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河是中華民族的母親河,千百年來哺育著中華兒女,孕育了光輝燦爛的中華文明。保護黃河是事關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和永續發展的千秋大計。推動黃河流域的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是沿黃?。▍^)全面開啟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建設新征程的根本遵循和行動指南。綠色發展是新發展理念的重要組成部分,是開啟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把握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的應有之義,是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實現《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以下簡稱《建議》)提出“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戰略舉措的必由之路。
堅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必然要求綠色發展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堅持綠色發展是發展觀的一場深刻革命。改革開放40多年來,我國始終堅持發展是硬道理,發展是解決我國一切問題的基礎和關鍵,以經濟建設為中心,一心一意謀發展,聚精會神搞建設,從數量超越到質量追趕,從規模擴展到結構優化,從要素驅動到創新驅動,不斷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實現了經濟快速增長的奇跡,成為了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中國日益走近世界舞臺的中央,為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奠定了堅實的物質基礎。在經濟實現快速增長的同時,出現區域發展不平衡,重復建設,資源浪費,破壞環境等新情況新問題。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中,推動生態文明建設,促進綠色發展,已經是迫在眉睫。
生態文明建設,是黨和國家經濟社會發展總體布局的重要組成部分。黨的十八大上,生態文明建設提升為“五位一體”總體戰略布局重要組成部分,從戰略高度錨定生態文明建設的全局意義和建設目標。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生態文明建設,把生態文明建設既作為發展目標,也作為發展方式,進行了全面系統科學的部署,在不同場合發表了一系列重要講話,提出了“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山水林田湖草沙”綜合治理、“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等科學理念,形成了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成為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轉方式、調結構、促發展,緊緊扭住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這條主線,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建設美麗中國,取得了脫貧攻堅戰的勝利,近1億人脫貧。同時,實現了生態領域歷史性變革,取得了歷史性成就。山美了,水清了,天更藍了,霧霾天越來越少了,蘑菇木耳等產業闖出了致富新天地。人民群眾生活的幸福感、獲得感、安全感越來越足了?!熬G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深入人心,生態優先、綠色發展成為經濟社會發展的共識,各地因地制宜地把“綠水青山”的資源優勢轉化為“金山銀山”的經濟優勢。以“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為指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綠色發展的實踐遍地開花,碩果累累。
堅持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必然要求綠色發展
人與自然是一個生命共同體。自古以來, “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等觀念,深刻地影響著中華民族的思維觀念和行動方式。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是中華民族一直尋求的永續發展之路。 “不能吃祖宗飯、斷子孫路,用破壞性方式搞發展”。我們“要像保護眼睛一樣保護生態環境,像對待生命一樣對待生態環境”。人類由自然而生,自然因人類而盛。
在發展中解決發展的問題,在發展中總結發展的經驗。尊重自然、保護自然、順應自然是生態文明建設的前提和基礎,綠色發展是推動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支撐和保障。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三者是一個有機聯系的整體。尊重自然是前提,順應自然是關鍵,保護自然是使命。尊重自然是人類對自然規律深刻認識的結果,是自然經濟效益的直接體現;順應自然是人類把握自然規律的結果,是自然生態效益的客觀表達;保護自然是人類運用自然規律的結果,是自然社會效益的根本訴求。堅持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是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必然要求,是筑牢國家生態安全屏障的根本要求。
當前,我國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取得了決定性成就,圓滿完成了“十三五”任務,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之后,乘勢而上,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向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進軍的 “十四五”時期,奠定了堅實的物質基礎、群眾基礎和制度基礎。站在第二個百年的入口,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起步之年,“十四五”時期要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必須要堅持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的原則,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推動經濟社會全面轉型,促進綠色發展。
堅持節約優先、保護優先、自然恢復為主,守住自然生態安全邊界,必然要求綠色發展
生態興則文明興,生態衰則文明衰。生態文明建設是關系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根本大計。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加快推進生態文明頂層設計和制度體系建設,建立并實施中央環境保護督察制度,大力推動綠色發展,深入實施大氣、水、土壤污染防治三大行動計劃,率先發布《中國落實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國別方案》,實施《國家應對氣候變化規劃(2014—2020年)》,推動生態環境保護發生歷史性、轉折性、全局性變化。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人們對物質文化的需求達到了更高的層次,對環境保護、生態安全等方面的要求也日益提升?!督ㄗh》明確提出堅持節約優先、保護優先、自然恢復為主,守住自然生態安全邊界的原則,這既是指導原則,也是工作方法。面對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站在歷史與未來的交匯點,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的第一個五年計劃,我們要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在資源上把節約放在首位,在環境上把保護放在首位,在生態上把自然恢復放在首位,在發展方式上把綠色發展放在首位,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國家。
自然資源不是可以隨心所欲地揮霍,不是可以漫無邊際地開發,它有自己的安全邊界。超過這個邊界,我們的自然資源和生態安全會受到極大的破壞,會給我們帶來不可估量的災難。在這方面我們有著深刻的教訓,必須要有清醒的認識,引以為戒,改變思維觀念,并付諸實踐。生態就是資源,生態就是生產力。破壞了生態,就是破壞了我們家園。就是破壞了中華民族千年的夢想。進入新時代,踏上新征程,我們要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統籌生活、生產、生態發展空間,堅持以人民為中心, 走生活富裕、生產發展、生態良好的高質量發展的現代化道路。
堅持系統思維,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推動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必然要求綠色發展
“天不言而四時行,地不語而百物生?!笔澜缛f物相連,共榮共存。黃河流域作為中國經濟發展重要區域,自古以來都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黃河的生態保護和黃河流域的經濟發展,多次發表重要講話,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批示和戰略部署。2019年9月18日,習近平總書記召開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專題座談會并發表重要講話,將黃河流域發展提升到國家戰略的高度。
作為沿黃省區的重要城市,巴彥淖爾市(河套灌區)始終以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講話指示批示精神為指導,切實擔負起習近平總書記賦予河套灌區“為保障國家糧食安全作出貢獻”的新時代使命任務,牢牢把握新發展階段重要特征和擴大內需這一戰略基點,貫徹新發展理念,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推動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把生態環境保護、綠色產業發展、人民生活改善有機結合起來,以山水林田湖草沙全地域、全要素綜合治理為基礎,把建設河套全域綠色有機高端農畜產品生產加工服務輸出基地作為第一戰略,堅持“以畝均效益”論英雄,以“天賦河套”區域公用品牌為引領,以平臺載體建設為示范,以健全社會化服務為保障,全面整合優化資源要素配置,不斷提升規?;a業化、標準化、品牌化水平。爭取并實施總投資56.78億元的烏梁素海流域山水林田湖草生態保護修復國家試點工程,在河套地區探索綠色發展路徑。
山再高,往上攀,總能登頂;路再長,走下去,定能到達。我們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帶領下,與全國各族人民一道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奔向第二個百年的偉大目標!
?。ㄗ髡撸簝让晒抛灾螀^巴彥淖爾市委書記)
責任編輯:肖景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