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系統總結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偉大成就、寶貴經驗,為奮力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凝聚智慧和力量,2021年6月5日,中共江蘇省委和求是雜志社在蘇州共同舉辦“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理論研討會,江蘇省委書記婁勤儉、求是雜志社社長夏偉東以及來自全國各地的150余名理論工作者、相關部門負責同志參加研討。
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將邁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關鍵一步
與會同志指出,我國即將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這意味著中華民族的千年夙愿將變成現實,意味著我們黨帶領中國人民將實現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向前邁出關鍵一步。這無論在中華民族發展史上,還是在世界發展史上、在社會主義發展史上,都是前所未有的偉大壯舉,是具有重要里程碑意義的重大歷史事件。
實現對人民的莊嚴承諾。與會同志認為,到建黨100周年時,全面建成惠及十幾億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會,是對人民的莊嚴承諾。我們黨自提出小康社會的戰略構想以來,緊緊扭住這個奮斗目標,一茬接著一茬干,一棒接著一棒跑,幾代人一以貫之、接續奮斗。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面對錯綜復雜的國際國內形勢,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統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戰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以時不我待、只爭朝夕的干勁,突出抓重點、補短板、強弱項,堅決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風險、精準脫貧、污染防治的攻堅戰,團結帶領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奮力沖刺、決戰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取得偉大歷史性成就。
經濟社會更健康更可持續發展。與會專家認為,改革開放以來,我們黨領導全國人民創造了世所罕見的經濟快速發展奇跡和社會長期穩定奇跡。這兩大奇跡的集中體現就是在建黨一百周年之際,如期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偉大目標。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把握時代大勢,提出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新發展理念,引領中國在破解發展難題中增強動力、厚植優勢,不斷朝著更高質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續、更為安全的方向前進,推動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取得歷史性成就、發生歷史性變革,確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成色更足。
人民生活水平跨上一個大臺階。與會專家認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意味著就業、教育、文化、體育、社保、醫療、住房等公共服務體系更加健全,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水平穩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質量普遍提高。比如,我國城鎮新增就業連續 8 年保持在 1100萬人以上,提前超額完成規劃目標;2013-2019 年,我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長 7.1%,超過同期國內生產總值增速,2020 年居民收入如期實現比 2010 年翻一番目標。再比如,我國建成世界上規模最大的社會保障體系,基本醫療保險覆蓋超過13億人,基本養老保險覆蓋近10億人,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斷增強。2020年,江蘇省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4萬元,省定人均年收入6000元以下的低收入人口全部幫扶達標,基本公共服務標準化實現度超過90%;蘇州市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達7.1萬元和3.76萬元,城鄉低保標準達1045元,人均期望壽命達83.82歲。
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有了更加堅實基礎。與會專家認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是一場接力跑,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與2035年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在時間上前后相接,在事業發展上全面對接。作為現代化歷史進程中一個重要的階段性目標和階段性任務,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為順利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為本世紀中葉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奠定堅實基礎。
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關鍵在于黨的領導和社會主義制度優勢
與會同志指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是中華民族亙古未有的大工程,也是世界歷史上規??涨暗拇蠊こ?。中國能夠克服各種困難挑戰,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是有規律可循的。
堅持黨的集中統一領導。與會同志指出,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本質的特征和最大優勢,也是奪取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根本政治保障。只有到了新中國、只有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走社會主義道路,中華民族才真正告別千百年來的絕對貧困,使全面小康生活夢想成真。我們黨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根本出發點和落腳點,就是為了實現人民愿望、滿足人民需要、維護人民利益。歷史和現實一再證明,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沒有共產黨就沒有中國人民的幸福生活。即將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的結果,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正確指導的結果,充分展示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的判斷力、決策力、行動力在重大歷史關頭的決定性作用,是中國共產黨治國理政的偉大實踐。
發揮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與會同志指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堅強制度保障。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使黨和政府擁有強大的集中決策、組織動員和統籌協調能力,形成“堅持全國一盤棋,調動各方面積極性,集中力量辦大事”在內的多方面顯著優勢。憑借這一政治優勢,我們黨能夠及時回應人民的強烈期盼,解決發展中存在的突出矛盾,處理好改革、發展與穩定的關系,想群眾之所想、急群眾之所急、解群眾之所困,推動全面小康社會建設不斷邁上新臺階。尤其在脫貧攻堅中,我國實行黨政一把手負總責的工作責任制,將脫貧攻堅納入國家總體發展戰略,構建起了政府、社會、市場協同推進的脫貧攻堅大格局,形成了跨地區、跨部門、跨單位、多主體、多渠道、全社會共同參與的脫貧攻堅大體系,從而如期完成脫貧攻堅這一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標志性工程,充分彰顯了我國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
堅持深化改革開放。與會同志指出,改革開放是我國發展不斷取得新成就的重要法寶。改革開放是決定當代中國命運的關鍵一招。也是決定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關鍵一招。只有不斷深化改革、擴大開放,才能不斷夯實全面建成小康的體制機制基礎和社會物質基礎。黨的十八大以來,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領導下,我國各項改革任務、制度建設向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這個目標聚焦、向構建新發展格局聚焦,全面深化改革取得重大突破,若干領域實現了歷史性變革、系統性重塑、整體性重構;堅持以開放促改革,以開放促發展,更好利用國際國內兩個市場、兩種資源,實現了更加強勁可持續的發展。
接續推進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
與會同志指出,即將建成的全面小康社會不是終點,而是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向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進軍的新起點。站上新的歷史起點,要準確把握新發展階段,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努力實現更高質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續、更為安全的發展新境界。
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與會專家認為,面對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需要從全局高度準確把握和積極推進,著重做好加快科技自立自強,實現供需良性互動,推動金融發展,健全流通體系,發揮中心城市和城市群帶動作用,形成一批新增長極,推動擴大就業和提高收入水平,實行高水平對外開放等方面的工作。
穩步推進共同富裕。共同富裕是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是人民群眾的共同期盼。我們推動經濟社會發展,歸根結底是要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為共同富裕奠定了堅實基礎。今后,要把促進全體人民共同富裕擺在更加重要的位置,著力縮小地區差距、城鄉差距、收入差距,努力在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方面取得更為明顯的實質性進展。在現代化進程中穩步推進共同富裕,以高質量發展夯實共同富裕的基礎,在經濟社會發展中不斷改善民生。
推進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銜接。與會同志指出,民族要復興,鄉村必振興。隨著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的實現,黨的三農工作重心將轉向全面推進鄉村振興。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是實現鄉村振興的前提和基礎,必須擺在重要位置,抓細抓實,堅決守住不發生規模性返貧的底線。要按照鄉村全面振興的要求,持續縮小城鄉、區域發展差距,讓低收入人口和鄉村地區共享發展成果,在現代化進程中不掉隊,趕上來。在推進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銜接上,堅持有序調整、平穩過渡原則,保持主要幫扶政策總體穩定,分類優化調整,合理把握調整節奏、力度和時限,增強脫貧穩定性,逐步實現由集中資源支持脫貧攻堅向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平穩過渡。
與會同志指出,站在新的奮斗起點上的中國,蘊藏著無限的生機與活力。全黨全國各族人民緊密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引,發揮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政治優勢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制度優勢,狠抓落實黨中央作出的重大決策部署,就一定能走好新征程,不斷從勝利走向勝利,將我國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
責任編輯:肖景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