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新發展理念,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基本方略,闡明了我們黨關于發展的政治立場、價值導向、發展模式、發展道路等重大政治問題。要充分認識這一先進理念中所蘊含的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所傳承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所融合的中國革命、建設、改革實踐科學成果,將其貫徹到經濟社會發展全過程和各領域。
新發展理念是對馬克思主義發展觀的繼承和發展
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決勝階段,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提出并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進一步強調的新發展理念,是對馬克思主義發展觀的繼承和發展,集中反映了中國共產黨對發展趨向的深刻把握,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踐指明方向。
創新發展是對馬克思主義生產力理論的發展。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認為,人類社會的發展是由生產力與生產關系、經濟基礎與上層建筑兩大矛盾來推動的,其中生產力在人類社會發展中起著關鍵的決定性作用。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創新就是生產力。從“科技創新是提高社會生產力和綜合國力的戰略支撐”到“必須把發展基點放在創新上”,創新發展強調“創新”的核心作用,通過創新引領和驅動發展。
協調發展是對馬克思主義唯物辯證法的運用。馬克思主義唯物辯證法認為,事物是普遍聯系的,發展的各要素之間相互聯系、相互影響,構成了事物發展的有機整體。當各發展要素之間的不協調性持續積累,發展就會失去平衡而停滯不前。當前,我國發展不平衡。協調發展正是針對解決中國發展的“不均衡性”問題。加強協調性,下好一盤棋,推動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聯動發展,才能實現經濟發展的速度與效益、先富與共富等各方面的協調統一,才能有效解決地區差距、城鄉差距、收入差距等發展不平衡問題。
綠色發展是對馬克思主義生態文明觀的傳承。馬克思主義生態文明觀認為,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自然界“是我們人類賴以生長的基礎”,強調要選擇適合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生產方式和發展制度。綠色發展所秉持的“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旨在突出經濟社會與資源環境的協調發展,推動形成綠色發展方式和生活方式,這是對馬克思“人與自然關系”“自然力也是生產力”生態文明觀的繼承和創新。
開放發展是對馬克思主義世界市場論的拓展。隨著生產力水平的不斷發展,生產合作必將從一國擴展到世界各國,促進世界市場的形成。開放是當代中國的鮮明標識,中國通過開放不僅發展了自己,也造福了世界,而開放發展所倡導的“人類命運共同體”意識,正是對馬克思主義世界市場論的創造性發展。
共享發展是對馬克思主義人民歷史觀的升華。共享發展是馬克思主義的本質要求,共產主義要消除的是階級之間、城鄉之間、腦力勞動和體力勞動之間的對立和差別,要實現的是每個人自由而全面的發展。共享發展體現了中國共產黨對新時代社會發展規律的新認識,科學回答“發展為了誰、依靠誰,發展成果由誰共享”的時代課題,是馬克思主義人民歷史觀的時代升華。
新發展理念是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
今年3月,習近平總書記在福建武夷山考察時指出,“如果沒有中華五千年文明,哪里有什么中國特色?如果不是中國特色,哪有我們今天這么成功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新發展理念的提出,既反映出我們黨對發展的新認識,也是中華文明在新時代的發展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新發展理念形成的重要來源,是形成中國特色發展道路的思想根基。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革故鼎新”的發展觀,是創新發展理念的源頭活水?!吨芤住分v“窮則變,變則通,通則久”,《詩經》云“周雖舊邦,其命維新”,《大學》言“茍日新,日日新,又日新”,都強調“革故鼎新”的理念。創新發展理念是對中華民族“革故鼎新”傳統的繼承和完善,充分體現了我們黨崇尚創新的執政理念,激勵中國共產黨人在危機中育新機、于變局中開新局。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貴和尚中”的世界觀,是協調發展理念的文化底蘊。儒家文化主張“貴和尚中”、“君子和而不同”,堅守中正、尋求適度,不偏不倚,無過之、無不及。協調發展理念,正是對中華傳統“和”文化的凝練提升,要求我們在工作中注重系統性、整體性、協調性,平衡好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經濟和社會,以及各區域、各領域、城鄉之間、部門之間的關系,實現均衡全面發展。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天人合一”的生態觀,是綠色發展理念的思想來源。道家提倡“道法自然”、“天人合一”、“天地與我并生,而萬物與我為一”,都指出人與自然是一個整體。儒家強調“仁民而愛物”的生態倫理智慧,做到取之以時、取之有度。傳承“天人合一”的傳統思想,樹立綠色發展理念,要求我們積極倡導踐行綠色生產生活方式,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實現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實現中華民族永續發展。
中華傳統文化中“協和萬邦”的外交觀,是開放發展理念的傳承。先哲們主張講信修睦、以和為貴、親仁善鄰、協和萬邦??鬃犹岢觥八暮V畠冉孕值堋?、“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孟子強調“仁者無敵”、“達則兼濟天下”,墨子主張“兼相愛”、“愛無差等”,等等。當前,奉行互利共贏的開放戰略,在全球構建廣泛的人類命運共同體,是國家繁榮發展的必由之路。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的“民為邦本”的人民觀,是共享發展理念的精神溯源。《尚書》講“民惟邦本,本固邦寧”,《孟子》提“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歷朝歷代的明君都推崇“以民為本”,為百姓著想,護佑萬民、救濟蒼生,得到天下擁護,出現政通人和、百業興旺的盛世。新時代提出的共享發展,就是對中華傳統文化“民本”的現代闡釋。
新發展理念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集體智慧的結晶
百年來,中國共產黨在領導中國革命、建設、改革的長期實踐中,不斷推進理論創新,歷經實踐檢驗。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以前所未有的決心和力度沖破思想觀念的束縛、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籬,推動許多領域實現歷史性變革、系統性重塑、整體性重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日趨完善,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更加現代化,形成了新發展理念這一偉大成果。
習近平總書記從戰略高度和全局角度出發,提出了“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和“四個全面”戰略布局,實施了京津冀協同發展、長江經濟帶、粵港澳大灣區等一系列區域協同發展戰略,提出了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這些都是新發展理念在工作實踐中的具體體現。
習近平總書記將生態文明建設上升到“五位一體”總體布局的高度,作出了一系列重要論述,實施了一系列保護生態環境的戰略舉措,形成了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在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指導下,我國經濟邁向高質量發展階段,人們對美好生態環境的需求不斷得到滿足,美麗中國的壯闊景象漸次呈現。
習近平總書記把中國發展和世界發展結合起來,把中國人民的利益和世界人民的共同利益結合起來,提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開啟了負責任的大國外交新局面。通過積極倡導共建“一帶一路”、組建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搭建了一系列共建共享、互利共贏的戰略平臺,推動建設“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榮、開放包容、清潔美麗”的新世界。
中國共產黨始終強調要把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作為奮斗目標,牢固樹立“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明確指出“廣大人民群眾共享改革發展成果,是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在共享發展的指引下,實施了一系列保民生的政策,辦成了一件件惠民利民的實事。
當前,中國正處于近代以來最好的發展時期,我們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接近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目標。同時,世界面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國際國內形勢復雜多變,兩者同步交織、相互激蕩。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確定了“十四五”發展目標、擘畫了2035年遠景藍圖,為新一輪改革發展明確了方向。我們要統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戰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牢牢把握“國之大者”,把新發展理念貫穿“十四五”發展的全過程和各領域,完整把握、準確理解、全面貫徹,加快推進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保持戰略定力,堅定戰略自信,堅持用新發展理念引領發展全局,始終崇尚創新、注重協調、倡導綠色、厚植開放、推進共享,堅持走自己的路,辦好自己的事,堅定不移推動黨和國家事業勇毅前行,矢志不渝向著民族復興的偉大夢想不斷前進。
?。ㄗ髡撸褐泄哺=ㄊ∥W信辦副主任)
責任編輯:肖景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