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形成經濟發展新格局

2020年09月21日 16:33:12
來源: 《紅旗文稿》2020/18 作者: 馮俏彬

  在8月24日召開的經濟社會領域專家座談會上,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以暢通國民經濟循環為主,加快形成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毙掳l展格局是在當今國際經濟新形勢和我國發展新階段下,基于我國比較優勢已從過去人口眾多轉向市場巨大的前提下提出的,是重塑我國經濟發展新格局的戰略抉擇,對于指導今后一個時期的經濟工作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

  新發展格局的提出背景

  新發展格局的提出背景是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的徐徐開啟。歷史地看,這一大變局是科技、經濟、社會、政治、軍事、國際關系等各條線索分頭發展,進而在某一個特殊時點上的交匯。在這一歷史性的大變局中,中國的快速崛起是重要的自變量,深刻地改變了世界政治經濟格局,也觸動了某些國家的敏感神經,提高了對我國的戒備和防范心理,借機發動對我國經濟、企業、網絡、經貿,甚至意識形態和制度等全方位的打壓,使我國經濟發展的外部環境明顯惡化,迫使我們必須走出一條與過去有所不同的路子。

  也要看到,開啟新發展格局是我國在新發展階段,舊的比較優勢有所減弱、新的比較優勢逐漸增強之下,轉向高質量發展的必然選擇。改革開放以來,通過中國人民的艱苦努力,同時也借助全球化的浩蕩東風,我國沿海地區充分利用國際市場需求旺盛與我國勞動力豐富的比較優勢,率先形成了原料、市場“兩頭在外”、“大進大出”的發展格局,面向世界市場生產,形成了出口替代型經濟模式。這一過程與過去幾十年國內經濟的高速發展一起,推動著我國形成新的世界工廠和制造業中心,造就了世界上最完備的產業體系,具備了龐大的制造和生產能力。

  近年來,我國人民的收入水平、生活水平不斷提高,內需市場不斷擴大,消費對于經濟增長的貢獻一年比一年高,已成為拉升經濟的重要內生力量,我國成為當今世界上最大單體市場,總量、規模、空間、縱深非常廣闊。巨大的市場不僅對其他國家有巨大吸引力,也成為新發展階段我國顯著的新型比較優勢,理所當然應當成為我國經濟發展的主要推動力。但由于過去相當多的國內企業主要面向國際市場生產、面向投資制造,所形成的生產能力盡管巨大,但與國內龐大的居民消費需求之間并不完全相符,以解決有無為主的中低端制造能力與當下居民消費需求升級之間也存在明顯差距,供給端工業制成品過剩與服務供給嚴重不足同時并存。這都表明在供需之間存在著明顯的不匹配。2015年以來我國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正是針對這個問題而提出的,新發展戰略也可以理解為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深化和發展。

  我國實施新發展格局的基礎和有利條件

  我國擁有龐大的內需市場和消費能力。近年來,我國作為超大規模經濟體的優勢越來越為各方所認識,其在世界市場上的相對價值也越發清晰。我們常用以下幾個數字說明中國這一超大規模經濟體之“大”:14億人口、9億勞動力、4億中等收入群體、1.2億各類市場主體。我國已成為消費大國,消費規模穩居全球第二位且連續四年成為經濟增長的第一拉動力。巨量的人口基數和龐大的中等收入群體是實施新發展格局、擴大內需市場、促進消費升級的堅實基礎。

  我國擁有完備的產業體系和巨大的生產能力。中國幾乎擁有現有200多個產業門類中的所有領域和行業??梢赃@樣說,當今世界上用于滿足消費者的普通消費品,沒有中國不能制造的,也沒有一個中國制造加入后價格不下來的。特別是近年來隨著我國經濟轉型升級,制造業與服務業融合的速度加快,消費者需求導向更加明顯,供給與需求之間的適配性有所增強。這為形成新發展格局奠定了基礎。

  對市場經濟的認識和理解更加深刻。通過改革開放以來的實踐,每一個中國人都親身體會到了市場經濟的優勢和好處,從上到下堅持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決心和意志都更加堅決。前不久,中共中央國務院發布《關于新時代加快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意見》,預示著一些長期以來影響市場經濟體制充分發揮作用的體制機制問題將陸續得到解決,也將為我國新發展格局創造更好的制度基礎。

  蓬勃興旺的創新勢頭。創新是經濟繁榮的根源。隨著近年來美國對我國科技企業的打壓,人們從來沒有像今天這樣痛切地認識到創新對國家力量和國家命運的極端重要性。不僅如此,在實踐層面,中國企業家的創新意識和行動已深入人心,從南到北、從西到東,到處能看見企業創新創業的熱潮。這種源于每一個個體的深層次動力,也是我們轉向新發展格局的重要因素。

  加快形成新發展格局的主要抓手

  提高供給與需求的適配性。一方面,要堅定實施擴大內需戰略,把滿足國內需求作為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另一方面,要繼續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努力使生產、分配、流通、消費更多依托國內市場,提升供給體系對國內需求的適配性,形成需求牽引供給、供給創造需求的更高水平動態平衡。

  為人盡其才、創新創業創造條件。收入是消費的基礎,新發展格局必須有巨大的中等收入群體支撐。要通過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稅制改革、提高教育水準、提高社會流動性、破除勞動力遷移障礙、促進充分就業等一系列改革,為人盡其才、創新創業創造條件。

  著力擴大內需市場。一是加快消費升級的步伐,滿足已解決“有無”、但個性化需求更加豐富的這一部分人群的新型消費需求,滿足人民群眾對更加美好生活的需求。二是促進人員的流動,提高就業的數量與質量,創造條件滿足中低收入群體的需求。三是創造居民能消費、愿消費的環境,規范市場秩序,加大消費者權益保護,加快建立全社會信用體系,為擴大內需創造更好的條件。

  促進制造業與服務業加快融合發展。要加快制造業與互聯網融合、制造業與服務業融合的步伐,全面加快數字經濟的發展。今年以來,新冠肺炎疫情為全社會的數字化應用按下了加速鍵,網絡購物、視頻會議等各類線上活動飛速發展,有望進一步提高我國數字經濟在整個經濟中的占比。數字經濟作為未來的經濟“藍?!保N藏著無限的生機與機會,目前還只顯露了冰山一角,我國在這方面已經具備世界領先優勢。

  持續擴大開放。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新發展格局決不是封閉的國內循環,而是開放的國內國際雙循環”。開放不僅拓展了對我國經濟發展至關重要的市場空間,而且還為知識傳播、技術擴散、管理外溢等創造條件,既有利于經濟繁榮,也有利于各國人民之間增進了解,促進文明交融。改革開放以來,正是因為堅持對外開放基本國策,我們實現了從封閉半封閉到全方位開放的偉大歷史轉折,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制造業第一大國、貨物貿易第一大國、商品消費第二大國、外資流入第二大國、外匯儲備第一大國。我們要盡一切努力保持與國際大市場的緊密聯系。放眼全球,只要我們堅持多邊主義、堅持正確的義利觀、堅持合作共贏,就一定能擴大“朋友圈”,廣泛增進與各國的友誼與經濟聯系。新冠肺炎疫情之后,世界將迎來新一輪的規則、秩序、權力、經濟格局的重構,宜對此預為籌謀,提前做好準備。

  繼續全面深化改革。在國際國內環境發生重大變化的當下,我們要繼續用足用好改革這個關鍵一招,推動更深層次改革,為構建新發展格局提供強大動力。今后一個時期,深化經濟體制改革要以完善產權制度和要素市場化配置為重點,實現產權有效激勵、要素自由流動、價格反應靈活、競爭公平有序、企業優勝劣汰。一是完善產權制度,平等保護公私財產,重點加強知識產權保護,在有效激勵上實現突破。大力推進法治政府和政務誠信建設。二是深化勞動力市場改革,優化調整我國人口政策,努力釋放人口潛力,加快完善社會保障制度改革,真正形成城鄉一體化、全國統一的勞動力市場。三是深入土地制度改革,推進農村集體經營性用地入市、完善農民承包地和宅基地等的流轉機制、建設城鄉統一的建設用地市場。四是深化金融改革,促進供給主體多元化。加快發展民營銀行、網商銀行、村鎮銀行、社區銀行,使金融供給主體盡快多元化。發展多層次資本市場,進一步擴大直接融資比例。研究新形勢下貨幣政策的方向與重點,努力服務于實體經濟。加快數字貨幣的研究,掌握數字世界的金融主動權。五是深化科技制度改革,牢牢抓住科技成果市場化、產業化這個“牛鼻子”,疏通科技成果轉化的“腸梗阻”,將“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與“集成創新”相結合,最終建成“創新型國家”。

  總之,“加快形成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既是對當今國際環境變化的一種應對,也是我國經濟轉型升級、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經濟進入高質量發展的內在需要,是一個適應當前新國際形勢、新發展階段、新比較優勢的重大戰略舉措,關系到我國今后一個時期經濟可持續發展和社會穩定,關系到順利開啟我國現代化建設新征程和中華民族復興偉業,政府、企業、社會各方面要共同努力,全力開創我國經濟發展新局面。

 ?。ㄗ髡撸簢鴦赵喊l展研究中心宏觀經濟研究部副部長)

責任編輯:王農媛

標簽 -
網站編輯 - 王慧
男女无遮挡猛进猛出免费观看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