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強烈使命感緊迫感把國防和軍隊現代化推向前進

2020年08月24日 16:34:36
來源: 《紅旗文稿》2020/16 作者: 習近平強軍思想研究中心

  習主席在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二次集體學習時的重要講話中指出,“強國必須強軍,軍強才能國安”,進一步明確了國防和軍隊建設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全局中的重要地位。貫徹落實習主席重要講話,我們一定要站在勠力強國強軍的政治和戰略高度統一思想行動,以時不我待的使命感緊迫感,奮力把國防和軍隊現代化推向前進。

  深刻理解國防和軍隊現代化必須同國家現代化進程相一致

  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是我們黨既定的戰略目標,也是一個全局性系統性工程。沒有一個鞏固國防,沒有一支強大軍隊,強國夢就難以真正實現。只有國防和軍隊現代化進程同國家現代化進程相適應,軍事能力同國家戰略需求相適應,才能為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提供堅強保障。

  這是近代中國落后挨打的慘痛歷史教訓。國家大柄,莫重于兵。國防和軍隊建設是關系國家安危、民族存亡的根本大事。中國從鴉片戰爭以來,遭受了世界上幾乎所有帝國主義國家的侵略,被迫簽訂了近千個不平等條約。到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時,中國喪失國土170多萬平方公里,戰爭賠款約14億兩白銀。面對列強入侵,國防和軍隊落后成為近代中國被動挨打的重要原因。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新中國成立后,我國建立起強大國防,使侵略者再也不敢踏上我們的國土,有力地維護了國家的領土和主權完整,為經濟建設和人民和平勞動提供了可靠的安全保障?;赝麣v史,建設鞏固國防和強大軍隊,成為鴉片戰爭以來一代又一代中國人的強烈愿望。

  這是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內在要求。新中國成立以來,經過全黨全軍和全國人民共同奮斗,國防與軍隊建設取得了舉世矚目的輝煌成就。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著眼于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圍繞實現黨在新時代的強軍目標,提出一系列重大方針原則,作出一系列重大決策部署,推進一系列重大工作,開創了強軍事業新局面,開啟了基本實現國防和軍隊現代化、進而把我軍建成世界一流軍隊的新征程。事實表明:今日長城更巍峨!只有堅定不移地推進國防和軍隊現代化,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才有堅強安全保障。

  這是新時代新形勢的迫切需要。今日中國,正處在世界大變局、國家大發展、軍事大競爭的重要時段,正處在科技革命、產業革命、軍事革命加速發展的重要時段,正處在安全形勢極為復雜、崛起位勢極為關鍵、斗爭態勢極為尖銳的重要時段。隨著中華民族復興圖強的步伐加快,美國等西方國家千方百計對我進行圍堵遏制,我國由大向強、將強未強,國家安全進入新一輪高風險期。筑牢民族復興“壓艙石”,突破國家“安全困境”,必須擁有強大國防實力和強大軍事能力。但要清醒看到,長期以來國防和軍隊建設“兩個能力不夠”“兩個差距很大”等問題,依然很現實地擺在面前。以強軍支撐強國,同國家現代化進程相適應,國家現代化發展到哪一步,國防和軍隊現代化就必須跟進到哪一步。新時代國防和軍隊建設必須增強緊迫性,真正來一個大的加強、實現跨越式發展,才能避免和防止國防實力成為國家安全的“阿喀琉斯之踵”。

  準確把握新時代新征程國防和軍隊現代化的目標任務

  黨的十九大繪就了全面建成世界一流軍隊的總目標和路線圖。隨著2020年目標任務的完成,國防和軍隊現代化將再一次站上新的歷史起點,接續實施“三步走”發展戰略第二步。走好這一步,對于國防和軍隊現代化意義十分重大。

  抓住“四個現代化”這個關鍵。全面推進軍事理論現代化、軍隊組織形態現代化、軍事人員現代化、武器裝備現代化是一個科學的體系,其中,軍事理論現代化是先導,只有構建具有我軍特色、符合現代戰爭規律的先進作戰理論體系,才能為國防和軍隊現代化建設提供先進的軍事理論支撐;組織形態現代化是保證,只有構建形成科學高效的體制機制和力量結構體系,才能為國防和軍隊現代化建設提供科學的體制支撐;軍事人員現代化是核心,只有擁有高素質新型軍事人才隊伍特別是聯合作戰人才隊伍,才能為國防和軍隊現代化建設提供堅強的人才支撐;武器裝備現代化是重點,只有加快構建適應信息化戰爭和履行使命任務要求的武器裝備體系,才能為實現軍隊現代化提供強大的物質支撐。這“四個現代化”深刻揭示國防和軍隊現代化建設的客觀規律,明確了基本實現國防和軍隊現代化的主要標志,立起了國防和軍隊建設工作的大方向,是實現國防和軍隊現代化第二步戰略的目標引領。

  以構建“八個體系”為戰略重點。國防和軍隊現代化是一個系統工程,堅持重點突破,才能帶動整體提升。構建聯合作戰指揮體系,打造堅強高效的戰區聯合作戰指揮機構,打通聯合作戰全系統全流程指揮鏈路,帶動全軍聯合作戰能力提升。構建新型軍事管理體系,完善科學的戰略管理鏈路,提高軍事系統運行效率和我軍建設質量效益。構建現代軍事力量體系,統籌各方向各領域建設,統籌作戰力量、支援保障力量建設,推動我軍力量體系整體提升。構建新型軍事訓練體系,堅持以訓促建、訓用結合,提高實戰化訓練水平。構建新型軍事人才體系,堅持人才強軍,貫徹新時代軍事教育方針,實施人才戰略工程,推動人才建設水平整體躍升。構建國防科技創新體系,加快發展高新技術武器裝備,提高武器裝備質量和體系結構科學化水平。構建現代軍事政策制度體系,對政策制度進行系統謀劃、前瞻設計、整體重塑,營造約束有力、激勵有效的制度環境。構建軍民融合發展體系,逐步實現國家各領域戰略布局一體融合、戰略資源一體整合、戰略力量一體運用。這“八個體系”,明確了國防和軍隊現代化的任務指向,是新時代國防和軍隊建設的工作抓手。

  推進機械化信息化智能化融合發展。當前,我軍正處在機械化、信息化、智能化復合發展的關鍵時期,認清“三化”基本內涵、厘清相互關系,對于實現國防和軍隊現代化的科學布局、路徑優化至關重要。應看到,機械化為信息化智能化提供物理載體,在基本實現機械化之時,并不意味著往后軍隊建設就沒有機械化任務了;信息化不是機械化的終結,信息化過程中還有一定的機械化;智能化也不是機械化信息化的終結,智能化過程中還有一定的機械化信息化。立足于新時代新起點推進“三化”融合發展,必須充分發揮人工智能的滲透賦能作用,以機械化信息化支撐智能化,以智能化牽引機械化信息化,加快突破關鍵核心技術,加快發展戰略性、前沿性、顛覆性技術,加快實施國防科技和武器裝備重大戰略工程,切實把現代化命脈掌握在自己手中。

  緊緊扭住能打勝仗加快提高國防和軍隊現代化水平

  習主席深刻指出:“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加速演進,新冠肺炎疫情對國際格局產生深刻影響,我國安全形勢不確定性不穩定性增大。”抓緊推進國防和軍隊現代化,最終要以能打仗、打勝仗為實踐檢驗和根本指向。

  牢固樹立戰斗力這個根本的標準。戰場打不贏,一切等于零。伴隨當前我國經濟社會進入高質量發展時代,順應提高國防和軍隊現代化建設質量的時代要求,更加牢固樹立戰斗力這個唯一的根本的標準,這是現代化建設成效的根本依據。新形勢下,加快推進國防和軍隊現代化,必須貫徹以戰領建、抓建為戰原則,著力把戰斗力標準落實到國防建設各系統,落實到軍事、政治、后勤、裝備、訓練、管理、教學、科研等軍隊工作各方面。要充分發揮戰斗力標準的導航定向作用,根據戰斗力標準確定發展思路、謀劃各項工作、配置力量投入、檢驗工作成效,統領國防和軍隊現代化建設。

  全力解決備戰打仗面臨的突出矛盾和問題。全軍部隊必須切實緊張起來,強化隨時準備打仗意識,始終保持高度戒備態勢,持續對“和平積習”挖根除弊。研戰知戰方能勝戰,要拿出甘當小學生的態度,大興作戰問題研究之風,切實把現代戰爭制勝機理搞清楚,把未來“打什么仗、怎么打仗”源頭性問題弄明白。要圍繞加強聯合作戰指揮體系和能力建設,采取超常措施、加大工作力度,進一步深化國防和軍隊改革,推動體制機制“二次創新”,通過清淤點、通堵點、解難點,抓緊破解作戰指揮運行機制、人才、手段、理論、法規制度等方面存在的突出問題。現代化離不開革命化,要進一步強化理論武裝,深化政治整訓,堅持和完善黨對軍隊絕對領導,落實軍委主席負責制,確保部隊絕對忠誠、絕對純潔、絕對可靠,堅決聽從黨中央、中央軍委和習主席指揮。

  顯著提升履行新時代軍隊使命任務的實際能力。加快推進國防和軍隊現代化,要在大幅提升軍隊履行 “四個戰略支撐”的能力上下功夫。要注重把深化實戰化軍事演訓作為磨刀石,按照真、難、嚴、實要求,突出實戰實訓、聯戰聯訓,持續興起練兵備戰熱潮,鍛造部隊召之即來、來之能戰、戰之必勝的過硬本領。要深入貫徹新時代軍事戰略方針,扎實做好各方向各領域軍事斗爭準備,推動構建中國特色現代作戰體系,不斷提高基于信息體系的聯合作戰能力、全域作戰能力。要密切跟蹤、科學研判“后疫情時代”國際戰略格局和國家安全形勢,增強憂患意識、底線意識,高度警惕現實存在的戰爭風險,做好關鍵時刻斷然出手、敢于亮劍的充分準備,確保堅決維護國家主權、安全和發展利益。

(執筆:周俊杰、范晶)

責任編輯:李涇一

標簽 -
網站編輯 - 王慧
男女无遮挡猛进猛出免费观看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