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

2021年06月15日 15:38:58
來源: 《紅旗文稿》2021/11 作者: 安鈺峰

  2018年9月10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教育大會上發表重要講話,系統總結中國教育改革發展實踐,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觀點,強調堅持黨對教育事業的全面領導,堅持把立德樹人作為根本任務,堅持優先發展教育事業,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堅持扎根中國大地辦教育,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發展教育,堅持深化教育改革創新,堅持把服務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作為教育的重要使命,堅持把教師隊伍建設作為基礎工作。今年3月6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政協十三屆四次會議醫藥衛生界教育界聯組會上強調,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講話,從根本上回答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發展的一系列方向性、根本性、全局性、戰略性的重大問題。要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辦出具有中國特色、世界一流水準的教育,就必須牢牢把握教育的政治方向,堅定走中國特色教育發展之路,以更加有力的舉措推進教育發展。

  牢牢把握教育的政治方向

  堅持黨對教育事業的全面領導。黨政軍民學,東西南北中,黨是領導一切的。辦好中國的事情,關鍵在黨。堅持黨對教育事業的全面領導,是辦好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的根本保證,是引領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事業不斷前進的最大政治優勢。思想政治工作是學校各項工作的生命線,是我們黨的優良傳統和強大政治優勢,也是堅持黨對教育事業全面領導的具體體現,是辦學治校的重要抓手。進入新時代,思想政治工作只能加強不能削弱。要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學校教育教學全過程,做到全員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不斷挖掘其他課程中蘊含的思政教育資源,與思政課程同向同行,形成育人合力。教育領域是黨的意識形態工作的前沿陣地,必須堅持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的指導地位,牢牢掌握黨對意識形態工作的領導權,著力打造一支愿做、會做、善做思政工作的政工干部隊伍。

  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辦好教育,方向是第一位的,方向決定道路,道路決定命運。培養什么人、怎樣培養人、為誰培養人,這是涉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舉什么旗、走什么路的首要問題和根本問題,在這一問題上必須站穩立場,不能有絲毫含糊。我們是社會主義國家,辦教育必須堅持社會主義方向,這就決定了我們的教育培養的必須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必須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堅持教育為人民服務、為中國共產黨治國理政服務、為鞏固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服務、為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服務。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這是我國教育鮮亮的底色。教育領域要成為學習、宣傳、研究馬克思主義的重要陣地,通過開展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為學生的成長成才奠定科學的思想基礎。

  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發展教育。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價值取向和發展立場,這是我國教育事業改革發展的出發點和落腳點。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這種發展的不平衡、不充分在教育領域主要表現在區域之間、城鄉之間和校際之間還存在差距,教育層次結構、不同學習教育群體之間還不平衡,還有發展短板需要補齊。教育是社會的重要組成部分,教育公平既是社會公平的重要基礎,也是實現社會公平的重要手段,推進教育公平就是推進社會公平正義。通過優化教育資源配置,把公共資源配置優先向薄弱地區、薄弱學校、薄弱環節和困難群體傾斜,整體推動城鄉義務教育一體化發展。努力發展全民教育、終身教育,搭建終身學習立交橋,建設“人人皆學、處處能學、時時可學”的學習型社會,持續提高全體國民素質,促進人的全面發展。

  堅定走中國特色教育發展之路

  堅持扎根中國大地辦教育。在中國大地辦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必須按照中國的特點和中國的實際來辦,脫離了中國特點和中國實際就無法辦好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我國獨特的歷史、獨特的文化、獨特的國情決定了我們的教育必須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發展道路。扎根中國大地辦教育不是閉門造車,而是要立足我國仍處于并將長期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國情,搞清楚我們是誰,從哪里來,到哪里去。辦學的社會主義方向明確了,“以人民為中心”的價值取向確立了,就要堅定不移朝著既定目標奮勇前進,堅持扎根中國、不忘本來,融通中外、面向外來,立足時代、面向未來。

  堅持把立德樹人作為根本任務。國無德不興,人無德不立,崇德修身是中華民族傳統美德,是做人做事的第一要務。立德樹人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事業的根本任務,關乎黨的事業后繼有人,關乎國家前途命運。學校辦學要教育青少年學會勞動、學會勤儉、學會感恩、學會助人、學會謙讓、學會寬容、學會自省、學會自律,在堅定理想信念上下功夫,在厚植愛國主義情懷上下功夫,在加強品德修養上下功夫,在增長知識見識上下功夫,在培養奮斗精神上下功夫,在增強綜合素質上下功夫,把立德樹人的成效作為檢驗學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標準。立德樹人,必須從娃娃抓起,要讓孩子們從小知善、向善,“扣好人生第一??圩印保鸩金B成行善的良好習慣,做到明大德、守公德、嚴私德。要把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要求融入國民教育體系,進教材、進課堂、進頭腦,形成課堂教學、社會實踐、校園文化、網絡教育多位一體的育人格局。

  堅持把服務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作為教育的重要使命。教育是提高人民綜合素質、促進人的全面發展的重要途徑,是民族振興、社會進步的重要基石,是對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具有決定性意義的事業。我國已經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黨和國家事業發展對教育的需要,對科學知識和優秀人才的需要,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為迫切。新時代的教育改革發展必須立足服務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重要使命,立足服務國家區域發展戰略,優化區域教育資源配置,加快形成點線面結合、東中西呼應的教育發展空間格局,提升教育服務區域發展戰略水平。高校要勇挑重擔,聚焦國家戰略需要,瞄準關鍵核心技術加快技術攻關,全面加強創新體系建設,積極推動產學研協同創新,實現創新驅動發展。教育領域廣大科技工作者要堅持面向科技前沿,面向經濟主戰場、面向國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主動肩負起歷史重任,勇做新時代科技創新的排頭兵,努力實現關鍵技術重大突破。

  以更有力的舉措推進教育發展

  堅持優先發展教育事業。百年大計,教育先行,教育興則國家興,教育強則國家強。教育傳承過去、造就現在、開創未來,是推動人類文明進步的重要力量,是不斷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創造美好生活的重要力量。當今世界,國際競爭日趨激烈,一個國家的發展能否搶占先機、贏得主動,越來越取決于國民素質特別是廣大勞動者的素質,而教育是提高人民綜合素質、促進人的全面發展的重要途徑。因此,堅持優先發展教育事業是提高勞動者素質、提升國家核心競爭力的必然要求。要堅定不移實施科教興國戰略和人才強國戰略,切實把教育優先發展戰略落到實處,持續加大教育投入,努力發展全民教育、終身教育,完善全民終身學習推進機制,建設學習型社會,努力讓每個孩子享有接受更好更公平教育的機會。

  堅持深化教育改革創新。我國是一個14億多人口的大國,教育改革點多面廣,還存在很多問題和短板,教育事業發展還存在各種體制機制上的障礙,辦學體制和教育管理體制改革有待進一步深入,教育事業發展的生機活力有待進一步激發,教育服務經濟社會發展的能力有待進一步提升。這些問題都是難啃的“硬骨頭”,必須通過進一步深化教育領域改革創新加以解決。全面深化教育領域綜合改革,扎根中國大地,加強頂層設計,形成充滿活力、更富效率、更加開放、有利于高質量發展的教育體制機制。緊緊圍繞黨中央關心、群眾關切、社會關注的教育熱點難點問題,抓住與老百姓切身利益相關的揪心事煩心事操心事,革故鼎新,激發創新活力。著眼于老師“教好”,學生“學好”,學?!肮芎谩?,深化辦學體制和教育管理改革,激發教育事業發展生機與活力,提高教育質量。繼續擴大教育開放,吸收借鑒國際上先進的教育理念和辦學經驗,不斷提升我國教育的國際地位、影響力和競爭力。

  堅持把建設高素質教師隊伍作為基礎性工作。教師是立教之本、興教之源,是教育發展的第一資源,承載著傳播知識、傳播思想、傳播真理,塑造靈魂、塑造生命、塑造新人的時代重任。長期以來,廣大教師教書育人,為國家發展和民族振興作出了重大貢獻。教師在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決定了必須把建設高素質教師隊伍作為基礎工程來抓。新時代加強教師隊伍建設要按照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實學識、有仁愛之心的“四有”好老師標準,把師德師風作為評價教師隊伍素質的第一標準,引導教師堅持教書育人與自我修養相結合,做到以德立身、以德立學、以德施教。健全完善中國特色教師教育體系,加強教師實踐鍛煉和系統培訓,大力培養造就一支師德高尚、業務精湛、結構合理、充滿活力的高素質專業化教師隊伍。尊師重教是中華民族傳統美德,黨和國家歷來高度重視教師工作,各級黨委和政府要履行好自身使命與主體責任,切實提高教師待遇,在全社會大力營造“尊師敬教”的良好風尚。

  (作者:北京大學黨委副書記)

  責任編輯:陳有勇

標簽 -
網站編輯 - 陳金霞
男女无遮挡猛进猛出免费观看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