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全球治理的中國智慧中國力量

2020年12月08日 16:26:52
來源: 《紅旗文稿》2020/23 作者: 衛 靈

  全球性問題的解決是關乎世界和平與發展的大問題,也是對全球治理能力和治理體系的檢驗和考驗。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解決經濟全球化進程中出現的矛盾,各國應該努力形成更加包容的全球治理、更加有效的多邊機制、更加積極的區域合作?!秉h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要積極參與全球經濟治理體系改革。習近平總書記于11月10日在上合組織元首理事會第二十次會議的講話中,再次提到要完善全球治理。中國作為世界上快速崛起的新興國家,對事關中國可持續發展與民族復興事業、事關各國共同發展與共同安全的大事,提出全球治理的思想主張,積極推進全球治理體系改革與完善。中國特色全球治理觀體現出了中國在世界各種風險挑戰面前所堅持的合作共贏的安全觀、發展觀,也體現出了獨特的中國智慧和中國力量。

  世界歷史視域下的全球治理觀

  習近平總書記的全球治理觀科學地把握了馬克思主義的世界歷史觀。馬克思、恩格斯于19世紀40年代撰寫的《德意志意識形態》提出,一切歷史沖突都根源于生產力和交往形式之間的矛盾,而逐漸成為生產力發展桎梏的交往形式,必然要被新的適應生產力的交往形式所取代。近代以來,生產力與生產關系的發展打破了各民族的地域界限。《共產黨宣言》詳細闡述了資本主義發展的全球化進程。資產階級開拓了世界市場,隨著世界市場的不斷擴大,生產、消費在世界范圍內展開,各民族國家相互間的往來和相互依賴成為社會發展之必然,人類社會實現了世界歷史性跨越,形成了具有相互依存關系的世界整體。習近平總書記在十九屆中央政治局第5次集體學習時指出,當前,“各國相互關聯、相互依存程度之深前所未有,充分印證了馬克思、恩格斯在《共產黨宣言》中所作的科學預見?!?/p>

  早在十八屆中央政治局第35次集體學習時,習近平總書記就指出,加強全球治理、推動全球治理體系變革是大勢所趨。在世界歷史的發展中,全球治理機制在西方國家的推進下逐步形成。伴隨著人類社會生活的快速發展,現有國際治理體系對全球性問題治理能力的不足、治理規制公正性與合理性的缺失,越發顯露。新冠肺炎疫情暴發后,在合作治理方面,一些國家相互間的合作意識迅速減退,“各家自掃門前雪”,甚至截獲他國的緊缺醫用物資為己所用,背離國際合作精神。西方國家的疫情應對懈怠措施,缺乏科學性,導致本國國民死亡數量巨大,嚴重激化了國內的社會矛盾,其現有國家體制和國內治理能力無力解決和保障人民生命安全這一最基本的問題。

  全球性問題呼喚新的全球治理觀,世界歷史視域下的全球化思想為探索全球治理路徑提供了思路?!叭蚪洕卫眢w系必須反映世界經濟格局的深刻變化,增加新興市場國家和發展中國家的代表性和發言權。”這是習近平主席接受金磚國家媒體聯合采訪時所談到的。隨著經濟全球化的發展,國際力量對比發生了巨大變化,新興市場國家快速發展,對世界和平與發展的影響力迅速上升。中國提出的治理理念就是全球治理體系要更平衡地反映大多數國家的意愿和利益,推動全球治理體系更符合生產力發展的要求、更有利于各國共同發展。中國力主維護各國的正當權益,提升新興市場國家在全球治理中的話語權,充分發揮發展中國家在全球治理中的積極性和能動性。在此過程中,要維護聯合國憲章宗旨和原則,維護以聯合國為核心的全球治理體系。中國作為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尊重歷史及其發展規律,尊重聯合國的權威。在今年聯合國成立75周年之際,中國以實際行動進一步為加強和完善以聯合國為核心的全球治理體系而努力。

  人類命運共同體視域下的全球治理觀

  2020年9月20日,習近平主席在第七十五屆聯合國大會一般性辯論上發表講話指出,各國緊密相連,人類命運與共。任何國家都不能從別國的困難中謀取利益,從他國的動蕩中收獲穩定。如果以鄰為壑、隔岸觀火,別國的威脅遲早會變成自己的挑戰。我們要樹立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運共同體意識,跳出小圈子和零和博弈思維,樹立大家庭和合作共贏理念。人類生活在同一個地球村,各國相互聯系、相互依存、相互合作、相互促進的程度空前加深,國際社會日益成為一個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運共同體。在這一理念下的全球治理,必須樹立合作共贏理念,堅持多邊主義。

  樹立合作共贏理念,走合作安全之路。要摒棄你輸我贏的舊思維,樹立雙贏、共贏新理念,走合作安全之路。自上世紀90年代末期,我國便倡導以合作安全為途徑實現各國的普遍安全。冷戰思維下的舊安全觀忽視安全主體的共同利益,只追求自身的安全,為此不惜以損害他國利益、破壞他國安全以及國際社會系統安全為代價,到頭來自身的安全也無法保障,正所謂覆巢之下焉有完卵。合作安全是新理念指導下的安全模式,它建立在相互依賴的國家間關系基礎上,以追求共同安全利益為目的,強調的是普遍安全,由此形成各國的安全互動關系。聯合國多次將我國提出的“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表述寫入相關會議的決議中,體現出國際社會對這一理念的高度認同,反映出國際社會對構建合作共贏新型國際關系的渴求。“人類命運共同體”思想徹底顛覆了弱肉強食的叢林法則,完美地闡明了地球村里各國命運與共的道理,揭示了人類社會的相互依存、休戚與共的關系,表達了中國順應時代潮流,推動走向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途徑。

  堅持多邊主義,實現可持續發展。習近平主席會見出席“2019從都國際論壇”外方嘉賓時講到,“當前全球治理面臨著復雜形勢,國際秩序處在關鍵十字路口,實質是多邊主義和單邊主義之間何去何從的問題?!奔訌姸噙吅献?,促進多邊治理,是全球化歷史進程中實現社會可持續發展的必然要求。我國改革開放40多年的經驗也表明,只有開展多邊合作,擴大開放,國家才能實現跨越式發展。幾十年來,中國經濟增長速度遠遠高于同期世界經濟的增長速度,我們用幾十年的時間走完了發達國家幾百年走過的發展歷程,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其經驗之一就是堅持多邊主義。在人類命運共同體視域下,全球治理不是哪一個大國或者哪幾個國家就能勝任的,堅持多邊主義立場是實現長遠發展的正確選擇。目前,無論是應對疫情,還是恢復經濟,都要走團結合作之路,堅持多邊主義。中國在與各國的交往中,正在把中國與世界共存共生的命運共同體理念落到實處。通過攜手應對疫情、“一帶一路”建設等務實合作,搭建起我國與各國互利共贏、邁向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合作平臺。

  國際治理規則視域下的全球治理觀

  完善全球治理體系,一定要確立和遵循國際治理規則。新時代中國特色的全球治理觀強調治理規則,提出了國際治理法治化、民主化的新思路,明確國際規則要由各國共同書寫,全球事務由各國共同治理。

  國際關系法治化必然強調國際法的作用。針對現行全球治理體系存在的問題,需要把國際關系法治化作為完善全球治理的方向,從而使治理體系更加符合時代的發展要求,更加合理化。國際法是以國家之間的關系為主要調整對象的法律。在現代國際社會,國際法在規范國際行為主體的行為以及調整國際關系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各國在國際關系實踐中,就政治安全、貿易發展、社會人權、科技衛生、勞工產權、文化體育等領域達成了一系列國際公約和法律文書。我國改革開放后,積極融入世界組織之中,遵守國際法和公認的國際關系基本原則,維護以聯合國憲章宗旨和原則為核心的國際體系,在各類國際合作組織中發揮著積極作用。多年來,中國特色全球治理觀強調的重點之一,就是提高國際法在全球治理中的作用,確保國際規則有效遵守和實施。按規則辦事,依法行事,是維護國際秩序的重要保障。目前世界上仍有恃強凌弱行為在不斷出現,只追求本國利益優先,無視國際法。在此背景下,我國倡導共同維護國際法和國際秩序的權威性和嚴肅性、反對任何國家忽視國際法存在,具有重要意義。國際關系法治化是推進全球治理體系變革、構建有利于世界發展的國際秩序之必然要求。

  國際關系民主化是世界和平的重要保證。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們要推進國際關系民主化,不能搞‘一國獨霸’或‘幾方共治’?!贝髧鴫艛鄧H事務的想法和做法是落后于時代的,也是當今全球治理失靈的一大癥結所在。由于國際關系民主化否定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否定國際政治中以實力確定權利和權力的不平等關系,因而有助于維護廣大發展中國家權益。在這方面,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為國際關系民主化提供了方針和指南。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強調國家主權平等,體現了新型國際關系的本質特征。五項原則反對任何國家把自己的意志強加于人,反映了大多數國家對國際關系民主化的強烈訴求。和平共處五項原則是開放包容的國際法原則,集中體現了主權、正義、法治的價值觀,上個世紀70年代聯合國大會通過的有關宣言也接受了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由于五項原則體現了各國權利、義務、責任相統一的國際法治精神,因而被世界許多國際組織及其文件所采納,成為國際關系基本準則和國際法基本原則。

 ?。ㄗ髡撸褐袊ù髮W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

  責任編輯:劉玉成

標簽 -
網站編輯 - 高天鼎
男女无遮挡猛进猛出免费观看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