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月25日,習近平主席以視頻方式出席世界經濟論壇“達沃斯議程”對話會,發表題為《讓多邊主義的火炬照亮人類前行之路》的特別致辭,從這個時代面臨的四大課題出發,提出維護和踐行多邊主義,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解決方案,并宣告了中國的行動措施。在特別致辭中,習近平主席指出:“21世紀的多邊主義要守正出新、面向未來,既要堅持多邊主義的核心價值和基本原則,也要立足世界格局變化,著眼應對全球性挑戰需要,在廣泛協商、凝聚共識基礎上改革和完善全球治理體系?!绷暯街飨P于21世紀的多邊主義的重要論述,是突破全球治理困境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的凝練總結,是改革和完善全球治理體系的思想指引,是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行動指南。
全球治理困境呼喚21世紀的多邊主義
當今世界,全球治理出現嚴峻挑戰。傳統安全問題尤在,非傳統安全日益突出并持續蔓延,保護主義、單邊主義、民族主義等逆全球化浪潮抬頭,全球治理面臨多重困境。
和平與發展的治理目標被日漸淡漠。“二戰”之后,基于對兩次世界大戰和“大蕭條”的反思,各國建立起以聯合國框架為核心的國際體系,主要目的是避免重蹈世界大戰的覆轍,實現世界持久和平。此外,還創設了世界銀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等,并將其置于聯合國框架中作為常設機構,其主要目的是保障國際貨幣體系穩定、促進成員國特別是歐洲國家及日本戰后經濟復蘇。通過上述機制下多邊層面上貨幣、融資、貿易等領域的合作,主要大國特別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戰敗國,成功避免了重新陷入“一戰”后復蘇失敗、鋌而走險將世界拉回戰爭泥沼的宿命。哪怕是在美蘇爭霸的“冷戰”期間,以聯合國為核心的國際體系依舊發揮了作用,避免了世界大戰的再次發生,基本實現了重建戰后和平的目標。
“二戰”后,越來越多的前殖民地、半殖民地國家通過民族解放運動實現獨立并加入國際體系,它們尋求發展的呼聲日漸高漲,這些發展中國家縮小與發達國家之間發展鴻溝的主張具有充分的進步性和正義性,發展逐漸成為國際體系的重要治理目標。世界貿易組織取代關貿總協定之后的新一輪多哈回合談判就直接被稱為多哈發展議程。然而,2001年啟動的世界貿易組織多哈回合談判,經過多年磋商未果,陷入停滯。發展領域大大小小的具體國家利益乃至集團利益、個人利益之間的分歧,對發展的共識形成了較大沖擊,甚至連發展本身的含義,也因個別國家的混淆視聽甚至曲解而變得富有爭議。
和平與發展的治理目標被日漸淡漠讓世界變得越發危險。自“二戰”結束以來,世界整體處于和平時期,關于戰爭殘酷性的集體記憶在人們的意識中逐漸淡化,發展作為和平的基礎而不為有些國家重視。一些國家在確保本國發展資源、發展空間、發展潛力或發展優勢的借口下發起的貿易戰金融戰技術戰,可能成為把戰火從非傳統安全領域引向傳統安全領域的“導火索”。
全球治理領域宏觀政策協調不足。習近平主席在特別致辭中指出:“人類正在遭受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以來最嚴重的經濟衰退,各大經濟板塊歷史上首次同時遭受重創,全球產業鏈供應鏈運行受阻,貿易和投資活動持續低迷。各國出臺數萬億美元經濟救助措施,但世界經濟復蘇勢頭仍然很不穩定,前景存在很大不確定性?!遍L期以來,由于發展共識或共同利益上的動力不足,國際合作被迫接受了危機驅動型的動力機制。例如,在2007年美國次貸危機引發歐債危機及全球金融危機期間,各國為了共同應對大危機,在宏觀經濟政策協調方面取得了較大進展,二十國集團(G20)作為全球經濟治理主平臺的作用得以凸顯并發揮了積極影響。但是,在此次新冠肺炎疫情大流行造成的被認為是“二戰”或上世紀30年代經濟大蕭條以來最嚴重的一次經濟衰退中,各大經濟板塊歷史上首次同時遭遇重創,全球產業鏈、供應鏈運行受阻,貿易和投資活動持續低迷,危機驅動型合作卻沒有在國際社會中發揮應有的作用,全球治理領域宏觀政策協調不足在此次新冠肺炎疫情大流行造成的沖擊中表現得尤為突出。
在因新冠肺炎疫情引發的此次經濟衰退中,各國出于救助或刺激經濟目的,紛紛出臺大規模擴張性財政政策,而各國之間的宏觀經濟政策協調卻十分有限。國際貨幣基金組織表示,新冠肺炎疫情和相關封鎖措施已使各國推出了空前的財政措施,其中一部分是增加支出或放棄收入(包括臨時性減稅),另一部分是流動性支持,包括貸款、擔保和公共部門注資等。在貨幣政策方面,各國紛紛出臺或加碼常規及非常規寬松貨幣政策。各主要發達經濟體央行繼續維持超低利率政策。除了降息和維持低利率外,常規貨幣政策還包括盯住通脹目標等。各國在出臺這些財政及貨幣政策時,在資金規模、施政節奏、舉措形式、退出安排等方面缺乏有效溝通,也沒有在多邊達成可置信的排除“以鄰為壑”選項的制度安排。
不僅如此,在此次新冠肺炎疫情大流行造成的全球性沖擊中,個別國家不但沒在“危機驅動”下提升國際合作意愿,反倒熱衷于“甩鍋”“嫁禍”其他國家及世界衛生組織,甚至宣布從世界衛生組織“退群”撤資,事實上破壞了衛生安全及經濟支持等方面的抗疫合作及政策協調,其國內少數政客甚至淪為新冠肺炎病毒向人類開戰的“仆從軍”。在利益驅動型國際合作原本就動力不足且效果不彰的條件下,危機驅動型合作模式失效造成的國際宏觀政策協調不足,反映出全球治理效率和能力進一步降低的困境。
全球經濟治理體系改革滯后。以經濟治理為主要內容的全球治理體系應該以平等為基礎,更好反映世界經濟格局新現實。隨著發展中國家特別是新興經濟體的興起,世界經濟格局早已不是“二戰”結束時的狀態?!岸稹苯Y束時,發展中國家經濟規模占世界比重非常小,但目前發展中國家和新興經濟體經濟年增速高于發達經濟體的態勢在世界經濟復蘇階段仍將延續,這意味著發展中國家和新興經濟體在世界經濟格局中的重要性還將繼續提升。
盡管在世界經濟格局中的重要性顯著上升,但發展中國家和新興經濟體在世界銀行、IMF等全球治理機構中的話語權、發言權或投票權沒有得到相應的調整甚至被有些國家故意“打壓”。美國次貸危機引發全球金融危機期間,處于重災區的發達國家為了獲得更多救助資源,在G20框架下達成了增加發展中國家和新興經濟體投票權份額的改革,但隨著美國次貸危機的緩解,一些大國以國內程序為障礙,延遲多年才批準上述改革協議,并且這一改革協議也未能及時充分反映廣大發展中國家應有的代表性和發言權,以經濟治理為核心的全球治理體系改革處于事實上的滯后狀態。
維護和踐行21世紀的多邊主義
21世紀的多邊主義從目標、政策制度和文化文明層面標定了改革和完善全球治理體系的基本路徑,是突破全球治理困境的標本兼治之策,是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必由之路。
21世紀的多邊主義提供了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清晰目標。建設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榮、開放包容、清潔美麗的世界,堅守和平、發展、公平、正義、民主、自由的全人類共同價值,是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題中應有之義。
和平猶如空氣和陽光,受益而不覺,失之則難存。在承平日久的年代,拂去蒙在和平目標上的塵埃,讓其重新煥發迷人的色彩十分必要。當前,個別國家在其挑起的大國博弈中不斷逼近或觸及其他大國的核心國家利益,誘發“擦槍走火”的風險不容忽視,持久和平需要國際社會共同努力。此起彼伏的恐怖主義事件、難民危機不斷爆發,此次新冠肺炎疫情大流行使國際衛生安全、全球產業鏈安全等問題愈發突出,諸多安全問題已超出國界成為地區和全球性問題,需要多邊協作才能妥善應對,普遍安全的目標愈發重要。
貧困如同疫情,如果不能徹底治愈,沒有人能長期置身事外或一直獨善其身。要堅持發展優先,確保各國特別是發展中國家分享全球發展帶來的好處。發展中國家發展起來了,整個世界的繁榮穩定才會有更加堅實的基礎,發達國家也會是受益者。因此,為發展中國家發展提供必要支持,保障發展中國家正當發展權益,促進權利平等、機會平等、規則平等,讓各國共享繁榮機遇,是21世紀的多邊主義的重要內容。
開放包容是多邊主義的底色,在追求和平與發展的過程中不搞封閉排他,大家的事大家商量著辦,世界前途命運由各國共同掌握,這樣協商解決問題,比在國際上搞“小圈子”“新冷戰”,排斥、威脅、恐嚇,動不動搞脫鉤、斷供、制裁更合道義、更富建設性。
21世紀的多邊主義還要立足于綠色發展和可持續發展,著眼于構建人類衛生健康共同體,落實應對氣候變化《巴黎協定》和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加快調整優化產業結構、能源結構,倡導綠色低碳的生產生活方式,用實際行動保護我們的共同家園。
21世紀的多邊主義提供了更為深廣的政策制度空間。習近平主席在致辭中就維護和踐行多邊主義,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提出堅持開放包容,不搞封閉排他;堅持以國際法則為基礎,不搞唯我獨尊;堅持協商合作,不搞沖突對抗;堅持與時俱進,不搞故步自封。這“四個堅持”是維護21世紀的多邊主義的基本原則,也是踐行21世紀的多邊主義政策制度空間所在。
從全球治理的區域范圍看,21世紀的多邊主義不囿于所謂全球性問題,除繼續高舉聯合國這面多邊主義旗幟外,還要求充分發揮世界貿易組織、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世界銀行、二十國集團、歐盟、東盟與中日韓、金磚國家等全球和區域多邊機制的建設性作用,特別要注重用“一帶一路”倡議的實踐來豐富和充實21世紀的多邊主義內涵。
從全球治理議題領域看,21世紀的多邊主義除了繼續關注發展融資、金融安全網與國際貨幣體系穩定、貿易投資便利化等主要關切和治理領域外,還秉持以人為中心、基于事實的政策導向,倡導將氣候治理、能源治理、環境治理、數字治理等納入全球治理或區域多邊治理的范疇之中,這不僅是因為這些全球治理的新興議題在當前和未來全球治理系統中的重要性會越來越大,也是因為這些新興議題與傳統議題之間的關聯度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會越來越大。
21世紀的多邊主義提供了更為開放包容的文化觀和文明論。習近平主席在致辭中指出:“各國歷史文化和社會制度差異自古就存在,是人類文明的內在屬性。沒有多樣性,就沒有人類文明。多樣性是客觀現實,將長期存在。”“要摒棄冷戰思維、零和博弈的舊理念,堅持互尊互諒,通過戰略溝通增進政治互信?!薄稗饤壱庾R形態偏見,共同走和平共處、互利共贏之路。”習近平主席還提出了判斷各國歷史文化和社會制度的基本標準:“關鍵在于是否符合本國國情,能否獲得人民擁護和支持,能否帶來政治穩定、社會進步、民生改善,能否為人類進步事業作出貢獻?!?1世紀的多邊主義是以信任為前提,以“美人之美、美美與共”的文化觀、文明論為基礎的全球治理,超越了長期存在的“零和博弈觀”、“文明沖突論”、“文明優越論”等傲慢與偏見的意識形態,為改革和完善全球治理體系奠定了認識基礎。
21世紀的多邊主義不僅要堅持傳統多邊主義崇尚平等協商共贏、以規則為基礎、強調多邊體制權威性和有效性等核心價值和基本原則,還反映出馬克思主義的世界觀和方法論,反映出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獨特智慧?!昂推?、發展、公平、正義、民主、自由的全人類共同價值”和“講仁愛、重民本、守誠信、崇正義、尚和合、求大同”的時代價值,應該成為維護和踐行21世紀的多邊主義的共識。
各國應恪守互利共贏的合作觀,拒絕以鄰為壑、自私自利的狹隘政策,拋棄壟斷發展優勢的片面做法,保障各國平等發展權利,促進共同發展繁榮,堅持公平公正基礎上的競爭,應該在相互尊重、求同存異基礎上實現和平共處,促進各國交流互鑒,為人類文明發展進步注入動力。正所謂:“德不孤,必有鄰?!?/p>
(作者: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副所長、研究員,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教授)
責任編輯:許華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