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紅色是中國共產黨、中華人民共和國最鮮亮的底色”,要用好紅色資源,賡續紅色血脈。高校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擔當為黨育人、為國育才使命,要充分發揮紅色文化教育作用,引導青年學生傳承紅色基因、樹立紅色理想,以實際行動把革命先烈流血犧牲打下的紅色江山守護好、建設好,矢志不渝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奮斗。
汲取真理和信仰力量
紅色資源是我們黨艱辛而輝煌的奮斗歷程的見證,是最寶貴的精神財富。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革命博物館、紀念館、黨史館、烈士陵園等是黨和國家紅色基因庫。要講好黨的故事、革命的故事、根據地的故事、英雄和烈士的故事,加強革命傳統教育、愛國主義教育、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把紅色基因傳承好,確保紅色江山永不變色?!痹邳h的百年奮斗歷程中,從白山黑水到南海之濱,從東部沿海到雪域高原,無數革命先烈以鮮血澆灌理想,用生命捍衛信仰,構筑起一座座不朽的精神豐碑。習近平總書記每次到地方考察調研,都要瞻仰對黨具有重大歷史意義的革命圣地、紅色舊址、革命歷史紀念場所,他到這些紅色資源集中地緬懷革命先烈、追憶革命歷程,就是用實際行動告誡人們不能忘記紅色政權來之不易、新中國來之不易、新時代的幸福生活來之不易,就是要宣示中國共產黨始終高舉馬克思主義旗幟,堅定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不斷把先輩們開創的偉大事業推向前進,把民族復興夢想早日變為現實。高校用紅色文化鑄魂育人,就要從紅色文化中挖掘共產黨人堅持真理、堅守理想的政治品格,為青年學生樹立高標和典范。
在百年奮斗歷程中,一代又一代中國共產黨人不畏艱難險阻、直面風險挑戰,展現出偉大的歷史主動精神,構筑起中國共產黨人的精神譜系,形成黨的光榮傳統。這些偉大精神和光榮傳統充分體現了中國共產黨人為實現共產主義遠大理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的堅定執著和不懈追求,是高校開展理想信念教育的最好教科書。要積極引導青年學生從紅色文化中汲取真理的力量、信仰的力量,自覺按照黨和人民的要求錘煉自己、提高自己,把愛國情、強國志、報國行自覺融入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青春奮斗之中。
感悟初心使命
中國共產黨人的初心使命,就是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黨的初心使命是黨團結帶領中國人民奮力前行的根本動力,集中體現了黨的性質宗旨、理想信念和奮斗目標。中國共產黨的100年,就是以人民為中心、矢志踐行初心使命的100年。紅色文化濃縮了黨的百年奮斗歷史,見證了黨的初心使命,彰顯了黨的性質宗旨,體現了黨的光榮傳統和優良作風。高校用紅色文化鑄魂育人,就要把高校思政課堂打造成紅色課堂,教育引導青年學生從黨的百年奮斗史中不斷體悟初心使命,不斷增強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不懈奮斗的責任感和使命感。
高校開展紅色文化育人實踐,要把紅色文化鑄魂育人寫入人才培養方案、教學大綱、校本教材,秉承知識傳授與價值引領同頻共振的教學理念,選樹一批紅色課程優秀教師和教學團隊,打造一批紅色文化精品課程和實踐品牌,在教學實踐中推進紅色文化入腦入心入行。要創新紅色課堂教學的方式方法,在話題討論、課堂辯論、案例分析、情景表演過程中設置恰當的議題,用紅色故事、紅色歷史、紅色人物教育引導青年學生深刻認識中國共產黨為什么能、馬克思主義為什么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為什么好。用心用情講好黨的故事,講清楚“100年來,中國共產黨團結帶領中國人民進行的一切奮斗、一切犧牲、一切創造,歸結起來就是一個主題: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講清楚“每一個歷史事件、每一位革命英雄、每一種革命精神、每一件革命文物,都代表著我們黨走過的光輝歷程、取得的重大成就,展現了我們黨的夢想和追求、情懷和擔當、犧牲和奉獻,匯聚成我們黨的紅色血脈”,教育引導青年學生堅持不懈用紅色精神滋養初心、淬煉靈魂,使紅色基因滲進血液、浸入心扉,努力成長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和接班人。
永葆革命本色
中國共產黨誕生于國家內憂外患、民族生死存亡之際,一經成立就投入為民族獨立、人民解放而斗爭的偉大洪流,不怕犧牲、英勇斗爭是我們黨與生俱來的革命本色。回望過往的奮斗路,一代代共產黨人勇往直前、視死如歸、頑強奮斗、忘我奉獻;眺望前方的奮進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已進入不可逆轉的歷史進程,中國共產黨站在了一個全新的歷史起點上。征程沒有盡頭,斗爭未有窮期,需要新時代青年接續奮斗。高校用紅色文化鑄魂育人,就要把思政小課堂同社會大課堂結合起來,將思政課堂搬到革命歷史現場,開展紅色研學活動,讓青年學生真切回顧黨的歷史,了解革命先烈的英雄事跡,緬懷革命先烈的豐功偉績,深化對革命先烈不怕犧牲、英勇斗爭的革命精神的認識,以革命先烈為榜樣,弘揚革命傳統,繼承優良作風,成長為能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
紅色研學有利于引導青年學生體會革命先輩為了爭取民族獨立、人民解放和實現國家富強、人民幸福而知重負重、不怕犧牲、英勇斗爭的英雄氣概,培育青年學生應對風險挑戰的斗爭精神,在擔當使命重任中打頭陣,在攻克艱難險阻中當先鋒,在新征程上創造新業績。高校開展紅色研學活動,要以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在革命和戰爭年代建樹豐功偉績所形成的紀念地、標志物為載體,以其所承載的革命歷史、革命事跡和革命精神為內涵,組織青年學生緬懷學習、深化認識。高校組織紅色研學活動,要精心策劃、設計豐富多彩的研學主題和路線,避免搞成旅行團模式,避免“只旅不學”、“只旅不研”、“故居門前合張影”,而要在紅色研學中催化青年學生身上的紅色血性,教育引導他們永葆不怕犧牲、英勇斗爭的革命本色,學習革命前輩勇于戰勝一切困難的英雄氣概,去征服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新征程上的“婁山關”、“臘子口”,以及各種難以想象的驚濤駭浪,主動經風雨、見世面,不懼怕任何艱險挑戰,始終葆有大無畏的革命精神。
永遠對黨忠誠、不負人民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革命傳統教育要“既注重知識灌輸,又加強情感培育,使紅色基因滲進血液、浸入心扉,引導廣大青少年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傳承紅色基因,根本是要做到對黨忠誠、不負人民?!疤煜轮恋拢笥谥??!睂h忠誠是中國共產黨人的紅色基因,植根于中國共產黨人的精神血脈之中。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共產黨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人民是我們黨的生命之根、執政之基、力量之源,堅持人民至上是中國共產黨百年奮斗得出的一條寶貴歷史經驗。高校用紅色文化鑄魂育人,就要教育引導青年學生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學習習近平總書記“我將無我、不負人民”的精神境界,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牢記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始終忠于黨、忠于人民,勇做走在新時代前列的奮進者、開拓者、奉獻者。
高校開展紅色文化育人實踐,要打造由高校黨委、院系黨組織、基層黨支部構成的上下貫通的紅色文化傳承組織體系,豐富紅色教育載體,推動紅色資源整合,組織黨員開展系列紅色文化黨性教育活動。鼓勵依托馬克思主義學院,成立紅色文化實踐育人研究中心,舉辦紅色文化學術研討會,研究紅色文化形成發展規律,以高水平科研項目和教改項目為抓手,提升紅色文化研究的層次和水平,推進紅色文化研究與育人實踐有機融合。倡導建立“紅色文化社團”、“紅色文化宣講小分隊”等大學生社團,參與紅色文化展演等公益活動,引導青年學生了解紅色文化、感受紅色文化、認同紅色文化、弘揚紅色文化,在接受紅色傳統教育和傳承紅色基因中感黨恩、聽黨話、跟黨走,養成忠誠于黨、不負人民的大德。
高校開展紅色文化育人實踐,要按照實踐教學規律系統收集、梳理、開發、利用紅色資源,彰顯紅色魅力,讓紅色文化活起來、火起來。充分利用現代虛擬現實技術、現實增強技術、人工智能技術等手段,對高校博物館、陳列館、校史館、革命人物紀念館、革命先烈塑像等紅色遺址遺跡和思想政治教育載體提檔升級,開發有創意的沉浸式演藝曲目、互動式紅色游戲等體驗性項目,鼓勵青年學生以講解員、志愿者等身份參與其中,在潛移默化中堅定青年學生的理想信念,教育引導他們學習歷史、創造未來。
歷史川流不息,精神代代相傳。高校開展紅色文化育人實踐,必須挖掘紅色資源、打造紅色課堂、開展紅色研學、傳承紅色基因,把廣大青年學生培養成新時代棟梁之材,到祖國和人民需要的地方搏擊青春、實現夢想,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上擔當歷史使命,將紅色江山世世代代傳承下去。
?。ㄗ髡邌挝唬汗枮I師范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
責任編輯:陳金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