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1921年中國共產黨應運而生。從此,中國人民謀求民族獨立、人民解放和國家富強、人民幸福的斗爭就有了主心骨,中國人民就從精神上由被動轉為主動。”精神主動對于激勵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奮力實現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目標具有重要意義。
一、方向指引
馬克思主義確立了中國人民勇毅前行的目標。毛澤東同志指出:“自從中國人學會了馬克思列寧主義以后,中國人在精神上就由被動轉入主動?!保ā睹珴蓶|選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516頁)馬克思主義為中國人民指明了從精神被動向精神主動飛躍的正確目標,這一目標就是把人從物質和精神的必然王國中解放出來,擺脫精神上被壓迫、被異化、被奴役的狀態,實現包括精神解放在內的人的完全解放。十月革命一聲炮響,給中國送來了馬克思列寧主義,全面開啟了中國人民爭取精神解放的歷史,重鑄了中國人民的精神風貌,使得千百年來卑躬屈膝的勞苦大眾在精神狀態上挺直了腰桿。中國共產黨的百年歷史就是在馬克思主義的指引下,帶領中國人民不斷獲得精神主動和精神解放的歷史。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21世紀馬克思主義,指引著中國人民精神解放的光明前景和實踐路徑,是新時代中國人民增強精神主動、追求自由全面發展的根本指引。
馬克思主義激活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國人民的精神根植于中華民族幾千年來創造的優秀傳統文化中,在中華文明史的絕大多數時間里,中華民族有著一脈相承的精神追求與精神脈絡,中國人民在精神上是進取主動的。鴉片戰爭后,中華民族遭受了前所未有的深重苦難,中國人民的精神面貌也逐漸由主動淪落為被動。在近代中國最危急的時刻,中國共產黨人找到了馬克思主義,并堅持把馬克思列寧主義這一科學理論和中國革命實踐、中國歷史、中國文化結合起來,不僅夯實了馬克思主義的思想源泉與文化沃土,更用馬克思主義的真理力量激活了中華文明。中華文明在科學理論的指引下得到新的開墾與激發,中國人的精神世界也在歷史與現實的碰撞下實現了由被動向主動的轉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應繼續堅持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自信自強、守正創新,賦予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以新的時代內涵與現代價值,積極推動創造性轉化與創新性發展,進一步夯實中國人民精神主動的傳統思想資源。
馬克思主義喚起了中國人民的主體自覺。馬克思、恩格斯在《共產黨宣言》中指出:“隨著工業的發展,無產階級不僅人數增加了,而且結合成更大的集體,它的力量日益增長,而且它越來越感覺到自己的力量?!保ā恶R克思恩格斯選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第409頁)馬克思主義使中國人民第一次“感覺到自己的力量”,并真正確信自己是歷史的主體,是爭取自身精神主動的主體?;趯θ嗣裰黧w地位的認識,中國共產黨自成立之日起,就不斷用馬克思主義教育人民、武裝群眾,使中國人民不僅成為物質生產,更成為精神生產的主人,在根本上扭轉了精神被動的歷史命運。新的征程上,應在馬克思主義唯物史觀和群眾史觀的指導下,始終堅持人民主體地位、尊重人民首創精神,充分激發他們的精神主動與創造偉力,積極推動中國人民在精神上實現自主、自強、自立、自信,全心全意依靠人民群眾創造歷史偉業。
二、實踐自覺
國家層面的實踐自覺。一是強化思想引領。建設具有強大凝聚力和引領力的社會主義意識形態,充分發揮思政課程、文化涵育、社會實踐等的育人作用,廣泛開展理想信念教育、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宣傳教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和中國夢宣傳教育,補精神之“鈣”、強思想之基,全面夯實中國人民精神主動的共同思想基礎。二是融入制度建設。注重頂層設計,堅持和完善有利于增強人民精神主動的根本制度、基本制度與重要制度;強化法律法規的規約與保障,把增強人民精神主動的具體要求體現在科學立法、嚴格執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的各環節;涉及就業就學、住房醫療、社會保障等重大民生的公共政策制定與公共產品提供,都應充分彰顯增強人民精神主動的價值導向。三是在滿足人民文化需求中增強精神主動。積極推進文化事業與文化產業的供給側改革,充分發掘革命紀念設施、歷史文化遺存、重要文物古跡等的豐厚文化資源,切實加強圖書館、博物館、紀念館等公共文化設施建設,全面繁榮文化信息傳輸服務、文化藝術服務和文化休閑娛樂服務,逐步規范以“互聯網+”為主要樣態的新興文化生產,通過為人民提供思想精深、藝術精湛、制作精良的多樣化、個性化文化產品,促進滿足人民文化需求和增強人民精神主動相統一。
社會層面的實踐自覺。一是發揮社會輿論的作用。把正確價值導向滲透于公共生活和社會建設各方面,體現在廣播、電視、報刊、戶外、網絡各平臺,引領人們自覺增強對嘉言懿行的認知主動、情感主動和行為主動。高度重視網絡輿論引領,加強商業類網站等社會網站的治理,抓好理念、手段與話語創新,制作適合新興媒體傳播的網絡文化精品。二是發揮社會規范的作用。各行各業規章制度、市民公約、鄉規民約等社會規范是成風化人、敦風化俗的重要手段,也是社會層面增強人民精神主動的重要工具,應按照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要求,健全各行各業規章制度,修訂完善市民公約、鄉規民約等行為準則。三是發揮社會組織的作用。社會組織是增強人民精神主動的重要實踐平臺,應不斷凸顯志愿服務組織、行業協會、基金會等社會組織的價值屬性,鼓勵它們在扶困濟弱、服務社會等方面發揮作用,激發公眾的精神主動與道德活力,推進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務。
個體層面的實踐自覺。一是樹立更高的志氣。新時代應從中華民族千秋偉業的整體戰略上立大志,明確個體精神主動的方向目標,堅定聽黨話、跟黨走,扎根人民、奉獻國家,自覺推進自我發展與國家發展的同頻共振、同向同行。二是養成更硬的骨氣。當前,我國發展面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各種風險挑戰前所未有。我們應從中國共產黨百年來歷經艱辛、飽經風雨的苦難輝煌中獲得啟迪,總結提煉黨成功應對風險挑戰的豐富經驗,樹立敢于斗爭、敢于勝利的骨氣,以錚錚鐵骨應對重大挑戰、抵御重大風險,戰勝前進道路上的一切風險挑戰。三是鑄就更足的底氣。增強知識更新的緊迫感,學會學習、勇于創新,全面提升與時代發展和事業要求相適應的能力本領。增強道德底氣,形成與民族復興相匹配的理想信念、價值理念和道德觀念,養成從容自信、自強主動的國民風范,切實增強服務國家、奉獻社會、造福人民的精神主動與底氣信心。
三、自信自強
主人翁地位。近代以來中國人民所承受的精神不主動,從根本上是由于當時的經濟社會條件造成的。經過100年的奮斗,中國共產黨團結帶領中國人民建立了以生產資料公有制為基礎的社會主義國家,人民成為國家、社會和自己命運的主人,中華民族迎來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為中國人民精神主動提供了根本的制度保證和堅實的物質基礎。新時代應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著力維護、實現和擴大人民群眾在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等各方面的利益,團結帶領中國人民不斷為美好生活而奮斗,不斷推動人的全面發展、全體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為明顯的實質性進展,接續夯實中國人民精神主動的社會條件。
紅色血脈。主動的精神力量不是消極、被動地反映社會現實,而是積極主動地按照社會應當來改造世界、改造社會,尤其是鼓勵實踐主體主動突破落后的精神羈絆,成為更加主動的新的精神力量的締造者。100年前,革命先驅們在創建中國共產黨的過程中,形成了偉大建黨精神。偉大建黨精神不僅是中國共產黨的精神之源,也是近代以來中國人民實現精神主動的源頭開端。在偉大建黨精神以及在革命、建設、改革各個歷史時期構筑起的以偉大建黨精神為源頭的中國共產黨人精神譜系的引領、激勵下,中國人民獲得了強大的精神主動。新時代應繼續弘揚光榮傳統、賡續紅色血脈,做到學史明理、學史增信、學史崇德、學史力行,把中國共產黨人精神譜系發揚光大,切實增強做中國人的志氣、骨氣、底氣,并將這種主動的精神力量轉化為巨大的物質力量,勇敢肩負起時代賦予的重任,更加自覺、更加主動地在投身黨和人民偉大事業中建功立業。
黨的領導。實現中國人民的精神主動,關鍵在于加強黨的領導。中國共產黨是中國人民精神生產的“主心骨”,是推動中國人民精神主動的組織者、領導者和示范者,黨的領導是中國人民精神主動的根本保障。新時代必須堅持黨的全面領導,不斷完善、鞏固、加強黨的領導,著力提高政治判斷力、政治領悟力、政治執行力,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努力把黨的奮斗目標轉化為中國人民精神主動的方向指引,把黨的偉大事業轉化為中國人民精神主動的實踐主題,把黨的自身建設和自我革命轉化為中國人民精神主動的示范領航,切實發揮黨的領導這一最大優勢,領導、動員、鼓舞、指引中國人民增強精神主動,實現精神自覺、精神自信與精神自強。
?。ㄗ髡撸褐袊鐣茖W院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副院長)
責任編輯:陳金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