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是在我國進入新發展階段、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處在關鍵時期召開的一次具有全局性、歷史性意義的重要會議。黨中央和習主席統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戰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首次提出建軍百年奮斗目標,對新時代強軍偉業作出謀劃和設計。全會提出“提高國防和軍隊現代化質量效益”,這與“以推動高質量發展為主題”是相貫通、相一致的。黨管武裝是我軍后備力量建設的根本原則,我們要堅決貫徹習主席“堅持和完善黨對人民軍隊的絕對領導制度”重大戰略部署,不斷提高黨管武裝工作質量效益。
進入新時代,需要大力弘揚黨管武裝優良傳統
黨管武裝凝聚著我們黨締造和領導我軍后備力量的非凡歷史和寶貴經驗,始終與人民戰爭相生相伴、相互支撐。習主席反復強調“黨對軍隊的絕對領導是我軍的軍魂和命根子,永遠不能變,永遠不能丟”。黨管武裝是國防動員和后備力量建設的定海神針,是我黨我軍優良傳統和特有政治優勢,是黨中央賦予各級黨委的重要政治責任。早在建黨初期,黨的“八七會議”指出,“必須發動、組織并領導一支強大的工農武裝”。1931年黨中央頒發《赤衛軍組織法》,規定赤衛軍從軍到連均設立政委并由地方黨的領導兼任,標志著黨管武裝的初步形成。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時期,各根據地普遍建立人民武裝委員會,解放區設立人民武裝部專事群眾武裝工作,構建了黨管武裝的制度框架。新中國成立后,1964年10月召開的全國民兵政治工作會議,提出“檢查和總結黨管武裝的經驗教訓,保證黨對民兵的絕對領導”,首次提出“黨管武裝”的概念。新世紀以來,中央相繼下發《關于加強和改進新形勢下民兵預備役政治工作的意見》《民兵政治工作規定》《預備役部隊政治工作規定》,不斷健全黨管武裝的基本制度。黨的十八大以來,習主席對黨管武裝高度重視,突出強調要堅持黨對軍隊的絕對領導、堅持黨管武裝的根本原則,立起了新時代黨管武裝工作的科學指南。
歷史和實踐充分證明,黨管武裝是我黨我軍的優良傳統,任何時候、任何情況下都必須毫不動搖地傳承和堅持,進入新時代只能加強不能削弱、只能前進不能停滯。
站在政治高度深化認識。黨的十九大把堅持黨對人民軍隊的絕對領導上升為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基本方略,把堅持黨對人民解放軍和其他人民武裝力量的絕對領導、實行軍委主席負責制寫進《黨章》,為地方各級黨委全面深入貫徹軍委主席負責制,加強新時代黨管武裝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提出了更高要求。我們要深入學習貫徹習主席關于堅持黨對軍隊絕對領導、加強黨管武裝工作的一系列重要指示要求,切實貫徹和體現到我軍后備力量建設各領域全過程,牢牢把握黨管武裝工作的正確方向。
站在歷史高度強化責任。管武裝先要愛武裝、懂武裝。加強新時代黨管武裝工作,就要大力加強黨管武裝優良傳統的宣傳教育,第一書記、武委會主任等黨管武裝“第一責任人”要自覺強化責任擔當,認真學習習近平強軍思想,學好黨管武裝、后備力量建設、雙擁工作的方針政策和優良傳統,使各級領導干部熟悉黨管武裝的光輝歷史,加深理解黨管武裝的科學內涵、精神實質和基本要求,增強管武裝建武裝的責任感和自覺性。
站在使命高度創新求為。當前,改革強軍戰略全面推進,國防動員新體制高效運轉,后備力量建設如火如荼。各級黨委、政府和軍事機關要注重用政策制度規范工作、靠政策制度促進落實,緊緊圍繞我軍后備力量職能使命,健全完善黨管武裝措施辦法,堅持落實黨管武裝基本制度,凝聚形成黨管武裝軍地合力,推動各級依法管武興武,為提高應急應戰能力提供根本保證。
應對新挑戰,需要不斷強化黨管武裝政治責任
隨著戰爭形態深刻演變和經濟社會快速發展,我軍后備力量建設的任務需求、基礎依托和環境條件發生許多新變化,堅持黨管武裝根本原則面臨的考驗挑戰也很嚴峻。深化民兵調整改革以來,民兵結構布局發生深刻變化,新質力量比例增加,非公企業編兵數量增多,如何確保黨對我軍后備力量的絕對領導,面臨許多現實問題。我軍后備力量亦兵亦民、寓兵于民,面對意識形態領域斗爭,受到的沖擊和影響更加直接。當今世界正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國內改革發展穩定遇到的矛盾問題交織疊加,我軍后備力量在維護國家主權安全和社會穩定中擔負的任務更加艱巨繁重。有的領導干部對黨管武裝工作的重要性認識不夠,有的缺乏黨管武裝工作歷練和實踐鍛煉,有的落實黨管武裝工作制度流于形式,一定程度上弱化了黨管武裝工作。
著眼新時代黨管武裝工作面臨的挑戰和考驗,各級要全面肩負起黨管武裝工作的重要政治責任,切實把黨管武裝貫穿于我軍后備力量建設各領域全過程。
管政治方向。把保持我軍后備力量建設堅定正確的政治方向作為黨管武裝工作的首要任務,貫徹政治建軍要求,突出抓好政治建設,教育引導民兵、預備役人員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貫徹軍委主席負責制,一切行動堅決聽從黨中央、中央軍委和習主席指揮。
管思想教育。把思想政治教育作為確保我軍后備力量絕對忠誠、絕對純潔、絕對可靠的根本性基礎性工作,持續深化理論武裝,深入開展人民戰爭思想和民兵光榮傳統、職能使命和形勢戰備、戰斗精神、履行國防義務等教育,不斷增強建設祖國、保衛祖國的光榮感使命感責任感。
管組織隊伍。把建強組織隊伍作為堅持黨管武裝根本原則、加強我軍后備力量建設的組織基礎,突出抓好第一書記隊伍、專武干部隊伍、民兵干部隊伍建設,積極研究加強基干民兵預建黨組織建設的措施辦法,切實把組織隊伍搞堅強。
管應急備戰。把堅持戰斗力標準作為黨管武裝工作的根本指向,加大對潛力調查、組織整頓、訓練演練等工作的領導和支持力度,充分發揮民兵、預備役人員在搶險救災、反恐維穩、守邊固防等任務中的生力軍和突擊隊作用,落實好參加軍事訓練、執行任務的有關待遇和撫恤優待政策,維護合法權益,激發熱情動力。
履行新使命,需要積極推動黨管武裝創新發展
近年來,各級黨委、政府和軍事機關緊密結合自身職責和工作實際,認真抓好黨管武裝工作落實,取得明顯成效。但也要看到,黨管武裝工作重視程度不夠、軍地合力不夠、末端落實不夠的問題還現實存在。從地方領導層面看,要著力解決認識擺位“偏”的問題,有的領導干部對黨管武裝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缺乏清醒認識,存在擺不上位、差不多就行的思想偏差。從軍事機關層面看,要著力解決隊伍建設“弱”的問題,軍分區、人武部領導調整面比較大,影響了黨管武裝工作的連續性。從制度落實層面看,要著力解決制度落實“虛”的問題,有些制度走了過場,有的議軍會主題不夠聚焦,黨管武裝工作考評組織難、結果運用難等問題現實存在。從基層末端層面看,要著力解決考評機制“軟”的問題,各級黨委政府要充分發揮協調督導作用,軍事機關要著力改變抓武裝工作被動應付、后備力量建設責權不清、基干民兵預建黨組織作用發揮不夠明顯、專武干部“倒兼職”等突出問題。
面對黨對軍隊絕對領導的更高要求,面對我軍后備力量艱巨繁重的使命任務,面對黨管武裝工作存在的現實問題,既要從制度機制層面搞好籌劃設計,又要從實際工作層面抓好貫徹落實,還要從矛盾問題層面做好研究創新工作。
堅持繼承傳統與改進創新相結合。既要堅決落實中央文件明確規范的雙向兼職、黨委議軍、武委會例會、現場辦公和黨管武裝工作述職等基本制度,又要積極運用第一書記任職儀式、黨管武裝工作考評等行之有效的新鮮經驗,更要對接加強黨管武裝理論和現實問題研究,增強黨管武裝工作的時代感和實效性。
堅持地方主導與軍事機關主推相結合。地方各級黨委履行黨管武裝工作的主體責任,省軍區系統作為地方黨委的軍事部,必須在黨管武裝工作中主動作為、發揮作用。各級軍事機關要及時向地方黨委領導傳達上級部署要求,對需要地方解決的重大問題搞好調研論證、提出需求建議,對履行黨管武裝工作職責存在的傾向性問題及時糾偏正向,增強黨管武裝工作的嚴肅性和約束力。
堅持頂層設計與末端落實相結合。推動黨管武裝工作落實落地,既需要縣級以上地方黨委、政府和軍事機關的堅強領導,也需要依靠基層黨委、專武干部和民兵營連抓好落實。要建立鄉鎮、街道和企業事業單位武裝工作例會制度,健全鄉鎮、街道人民武裝委員會,組織基層黨組織書記黨管武裝工作述職強化責任,完善專武干部資格認證制度精武強能,不斷提高基層黨管武裝工作質量效益。
堅持黨委領導與行政負責相結合。在黨管武裝工作中,黨委主要是政治領導、思想領導和組織領導,大量具體工作需要政府與軍事機關協調配合抓落實。要把黨管武裝工作列入政府工作計劃和重要議事日程,會同軍事機關抓好組織整頓、戰備訓練和基礎設施建設等工作,切實解決所需的人財物等問題。要把黨管武裝工作納入企業事業單位目標管理責任制,按照黨委統一部署抓好各項任務落實,充分調動積極性,形成齊抓共管的整體合力。
?。ㄗ髡撸褐泄苍颇鲜∥N?、省軍區政治委員)
責任編輯:陳金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