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百年奮斗從根本上改變了中國人民的前途命運

2021年12月10日 16:21:55
來源: 《紅旗文稿》2021/23 作者: 楊鳳城

  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黨的百年奮斗重大成就和歷史經驗的決議》,在全面回顧中國共產黨百年奮斗歷程的基礎上指出:“黨的百年奮斗從根本上改變了中國人民的前途命運”?!皬母旧细淖兞酥袊嗣竦那巴久\”,集中體現在“中國人民徹底擺脫了被欺負、被壓迫、被奴役的命運,成為國家、社會和自己命運的主人,人民民主不斷發展,十四億多人口實現全面小康,中國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不斷變為現實”。對此,我們可以從三個方面加以理解。

  從被辱為“東亞病夫”到站起來再到日益走近世界舞臺中央

  中華民族有著5000多年源遠流長的文明歷史,曾經創造了璀璨的古代文明。但是,當資本主義打破各民族相互隔絕的狀態,使人類歷史真正成為“世界歷史”的時候,中國卻沒能跟上時代腳步。1840年鴉片戰爭以后,中國逐步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國家蒙辱、人民蒙難、文明蒙塵。清朝政府曾試圖通過洋務運動“求強、求富”,農民曾發動義和團運動反抗西方列強,最后都以失敗告終。中華民國建立后,也未從根本上改變任憑西方列強欺凌的狀況,日本向北洋政府提出的“二十一條”、巴黎和會外交的失敗等就是明證。

  中國共產黨從成立之日起便高擎反對帝國主義、爭取民族獨立的旗幟,在1925年的“五卅風暴”、1926年的省港大罷工中,帶領人民同日本、英國為代表的帝國主義勢力進行英勇斗爭并取得不同程度的勝利,彰顯了中國人民維護民族尊嚴的新氣象。北伐戰爭期間,黨領導人民成功收回漢口、九江英租界。1931年“九一八事變”后,中國共產黨發表聲明,嚴厲譴責日本帝國主義的侵略行為,領導了白山黑水間的抗日戰爭。1935年,中國共產黨發表“八一宣言”,呼吁全國各黨派各軍隊各界同胞,停止內戰,集中一切國力抗日,并主動采取一系列實際措施,推動以國共合作為基礎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建立。全面抗日戰爭爆發后,中國共產黨深入敵后發動民眾,展開抗日游擊戰爭,開辟抗日根據地,壯大抗日武裝力量,成為民族抗戰的中流砥柱??谷諔馉幍膭倮瑘远酥袊嗣褡非竺褡濯毩?、自由、解放的意志,開啟了古老中國鳳凰涅槃、浴火重生的歷史新征程。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徹底廢除列強強加給中國的不平等條約和帝國主義在中國的一切特權,中國人民從此站起來了??姑涝瘧馉幍膭倮侵袊嗣裾酒饋砗笠倭⒂谑澜鐤|方的宣言書。經此一戰,新中國真正站穩了腳跟,徹底扔掉了“東亞病夫”的帽子,奠定了新中國在亞洲和國際事務中的地位,奠定了新中國的大國地位,第二次世界大戰后亞洲乃至世界的戰略格局得到深刻塑造。此后,中國提出處理國際關系的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在完全平等和相互尊敬的基礎上與各國建立和發展外交關系;同時,高揚反對殖民主義、霸權主義的旗幟,支持被壓迫民族和人民爭取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的正義事業,在亞洲、非洲和拉丁美洲的廣大“第三世界”贏得普遍尊重。

  改革開放以后,黨科學判斷時代潮流的變化,提出和平與發展已經成為時代主題,制定了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先后與美、蘇等大國建立或恢復正常外交關系,發展同周邊國家的睦鄰友好關系,深化同廣大發展中國家的友好合作,積極參與國際和地區事務,建立起全方位多層次的對外關系新格局。同時,黨統籌國內國外兩個大局,緊緊扭住經濟建設這個中心,聚精會神搞建設,一心一意謀發展,中國綜合國力和人民生活水平快速提升,中國道路、中國模式、“北京共識”越來越成為國際社會熱議的話題。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國際力量對比深刻調整,世界面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面對復雜嚴峻的國際形勢和前所未有的外部風險挑戰,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統籌國內國際兩個大局,在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的同時,為人類謀進步、為世界謀大同,推動建設新型國際關系,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特別是“一帶一路”倡議的走深走實和抗擊新冠肺炎疫情中展開的國際援助、國際合作,贏得世界普遍贊譽。更重要的是,黨領導人民成功走出中國式現代化道路,創造了人類文明新形態,拓展了發展中國家走向現代化的途徑,給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發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獨立性的國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選擇,為解決人類重大問題貢獻了中國智慧、中國方案、中國力量,中國國際影響力、感召力、塑造力顯著提升,中國日益走近世界舞臺中央。

  從封建專制到人民當家作主再到全過程人民民主

  中國有著漫長的封建社會的歷史,“君權神授”、“王朝天命”觀念根深蒂固。在以封建皇帝為代表的地主階級統治下,農民既沒有政治權利也不可能有民主觀念。近代以來的太平天國農民革命、戊戌變法運動沒有中斷封建專制政治,辛亥革命最終換來的是北洋軍閥的假共和與割據混戰。

  人的解放是馬克思主義的鮮明目標追求,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的中國共產黨甫一成立便把人民解放寫在自己的旗幟上。無論是在土地革命戰爭、抗日民族戰爭,還是解放戰爭時期,中國共產黨人都深入農村發動組織農民開展反封建、爭自由、爭民主的斗爭。在這里,有兩個關鍵,一是黨對農民進行政治啟蒙,灌輸和培育階級利益、階級剝削、階級斗爭等現代政治理念,并且通過土地改革、通過斗土豪劣紳、通過建立各級人民民主政權、通過民主選舉等實踐,培養和訓練農民。二是黨通過自上而下系統的組織網絡,包括各級黨組織、政權組織、農會、婦女會、兒童團等等,將廣大農民凝聚起來,實現了從“一盤散沙”到組織起來,徹底改變了“皇權不下縣”的社會傳統,重構了中國基層社會。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人民民主政權由解放區迅速擴展到全國。1954年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召開,標志著適合中國國情的根本政治制度的正式確立,中國人民從此通過各級人民代表大會行使當家作主的權力。與此同時,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繼續發展,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作為這一制度的最重要制度平臺,發揮著代表不同界別的人民參政議政的作用,各民主黨派作為這一制度的最重要組織載體,與執政的中國共產黨長期共存,互相監督,肝膽相照,榮辱與共。民族區域自治制度則在維護統一的單一制國家的前提下適應和滿足了少數民族根據自己的文化習俗和民族特點實施自治的民主權利。

  改革開放后,中國共產黨逐步明確了在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依法治國的有機統一中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總方針。在這一總方針下,黨積極穩妥推進政治體制改革,推動社會主義根本制度、基本制度和重要制度逐步健全,注重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保障人民當家作主。這一時期,區縣人大代表實行直選、城鄉按相同人口比例選舉人大代表等舉措進一步完善了人民當家作主的根本制度,特別是基層民主制度的逐步確立和發展,使城鄉民眾尤其是廣大農民享有了實實在在、觸手可及的當家作主、自我管理的權利。中國共產黨從國內外政治發展成敗得失中深刻認識到,建設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發展社會主義政治文明,必須深深扎根于中國社會土壤,照抄照搬他國政治制度行不通,必須警惕和防范西方所謂“憲政”、多黨輪流執政、“三權鼎立”等政治思潮的侵蝕影響。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提出并積極推動發展全過程人民民主。黨堅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支持和保證人民通過人民代表大會行使國家權力,支持和保證人大依法行使立法權、監督權、決定權、任免權,發揮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根本政治制度作用。黨堅持和完善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推進社會主義協商民主廣泛多層制度化發展,形成中國特色協商民主體系。黨堅持鞏固基層政權,完善基層民主制度,保障人民享有充分的知情權、參與權、表達權、監督權。實踐表明,我國的全過程人民民主涵蓋了民主選舉、民主協商、民主決策、民主管理、民主監督等民主過程的一切領域,實現了過程民主和成果民主、程序民主和實質民主、直接民主和間接民主、人民民主和國家意志的有機統一,是全鏈條、全方位、全覆蓋的民主,有效保證了全體人民依法通過各種途徑和形式管理國家事務、管理經濟和文化事業、管理社會事務。我國生動活潑、安定團結的政治局面充分說明全過程人民民主是深受中國人民歡迎的真正實現人民當家作主的政治文明新形態。

  從一窮二白到經濟獨立自主再到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近代以來的舊中國是一個農業國,加之長期戰亂,國家積貧積弱,人民流離失所。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之際,美國反共勢力曾揚言,4億人口的吃飯問題足以壓垮共產黨政權。如何盡快改變一窮二白的現狀,實現國家強大、人民富裕,成為擺在以毛澤東同志為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面前的時代課題。毛澤東同志曾憂慮地說:“現在我們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壺,能種糧食,還能磨成面粉,還能造紙,但是,一輛汽車、一架飛機、一輛坦克、一輛拖拉機都不能造。”黨帶領人民經過30年左右的艱苦奮斗,到改革開放啟動之際,中國已經建立了獨立的比較完整的工業體系和國民經濟體系,毛澤東同志感嘆不能造的東西都能制造了,不僅如此,國防科技領域更取得“兩彈一星”的驚人成就。由此,中國實現了經濟上的獨立,走上自主發展道路,而不像一些前殖民地半殖民地國家那樣雖然政治上獲得獨立、經濟上卻無法擺脫對宗主國的依賴而步入依附性發展,中國人民的命運已經牢牢地掌握在自己手中。

  國家富強、人民幸福的目標實現依然需要接續努力。進入改革開放時期,擺脫貧困、實現富裕成為擺在以鄧小平同志為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面前的首要任務。我們黨制定了到二十一世紀中葉分三步走、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的發展戰略。在改革開放的強有力推動下,黨帶領人民埋頭苦干,中國人均GDP在2000年超過900美元,2001年超過1000美元。2002年黨的十六大宣布開啟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新征程。2010年中國超過日本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世界銀行公布的數據顯示,2010年中國人均GDP超過4300美元,進入中等收入國家行列。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統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戰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在中國經濟社會發展的新階段,提出和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取得新的歷史性成就。我國經濟一直保持健康穩定增長,穩居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制造業第一大國、貨物貿易第一大國地位,擁有全世界最完整的工業制造體系。同時,經濟結構不斷優化,數字經濟等新興產業蓬勃發展,進入創新型國家行列。我國經濟實力、科技實力、國防實力、綜合國力進入世界前列,中華大地信息暢通,公路成網,鐵路密布,高壩矗立,西氣東輸,南水北調,高鐵飛馳,巨輪遠航,飛機翱翔,天塹變通途,中華民族從富起來到強起來邁出關鍵步伐。

  2020年中國國內生產總值超過100萬億元人民幣,人均超過1萬美元,高于中等收入國家平均水平。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超過3.2萬元。如以家庭年收入10萬元至50萬元作為中等收入標準,中國則擁有世界上規模最大的中等收入群體,人數超過4億。中華大地上全面建成了小康社會,歷史性地解決了絕對貧困問題。如果從“小康”這個詞匯出現在中國古代典籍《詩經》和《禮記》里算起,中華民族數千年的期盼終于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實現了,毫無疑問,這是中華民族發展史上的里程碑。我們實現了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正在意氣風發向著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邁進。

  一百年前,中華民族呈現在世界面前的是一派衰敗凋零的景象。今天,中華民族向世界展現的是一派欣欣向榮的氣象。伴隨經濟發展、國家綜合實力增強、民眾生活水平提升,中國人的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與日俱增,在歷史進程中積累的強大能量充分爆發出來,正在信心百倍書寫著新時代中國發展的偉大歷史。百年歷史雄辯地說明,中國共產黨的成立是開天辟地的大事,深刻改變了近代以后中華民族發展的方向和進程,深刻改變了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前途和命運。

 ?。ㄗ髡撸褐袊嗣翊髮W中共黨史黨建研究院執行院長、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

責任編輯:陳有勇

標簽 -
網站編輯 - 陳有勇
男女无遮挡猛进猛出免费观看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