為世界各國抗擊疫情和恢復經濟提供了強力支撐。這充分說明“一帶一路”建設具有強勁韌性,能夠適應任何風險挑戰,能夠為各國發展提供新機遇。我們應緊盯實現更高發展韌性目標,在增強“一帶一路”發展韌性上做文章,多做打基礎的工作,夯實發展根基,持續深化政治互信,繼續擴展國際合作新空間,充分發揮各國資源優勢,深化互通有無,努力實現更高水平合作。全面強化風險防控,加強海外利益保護、國際反恐、安全保障等機制的協同協作,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共建“一帶一路”合作,提高“一帶一路”保障水平。
二
實現可持續發展是“一帶一路”建設十分關注的話題。能否以互利共贏為引領,推動共建“一帶一路”持續不斷發展,是推動共建“一帶一路”高質量發展的重要之點。要堅持走經濟、社會、環境協調發展之路,統籌推進經濟增長、社會發展、環境保護,讓各國都從中受益,推進共建“一帶一路”實現合作共贏、長遠持久發展。
注重發展綠色經濟。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共建“一帶一路”就是要建設一條開放發展之路,同時也必須是一條綠色發展之路。綠色發展是以效率、和諧、持續為目標的經濟增長和社會發展方式,是各國各方的最大利益契合點和最佳合作切入點。對于發展中國家來說,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的矛盾表現在,發展經濟就會造成環境破壞,保護生態環境就不能很好地發展經濟。這就要求必須通過發展綠色經濟,使沿線相關國家實現經濟發展和生態建設雙贏。我們需要以綠色發展理念推動綠色經濟發展,推動沿線有關國家加強宏觀規劃和制度設計,健全綠色經濟發展的制度保障體系和政策支撐體系,助力綠色經濟發展。面對氣候變化這一全人類重大挑戰,我們要倡導綠色低碳理念,積極發展太陽能、風能等可再生能源,推動應對氣候變化《巴黎協定》有效實施,不斷增強可持續發展能力。著眼一些沿線國家經濟基礎薄弱和生態環境脆弱現實,加快與沿線國家在經濟發展和生態環保領域的合作,加大對生態環境的治理和修復,促進經濟和生態協調發展。加強沿線有關國家綠色治理合作,深化可再生能源開發利用合作,通過技術合作、清潔能源項目合作、工業轉型升級、探索綠色低碳發展模式,加快清潔能源建設,共同推進沿線有關國家能源轉型發展。加快推動沿線有關國家綠色基礎設施建設互聯互通,推進5G、互聯網、大數據、區塊鏈、云計算、人工智能等數字技術應用,為傳統產業轉型升級和新興產業發展帶來智能化變化。
推動貿易暢通升級。在共建“一帶一路”中,對外貿易占據了非常重要的地位,“一帶一路”高質量發展需要對外貿易效率的提升和內涵的拓展。共建“一帶一路”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沿線國家和地區貿易自由化、便利化,自貿區網絡體系和貿易結構不斷優化,縮短了沿線經濟體之間的交易時間,降低了貿易成本,貨物貿易規模持續擴大,跨境電商等新業態蓬勃發展,各國參與經濟全球化的廣度和深度進一步提升。但當前國際貿易形勢錯綜復雜,貿易保護主義此起彼伏,這種人為制造的市場壁壘阻礙了各國的國際貿易活動,也給共建“一帶一路”可持續性帶來致命傷害。我們需要強化政策溝通,在共建“一帶一路”的框架下,本著求同存異原則,加強經濟發展規劃和政策交流,協商制定經濟合作規劃和措施,搭建多層次對話交流平臺,構建完善多邊合作機制。持續深化互聯互通,推進“六廊六路多國多港”建設,促進商品、資金、技術、人員等的高速流通,加強各國的經濟聯系,拉近沿線國家地理空間、物理空間上的距離,促進沿線國家和地區貿易自由化、便利化,深化彼此間的投資貿易合作,推動貿易暢通升級,加深彼此經濟融合。
創新投資融資模式。資金融通是共建“一帶一路”的重要支撐。8年來,各方積極推進“一帶一路”投融資機制建設,初步形成了以政策性、開發性和商業性貸款為主,投資基金、證券發行為輔,政府、私營部門和國際性金融機構共同參與的投融資體系。我們要持續深化金融互聯互通,建立健全金融政策溝通機制,拓寬多樣化的融資渠道,不斷創新投融資方式,建立多元、包容、可持續的投融資體系。創新綠色信貸、綠色債券、綠色基金等綠色金融產品,推動“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構建以綠色金融為主的發展格局。把直接融資與間接融資結合起來,打破以間接融資為主的“一帶一路”建設項目融資方式,通過建立銀行合作體系、債券市場合作體系、投資融資擔保體系、第三方金融合作等,拓寬“一帶一路”建設投資融資渠道。建立健全金融政策溝通機制,加強“一帶一路”融資風險的評估和監測,控制信貸規模擴張速度,提升信貸資產的質量。通過多邊機制加強“一帶一路”融資合作,推動沿線國家的開發性金融機構和國際大型多邊開發銀行合作,積極利用現有多邊和雙邊政府金融合作機制,將外部資金引入“一帶一路”項目,為“一帶一路”提供穩定、透明、高質量的資金支持。
三
惠民生是共建“一帶一路”高質量發展的根本宗旨,是推進“一帶一路”可持續發展的動力源泉。要以互惠共享理念為引領,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集中力量,整合資源,形成更多可視性成果,惠及更多國家和人民,讓民眾真正分享建設成果,進一步增強“一帶一路”建設的感召力和吸引力。
大力實施民生工程。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民生工程是快速提升共建國家民眾獲得感的重要途徑,要加強統籌謀劃,形成更多接地氣、聚人心的合作成果。在共建“一帶一路”項目實施中,要把能否改善民生作為重要的考量,推動廣大周邊國家老百姓分享到更多合作的紅利,擁有更多的獲得感和幸福感。大多數“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基礎設施建設都比較滯后,設施一旦建成,最先受益的必然是當地老百姓。要深化傳統基礎設施項目合作,推進新型基礎設施項目合作,切實不斷提高基礎設施和互聯互通水平。聚焦教育、衛生、文化、減貧等民生領域,調動政府、企業、社會等各方資源,實施面向沿線國家基層民眾的“幸福家園”“愛心助困”“康復助醫”等小微型民生援助項目,推動提高沿線國家民生保障水平。就業是最大的民生。中國企業需要高度重視本地化經營,優先考慮雇傭當地勞工,使用本地原材料,真正讓“一帶一路”建設造福當地民眾。
加強健康安全合作。公共健康危機始終是人類社會面臨的嚴峻挑戰,人民的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對任何國家而言都是頭等大事,也是每個國家民眾十分關心的問題。“一帶一路”沿線多是發展中國家,一些國家公共健康問題比較突出,公共衛生體系較為薄弱,醫療物資應急保障體系不夠健全,健康治理存在短板。當前,新冠肺炎疫情仍在全球蔓延,尚未得到全面控制,給全球公共衛生安全帶來巨大挑戰。我們要按照習近平總書記的要求,以謀各國人民健康福祉為宗旨,積極推進“健康絲綢之路”建設,創新多方合作模式,加強沿線國家和地區健康衛生人才聯合培養,促進中國及沿線國家的衛生事業共同進步,攜手打造人類衛生健康共同體。我們要堅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弘揚科學精神,支持疫苗知識產權豁免,切實保障疫苗在非洲等地區的可及性和可負擔性,彌合“免疫鴻溝”。推動完善“一帶一路”框架下公共衛生治理體系,建立健全公共衛生多邊防控機制,加強沿線國家在醫療設施、疾病防控、緊急救援、醫藥研究開發等領域的互利合作,優化健康服務、發展健康產業,提高有關國家應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特別是國際性重大公共衛生突發事件的能力水平。
做好民心相通工作。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民心相通是“一帶一路”建設的“關鍵基礎”。民心是最大的政治,是惠民生的重要內容。作為一項重要國際合作倡議,“一帶一路”的推進和落實離不開沿線國家人民的理解、認可和支持,民心相通是“一帶一路”建設的重要內容。我們要持續加強各國政府層面的政策溝通,加強教育領域的精耕細作,推進共建“一帶一路”教育行動,以教育的軟力量促進沿線各國人民相知相親。加強科技領域的深化合作,通過技術創新搭建有關國家人民溝通交流的平臺,賦能“一帶一路”建設,夯實沿線國家共建的民意基礎。加強體育領域的發展合作,創新國家層面體育組織合作路徑,舉辦跨境體育賽事,深化跨界民族體育文化活動交流,推動體育文化事業和產業發展,增進沿線國家民眾的友誼。加強文學藝術領域的溝通交流,同沿線國家共同舉辦旅游文化交流年、高端人文對話會、世界人文大會、絲綢之路國際藝術節等活動,構建起人文溝通交流的對話機制,倡導不同文明平等交流互鑒,切實造福“一帶一路”沿線各國人民。
?。ㄗ髡撸嘿F州大學公共管理學院教授)
責任編輯:劉玉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