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偉大奮斗精神引領新時代征程

2020年08月24日 16:34:36
來源: 《紅旗文稿》2020/16 作者: 張 彥

  中國人民是具有偉大奮斗精神的人民。中華民族的偉大奮斗精神是歷史與實踐的結合、具體與抽象的結合,是時代之號角、人民之呼聲。新時代,我們黨要團結帶領廣大人民應對重大挑戰、抵御重大風險、克服重大阻力、解決重大矛盾,必須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實踐中繼續弘揚偉大奮斗精神,大力倡導砥礪奮進、自強不息、擔當作為的奮斗品質。

  偉大奮斗精神的顯著特征

  偉大奮斗精神與偉大創造精神、偉大團結精神、偉大夢想精神相統一。習近平總書記用偉大創造精神、偉大奮斗精神、偉大團結精神、偉大夢想精神闡釋新時代偉大民族精神的實質內核,對中國人民的精神特質與價值稟賦進行了高度凝練,指出偉大民族精神是中國人民在長期奮斗中培育、繼承和發展起來的。奮斗構成偉大創造精神、偉大團結精神與偉大夢想精神的動力之源與精神基質。偉大創造精神激發奮斗活力,內蘊敢為人先、求新求變的創新奮斗觀;偉大團結精神表征奮斗方式,彰顯“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的團結奮斗觀;偉大夢想精神昭示奮斗目標,承載逐夢復興、為夢發聲的高階奮斗觀。把握四者的內在統一性,對新時代偉大民族精神的整體培育與全面弘揚具有重要意義。

  偉大奮斗精神是歷史性與時代性的統一。偉大奮斗精神有著深厚的歷史淵源,古有精衛填海矢志不渝奮斗不止、愚公移山持之以恒代代努力,今有紅船精神、井岡山精神、長征精神、鐵人精神、載人航天精神等作為中國人民精神譜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共同匯聚成中國人民接續奮斗的優良傳統。同時,奮斗精神也具有鮮明的時代特色,新時代奮斗精神基于新的歷史方位,貫穿于偉大斗爭、偉大工程、偉大事業與偉大夢想的全過程。但這并不意味著奮斗精神歷史性與時代性的斷裂。偉大奮斗精神由一代又一代人的犧牲、拼搏、創造融匯而成,它承繼于前人的浴血奮戰,彰顯于今人的賡續接力,迸發于后人的加速沖刺,延續著中華民族奮斗不止的精神血脈和文化基因。中國人民的持續奮斗是中華文明歷經百折磨難仍綿延不絕的重要根源和根本動力。

  偉大奮斗精神是引領性與內生性的統一。一方面,偉大奮斗精神外化于人,通過對人的思想觀念與態度行為加以引導,進而使人具有堅韌頑強、百折不撓的奮斗品格。偉大奮斗精神引領中國人民在物質匱乏年代咬緊牙關、自力更生、艱苦奮斗,又引領中國人民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中國社會發展煥發新面貌的當下保持堅定立場與奮斗本色,不妄自菲薄,也不驕傲自大。另一方面,偉大奮斗精神內生于心,最終靠的是廣大人民自發自覺的內在力量。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中國人民自古就明白,世界上沒有坐享其成的好事,要幸福就要奮斗?!泵篮蒙钚枰棵總€人的創造。當前,脫貧攻堅進入收官階段,全面脫貧需要國家政策的大力扶持,更需要廣大群眾自身的不懈奮斗,需要繼續發揚自力更生、艱苦奮斗、勤勞致富精神。歷史與實踐證明,廣大中國人民是能夠提出奮斗目標并通過不斷努力將其實現的,這是對偉大奮斗精神內生性的最有力證明。

  弘揚偉大奮斗精神是時代和國情的要求

  當今世界處于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正經歷大發展大變革大調整。以偉大奮斗精神引領中國在大變局中積極作為、敢于擔當,具有時代必然性。偉大奮斗精神既是當前抓住機遇的要求,也是應對挑戰的要求。偉大奮斗精神作為一種強大精神動力,能為我國抓住新一輪科技革命、經濟全球化、世界多極化的深入發展等戰略機遇,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提供支撐,也能為我國應對大變局下的治理挑戰、處理網絡安全等非傳統安全問題、積極為全球治理提供中國方案保駕護航。

  我國正處于全面建設美好生活的新起點新征程,但也面臨不少困難與挑戰,如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一些突出問題尚未解決,發展質量和效益還不高等。新時代的偉大奮斗精神是適應我國社會主要矛盾變化、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向往的精神支柱,是化解城鄉、區域、代際發展的不平衡,滿足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期待的精神密碼。奮斗精神促進發展由單向度向多維度、由片面式向整體式充分延展,解放發展動能,滿足人民群眾在民主、法治、公平、正義、安全、環境等方面的多元需要。奮斗精神推動發展由數量評價向質量提升的創造性轉化,釋放發展潛力,滿足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高品質追求。

  我國正處于“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的歷史交匯期。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確保現行標準下農村貧困人口全部脫貧、貧困縣全部摘帽、解決區域性整體貧困問題,是新時代反貧困的硬任務、死命令、大決心。這需要以艱苦奮斗為基點,以同舟共濟作支撐,以保障脫貧攻堅全面勝利。當然,“脫貧摘帽不是終點,而是新生活、新奮斗的起點”。唯有牢固樹立持續而又不失創新的奮斗理念,才能創造新時代鄉村振興事業的新奇跡。從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到基本實現現代化,再到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是新時代中國共產黨對“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的戰略安排。新征程中,必須繼續弘揚偉大奮斗精神,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不斷發展。

  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作為今年重大的公共衛生突發事件,涉及人與自然、人與社會、人與自我等多種矛盾關系。疫情的特殊境遇會解構原有社會的價值排序,重組應急狀態下的人們的精神狀態和價值序位。這種序位因為即時性、境遇化而內含更多的緊張與困境。疫情防控不僅是對我國國家治理體系與治理能力的一次大考,也是對中國人民奮斗精神的一次大考。以偉大奮斗精神凝聚全民之力筑牢阻擊疫情的銅墻鐵壁,推動更具韌性的經濟、社會與生態復蘇,使中國巨輪轉危為機、行穩致遠,具有現實緊迫性。

  新時代要大力弘揚偉大奮斗精神

  要堅持人民至上,自覺保障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與一切損害人民利益的行為作斗爭,加強奮斗精神的人民主體性。人民群眾的歷史創造性與實踐性是人民主體性的內在根源。新時代,人民群眾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凝聚偉大奮斗精神的主體力量。奮斗精神的人民主體性隱喻著基本的實踐進路:首先,堅定人民主體性的政治立場,秉持與人民群眾同呼吸、共命運的理念,明確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的工作方法,是“為人民奮斗”的價值起點;其次,對脫離群眾的不正之風展開批判,旗幟鮮明地反對損害人民利益的“四風”問題,是“為人民奮斗”的邏輯中心點;再次,不斷增進人民福祉,解決人民群眾在醫療、教育、就業、住房、社會保障等方面的重大關切,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是“為人民奮斗”的內在指向。

  要自覺防范各種風險,與政治、經濟、文化、社會與生態領域的一切困難作堅決斗爭。在現代化和經濟全球化背景下,社會復雜性愈加凸顯,政治、經濟、文化、社會與生態系統的任何一個要素出現偏差,都容易導致全局性風險,加重不確定性與脆弱性,這是對風險漣漪效應的本質揭示。由此導致的必然結果是,每個人都成為風險的承載者。基于此,各級黨委、政府、企業、社區、公民個體等要團結一致直面問題,共同奮斗攻堅克難,以建設社會治理共同體為契機,提升防范風險、發現風險與治理風險的共同體力量。當然,多元治理主體不僅要通過共享信息、共謀出路、共同行動的方式抵御各類風險沖擊,而且要超越對風險的單一忽視或敵視態度,積極創造化風險為機遇的可能性,在風險疊加的壓力下逆勢生長,以奮斗之精神、奮斗之力量與風險困難作斗爭。

  要堅持“愛奮斗”“敢奮斗”“能奮斗”“在奮斗”的有機結合。其一,樹立奮斗幸福觀,激發“愛奮斗”的內生動力。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幸福都是奮斗出來的”,“奮斗本身就是一種幸?!?。我們應在堅信奮斗與幸福互相證成的基礎上,將奮斗精神內化于心,孕育“愛奮斗”的真切情感,把被動式、偽裝式奮斗轉化為主動式、自由自覺的奮斗。其二,涵養“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奮斗品格,保持“敢奮斗”的堅定姿態。面對困難與恐懼,我們要做到不回避、不躲閃、不怯懦,迎難而上、果斷決策、敢于擔當,以勇敢堅韌的斗爭推進現實生活向可能生活的不斷超越。其三,提升奮斗本領,厚積“能奮斗”的自信與底氣。扎實過硬的本領是實現奮斗目標、詮釋奮斗何以可能的邏輯前提。扎實過硬的本領要求我們不斷增強各類能力,以“奮斗在我”的主人翁精神,善于學習、勤于實踐、敢于創新、勇于克難,戰勝前進道路上各種艱難險阻。其四,注重日常實干,孕育“在奮斗”的現實力量。奮斗只有進行時而沒有完成時,這是關涉國家、社會與個人的永恒主題。在日常的學習、生活與工作中,我們要保持奮斗不中斷、拼搏不停歇、挑戰不止步的持續奮斗狀態,實現奮斗面貌、奮斗精神與奮斗行為的常態化銜接。

  要自覺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與一切不良思潮作斗爭,加強奮斗精神對廣大人民群眾的引領性和主導性。我們黨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領偉大奮斗精神,為廣大人民群眾提供價值引領與行為遵循,使偉大奮斗精神融入到人民群眾生活的方方面面。要在與各種不良思潮作堅決徹底的斗爭過程中,廓清偉大奮斗精神的歷史、現實與價值基礎,闡發偉大奮斗精神的新時代內涵,引領廣大人民群眾自主自覺地認同、踐行并不斷豐富奮斗精神。

  (作者:浙江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副院長、教授)

責任編輯:陳金霞

標簽 -
網站編輯 - 王慧
男女无遮挡猛进猛出免费观看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