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黨的百年奮斗重大成就和歷史經驗的決議》,從13個方面分領域總結了新時代黨和國家事業取得的成就,在文化建設上強調,“我國意識形態領域形勢發生全局性、根本性轉變”,這一轉變正是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科學指導下實現的。為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特別是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在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精神,2021年9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印發《關于加強新時代馬克思主義學院建設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從重要意義、總體要求、扎實推動馬克思主義學院內涵式發展、強化馬克思主義學院建設政策支撐機制、建強建優全國重點馬克思主義學院和切實加強黨對馬克思主義學院建設的領導等方面,指明了加強新時代馬克思主義學院建設的具體路徑。推動實現高校馬克思主義學院高質量發展,應進一步明確馬克思主義學院建設在高等教育事業發展全局中的重要意義,著力推動馬克思主義學院內涵式發展。
馬克思主義學院建設關乎高等教育事業發展全局
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大會上,用“中國共產黨為什么能,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為什么好,歸根到底是因為馬克思主義行”的重大論斷,深刻闡明了馬克思主義作為我們立黨立國根本指導思想的鮮明立場。直面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進入不可逆轉的歷史進程、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加速演進、思想文化領域斗爭深刻復雜所塑造的特定時空境遇,我們尤其需要堅持和發展馬克思主義,鞏固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的指導地位。馬克思主義學院是學習研究宣傳馬克思主義的主陣地,加強新時代馬克思主義學院建設意義重大。
加強馬克思主義學院建設是深化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和建設的重要舉措。馬克思主義既是我們立黨立國的根本指導思想,也是具有理論邏輯和學術品格的科學理論。正是馬克思主義這一獨特屬性,決定了我們必須立足于黨和國家事業全局,持續深化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和建設。同時,世界范圍內新冠肺炎疫情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交織疊加,我國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之后,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可以說,時代發展提出的新課題、人類社會面臨的新挑戰,都給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和建設提出了新使命,也都需要在馬克思主義研究和建設中給出新答案。馬克思主義學院作為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和建設的依托單位,既能通過進一步建好學科發展平臺,推動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體系和學科布局在地域間、校際間、學科間合理化均衡化發展;也能聚合研究力量構建馬克思主義理論體系,通過梯隊式傳承、整體性研究,不斷增強馬克思主義理論闡釋力、道義感召力和思想穿透力。
加強馬克思主義學院建設是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時代新人的內在要求。馬克思主義學院是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承擔為黨育人、為國育才莊嚴使命的重要陣地。在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方面,馬克思主義學院責無旁貸。一是在政治引導中提高學生思想覺悟。加強新時代馬克思主義學院建設,能夠充分發揮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教學在奠定思想根基、確立價值導向上的基礎性作用,引導青年學生牢固樹立共產主義遠大理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不斷增強“四個自信”。二是在學理闡釋中深化學生理論素養。馬克思指出:“理論只要說服人,就能掌握群眾;而理論只要徹底,就能說服人?!庇猛笍氐膶W理分析解決思想困惑,以徹底的思想理論說服學生,用真理的強大力量引導學生,不斷提高青年學生運用馬克思主義立場觀點方法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是馬克思主義學院承擔育人使命的基本任務。三是在道義感召中提升學生精神境界。實踐證明,無論時代如何變遷,社會如何變革,馬克思主義始終占據著真理和道義的制高點。通過教學科研、人才培養和社會服務等環節,馬克思主義的真理和道義力量不斷轉化為學生的精神養分,激勵青年學生在矢志奮斗、奉獻人民中書寫無悔青春。
加強馬克思主義學院建設是推動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的現實所需。習近平總書記在哲學社會科學工作座談會上明確指出:“在我國,不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哲學社會科學就會失去靈魂、迷失方向,最終也不能發揮應有作用?!膘柟恬R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的指導地位,堅持馬克思主義在我國哲學社會科學領域的指導地位,需要馬克思主義學院領航發力。一是明確政治引領。構建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的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建設具有強大凝聚力和引領力的社會主義意識形態,離不開馬克思主義學院的樹靶定標。二是搭建組織平臺。馬克思主義學院是黨的思想理論工作“四大平臺”之一,推動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離不開這一人才培養、學術交流和學科建設的工作平臺。三是貢獻學術話語。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帶領人民進行的一系列實踐創造,呼吁更有闡釋力、說服力和影響力的中國話語體系。加強新時代馬克思主義學院建設,深化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實踐的經驗總結和理論概括,能夠為豐富和發展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二十一世紀馬克思主義貢獻力量。
加強馬克思主義學院建設是不斷彰顯中國大學社會主義底色的必然之舉。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是我們立黨立國的根本指導思想,也是中國大學最鮮亮的底色,這既是社會主義大學本身的性質所決定的,也是由馬克思主義的真理力量來決定的。加強新時代馬克思主義學院建設,一方面,是高校堅持和落實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指導地位根本制度的重要舉措。高校是意識形態工作的前沿陣地,防范化解意識形態領域重大風險,需要將馬克思主義學院作為重點學院來重點建設。另一方面,也是高校培養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的必然選擇。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就是要抓住“培養什么人、怎樣培養人、為誰培養人”這一根本問題,讓青年學生自覺學習研究宣傳馬克思主義,以馬克思主義立場觀點方法看待歷史、分析社會、觀察生活、引領時代,牢固樹立共產主義遠大理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努力成為堪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
扎實推動馬克思主義學院內涵式發展
黨的十八大以來,高校馬克思主義學院發展迅猛。但同新時代新要求相比,馬克思主義學院在教育教學、研究宣傳、隊伍建設、人才培養等方面還存在差距。如果說,之前高校馬克思主義學院主要實現了從少到多的發展,今后高校馬克思主義學院就應該把外延式發展調整到內涵式發展上來,實現從多到強、從強到優的發展。
在加強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建設上下功夫。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是馬克思主義學院的立身之本,也是思政課建設的學科支撐。自2005年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教育部調整增設馬克思主義理論一級學科及所屬二級學科以來,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建設取得了長足發展,馬克思主義學院建設也邁上了新的臺階。誠于中者,形于外。提升馬克思主義學院建設的質量和效益,應從錘煉好學科建設的“內功”做起。一方面,要推動馬克思主義理論一級學科的整體發展。聚焦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教學和研究闡釋,厚植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發展優勢,實現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優先發展、優勢發展、優質發展。另一方面,要積極主動開展跨學科研究,加強馬克思主義學科群建設。加強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建設,并不意味著“單打獨斗”,也不等同于“一枝獨秀”。既要與馬克思主義哲學、政治經濟學、科學社會主義與國際共產主義運動、中共黨史等相關學科聯動發展,也要與哲學社會科學其他學科協同發展,挖掘回應時代需求的理論生長點、學科生長點,發揮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引領作用。
在提升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實效上下功夫。思政課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關鍵課程,馬克思主義學院作為承擔思政課教學任務的專門機構,其基本職責就是思政課教學,中心任務在于推進思政課改革創新,堅持不懈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鑄魂育人。從教學內容來看,要著力增強思政課的思想性、理論性和親和力、針對性,實現知、情、意、行相統一。辦好思政課關鍵在教師。這就要求廣大教師以思政課教學為中心,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根本引領,加強黨史、新中國史、改革開放史、社會主義發展史教育,加強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社會主義教育,把課堂教學和學術研究有機結合,推動研究成果及時轉化為教學內容,以理論說服人、以思想塑造人。同時,改革創新總是以回應時代發展需求為前提的,在網絡信息技術加速變革的背景下,推進思政課改革創新,從教學方式來看,要倡導多樣化教學方法,推動和引導現代信息技術在教育教學中的應用,實現線上線下優勢互補。善于運用現代信息技術、靈活借用網絡教學資源平臺,是切實提升思政課教學實效性的重要途徑。
在強化課程體系和教材體系建設上下功夫。課程體系和教材體系是育人育才的重要依托,也是實現人才培養目標的關鍵抓手。推進馬克思主義學院內涵式發展,自然也內涵著在保持思政課課程設置相對穩定的基礎上,以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為支撐,強化課程體系和教材體系建設。加強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核心內容的課程群建設是重中之重。充分利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學生讀本(大學)》,開好講好“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概論”這門課。同時,圍繞黨史、新中國史、改革開放史、社會主義發展史,以及憲法法律、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等內容,融合人文素質選修課和專題講座,開設系列課程。緊跟實踐與理論創新步伐,及時編寫修訂思政課教材,充分吸收習近平總書記最新重要講話精神,推進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第一時間進教材,形成立體化教材體系,切實提升教材的政治性、時代性、科學性、可讀性。
在加強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宣傳上下功夫。從黨的思想理論建設和意識形態工作全局來看,馬克思主義學院不僅肩負著教學和科研的使命,還發揮著理論宣傳、資政智庫的重要作用。推動馬克思主義學院內涵式發展,加強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宣傳,應實現理論研究和理論宣傳“兩條腿走路”。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是理論宣傳的前提。要加強對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和基本原理的研究、對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歷史進程和理論成果的研究,加強對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的研究,拓展研究視野、增加學術厚度,讓學術研究成為思政課教學和學科建設的堅實支撐,讓“中國奇跡”背后的道理學理哲理更加透徹、更加鮮活。馬克思主義理論宣傳不僅要強化理論研究,還要讓理論研究的成果傳出去、叫得響。
在著力打造高素質教師隊伍上下功夫。教師隊伍關乎馬克思主義學院建設水平。提升馬克思主義學院建設的質量和效益,需要一支信仰堅定、理論功底扎實、數量充足、結構優化的高素質教師隊伍。信仰堅定、理論功底扎實是核心素養。應嚴把教師隊伍的政治關、師德關和業務關,進一步完善考核評價體系,健全教師成長激勵機制,支持思政課教師進行學術交流、實踐研修和掛職鍛煉,不斷提高教師教學和科研能力,激發教師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不斷強化學科意識、增強學科歸屬感、提升學科自信。數量充足、結構優化是重要保障。嚴格按照師生比不低于1∶350的比例核定專職思政課教師崗位,逐步配齊建強思政課教師隊伍。須明確教師任職資格,嚴把入口關,突出師德師風第一標準,對不合格教師實行退出轉崗。
在提高馬克思主義理論專業人才培養質量上下功夫。馬克思主義理論人才是保證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持續發展的不竭動力,也是考量馬克思主義學院建設水平的重要指標。提高馬克思主義理論專業人才培養質量,需要推進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本碩博一體化人才培養,不斷改善以往人才培養中本碩博各培養層次銜接不暢、人才培養方案貫通性不足的問題。一方面,精心辦好馬克思主義理論本科專業。在辦好思想政治教育本科專業的同時,根據實際需要增設馬克思主義理論本科專業,穩步擴大本科招生數量。另一方面,始終重視思政課教師隊伍后備人才培養。深入實施“高校思政課教師隊伍后備人才培養專項支持計劃”、“高校思政課教師在職攻讀馬克思主義理論博士學位專項支持計劃”,招收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研究生,并逐步按需增加招生培養指標,為思政課教師隊伍的薪火相傳提供源源不斷的人才力量。
?。ㄗ髡撸褐袊嗣翊髮W馬克思主義學院黨委書記兼常務副院長、教授)
責任編輯:陳有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