堅持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是新時代中國共產黨為人類進步事業而奮斗的重大綱領,是中國人民同各國人民一道共同創造人類美好未來的當代實踐,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一條基本方略。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以來,世界進入動蕩變革期,出現前所未有的深刻復雜變化,“世界怎么了,我們怎么辦”成為時代之問。習近平總書記依據科學的歷史觀、大局觀、角色觀,正確分析了當前以至后疫情時代的歷史大勢、國際大局和中國角色,指明了人類社會加強團結、推進合作、共克時艱、開創未來的前進方向,表明了面對世界動蕩變革期,堅定不移促進世界和平與發展的中國理念、中國主張,拓展和深化了堅持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思想和實踐。
世界大變局加速演進改變不了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前進步伐
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建立在準確把握當今世界的歷史潮流,深入思考21世紀世界和平與發展的重大課題,堅持遵循全人類共同價值的基礎上。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站在歷史正確的一邊,得到了聯合國和世界許多國家的認可和支持,是影響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的積極力量。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不是在歲月靜好、一帆風順的條件下推動的,而是在應對挑戰、戰勝危機的斗爭中前行的。2020年以來,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對中國和世界的發展帶來很大沖擊,不僅成為我國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進程中的重大挑戰,而且成為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重大考驗。在全球共同抗擊疫情、共渡難關的過程中,在世界合作應對動蕩變革期的碰撞磨合中,越發顯出人類社會風雨與共、同舟共濟的重要性,越發顯出世界各國形成共識、堅定方向的必要性。
新冠肺炎疫情是人類社會百年來經歷的最嚴重的傳染病大流行,超過百萬人在這場災難中失去生命。在疫情面前,全人類更加感受到存亡與共、生命相依,團結合作是最有力武器。新冠肺炎疫情以一種特殊的形式告誡世人,人類是共同面對危機的命運共同體,重大危機面前沒有任何一個國家可以超然物外、置身事外,各個國家、民族、地區只有團結互助、合作抗疫,才能轉危為安、戰勝災難。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會上的講話中指出:“抗疫斗爭偉大實踐再次證明,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所具有的廣泛感召力,是應對人類共同挑戰、建設更加繁榮美好世界的人間正道。”只要國際社會秉承人類命運共同體共識,團結一心、科學防治,病毒傳播可以控制,疫情影響能夠克服。一些國家將疫情政治化、污名化,搞“甩鍋”、推責,干擾的是全球合作抗疫大局,破壞的是人類命運共同體構建。中國積極推進疫情防控國際合作,推動以團結取代分歧,以理性消除偏見,掃除“政治病毒”,凝聚起各國攜手抗疫的最大合力,以有力的事實展現了中國擔當,實現了共建人類美好家園的莊重承諾。
新冠肺炎疫情大流行之后,全球產業鏈、供應鏈遭受沖擊,國際貿易和投資急劇萎縮,人員、貨物流動嚴重受阻,社會民生遭遇重創,世界經濟正在經歷上世紀30年代大蕭條以來最嚴重的衰退。與此同時,民粹主義、排外主義抬頭,單邊主義、保護主義、霸凌行徑上升,經濟全球化遭遇逆流。一些人和國家利用疫情搞“去全球化”,鼓吹所謂“經濟脫鉤”、“平行體系”,加劇了世界經濟中的風險和不確定性。經濟全球化是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經濟紐帶,“去全球化”的逆流阻擋不住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大趨勢。2020年11月19日,習近平在亞太經合組織工商領導人對話會上的主旨演講中高瞻遠矚地指出:“這場疫情再次說明,人類命運休戚與共,各國利益緊密相連,世界是不可分割的命運共同體。無論是贏得全球抗疫最終勝利,還是推動世界經濟復蘇,國際社會必須團結協作,共同應對危機考驗?!敝袊缫淹澜缃洕蛧H體系深度融合,將更加積極地融入全球市場,更加主動地深化對外合作,為世界經濟復蘇發展創造更多機遇和空間。
新冠肺炎疫情加速了國際格局調整,世界進入動蕩變革期。治理赤字、信任赤字、發展赤字、和平赤字仍在擴大,國際社會正在經歷多邊和單邊、開放和封閉、合作和對抗的重大考驗。有的國家無視規則和法治,大搞單邊霸凌、“退群毀約”,加劇紛爭對抗,這不僅違背世界人民普遍愿望,也是對各國正當權利和尊嚴的踐踏。世界進入動蕩變革期,合作應對挑戰是國際社會唯一選擇。無論是贏得全球抗疫最終勝利,還是推動世界經濟復蘇,國際社會必須團結協作,共同應對危機考驗。2020年9月23日,習近平在北京以視頻方式會見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時的談話中呼吁:“要超越國家、民族、文化、意識形態界限,站在全人類高度,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共同建設好我們賴以生存的地球家園?!币咔榉揽匾詠恚袊小疤煜乱患摇钡睦砟?,不僅對中國人民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負責,也對全球公共衛生事業盡責,我們發起了新中國成立以來援助時間最集中、涉及范圍最廣的緊急人道主義行動,為全球疫情防控注入源源不斷的動力,充分展示了講信義、重情義、揚正義、守道義的大國形象,生動詮釋了為世界謀大同、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大國擔當。
在世界動蕩變革期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深入發展
時代在發展,思想在深化。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提出后,世界形勢和國際關系發生很大變化,人類向何處去、怎樣走向未來的問題,以更加復雜和尖銳的形式提了出來。習近平總書記站在時代高度、洞察歷史大勢、關切人類命運,進一步堅定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讓世界更加美好的信心和信念,并且依據時代演進的新特征新要求,提出了許多更為深入、富于創意的戰略構想,進一步豐富和發展了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思想,成為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最新成果,為積極推動中國特色大國外交提供了指導方針,為人類社會共創美好未來指明了實踐路徑。
構建衛生健康共同體,在人類命運與共的基礎上攜手前行。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促使各國人民深切地認識到,人類安全首先是人類生命安全。在重大傳染性疾病面前,生命和健康是人類置于第一位的共同利益,維護生命安全和人類健康,就是在建設人類命運共同體。面對疫情全球蔓延的嚴峻形勢,習近平總書記及時呼吁構建衛生健康共同體,加強各國聯防聯控,維護地區和全球公共衛生安全,把團結合作作為抗擊疫情最有力的武器。構建衛生健康共同體,中國身體力行。為支持各國抗擊疫情,中國人民毫無保留同各方分享經驗,盡己所能為國際社會提供援助,截至2020年10月20日,已向150個國家和7個國際組織提供抗疫援助,出口口罩1790多億只、防護服17.3億件、檢測試劑盒5.43億人份,展現了中國擔當。疫苗對人類戰勝疫情至關重要,中方已經加入“全球新冠肺炎疫苗實施計劃”,支持各國保護人民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
構建安全共同體,合力應對各類威脅和挑戰。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政治局第二十六次集體學習時,就貫徹總體國家安全觀提出要求,其中包括堅持推進國際共同安全,高舉合作、創新、法治、共贏的旗幟,推動樹立共同、綜合、合作、可持續的全球安全觀,加強國際安全合作,完善全球安全治理體系,共同構建普遍安全的人類命運共同體。安全是人類的普遍需求,是國家發展的前提條件。人類命運相關,共同的災難和危機,無論是氣候變暖還是環境污染,無論是核泄漏還是恐怖主義,都對人類安全造成共同威脅。只有形成安全共同體,才能建設命運共同體。即使當今世界還存在著武裝沖突、邊境糾紛、地區差距,有的國家之間還處于敵對狀態,但人類生長于同一個地球家園,安全共同體是大局大勢。中國堅定支持各國維護政治安全和社會穩定,堅決反對外部勢力以任何借口干涉他國內政,堅持通過對話和協商化解矛盾和分歧,重視維護生物安全、數據安全、外空安全等新領域安全。
構建發展共同體,以合作共贏夯實命運共同體。發展是人類的永恒主題,共同發展是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根本。發展鴻溝、利益矛盾、貧富對立往往是國際沖突的根源,當今世界各國在發展速度、水平、質量、效果方面的差距依然存在并且在某些方面還在擴大,5G、大數據技術等將國家發展置于新的不同平臺上,甚至制造出更深的發展鴻溝。各國只有深化務實合作,拓展務實合作空間,加強互聯互通,促進產業鏈、供應鏈、價值鏈深度融合,暢通區域經濟循環,才能逐步縮小發展差距。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的:“大家一起發展才是真發展,可持續發展才是好發展?!比绻荒芤黄鸢l展、不能可持續發展,一國的發展困境、發展陷阱、發展低谷,也會從不同途徑擴散到世界,轉移到其他國家,轉化為世界的發展難題,并且使得世界性的發展差距越來越大,增加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困難和障礙。中國為各國企業營造開放、公平、非歧視的營商環境,為各國開展創新合作搭建平臺,以發展成就及其共享推動構建發展共同體。
構建人文共同體,從文明互學互鑒到各國睦鄰友好。人類屬于不同民族,生活于不同文明,但不同民族又同屬人類社會,不同文明又同為人類文明,人類文化具有相通性和共同性。人類命運共同體不僅健康與共、安全與共、發展與共,而且人文與共、人心相通、文化相融,構建人文共同體是命運共同體的文化基礎和文明紐帶。不同文明沒有高下、優劣之分,只有特色、地域之別,各種文明應該平等相待、對話交流、兼收并蓄、和而不同、開放包容,人類歷史就是不同文明相互交流、互鑒、融合的歷史過程。和平、發展、公平、正義、民主、自由,是全人類的共同價值,也是人文共同體的價值共識。文化不僅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發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而且也是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構建人文共同體,就要求同存異,不攻擊、不貶損其他文明,不能企圖以自己的文明取代其他的文明。強調構建人文共同體,進一步強化了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文化基石。
堅定前行攜手共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2020年作為歷史上極不平凡的一年已經過去。進入2021年的世界,疫情變化和外部環境仍存在諸多不確定性,世界經濟形勢仍然復雜嚴峻,疫情沖擊導致的各類衍生風險不容忽視。2020年12月16日至18日舉行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明確提出,要增強憂患意識,堅定必勝信心,嚴密防范各種風險挑戰,繼續高舉多邊主義旗幟,積極參與全球治理改革完善,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乘勢而上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向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進軍,是中國共產黨新的偉大使命,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新發展階段。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不僅需要披荊斬棘、開路架橋,為實現偉大夢想創造良好國內環境,而且需要堅持走和平發展道路,構建新型國際關系,維護國家主權、安全和發展利益,為民族復興營造良好國際環境。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是統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戰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的重大方略,既是為世界謀大同的中國方案,也是為民族謀復興的國際經略。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必須同步推進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讓新發展階段的中國成就推動世界和平與發展事業,讓世界更多的國家和人民認同并支持中國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面向未來,和平發展、合作共贏才是人間正道,任何單邊主義、保護主義、極端利己主義,任何訛詐、封鎖、極限施壓的方式,任何我行我素、唯我獨尊的行徑,任何搞霸權、霸道、霸凌的行徑,都是根本行不通的,最終必然是死路一條。
隨著我國發展階段、環境、條件的變化,加之新冠肺炎疫情和國際關系變化的影響,推動形成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勢在必行。習近平在第三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開幕式上的主旨演講中向世界宣告:“這決不是封閉的國內循環,而是更加開放的國內國際雙循環,不僅是中國自身發展需要,而且將更好造福各國人民。”這就表明新發展格局與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并行不悖,更加開放的國內國際雙循環更加需要、更加有利于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是要通過發揮內需潛力,使國內市場和國際市場更好聯通,以國內大循環吸引全球資源要素,更好爭取開放發展中的戰略主動。我們絕不會走歷史回頭路,我國開放的大門不會關閉,只會越開越大。
“一帶一路”是我國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重大實踐和重要路徑。我國將繼續高舉開放合作大旗,堅持多邊主義和共商共建共享原則,推進同各國、各地區發展戰略和互聯互通規劃對接,不斷深化基礎設施建設、產業、經貿、科技創新、公共衛生、人文等領域務實合作,把“一帶一路”打造成合作之路、健康之路、復蘇之路、增長之路。處于動蕩變革期的世界,各國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更加強烈。面對共同的挑戰,各國應該攜手共建人類命運共同體,造福世界各國人民。
?。ㄗ髡撸禾旖虼髮W馬克思主義學院院長、天津市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中心研究員)
責任編輯:陳金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