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黨史是中國共產黨人最好的營養劑

2021年07月09日 16:11:29
來源: 《紅旗文稿》2021/13 作者: 陳金龍

  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中指出:“一百年來,中國共產黨團結帶領中國人民,以‘為有犧牲多壯志,敢教日月換新天’的大無畏氣概,書寫了中華民族幾千年歷史上最恢宏的史詩。這一百年來開辟的偉大道路、創造的偉大事業、取得的偉大成就,必將載入中華民族發展史冊、人類文明發展史冊!”黨的百年歷史是一部感天動地的奮斗史,是共產黨人最好的營養劑,多學習多重溫,心中會增添許多正能量。

  從百年黨史中汲取智慧和力量

  如何對待歷史,怎樣學習、總結和運用歷史經驗,是衡量一個政黨是否成熟的重要標志。習近平總書記反復強調,“歷史是最好的教科書”,“歷史是最好的老師”,“歷史是一面鏡子”。關于黨史,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對我們共產黨人來說,中國革命歷史是最好的營養劑”,“黨的歷史是最生動、最有說服力的教科書”。這些關于歷史功能的形象表達,詮釋了歷史的借鑒、參照、啟迪作用,體現了對歷史的敬畏和對歷史價值的重視。

  習近平總書記將黨的歷史置于中華民族發展史、世界社會主義發展史和人類文明發展史的宏大背景來評價,從推動歷史發展的高度闡釋了中國共產黨的貢獻,體現了大歷史觀的寬廣視野。習近平總書記對于五四運動、中國共產黨成立、人民軍隊創立、紅軍長征、抗日戰爭勝利、新中國成立、抗美援朝、改革開放、經濟特區建設等重大事件的歷史意義進行準確定位,對毛澤東、周恩來、劉少奇、朱德、鄧小平、陳云等老一輩革命家的歷史地位作出科學評價,為運用唯物史觀科學評價中國共產黨的歷史事件和歷史人物提供了典范。

  唯物史觀是我們共產黨人認識把握歷史的根本方法。如果歷史觀錯誤,不僅達不到學習教育的目的,反而會南轅北轍、走入誤區。歷史的發展有其規律性,不以人的主觀意志為轉移。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歷史就是歷史,歷史不能任意選擇,一個民族的歷史是一個民族安身立命的基礎”。告訴我們歷史發展受歷史規律支配,表達了對歷史規律的敬畏。現實由歷史發展而來,評價歷史要注重歷史發展的繼承性、連續性,不能割裂歷史、孤立地看待歷史,要以聯系的眼光解釋歷史。如習近平總書記在評價改革開放前后兩個歷史時期的關系時指出,這兩個歷史時期本質上都是我們黨領導人民進行社會主義建設的實踐探索,不能將改革開放前后的歷史簡單割裂開來,更不能以一個時期否定另一個時期。把握和尊重歷史規律,不意味著人只是消極地適應歷史規律,要學習把握歷史發展規律和大勢,這樣才能掌握黨和國家事業發展的歷史主動。

  歷史經驗是歷史智慧的凝聚,善于總結歷史經驗是中國共產黨的傳統,也是促使中國共產黨不斷走向成熟的重要因素。習近平總書記十分重視歷史經驗的總結,以歷史經驗啟迪現實、指導未來。我們要在敬畏歷史中創造歷史,胸懷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戰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從歷史長河、時代大潮、全球風云中分析演變機理、探究歷史規律,提出因應的戰略策略,從而增強工作的系統性、預見性、創造性。

  尊重人民主體地位

  人民群眾是中國共產黨的力量源泉,也是中國共產黨執政的最大底氣。中國共產黨之所以能取得革命、建設、改革的勝利,根本在于人民的擁護和支持。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中指出:“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中國共產黨根基在人民、血脈在人民、力量在人民。中國共產黨始終代表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與人民休戚與共、生死相依,沒有任何自己特殊的利益”。中華民族的文明史、中國近代以來的斗爭史、中國共產黨的奮斗史、中華人民共和國的發展史,“都是人民書寫的歷史”。人民是創造歷史的主體,這是對人民力量、人民價值的充分尊重。

  人民是國家的主人,習近平總書記一再要求尊重人民主體地位,強調黨的執政水平和執政成效“必須而且只能由人民來評判”,“人民是我們黨的工作的最高裁決者和最終評判者”。這是對人民權利的尊重。

  人民群眾是社會實踐的主體,富有探索勇氣和創新精神,中國革命、建設、改革過程中的不少舉措,就是人民群眾的發明。習近平總書記要求尊重人民群眾在實踐中所表達的意愿、所創造的經驗、所擁有的權利、所發揮的作用,充分激發蘊藏在人民群眾中的創造偉力,表達了對人民智慧的尊重。

  革命英烈是中國人民中的優秀分子,新中國是無數革命英烈用鮮血和生命鑄就的。習近平總書記對革命英烈的歷史貢獻給予高度評價,表達了對革命英烈的緬懷和敬仰之情。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大會上,習近平總書記用“三個深切懷念”表達了對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革命先烈、近代以來所有仁人志士的緬懷和敬仰。在紀念紅軍長征勝利80周年大會上,習近平總書記提議全體起立,為在長征途中和在各地革命斗爭中英勇犧牲的革命烈士默哀。習近平總書記考察所到之地,總要前往紀念館、紀念園瞻仰,表達對英烈的緬懷之情。緬懷和敬仰英烈,最重要的是傳承英烈們鑄就的革命精神。

  中國共產黨最有理由自信

  近代以來,中華民族飽受西方國家欺凌,日益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中國共產黨成立后,始終秉持“堅持真理、堅守理想,踐行初心、擔當使命,不怕犧牲、英勇斗爭,對黨忠誠、不負人民”的偉大建黨精神,改變了近代以來中華民族發展的方向和進程,經過百年奮斗,中華民族迎來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習近平總書記明確闡釋這些判斷,表達了對中華民族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經過努力奮斗而實現的美好現實的自豪感。

  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是近代以來仁人志士的夢想和追求,習近平總書記用中國夢來表達這一追求,把它作為未來的發展目標,并且指出,現在比歷史上任何時期更接近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目標,比歷史上任何時期更有信心、更有能力實現這個目標,這是對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中華民族未來發展的充分自信。

  中華民族之所以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是因為具有獨特的精神品格。中國共產黨是中華民族精神的弘揚者、中華民族品格的繼承者。習近平總書記在論述中國共產黨歷史時指出,愛國主義是中華民族精神的核心,是中華民族團結奮斗、自強不息的精神紐帶;中華民族是有志氣的民族,在探索救亡圖存道路過程中,表現出了百折不撓的英雄氣概;中華民族充滿變革和開放精神,使中華文明成為人類歷史上至今未曾中斷的文明;獨立自主是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自強不息是中華民族的品格;中華民族是愛好和平的民族,中國人民是愛好和平的人民;中華民族崇尚四海一家、天下為公精神。這些對于中華民族精神、中華民族品格的論述,既展現了習近平總書記的民族自豪感,也表明了中國共產黨對中華民族精神、中華民族品格的傳承。

  中國共產黨是世界上黨員人數最多、執政時間最長、執政能力最強、人民滿意度最高的政黨。中國共產黨誕生后,對中國歷史發展、人類文明發展產生了深遠影響,作出了重要貢獻。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中國產生了共產黨,這是開天辟地的大事變。這一開天辟地的大事變,深刻改變了近代以后中華民族發展的方向和進程,深刻改變了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前途和命運,深刻改變了世界發展的趨勢和格局”。“三個深刻改變”詮釋了中國共產黨對中國和世界歷史發展作出的重要貢獻,字里行間充盈著對中國共產黨的自信。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當今世界,要說哪個政黨、哪個國家、哪個民族能夠自信的話,那中國共產黨、中華人民共和國、中華民族是最有理由自信的?!敝袊伯a黨的自信來自于中國革命、建設、改革的成功實踐和偉大成就,來自于科學的理論指導和與時俱進的理論創新,來自于立黨為公、執政為民的根本宗旨,來自于不斷自我革命和自我完善精神。習近平總書記從實踐、理論、制度和價值基礎等方面,深入闡述了中國共產黨為什么能的根本原因,這些正是政黨自信的表達。

  中國共產黨始終將為人類作出更大貢獻作為使命擔當,在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的同時,為人類和平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習近平總書記提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他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中強調:“新的征程上,我們必須高舉和平、發展、合作、共贏旗幟,奉行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堅持走和平發展道路,推動建設新型國際關系,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推動共建‘一帶一路’高質量發展,以中國的新發展為世界提供新機遇?!敝袊趪H舞臺發揮負責任大國作用,積極參與全球治理體系改革和建設,反對霸權主義、強權政治,為實現全球共同發展繁榮貢獻中國智慧、中國方案、中國力量,這展現了世界大黨的胸懷、擔當和自信。

  (作者:廣東省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華南師范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院長,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

  責任編輯:陳金霞

  

標簽 -
網站編輯 - 陳有勇
男女无遮挡猛进猛出免费观看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