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總書記在致全國青聯十三屆全委會和全國學聯二十七大的賀信中指出,“我國廣大青年要堅定理想信念,培育高尚品格,練就過硬本領,勇于創新創造,矢志艱苦奮斗,同億萬人民一道,在矢志奮斗中譜寫新時代的青春之歌”。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會的講話中表揚“青年一代不怕苦、不畏難、不懼犧牲,用臂膀扛起如山的責任,展現出青春激昂的風采,展現出中華民族的希望”。習近平總書記的賀信和講話是對全國廣大青年的巨大鼓舞和殷切希望。加強青年大學生的愛國主義教育,堅定理想信念是基礎,投身報國實踐是關鍵。習近平總書記的賀信和講話精神為我們扎實做好新時代青年工作,深入開展愛國主義教育,著力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指明了前進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加強愛國主義教育的重要性
面臨外部環境日趨復雜的挑戰。當前,大學校園里基本都是95后、00后的青年大學生,他們正處于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不斷成熟和逐步完善的重要階段。隨著全球化進程的快速發展,國與國之間的合作逐步深化,但由于社會體制、文化風俗等方面的差異,交往交流中可能存在沖突與競爭。在這種背景下,如何教育引導青年大學生正確把握愛國與愛黨、愛社會主義的有機統一;如何建立國家安全與人民防線,以抵御西方意識形態與境外勢力的干擾與滲透;如何引導青年大學生辨別是非、去偽存真、凝聚中華民族的“根與魂”,成為大學生愛國主義教育必須解決的課題。
面臨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挑戰。黨的十九大報告明確指出,新時代我國社會的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人們更加追求生活質量和生命價值。區域差異、食品安全、生活品質、環境污染、醫療保障、住房養老等存在的結構性矛盾,通過各類網絡媒體碎片化地呈現在青年大學生面前,導致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尚處在成熟和完善階段的青年大學生容易出現迷茫和困惑,甚至出現誤解和沖突。解決這個問題,就要幫助大學生正確認識發展的辯證觀念,正確認識發展中的矛盾以及矛盾是推動社會發展的根本動力,正確認識不平衡不充分發展過程中的愛國主義志向和行動所在。
面臨網絡信息碎片化與去中心化的挑戰。互聯網時代已經到來,青年大學生每天面對著大量真假難辨、是非難判的網絡信息,甚至被人為操控的虛假惡意言論,容易出現認知片面和過激的情況。這種信息傳遞碎片化和去中心化的過程,一定程度上損害了愛國主義教育的內容與載體。實際上,網絡社會雖然具有自由、平等、開放、共享等特征,但其虛幻、匿名、盲目、無序等特點也會導致青年大學生難以有效辨別和判斷網絡平臺上的真假信息,這就使青年大學生在表達觀念時容易走偏,做出有損國家利益的過激行為,或者在愛國情感上出現非理性表達。因此,如何在網絡時代糾偏內容、豐富載體,如何通過線上線下相結合的形式激發學生的愛國主義熱情,也是愛國主義教育面臨的一個重大挑戰。
新時代著力加強愛國主義教育
著力加強正面引導。針對沖突與競爭日益加深的外部環境,面對更加復雜和不可預見的現實問題,在愛國主義教育過程中,青年大學生不應成為一個被動的接收主體,而是一個主動參與、積極作為的共同完成主體。這種共同屬性在于,能夠直接成為愛國主義教育的一份力量,完成從傳統的被教育角色向自我教育、主動教育角色的轉變,不僅能夠被育,而且能夠育人。在抗擊新冠肺炎疫情斗爭中,有近一半的醫護人員是“90后”、“00后”,青年一代的突出表現令人欣慰、令人感動。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會的講話中對青年一代的表揚和鼓勵,有助于激發青年大學生在掌握紛繁復雜的國際形勢變化過程中,逐步明晰自身的角色定位和人生目標,以及個人與國家、小我與大我的緊密關系。
著力加強認知教育。青年大學生的愛國情感是真摯而樸素的,卻也存在模糊不清的地方。基于此,要強化青年大學生的認知教育,將他們放到歷史的洪流中,放到社會的實踐里。既要著力歷史教育,尤其是要加強黨史、新中國史、改革開放史、社會主義發展史的教育,讓他們通過讀原著、學原文、悟原理,了解和掌握歷史發展中的民族精神與取得偉大成就的深層原因,又要著力加強實踐教育,讓他們走進廣袤無垠的祖國大地,以切身體驗和實際感受去了解發展的不易,了解矛盾是社會發展的根本動力。青年大學生要主動探尋愛國主義源泉,決不能兩耳不聞窗外事,要能夠正確認識發展過程中不平衡不充分的必然性,以及不平衡不充分定然被消除的必然性。教育者則要在思維與行動上與青年大學生保持同頻度、同場域、同成長,遵循青年大學生的成長規律,將愛國主義教育真正融入學生的日常生活,激勵廣大青年學生在實踐歷練中增長經驗和才干,消除學生在愛國主義方面的認知誤區和思想疑惑,幫他們扣好人生的第一??圩印?/p>
著力加強內容供給。網絡信息時代,要充分挖掘網絡里的碎片化信息,進而整合歸納,去粗取精、去偽存真、去劣存優,變網絡為愛國主義教育的“時尚工具”和重要陣地,豐富愛國主義教育的內容和載體。要高度重視智慧校園和校園網絡建設,充分利用易班、微信公眾號、微博、抖音等新媒體力量,傳播先進思想和文化,打造具有公信力、引導力和傳播力的信息交互平臺。在遇到突發事件時,能夠及時發聲,正面引導,增強學生明辨是非的能力。同時要加強校園網絡管理,謹防網絡上的不良信息,防止錯誤信息和不當言論對青年大學生產生不良誘導。要重視教育內容的入耳入腦入心,讓新思想、新理念、新要求通過喜聞樂見、生動鮮活、親切質樸的方式進入學生的學習和生活,耐心教育引導學生堅定理想信念,將報國之行自覺融入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生動實踐之中。
?。ㄗ髡撸荷虾@砉ご髮W黨委副書記、副校長)
責任編輯:陳金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