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動生態文明建設行穩致遠

2020年12月28日 16:15:02
來源: 《紅旗文稿》2020/24 作者: 秦 穎

  生態文明建設是中華民族實現永續發展的根本大計。黨的十八大以來,從把生態文明建設納入“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到把“樹立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的生態文明理念,增強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意識”寫入黨章,再到把生態文明寫入憲法,我們把生態文明建設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經濟社會發展各方面和全過程。習近平總書記強調:“順應自然、保護生態的綠色發展昭示著未來”,“我們要像保護自己的眼睛一樣保護生態環境,像對待生命一樣對待生態環境,同筑生態文明之基,同走綠色發展之路”。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強調:“推動綠色發展,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這指明了生態環境在人類文明中的重要地位,也闡明了我們在生態文明建設中的綠色價值理念、治理途徑和發展目標。

  追求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實現綠色發展繁榮。人與自然的關系是人類社會最基本的關系,人類在與自然的互動中生產、生活與發展。自然是生命之母,人與自然是生命共同體,人類必須敬畏自然、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必須堅持節約優先、保護優先、自然恢復為主的方針,堅定不移地走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綠色發展,就其要義來講,是要解決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問題。”綠色是大自然的底色,改善生態環境就是發展生產力。良好生態本身蘊含著無窮的經濟價值,能夠源源不斷創造綜合效益,實現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全面推動綠色發展是治本之策,綠色發展是構建高質量現代化經濟體系的必然要求,也是解決污染問題的根本之策。要調整經濟結構、能源結構,優化國土空間開發布局,培育壯大節能環保產業、清潔生產產業和清潔能源產業,推進生產和生活系統循環鏈接;加快劃定并嚴守生態保護紅線、環境質量底線和資源利用上線三條紅線,讓全面小康成果更實、成色更足、質量更高。

  追求熱愛自然情懷,形成綠色價值觀念。推動形成綠色發展方式和生活方式,是發展觀的一場深刻革命。要通過追求熱愛自然情懷,構建全社會共同參與的環境治理體系,讓生態環保思想成為社會生活中的主流文化,關愛自然,珍惜自然,保護自然,形成綠色價值觀念,從而推動生態文明建設。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取之有度,用之有節’,是生態文明的真諦”。生態文明建設,需要塑造人們的綠色價值觀念、改變人們的生活方式。要倡導尊重自然、愛護自然的綠色價值觀念,讓天藍地綠水清深入人心,形成深刻的人文情懷。要倡導簡約適度、綠色低碳的生活方式,拒絕奢華和浪費,形成文明健康的生活風尚。生態文明建設與每個人都息息相關,每個人都是生態環境的保護者、建設者、受益者。要增強節約意識、環保意識、生態意識,培育生態道德和行為準則,開展全民綠色行動,動員全社會都以實際行動減少能源資源消耗和污染排放,為生態環境保護作出貢獻。加強生態文明宣傳,強化環境意識,推動生活方式和消費方式的轉變。通過生活方式的綠色革命,倒逼生產方式綠色轉型,把建設美麗中國轉化為全體人民的自覺行動,以此推動全社會共同參與生態文明建設。

  追求科學治理精神,建設美麗中國。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生態治理必須遵循規律,科學規劃,因地制宜,統籌兼顧,打造多元共生的生態系統。只有賦之以人類智慧,地球家園才會充滿生機活力。”人是自然的有機部分,大自然是人類生存和發展的物質基礎,人與自然是一種共生關系,人類在改造自然的過程中應當尊重自然、順應自然規律,無序開發、粗暴掠奪,人類定會遭到大自然的無情報復;合理利用、友好保護,人類必將獲得大自然的慷慨回報。人類只有遵循自然規律才能有效防止在開發利用自然上走彎路,人類對大自然的傷害最終會傷害人類自身,這是無可抗拒的規律。只有遵循自然的發展規律,合理有序地開發自然、改造自然,才能得到“金山銀山”、給子孫后代留下藍天白云與綠水青山,才能獲得可持續發展、實現建設美麗中國的目標。

  走向生態文明新時代,建設美麗中國,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重要內容。要按照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的理念,貫徹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基本國策,更加自覺地推動綠色發展、循環發展、低碳發展,把生態文明建設融入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各方面和全過程,形成節約資源、保護環境的空間格局、產業結構、生產方式、生活方式,為子孫后代留下天藍、地綠、水清的生產生活環境。要加快構建生態文明體系,加快建立健全以生態價值觀念為準則的生態文化體系,以產業生態化和生態產業化為主體的生態經濟體系,以改善生態環境質量為核心的目標責任體系,以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為保障的生態文明制度體系,以生態系統良性循環和環境風險有效防控為重點的生態安全體系。要通過加快構建生態文明體系,確保到2035年,生態環境質量實現根本好轉,美麗中國目標基本實現。到本世紀中葉,物質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會文明、生態文明全面提升,綠色發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全面形成,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生態環境領域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全面實現,建成美麗中國。

  追求共同攜手應對,共建美麗地球家園。建設綠色家園是各國人民的共同夢想。縱觀人類文明發展史,工業化進程創造了前所未有的物質財富,也產生了難以彌補的生態創傷。人類可以利用自然、改造自然,但歸根結底是自然的一部分,必須呵護自然,不能凌駕于自然之上。保護生態環境、應對氣候變化需要世界各國同舟共濟、共同努力。

  要構筑尊崇自然、綠色發展的生態體系。面對生態環境挑戰,人類是一榮俱榮、一損俱損的命運共同體,沒有哪個國家能獨善其身。唯有攜手合作,各國才能有效應對氣候變化、海洋污染、生物保護等全球性環境問題,實現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目標。只有并肩同行,才能讓綠色發展理念深入人心、全球生態文明之路行穩致遠。要共謀全球生態文明建設,深度參與全球環境治理,推動形成世界環境保護和可持續發展的解決方案,做全球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參與者、貢獻者、引領者,共創綠色生活,共建美麗家園,彰顯人類可持續發展的大國擔當。

  (作者:濟寧學院教授)

           責任編輯:高天鼎

標簽 -
網站編輯 - 高天鼎
男女无遮挡猛进猛出免费观看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