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要“培育具有全球競爭力的世界一流企業”。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國有企業是壯大國家綜合實力、保障人民共同利益的重要力量,必須理直氣壯做強做優做大。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的特殊歷史階段,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將培育世界一流企業納入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發展藍圖,具有重大戰略和歷史意義。
培育世界一流企業、打造強國重企,是中國企業必須思考的時代發展命題和必須扛起的國家責任
培育建設具有全球競爭力的世界一流企業,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戰略舉措和興國之舉,是催動中國企業實現新的整體發展蝶變、加快做強做優做大的動力機制和興企良方,是中國以世界大國、企業強國的身份定位擔當更大國際責任的基礎支撐和實踐載體。
從維護國家安全的需要看,世界一流企業和強國重企是打造軍工強國、航天強國、網絡強國、能源強國、海洋強國和生態強國的主力軍,是維護國家利益、保障國家安全、鞏固國家地位的有力支撐,是中國回應任何挑釁和挑戰的底氣和自信。
從推動國家發展進步的視角看,進入新時代的中國需要通過建設一批世界一流企業和強國重企,推動國家整體實現高質量發展,作為實現推動產業升級、掌握關鍵核心技術、破解受制于人的發展困局、化解轉型風險的重要路徑,是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實踐。
從中國走近世界舞臺中央、實現大國崛起的全球視角看,中國提出的“一帶一路”“人類命運共同體”等倡議、理念和主張,在國際社會承擔應有的擔當和道義,維護世界多極化、發展經濟全球化的使命和責任,需要一批世界一流企業和強國重企作為載體去傳遞、推動、實施,讓強大的中國得到全世界的認可、接受、尊重和歡迎。
中外歷史反復證明,國家強則企業強,企業興則國家興,重企能夠強國,重企必將強國
在經濟全球化、貿易自由化的時代,各個國家企業的數量、規模和核心競爭力,特別是擁有世界一流企業的多寡,已經同人口、疆域、軍事、科技、文化等要素共同構成了衡量大國綜合國力的重要指標,在國家經濟、社會、科技和政治中扮演著不可替代的重要角色。
在英國、美國、德國、日本等經濟強國漸次崛起的發展歷程中,一批企業在國家的重視培育和自身的努力奮斗下,成長為各自行業領域的世界一流企業,為國家拓展發展空間、延長發展時間做出了不可替代的重要貢獻。
建設、打造一批世界一流企業和強國重企是所有國家求富圖強的必經之路;發展、提高世界一流企業的全球競爭力成為國家持續強盛的重要標志;培育、駕馭更多的世界一流企業,使其基業長青、服務國家、貢獻社會、造福世界成為所有大國和強國都必須求索實踐的重大發展命題。
中國企業從誕生起就承擔著比西方企業更多的國家使命和民族責任,是推動國家崛起強大的重要力量
中國企業在百年奮斗歷程中創造書寫了實業救國、實業建國、實業立國和企業興國、企業富國、企業強國的歷史性貢獻。它的曲折發展軌跡、不凡奮斗歷程、強大內生發展動力、集體理性自覺和超群的組織動員能力、生產制造能力和超大規模實力,決定了中國企業是中國國家力量和國家影響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中國崛起強大和中華民族走向復興的強大支撐,是世界經濟繁榮發展的重要引擎。
美國《財富》雜志今年發布的最新的世界500強排行榜,中國大陸(含香港)公司數量達到124家,超過美國(121家)。加上臺灣地區企業,中國共有133家公司上榜。對中國企業而言,這是具有重大歷史性意義的里程碑和標志性事件,中國入圍世界500強企業數量與美國旗鼓相當,這是中國改革開放的偉大成就,也是中國企業自強不息、堅持做大做強,實現跨越式發展的重要標志。
中國已經成為名副其實的世界企業大國,根據第四次全國經濟普查的數據顯示,截至2018年末,中國企業法人單位已經超過1800萬家,是改革開放前的44倍,是新中國成立前的214倍,平均每78人就擁有一家企業法人單位,并且以每天2萬家新注冊企業的速度快速增長。中國企業不僅實現了數量和體量上的全球領先,更構建起了覆蓋全球的產業鏈、供應鏈和價值鏈網絡,成為連接世界的關鍵“樞紐”和影響世界政治經濟格局的重要自變量。
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中國企業必須肩負起更加重大的歷史使命,堅定建設世界一流企業,打造強國重企的決心和信心,加快新的發展蝶變步伐,捍衛國家利益,維護世界多極化和經濟全球化來之不易的發展成果,以企業的整體發展壯大成就國家的崛起強大和民族的偉大復興。
國有企業肩負著引領中國企業共同建設重企強國的重大使命,也肩負著現代企業制度中國化創新的探索責任
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國有企業黨的建設工作會議上明確提出國有企業必須具備“六種力量”。國有企業作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重要物質基礎和政治基礎,不僅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的“頂梁柱”、維護國家經濟安全的“壓艙石”和國民經濟繁榮發展的“推進器”,更是凝聚中國企業整體合力的“集結號”,國有企業擁有與生俱來的紅色基因、國家基因和民族基因,是社會主義制度集中力量辦大事優越性的成果,承載著國家重大使命而誕生組建,在重大關鍵行業的產業鏈、價值鏈和供應鏈上具備天然的主導地位和引領優勢,決定了國有企業必須成為引領中國企業共同發展壯大的“領頭雁”,成為打造世界一流企業、實現重企強國的骨干中堅。
探索創新具有中國特色的現代企業制度是中國企業建設世界一流企業、打造強國重企、實現二次發展蝶變的制度保障。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堅持黨對國有企業的領導是重大政治原則,必須一以貫之;建立現代企業制度是國有企業改革的方向,也必須一以貫之。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講話,深刻闡明了國有企業建立現代企業制度與堅持黨的領導之間的緊密聯系,同時也是現代企業制度與中國國情的一次深度結合,國有企業有責任去探索和實踐這一重大制度創新。
中國特色現代企業制度的本質與核心是堅持黨的領導,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同時能充分借鑒學習吸收世界各國現代企業治理模式的有益經驗。創新實踐符合中國國情的中國特色現代企業制度,關鍵在于把加強黨的領導同建立現代企業制度有機結合起來,創新實踐“兩個一以貫之”,把黨的領導融入企業治理各環節,把企業黨組織內嵌到企業治理結構之中,把黨的建設深度融入到企業的中心工作。打造符合中國國情和發展需要的中國特色現代企業制度, 這是一項史無前例的重大制度創新,也是中國為現代企業制度創新發展做出的一項重大歷史性貢獻。
中國企業需要以建設世界一流企業和強國重企為目標和路徑,加快推動實現二次發展蝶變
自1872年第一家參照現代企業制度成立的輪船招商局成立算起,中國企業懷揣“強國重企”的理想,在內憂外患、貧窮落后的舊中國萌芽,在一窮二白、百廢待興的新中國重生,在改革開放、追趕世界的春潮里發展壯大,完成了從無到有、從少到多、從弱到強、從落后到趕超、從“只有行政化的工廠、沒有市場化的企業”到企業數量全球最多,從量變到質變的跨越式發展,在中國走近世界舞臺中央的新時代實現了第一次整體發展蝶變。
建設一批世界一流企業、打造更多強國重企,既是中國企業義不容辭的使命擔當,也是中國企業二次發展蝶變的重要使命和目標。從大到強是所有現代企業的內在本能和發展需要,中國企業在整體上實現了“從無到有、從少到多、從小到大”的跨越發展,但還沒有實現整體上的強,仍然存在一系列短板弱項,在一些關鍵領域還受制于人、依賴于人,存在卡脖子的風險,與西方世界一流企業在核心競爭力、發展質量、發展方式和結構布局方面還存在較大差距。2018年以來,持續一年多的中美貿易摩擦給中國企業以極大的警醒,中國企業僅單純依靠規模和體量并不足以震懾對手、維護國家權益,必須通過建設一批在各個行業掌握關鍵核心技術、具備核心能力的強國重企,通過推動二次整體發展蝶變進行系統性的補齊短板、提升弱項。
美國的貿易保護主義給經濟全球化的可持續發展帶來了極大不確定性,經濟全球化將面臨深刻變化和重大調整,將倒逼中國企業加快推動完成二次發展蝶變。2020年初蔓延全球的新冠肺炎疫情給世界各國經濟帶來了巨大沖擊,經濟全球化正在經歷自第二次世界大戰以來最嚴重的一次“脫鉤”“脫鏈”的極限壓力測試。中國在世界政治經濟體系中正擔當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只有在與全球企業的合作競爭中加快培育世界一流企業,完成從大到強大的蛻變,才能真正提升中國企業的國際影響力和國際競爭力,在全球產業體系中享有一席之地。
?。ㄗ髡撸菏龑萌珖f常委,中國長江三峽集團公司原黨組書記、董事長)
責任編輯:劉玉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