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動我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科學指南

2020年09月10日 15:41:49
來源: 《紅旗文稿》2020/17 作者: 王兆斌

  《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三卷的出版,在廣大黨員干部群眾中引起了強烈反響,掀起了深入學習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新的高潮。認真學習這一重要著作,并且與第一卷、第二卷結合起來,聯系近年來經濟社會發展實踐,深感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博大精深,深感其中所蘊含的指引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發展進步的深沉力量。

  《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三卷在第九專題專門論述經濟發展,這個專題的主題是“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收錄了習近平總書記黨的十九大以來的8篇講話。其中,第一篇“長期堅持、不斷豐富發展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思想”和第二篇“我國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是從習近平總書記在2017年12月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的講話中摘錄的,均是首次公開發表,是體現總書記經濟思想十分重要的篇目。將第三卷與第一卷、第二卷有關經濟發展的篇章聯系起來研讀,不僅有助于我們厘清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思想的時代背景和發展脈絡,而且有助于我們深刻領會黨的十九大以來黨中央關于推動我國經濟高質量發展及其戰略部署的重大現實意義和深遠歷史意義。

  回顧近10年來的發展歷程,在應對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沖擊過程中,我國經濟增長出現了一個顯著變化,就是增速呈現下降趨勢。針對這一現象,當時國內悲觀情緒蔓延,國外一些人也借機唱衰中國經濟。中國經濟形勢怎么看、經濟發展出路在哪里,成為國內外關注的焦點。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思想就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新一屆黨中央在應對和引領我國經濟發展新常態、回答重大經濟理論和實踐問題中形成的。從這個意義上講,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思想是黨中央從我國發展實際出發謀劃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實踐結果,本身就蘊含著指引我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內在邏輯,因而一經產生就上升為指導發展實踐的有力思想武器。

  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思想是運用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的理性概括,是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中國化的最新理論成果,內容十分豐富。黨的十九大之后不久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首次對習近平總書記的經濟思想進行了表述和概括,即堅持加強黨對經濟工作的集中統一領導,保證我國經濟沿著正確方向發展;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強調我國發展經濟的社會主義生產目的;堅持適應把握引領經濟發展新常態,明確回答了我國經濟形勢怎么看、經濟工作怎么干;堅持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更好發揮政府作用,強調處理好政府與市場關系是經濟體制改革的關鍵;堅持適應我國經濟發展主要矛盾變化完善宏觀調控,強調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是保持我國經濟持續健康發展的治本良藥;堅持問題導向部署經濟發展新戰略,強調推進城鄉區域協調發展是推動我國經濟社會發展深刻變革的重大戰略部署;堅持正確工作策略和方法,強調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是做好經濟工作的重要方法論。在“七個堅持”中,堅持加強黨對經濟工作的集中統一領導處在核心地位,對于保證我國經濟沿著正確方向發展具有根本重要性。

  應該看到,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思想是動態發展的,是隨著實踐發展而不斷豐富的。黨的十九大以來,我國經濟形勢和發展實踐出現了新變化,習近平總書記針對變化了的經濟形勢和發展實踐作出了許多新的重要論述。比如,針對近兩年全球經濟形勢和世界發展格局的深刻變化,總書記提出“當今世界正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的重大論斷;針對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總書記對我國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作出新的理論概括;針對今年以來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沖擊,總書記提出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工作等發展思想;針對疫情沖擊和美國對華經貿摩擦加劇等疊加影響,總書記提出加快形成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等戰略部署。黨的十九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針對發展形勢變化提出的這些新論斷、新思想和新戰略,是對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思想的重大發展。

  黨的十八大以來,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我國經濟實現了由高速增長向中高速增長的平穩換擋,經濟結構持續優化,質量效益不斷提高。7年來,我國經濟年均增速達6.8%,2019年人均國內生產總值達70892元,按年均匯率折算為10276美元,突破1萬美元大關,意味著我國發展實現了新的跨越。今年以來,我國經濟盡管遭受新冠肺炎疫情等多重因素沖擊,一季度出現多年來少有的負增長,但在二季度迅速恢復正增長,國內生產總值同比增長3.2%,在世界上率先復蘇,贏得了發展主動權。實踐充分證明,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對經濟形勢的判斷是正確的,對發展思路的調整是及時的,對經濟工作的決策是有效的,對經濟工作的領導是堅強有力的,成功駕馭了我國經濟發展大局,引領我國經濟進入了高質量發展軌道。7月30日召開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明確指出,我國已進入高質量發展階段,發展具有多方面優勢和條件。這是黨中央著眼“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對我國經濟發展方位作出的新判斷,昭示了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建設邁出了堅實的一步。

  推動高質量發展是做好當前經濟工作的根本要求。但要看到,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是一個長期過程,貫穿于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建設的全過程,需要久久為功,做好打持久戰的準備。對于什么是高質量發展,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作出了明確闡述,“高質量發展,就是能夠很好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的發展,是體現新發展理念的發展,是創新成為第一動力、協調成為內生特點、綠色成為普遍形態、開放成為必由之路、共享成為根本目的的發展”。在這次會議上,總書記還從供給、需求、投入產出、分配、宏觀經濟循環五個角度描述了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基本特征,實際上是對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提出了具體要求,為檢驗各地各部門經濟工作做得好不好提供了一把尺子。

  對于如何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黨的十九大以來黨中央已作出了系統全面的戰略部署,涉及現代化經濟體系建設、創新型國家建設、城鄉區域協調發展、脫貧攻堅、鄉村振興、對外開放、經濟體制改革等各個方面。今年以來,針對疫情沖擊等新情況新問題,黨中央又作出了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構建國內國際雙循環新發展格局、多措并舉確保我國產業鏈和供應鏈安全、強化高質量發展科技支撐等新的戰略部署。當前做好經濟工作,就是要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思想為指引,堅定不移把新發展理念貫穿到發展全過程和各領域,堅持不懈把黨中央的決策部署落實到每一個發展行動,努力推動我國經濟在高質量發展軌道上穩定運行,順利實現第一個百年目標并乘勢而上開創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建設新局面。

  學習《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三卷,有助于對中美經貿摩擦問題的認識。近年來美國政府之所以把中國作為戰略對手,蓄意挑起對華經貿摩擦并極力打壓中國高科技及其產業發展,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因為中國經濟進入高質量發展階段后,表現出的以科技創新為特征的強大綜合國力讓美國政府和美國一些人感受到了來自中國的巨大壓力,認為中國發展對美國的傳統優勢和霸權地位形成了實質性威脅和挑戰。

  面對對華打壓,習近平總書記仍在各種場合反復強調,“中國開放的大門不會關閉,只會越開越大”,“中國推動更高水平開放的腳步不會停滯”。

  歷史大勢不可違也不可擋。面對任何風險挑戰,只要我們保持戰略定力,堅持高質量發展不動搖,堅持改革開放不動搖,始終站在歷史正確的一邊,一心一意辦好自己的事情,就一定能贏得最后的勝利。

 ?。ㄗ髡撸呵笫请s志社經濟編輯部副主任)

  責任編輯:劉玉成

標簽 -
網站編輯 - 張芯蕊
男女无遮挡猛进猛出免费观看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