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聯解體至今已有30年。關于蘇聯走向解體的原因可謂眾說紛紜,但歷史虛無主義對蘇聯的侵蝕,并致使其意識形態領域的坍塌是不容忽視的。習近平總書記曾指出,“蘇聯為什么解體?蘇共為什么垮臺?一個重要原因就是意識形態領域的斗爭十分激烈,全面否定蘇聯歷史、蘇共歷史,否定列寧,否定斯大林,搞歷史虛無主義,思想搞亂了,各級黨組織幾乎沒任何作用了,軍隊都不在黨的領導之下了。最后,蘇聯共產黨偌大一個黨就作鳥獸散了,蘇聯偌大一個社會主義國家就分崩離析了。這是前車之鑒??!”深入研究蘇聯的教訓,具有現實意義。
歷史虛無主義逆流在蘇聯的泛濫
赫魯曉夫埋下了思想的禍根。歷史虛無主義在蘇聯的泛起可以追溯到赫魯曉夫時期。1953年斯大林逝世,赫魯曉夫掀起了一場全盤否定斯大林的運動。在他的號召與支持下,以小說《解凍》為代表的一批文藝作品開始“發現生活中的矛盾和沖突”,揭露社會中的“陰暗面”。西方國家也開始熱炒“解凍”一詞,把它捧為“劃時代的事件”。1956年蘇共二十大即將閉幕時,赫魯曉夫臨時在午夜召開一次秘密會議,并在會上做了長達4個小時的秘密報告《關于個人崇拜及其后果》,以對斯大林的“大審判”拉開了蘇聯歷史虛無主義的序幕。此后,蘇聯社會中一些反共反社會主義的現象開始出現,甚至公然喊出了“打倒共產黨”、“打倒蘇維埃”的口號,就連一些黨報黨刊也成了攻擊黨的事業的陣地,蘇共和蘇聯社會開始出現分化和分裂。
勃列日涅夫上臺之后,社會中已經形成了一股歷史虛無主義的勢力,否定歪曲蘇共黨史的言論在社會中不斷蔓延。在勃列日涅夫執政后期,經濟體制和思想意識日益僵化、黨組織的官僚化和脫離群眾、黨政干部的貪污腐化等愈發嚴重,這些問題都為歷史虛無主義提供了滋長的溫床。歷史虛無主義開始“溢出蘇聯河床的堤岸”。
戈爾巴喬夫打開了歷史虛無主義的“潘多拉魔盒”。戈爾巴喬夫一經掌權,便多次對“重新評價”蘇共和蘇聯歷史公開表態,“蘇聯社會不應有不受批評的禁區”,“在蘇聯的歷史和文學中都不應有被忘卻的名字和空白點”,要敢于突破蘇聯歷史中的“禁區”,不要掩飾歷史中的錯誤和困難,甚至聲稱,“蘇聯自1929年以來的經驗全部是錯誤的”,“蘇聯的經驗有四分之三以上是令人懷疑的,應該予以否定或糾正?!痹谒奶栒傧?,蘇聯意識形態領域愈加混亂,歷史虛無主義把攻擊的矛頭瞄準馬克思主義,大批馬克思的“錯誤”,聲稱要將馬克思主義趕出俄國。
面對歷史虛無主義的步步緊逼,蘇共并沒有予以有力回擊,而是把意識形態陣地拱手相讓。各種丑化蘇聯歷史的電影走進了影院。種種關于蘇共和蘇聯歷史的言論、著述泥沙俱下,讓人無所適從,一些所謂“歷史檔案”更是趁機夾帶私貨。1988年6月,蘇聯教育部門做出決定,全國所有學校的蘇聯歷史課本在1989年全部銷毀,并取消學校的歷史考試,直至供學校使用的新的更真實的蘇聯歷史課本編寫出來之后才恢復。而到了1989年,蘇聯高等院校更是取消了許多傳統的社會科學課程,如取消“蘇共黨史”,以“20世紀社會政治史”代替;取消“科學共產主義”,以“現代社會主義問題”代替;取消“馬克思列寧主義哲學”,以“哲學”代替;取消“馬克思主義倫理學和美學原理”,以“倫理學和美學原理”代替。蘇聯高校成為傳播西方政治學的陣地,一些能說西方辭藻的自由派教師被捧為學術“大家”。1990年6月12日,最高蘇維埃表決通過了《蘇聯報刊與其他大眾傳媒法》,為全蘇“自由辦報”開了綠燈。這部法律生效后,短短4個月內就有700多家報刊宣布成立,但其主要輿論導向就是反對蘇共。同時,許多蘇聯機關或國有報刊也紛紛借機宣布“獨立”。據統計,經蘇聯國家報刊委員會登記的全國性報刊有1800種,蘇共掌握的僅有27種,占1.5%,而這僅有的一線陣地立場也并不鮮明。一時間,大量丑化蘇共、污蔑領袖人物、攻擊馬克思主義的文章如脫韁野馬充斥蘇聯媒體,一些媒體還以造謠誹謗、荒誕無稽的手段吸引讀者的眼球,造成蘇聯人民對黨和政府的普遍不滿,蘇聯人民逐漸失去了對黨和國家的信任,失去了共產主義理想和社會主義信念。隨著蘇共二十八大通過綱領性聲明《走向人道的、民主的社會主義》,“人道的民主的社會主義”取代了馬克思主義在蘇聯意識形態領域的主導地位,蘇共歷史被徹底拋棄,蘇聯也被引入了走向解體的不歸路。
蘇聯演變中歷史虛無主義的主要危害
傳播錯誤歷史觀。在歷史觀問題上,赫魯曉夫開了一個壞頭,他不僅對國際共產主義運動政治思想造成了極大的混亂,也使蘇聯和許多國家共產黨員陷入了迷茫與困惑之中。更為嚴重的是,錯誤的歷史觀孕育出了蘇共和蘇聯社會主義制度的掘墓人。
扭曲社會價值觀。歷史觀的錯誤,必然導致價值觀的混亂,必然導致人們對是非善惡、美丑榮辱的顛倒。歷史虛無主義的主要手法就是從其政治訴求出發,玩弄史料,捏造歷史,混淆歷史的支流與主流、現象與本質,以偏概全,顛倒黑白。在歷史虛無主義的鼓噪下,蘇聯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的成就根本成了一個錯誤的存在,蘇共形象也隨之遭到嚴重貶損和扭曲。到勃列日涅夫時期,蘇共已經不再是青年一代崇尚和追隨的核心,歷史虛無主義在扭曲社會價值觀上顯現出巨大威力,蘇聯社會主義價值觀逐漸遭到拋棄,蘇共面對的是愈來愈強的社會離心力和難以整合的社會秩序。
摧毀政治信仰。戈爾巴喬夫時期對蘇共和蘇聯社會主義的徹底否定,使政治信仰達到了崩潰的程度。在戈爾巴喬夫“公開性、民主化和社會主義意識形態多元化”政策的鼓動下,“民主化”不講民主的歷史性和階級性,為各種反共反馬克思主義的猖獗泛濫大開方便之門;“公開性”則成了反共勢力肆無忌憚地詆毀和攻擊蘇共、蘇聯歷史遺留問題的幌子;而“多元化”更是直指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的指導地位,任由資產階級思潮泛濫,聽任否定蘇共領導地位和馬克思主義指導作用的言論和思想滋長,以致在上世紀80年代末90年代初,全盤否定蘇共黨史、否定社會主義成為蘇聯社會的時髦。在蘇聯的最后幾年中,蘇共執政和蘇聯社會主義產生發展的歷史必然性和合理性遭到根本否定,蘇聯人民對馬克思主義和社會主義的信仰信念遭到嚴重動搖,而西方民主制度則被描繪成世界歷史的最終歸宿,大批蘇共黨員因為對共產主義理想失望和不信任作為政治力量的蘇共紛紛退黨。據統計,1989年退黨人數為14萬,1990年上半年達到了37.1萬,而蘇共二十八大召開后的七八月又有31.1萬人退黨。1991年7月,戈爾巴喬夫在蘇共中央全會上的報告中說,在最近一年間共有420萬黨員退黨。在歷史虛無主義的催化下,人們對馬克思主義和對社會主義的信仰徹底崩塌。
蘇聯歷史虛無主義對當代中國的殷鑒與啟示
堅持唯物史觀和正確黨史觀。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審議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黨的百年奮斗重大成就和歷史經驗的決議》指出,全黨要堅持唯物史觀和正確黨史觀,從黨的百年奮斗中看清楚過去我們為什么能夠成功、弄明白未來我們怎樣才能繼續成功,從而更加堅定、更加自覺地踐行初心使命,在新時代更好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歷史虛無主義的理論根源是唯心史觀,它從抽象的人性論出發,割裂歷史現象與本質、歷史偶然性與必然性的聯系,把人類社會歷史當做“任人打扮的小姑娘”,以歷史相對主義否定歷史的客觀性和進步性,用孤立、片面、曲解的方法分析、觀察歷史,妄圖操弄歷史、篡改歷史。對此,列寧曾指出,“挑選任何例子是毫不費勁的,但這沒有任何意義,或者有純粹消極的意義,因為問題完全在于,每一個別情況都有其具體的歷史環境。如果從事實的整體上、從它們的聯系中去掌握事實,那么,事實不僅是‘頑強的東西’,而且是絕對確鑿的證據。如果不是從整體上、不是從聯系中去掌握事實,如果事實是零碎的和隨意挑出來的,那么,它們就只能是一種兒戲,或者連兒戲都不如。”堅持唯物史觀、樹立正確黨史觀,就要加強馬克思主義基本理論的學習教育,加強黨史、新中國史、改革開放史、社會主義發展史的學習教育,堅持從“必修”到“修好”的有機統一,推進歷史知識和唯物史觀教育普及的大眾化,提高廣大人民群眾的歷史素養,提升對歷史虛無主義的辨識力;要深化黨史理論研究,探索黨史新中國史發展規律,深刻揭示共產黨執政規律、社會主義建設規律、人類社會發展規律,牢牢掌握研究闡釋黨史的話語權,切實增強抵御歷史虛無主義的理論與方法論基礎。
堅定文化自信。歷史虛無主義必然導致文化虛無主義。歷史是文化的載體,文化是歷史的血脈,兩者總是具有內在統一的關系。抵御歷史虛無主義,關鍵在于堅定文化自信。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說,“堅定文化自信,是事關國運興衰、事關文化安全、事關民族精神獨立性的大問題?!秉h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準確把握世界范圍內思想文化相互激蕩、我國社會思想觀念深刻變化的趨勢,強調意識形態工作是為國家立心、為民族立魂的工作,文化自信是更基礎、更廣泛、更深厚的自信,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發展中最基本、最深沉、最持久的力量,沒有高度文化自信、沒有文化繁榮興盛就沒有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抵御歷史虛無主義,必須堅定文化自信,牢牢掌握意識形態工作領導權,建設具有強大凝聚力和引領力的社會主義意識形態,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激發全民族文化創新創造活力,更好構筑中國精神、中國價值、中國力量,鞏固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團結奮斗的共同思想基礎,為新時代開創黨和國家事業新局面提供堅強思想保證和強大精神力量。堅定文化自信,就是要充分認識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的突出優勢,是我們在世界文化激蕩中站穩腳跟的根基,結合新的時代條件傳承和弘揚好在民族歷史中形成的特有的思想理念、傳統美德和人文精神,在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中成為現代社會發展的價值基礎;傳承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人民在偉大斗爭中孕育的革命文化,賡續這些在特定時期形成的革命精神、革命氣魄、革命人格,為新時代偉大征程戰勝各種困難和挑戰、不斷奪取新的更大勝利提供強大精神力量;弘揚在社會主義建設和改革中形成的先進文化,深刻認識先進文化在支撐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中展現的科學性、時代性和人民性,更好構筑中國精神、中國價值、中國力量。
強化網絡建設。歷史虛無主義不會銷聲匿跡?,F在歷史虛無主義時常利用自媒體時代傳播碎片化、裂變化等特點,不斷變換表現形式和敘事方式,以更加隱蔽的方式滲透散布錯誤觀點。為此,必須采取堅決措施,遏制歷史虛無主義的網絡傳播。習近平總書記強調,過不了互聯網這一關就過不了長期執政這一關。必須高度重視互聯網這個意識形態斗爭的主陣地、主戰場、最前沿,堅持依法管網治網,營造清朗的網絡空間。必須不斷提升主流意識形態話語的影響力,推動傳統媒體和新興媒體深度融合,讓黨的創新理論“飛入尋常百姓家”。
?。ㄗ髡邌挝唬亨嵵荽髮W馬克思主義學院)
責任編輯:劉玉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