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斷推進更充分更高質量就業

2021年05月11日 10:02:27
來源: 《紅旗文稿》2021/9 作者: 郭啟民

  更充分更高質量就業,是全面小康的堅強基石,是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重要基礎。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堅持就業優先戰略,把解決人民群眾就業問題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努力創造更多就業崗位”。在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上,需要進一步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就業優先戰略的重要論述,不斷推進更充分更高質量就業。

  緊緊抓住更充分更高質量就業的總目標

  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就業規模持續擴大,就業結構更加優化,創業帶動就業效應進一步發揮,公共就業服務不斷加強,有力推動了全體人民共建共享發展,有力夯實了共同富?;A。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就業領域的突出問題是就業不充分、質量不高。為此,一方面必須持續緩解就業總量壓力,另一方面必須注重解決結構性就業矛盾。

  必須持續緩解就業總量壓力。當前,我國就業總量壓力仍然居高不下。2012年以來,我國勞動年齡人口趨于減少,但由于人口基數大,每年需要在城鎮就業的新成長勞動力依然超過1500萬人。此外,每年還有近250萬農村轉移人口等重點群體以及超過千萬級的登記失業人員需要在城鎮就業。由此可見,導致就業不充分、質量不高的重要因素之一,仍然是長期以來存在的就業總量壓力。

  必須注重解決結構性就業矛盾。我國結構性就業矛盾最突出的表現就是勞動力供給與勞動力需求不相匹配。大學畢業生就業結構性錯配、隱性失業顯性化、傳統行業中低端就業崗位減少、高技能人才短缺現象比較嚴重、就業崗位轉移流失較多等問題。

  準確把握穩定和擴大就業的基本路徑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要千方百計穩定和擴大就業。我們必須堅持正確的就業導向,實現擴大就業容量,提升就業質量,促進充分就業,保障勞動者待遇和權益。

  促就業根本要靠發展。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就業是民生之本,解決就業問題根本要靠發展”。促進就業始終要依靠經濟持續發展,沒有一定增長不足以支撐就業,把經濟發展蛋糕做大了,就是把就業蛋糕做大了。經濟發展是擴大就業的基礎,是解決就業問題的根本途徑。加強經濟政策和就業政策協調,創新調控方法,實行有利于促進就業的財稅、金融、產業、貿易等宏觀政策,使經濟持續健康發展的過程成為就業持續擴大的過程,使經濟結構調整的過程成為對就業拉動能力不斷提高的過程。

  充分調動群眾創業就業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新發展階段促進就業,要全面貫徹勞動者自主就業、市場調節就業、政府促進就業和鼓勵創業的方針。充分發揮群眾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是促進就業的內在動力,也是打贏和鞏固脫貧攻堅戰的關鍵所在。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實踐,從根本上說是廣大人民群眾自己的實踐,促進就業要最大限度地激發人們的創造熱情,發揚“工匠精神”,崇尚勞動光榮。

  發揮民營經濟吸納就業的主渠道作用。企業是就業需求的主體,是就業崗位的主要創造者。民營經濟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就業崗位創造的重要渠道。民營企業發揮了“穩就業”生力軍的作用。

  把技能培訓作為解決就業結構性矛盾的重要手段。通過支持各地開展公共實訓基地共建共享,增加技能培訓的公共性公開性和公益性,為更多群眾提供普惠性服務,廣泛開展職業技能提升和轉崗培訓,為廣大勞動者提供更高技能的個性化服務。

  把促進重點群體就業作為重中之重

  在我國,高校畢業生和農民工等重點群體數量龐大,能否解決其就業問題不僅關系著整體就業形勢,還關系著經濟健康發展,甚至關系著社會穩定和國家安全的全局。

  做好就業工作必須聚焦重點群體。近年來,高校畢業生就業形勢愈加嚴峻,2020年全國高校畢業生達到874萬人,2021年數量將達到909萬人,再創新高。盡管農村轉移勞動力呈減少之勢,但2020年全國農民工總量仍然超過2.85億人,由于農民工技能低、大量處在一線崗位,抗擊內外部風險的能力弱,就業影響首當其沖,面對如此大的存量,穩定就業任務仍然艱巨。此外,退役軍人、城鎮困難人員等群體就業問題也需高度關注。

  必須確保重點群體就業有出路、生活有保障。針對重點群體就業難的矛盾,要分類幫扶,提高政策精準性;要面向農民工、退役軍人等群體,完善社會兜底安置等政策,落實好特殊困難群眾兜底保障工作。指導方針是對不同群體進行分類施策,重點任務是多渠道創造更多適合重點群體的就業崗位,鼓勵多種方式創業,同時做好其兜底保障工作。

  必須提高低收入勞動者收入。習近平總書記在福建考察時強調,“要著力提高人民生活品質,拓展居民收入增長的渠道,統籌做好高校畢業生、農民工、退役軍人等重點群體就業”。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論述為通過就業提高居民特別是低收入群體的收入,為“2035年全體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為明顯的實質性進展”,具有重大的指導意義。

  把穩就業作為民生工作首要任務

  把穩就業、保就業放在首要位置。一方面是堅持底線原則,保障民生福祉;另一方面旨在緩解經濟運行系統性風險及周期性失業所帶來的諸多不利影響,為實施更有效的宏觀調控政策,創造良好的空間。

  “六穩”之首是穩就業。黨中央提出要做好“六穩”工作,其中“穩就業”居于首位。據此,2019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出,要實施就業優先政策,并將就業優先政策置于宏觀政策層面,把就業優先戰略與穩增長、促改革、調結構、惠民生結合起來,使就業優先政策與財政政策、貨幣政策等其他宏觀經濟政策協調配合。

  “六?!钡氖滓蝿帐潜>蜆I。2020年4月17日,習近平總書記主持中央政治局會議,在“六穩”基礎上提出“六?!保氨>蜆I”仍是居于首位。今年4月15日,國務院發布《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服務“六穩”“六保”進一步做好“放管服”改革有關工作的意見》,還是把優化就業環境放在最重要的位置,以便穩固和保證居民就業。

  “六穩”與“六保”的關系?!傲!笔俏覀儜獙Ω鞣N風險挑戰的重要保證,是“六穩”的基礎;“六穩”是“六?!钡哪繕?,是我們長期堅持的“穩中求進”總基調的主要內容。兩者關注的焦點都是就業問題。穩就業,是我國現階段的長期的舉措,旨在為勞動者提供可持續增收的崗位,關注的是就業質量問題;保就業,是應對新冠肺炎疫情等不利因素對經濟運行帶來的沖擊,為防止就業機會和就業崗位減少甚至規模性失業,采取的短期有效的階段性措施,關注的是重點群體的基本民生問題。扎實做好“六穩”工作、全面落實“六?!比蝿?,都關系到我國經濟發展和社會穩定大局。

  以促進就業鞏固脫貧攻堅成果

  理論和實踐證明,增加就業是最有效最直接的脫貧方式,就業是鞏固脫貧攻堅成果的基本措施,我們要繼續促進農村貧困勞動力轉移就業,創新就業扶貧方式,鼓勵貧困群眾自主創業,同時要積極發展鄉村產業,積極支持返鄉創業,為人們就地就近就業提供更多的機會,進而實現更加充分更高質量就業,這是實現共同富裕的前提。

  轉移就業成為貧困人口脫貧的重要途徑。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一人就業,全家脫貧,增加就業是最有效最直接的脫貧方式”。黨的十八大以來,平均每年農村實現脫貧人口超過1300萬。2020年,我國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131元,實際增長3.8%,其中外出務工的工資性收入貢獻最大,達到41.6%,特別是貧困地區農民收入增長較快,全部貧困縣實現摘帽,區域性整體貧困得到解決。這個優異成績的取得,貧困勞動力轉移就業發揮了重要作用。

  就業扶貧可以激發貧困群眾脫貧致富的內生動力。就業扶貧從根本上是為了解決貧困家庭無固定收入的難題,有利于提高貧困人員的人力資本水平,通過專業的知識和技能培訓提高貧困人員就業能力,通過提供就業崗位,激發脫貧的能動性、積極性和主動性。

  促進就業是鞏固脫貧成果的重要手段。實踐證明,就業扶貧是精準扶貧的重要途徑。促進就業是鞏固脫貧成果的重要手段,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下一步的重點是穩得住、有就業、逐步能致富”,“就業是鞏固脫貧攻堅成果的基本措施,要積極發展鄉村產業”。我們要切實做好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各項工作,讓脫貧基礎更加穩固、成效更可持續。

  就業是減少貧富差距的長久之計。脫貧攻堅戰是習近平總書記帶領全黨和全體人民走共同富裕道路的一次攻堅戰,要發揚戰勝貧困的偉大斗爭精神,在就業扶貧鞏固脫貧攻堅成果的基礎上,繼續發揮廣大人民群眾的內生動力和主觀能動性,把穩就業作為改善民生,發展經濟,鞏固脫貧攻堅成果的首要工作,盡快把我國建成現代化強國,最終實現共同富裕。

 ?。ㄗ髡撸簢野l展改革委員會就業收入分配和消費司副司長)

  責任編輯:肖景華

標簽 -
網站編輯 - 陳金霞
男女无遮挡猛进猛出免费观看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