維護踐行多邊主義 破解全球治理之困

2021年05月24日 10:52:04
來源: 《紅旗文稿》2021/10 作者: 丑則靜

  多邊主義是全球治理的運行之基。維護與踐行多邊主義,是中國推進全球治理變革、應對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的基本原則。今年初,習近平總書記在世界經濟論壇“達沃斯議程”對話會上明確提出:“世界上的問題錯綜復雜,解決問題的出路是維護和踐行多邊主義,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备母锿晟迫蛑卫眢w系,解決“誰來治理”“怎樣治理”“為什么治理”等全球治理的重大問題,必須維護和踐行真正的多邊主義,必須警惕以多邊主義之名,行單邊主義之實,或搞“有選擇的多邊主義”。

  全球治理困局呼喚重振多邊主義

  世界正處于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國際合作的前景、全球性挑戰的出路、人類社會的未來,引起越來越多有識之士的思考,解決問題之道就是維護和踐行多邊主義,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多邊主義體現平等、互利、開放原則,對于維護全球發展和穩定具有重大意義。

  全球治理關注眾多全球性問題,回應不同國家的共同關注,是以共同利益為價值導向的,與多邊主義所具有的理念價值高度吻合。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弘揚多邊主義,其核心要義是,國際上的事應該由大家商量著辦,不能由一國或少數幾個國家說了算?!倍噙呏髁x是國際關系民主化的體現,是多邊機制運作和發展的基礎,是推進全球治理的必然要求。多邊主義的基本原則是,國際上的事情要由各國商量著辦,要按大家同意的規則辦,兼顧各國正當利益和合理關切。國家不分大小、貧富、強弱,都是國際社會的平等成員,都要參與到全球治理中來,通過充分協商形成全球治理體系變革方案的共識。

  多邊主義已被理論與實踐反復證明為解決相互聯系的全球性問題唯一的和平方案。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之后,人類的歷史即是在多邊主義的引領下,從戰爭走向和平,從分裂對峙走向合作發展的歷史。經歷國際與地區的長期制度化實踐,多邊主義制度體系被視作全球治理的基石,通過建立有約束力的國際制度,提供國際公共產品也已成為全球治理因循的基本路徑。倡導和踐行多邊主義,不僅是中國的堅定立場,也是世界絕大多數國家的共同選擇。在各國利益交匯融合、命運休戚與共的今天,多邊主義是人間正道,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是大勢所趨。

  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中,全球性威脅和挑戰叢生難解,公共產品供給不足與治理機制反應遲緩、功能失靈等問題暴露,全球治理改革完善的緊迫性與重要性凸顯,走多邊主義道路是唯一的正確選擇。

  隨著經濟全球化、新科技革命持續深入發展,傳統的全球資源短缺、生態失衡等全球經濟、生態治理等熱點問題尚未得到有效解決,網絡安全、科技陷阱等全球治理新熱點又不斷涌現,治理難度不斷提升,而遭到單邊主義嚴重沖擊的現有全球治理體系難以適應復雜多變的全球新形勢。進入21世紀以來,現行全球治理體系所依托的權力結構發生深刻變化。但美國等西方一些發達國家,無視以中國為代表的新興國家為世界經濟增長、全球性問題解決所提供的大量公共產品,過分強調其與發展中國家等全球治理后來者之間存在義務與權利失衡、利益損益不均等問題,無端指責、排斥多邊主義。正在全球肆虐的新冠肺炎疫情,需要強有力的全球性應對。然而,有的國家卻奉行保護主義和單邊主義,退出一些全球合作機制。單邊主義抬頭的不良趨向,沖擊多邊機制和國際規則,給全球治理和國際關系帶來挑戰,對全球穩定與發展造成威脅,也不利于全球疫情防控。

  越是困難重重挑戰艱巨越是需要高舉多邊主義的大旗。多邊主義作為對國家行為模式與對外政策傾向的概括,突出強調多方合作、制度化建設與著眼共同利益,與主張本國利益優先、不與他國合作并蔑視基本國際規則與制度的單邊主義形成鮮明對比。多邊主義不僅是合作工具,而且是多方參與全球和地區治理的重要方式,即以協商、對話等方式處理公共問題和區域性復雜問題。世界絕大多數國家都支持多邊主義理念和實踐,反對由一國包攬國際事務、主宰他國命運,奉行單邊主義、霸權主義、保護主義,違背歷史發展規律,注定行不通?,F行全球治理改革完善,全球問題的解決,需要我們在堅持多邊主義的基礎上,加強相關的制度化建設,真正實現國際上的事由大家共同商量著辦,世界前途命運由各國共同掌握。

  “有選擇的多邊主義”不應成為我們的選擇

  世界需要真正的多邊主義。習近平總書記在世界經濟論壇“達沃斯議程”對話會發表的特別致辭中強調指出:“‘有選擇的多邊主義’不應成為我們的選擇”。“有選擇的多邊主義”不是真正的多邊主義,對全球治理的開放性、有效性與權威性危害明顯。

  “有選擇的多邊主義”往往通過意識形態、價值觀劃線,強行對全球治理的多元參與主體進行區分,意圖打造閉合排他性的全球治理領域的聯盟。

  習近平總書記在今年5月6日同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通電話時指出:“各國應按聯合國憲章宗旨和原則辦事,不能搞單邊主義、霸權主義,不能借多邊主義之名拼湊小圈子,搞意識形態對抗”。美國等西方國家在全球治理領域表現出較強的挑動意識形態對立,意欲打造閉合的、以西方發達國家為主體的全球治理“小圈子”的政策傾向。一方面,受困于自身實力局限,美國為盟友提供公共產品的能力下降,對盟友的需求卻不斷提升,不得不轉向強調共同價值觀。另一方面,突出中國、俄羅斯等國治理中的所謂非自由主義因素,錯誤地以為是自身領導全球治理的非對稱競爭優勢。

  近日,七國集團(G7)外長會舉行,除七國集團成員外,還邀請澳大利亞、韓國與印度等國參加此次會議,并解釋理由為這些國家都是支持“民主”的“志同道合者”,擁有“共同價值觀”。七國集團這個舊時代的產物,對“新朋友”的選取,并非以提升問題解決能力為依據,而是簡單粗暴地進行意識形態劃線。相關國家或面對嚴峻的疫情形勢,或坐擁最先進的醫療技術資源,但相較在合作抗疫、推動世界經濟復蘇方面不痛不癢的表態,更傾向以高人一等的心態對他國橫加指責、干涉,戰略焦慮與內部分歧暴露無遺。應該看到,西方政策界、戰略界對于“自由國家之間的自由貿易”“民主國家聯合體”等概念框架的討論與現實推動,雖然在名義上標榜是凝聚民主國家力量,制定共同議程,應對疫情、氣候變化等全球性挑戰,但當今世界所面臨的眾多全球性問題,遠超任何一個國家或陣營自行解決的范疇。多邊主義全球治理的真正力量在于開放與包容,能夠充分調動多元主體參與全球治理的積極性,一味以意識形態劃線、封閉排他的全球治理體系無法應對人類面臨的共同挑戰。

  “有選擇的多邊主義”尋求提升全球治理諸領域的所謂“規則現代化水平”,目的并非有效加強國際公共產品供給,最大限度增進人類共同利益,而是將其作為大國博弈與維護本國利益最大化的手段。

  全球治理包括全球公共產品供給過程,但鑒于全球公共產品本身所具有的非排他性與非競爭性等特征,全球治理體系的正常運轉非常有賴于大國協調、共同提供公共產品。但近年來,全球治理領域廣泛存在多邊機制規則體系,非但沒有為大國提供緩解矛盾、對話合作的平臺,反倒成為部分大國開展規則競爭、謀求戰略競爭優勢的新場域。

  當前全球治理體系正經歷深刻變革,無論是軍控、經貿等全球治理傳統領域的改革與規則現代化,還是數字貨幣、人工智能等全球治理新興議題的規則、機制創設,本應立足國際格局變化,在廣泛協商、凝聚共識的基礎上持續推進,但部分大國卻將此作為操縱高標準、跨議題聯動,強行限制他國發展與戰略空間的機會。如在WTO改革問題上,美國聯合日本、歐盟啟動WTO改革的“三方議程”,內容涉及強制性技術轉移與出口管制、數字貿易與電子商務等突出反映發達國家經貿優勢的規則條款,以期在WTO框架下,形成事實上的規則“雙軌制”。相關動向所產生的負面作用,將極大降低全球經貿治理體系在后疫情時代持續推動貿易投資自由化等方面的公共產品供給與行動力。同樣的,目前全球氣候治理領域也被賦予了越來越多的大國競爭色彩,美國等西方發達國家利用在低碳技術上的研發創新優勢,加速搶占綠色低碳產業鏈的上游位置,并為后續向廣大發展中國家輸出生產標準、進行對外技術授權轉讓鋪平道路。

  維護踐行真正的多邊主義,推動全球治理體系改革完善

  今天的國際社會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需要團結合作。但是,這種團結合作不是某個單一國家發號施令的“一言堂”,或幾個國家組建排他性的“小圈子”,而是建立在對多邊主義核心價值和基本原則全面貫徹的基礎之上,建立在切實推動現行全球治理體系改革完善的基礎之上,真正實現世界前途命運由全人類共同掌握。

  踐行真正的多邊主義,推動全球治理體系更好與世界政治經濟格局相適應,充分調動多元主體參與全球治理的積極性。

  習近平總書記在博鰲亞洲論壇2021年年會發表主旨演講時指出:“國際上的事應該由大家共同商量著辦,世界前途命運應該由各國共同掌握,不能把一個或幾個國家制定的規則強加于人,也不能由個別國家的單邊主義給整個世界‘帶節奏’”。鑒于多領域全球治理機制改革明顯滯后于國際格局演變,現行全球治理體系更多延續西方占主導的、事實上的“半球治理”模式,內在結構失衡與不公正問題日漸突出。正視國際格局領域權力轉移與權力擴散的不可逆轉性,正視全球治理體系內全球性挑戰日益增多且持續復雜難解的基本事實,在關涉全人類福祉和前途命運的挑戰面前,全球治理應以更大的包容性,鼓勵多元參與與共同責任。相較于狹隘的民族主義、孤立主義與“有選擇的多邊主義”,只有踐行真正的多邊主義,才能吸納多極力量,推動全球性問題解決的平等協商合作。

  踐行真正的多邊主義,推動全球治理變革更好遵循各國共同達成的規則和共識,厲行國際法治,反對恃強凌弱。

  二戰后,人類開啟了有史以來最具雄心的國際制度建設進程。目前廣泛存在于政治、經濟等多領域的多邊國際制度框架,是多邊主義重要的實踐平臺,劃定著國際交往、全球治理的基本準則。如聯合國憲章是公認的國與國關系的基本準則,若沒有這些國際社會共同制定、被普遍遵守的國際法則,世界將滑向弱肉強食的叢林法則,并最終吞下災難性的后果。近年來,在全球治理領域所出現的打擊跨國恐怖主義合作效果不佳、WTO爭端解決機制停擺、落實減貧等聯合國可持續發展議程長期遲滯、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國際合作始終無法切實推進等已經在不同程度地揭示,由于部分國家對國際公認規則與共識的粗暴踐踏,僅憑“胳膊粗、拳頭大”,就想“說了算”、搞“一言堂”,將極大地動搖現行全球治理體系中的多邊主義基礎。全球治理相關機制,無法有效協調各治理主體間關系與利益,無法為全球公共產品的穩定供給提供可靠制度保障,損害和犧牲的只能是世界各國與人民的利益與福祉。

  中國堅決維護聯合國憲章宗旨原則作為處理國際關系的根本遵循,主張各國關系和利益只能以制度和規則加以協調。習近平總書記在今年5月6日同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通電話時指出:“多邊主義離不開聯合國,離不開國際法,也離不開各國合作?!敝袊到y提出“平等、開放、合作、共享”的全球經濟治理觀,踐行真正的多邊主義,明確全球治理應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則,致力于構建更加公平合理的全球治理規則、制度體系,是多邊主義的推動者、實踐者。

  踐行真正的多邊主義,推動全球治理體系變革更好順應和平發展合作共贏的歷史趨勢,滿足應對全球性挑戰的現實需要。

  踐行真正的多邊主義,推動全球治理體系改革完善,應以能在多大程度上促進全球性問題的解決為考察指標,以可視成果為導向,相較于坐而論道式的開藥方,更重要的還在于起而行之、見療效。

  多邊主義是中國參與全球治理所堅持的行為準則。作為最大的發展中國家,中國一方面繼續實施互利共贏的開放戰略,錨定現行全球治理體系中運轉失靈或尚未有效覆蓋的領域,加強制度性供給,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努力緩解周邊等地區在基礎設施建設、可持續發展等領域資金、技術不足問題。另一方面,緊抓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歷史機遇,在人工智能、數字經濟與現代能源等領域開展廣泛的國際交流與治理合作,使科技創新新成果更好普惠各國人民。新時代中國參與全球治理體系改革完善的實踐路徑正越發全面、系統,中國正用實際行動踐行真正的多邊主義,向世界證明,中國發展不僅造福自身,也必將惠及世界。

 ?。ㄗ髡邌挝唬簢H關系學院)

  責任編輯:劉玉成

標簽 -
網站編輯 - 陳金霞
男女无遮挡猛进猛出免费观看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