構筑信仰之基、文化之魂、力量之源

2020年07月21日 14:29:59
來源: 《紅旗文稿》2020/14 作者: 馬明偉

  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提出建立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制度,是思想建黨、制度治黨的長遠之計,是為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筑基鑄魂聚力的戰略之舉。我們要深入學習習近平總書記關于“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的一系列重要指示精神,增強以初心使命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思想自覺和行動自覺。

  建立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制度旨在立根固本,筑牢“中國之制”的信仰之基

  習近平總書記賦予初心使命以時代內涵,指出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是中國共產黨人的初心和使命,強調理想信念是共產黨人的政治靈魂,是共產黨人初心的本質要求。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就是要為黨和國家立心立命,使廣大黨員干部真正樹牢共產主義和社會主義的信仰信念、奮斗目標,喚起對理想信仰的虔誠執著,激發起使命擔當的思想自覺。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要解決的是信仰信念迷失等“思想根子”問題,建立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制度則以制度的剛性立根固本,解決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發展方向和終極目標問題。

  習近平總書記旗幟鮮明地為國家制度“立心”定向,指出:“我們治國理政的本根,就是中國共產黨領導和社會主義制度。我們思想上必須十分明確,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絕不是西方化、資本主義化!” 面對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我們要以更開闊視野把握建立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制度的重大意義,進一步強化全黨的自我認同和使命自覺,回答好“我是誰、為了誰”的 “時代之問”。我們要深刻認識“中國之制”是在改革開放40多年、新中國成立70多年、黨領導人民進行偉大社會革命近百年的持續探索中得來的,是在近代中華民族由衰到盛180年的歷史進程、世界社會主義500年波瀾壯闊的發展歷程、中華文明5000年傳承中發展而來的,既要從馬克思主義“為人類求解放”的偉大理想、世界社會主義運動尋根黨的初心使命來源,也要從“天下為公”“世界大同”的5000年中華文明尋根黨的初心使命的源頭活水。要從毛澤東同志建設共產主義“大同”社會的理想、鄧小平同志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小康”奮斗目標,習近平總書記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的使命擔當中,從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高度領悟黨的初心使命的深刻內涵,把握共產主義理想的中國氣派、中國特色及中華文明本色,賦予共產黨人政治信仰、科學信念以深厚的中華文明底蘊,促進黨員干部對理想信仰的虔誠執著、人民對“中國之制”的內在擁護。

  建立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制度重在黨性教育,構建“中國之治”文化之魂

  種樹者必培其根,種德者必養其心。新形勢下,建立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制度重在黨性教育,構建“中國之治”的文化之魂。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黨性教育是共產黨人修身養性的必修課”。這一重要論斷,從更深層次上實現了黨的建設與中華傳統文化的鏈接交匯、融會貫通。認真總結我們黨革命時期進行黨性教育的成功經驗,深入借鑒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革命文化、社會主義先進文化資源,對于提高黨性教育水平與成效,建設共產黨人安身立命的精神家園,培養造就新時代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人民幸福不懈奮斗的優秀共產黨員具有重要意義。

  以“心性”涵養黨性,厚植共產主義信仰。積極發掘“天人合一”、“內圣外王”、“致良知”、“知行合一”的傳統文化的內在價值,賦予其時代內涵及黨性修養的特色,拓展和提升黨性修養的精神境界。特別要厚植馬克思主義信仰、共產主義理想,打牢共產黨人政治信仰的人文基礎,使黨性扎根于更深厚的心性沃土,實現黨性教育外在灌輸、內在認同、心靈覺悟的統一,從根本上解決對共產主義理論真懂真信的問題,有效解決黨性教育入腦入心的問題。

  重拾“為天地立心”的精神氣魄,升華政治覺悟。充分汲取傳統士大夫自強不息、心系家國、憂樂天下、崇德向善、道義擔當的文化精神和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氣節,弘揚革命時期共產黨人胸懷遠大理想、為人類解放、民族救亡、人民幸福而犧牲奮斗的革命情懷和英雄氣概,培養造就“不忘初心”、“為天地立心”、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新時代共產黨人。要提高黨員、干部的黨性覺悟,升華階級覺悟和政治覺悟,體現先進性和純潔性,正確對待公與私、義與利、得與失、苦與樂關系,自覺抵制市場交換原則、物質利益原則和權力名利對黨性的侵蝕。

  重建文化認同,促進共產黨人精神家園建設。明晰優秀文化傳統與價值的跨時代性、現實可資借鑒性,提高黨員干部的人文素養和文化情懷。架起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與紅色革命文化、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溝通融合的橋梁,促進共產黨人精神家園建設。進一步推進馬克思主義大眾化,使理論武裝扎根黨員干部心中,黨性教育融入日常生活中。正確處理好黨性中革命性、斗爭性與包容性、和諧性的關系。既要發揚斗爭精神在處理黨和國家大是大非問題、破解改革發展難題等方面的積極作用,敢于斗爭、敢于勝利,又要注重和諧包容、從容中道、講仁愛、尚和合、求大同等意志品質精神的培養,涵靜氣、煉定力,促進黨員、干部身心和諧、情趣健康、境界超越。

  堅持黨性與人民性相統一,夯實黨性的基礎。處理好黨性與人民性的關系,強化黨性原則,把握正確政治方向,站穩政治立場,提高政治覺悟,堅持以黨的旗幟為旗幟,以黨的意志為意志,切實增強政治意識、大局意識、核心意識、看齊意識,同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自覺維護黨的團結和集中統一。同時,恪守人民性不動搖,堅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理念,把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作為出發點和落腳點, 始終把人民群眾放在心中最高位置,以人民心為心,以人民憂樂為憂樂、人民甘苦為甘苦,實現黨性與人民性的統一。弘揚正直、誠實、善良、忠厚、仁義、廉恥等基本的人性品質,突出黨性的人品特性,黨員的好人特征,引導黨員、干部向上向善,發揮道德表率作用,真正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領導干部要有人格魅力,要以德修身、以德立威、以德服眾,高級干部要成為道德楷模的要求。

  建立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制度志在以“治心”引領“治事”,全方位提升黨員干部治理能力

  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決定》對提高黨員干部的制度執行力、治理能力有明確要求,并把提高治理能力作為新時代干部隊伍建設的重大任務。我們要處理好知與行、理論武裝與推進工作的關系,加強思想淬煉、政治歷練、實踐鍛煉、專業訓練,全面提升黨員干部的治理能力,凝聚推進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強大精神力量。

  以“治心”引領“治事”,全方位提升黨員干部治理能力現代化水平。“修其心治其身,而后可以為政于天下”。為政之道,修身為本,我們要加強黨性修養,不斷提升境界和格局。 “大其心,容天下之物”,自覺以治心為治事賦能,以治心統領治事,提升治理能力。練就“泰山崩于前而色不變,麋鹿興于左而目不瞬”的戰略定力,不為誘惑所困、不為瑣事所煩、不被情緒所擾,各種利欲面前“不動心”,培養強大內心,堅定從容,敢戰能勝,真正做到“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歷事才能練心。把干部放到重大斗爭一線真刀真槍磨礪,強弱項、補短板,經風雨、見世面、壯筋骨,在艱難困苦和磨難中鍛煉成長。黨員干部要強化制度和法治意識,增強按制度辦事、依法辦事的自覺,帶頭維護制度和法律的權威,提高運用制度干事創業能力,做制度和法律執行的表率,善于把制度優勢轉化為治理效能,實現德治與法治、依規治黨與依法治國相統一。

  建立健全科學有效、務實管用的“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制度圖譜。探索建立促進黨員干部對理想信仰虔誠執著、至信深厚的制度,推進理想信念教育常態化,引導黨員干部忠誠馬克思主義,掌握馬克思主義看家本領,學懂弄通做實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最新成果,深刻領悟共產主義與傳統大同理想的內在契合性,以文化自信堅定理想信念。探索建立推動黨的創新理論學習走深走心走實制度,用好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領袖成長地、思想萌生地現場體驗教學“兩本教材”,貫通革命文化、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社會主義先進文化“三個文化”,全方位引導黨員干部增強對黨的創新理論的政治認同、文化認同、情感認同。創新理論武裝的方式方法,努力實現外在灌輸與內在覺悟的統一,達到入腦入心、刻骨銘心。探索建立涵養人民情懷、對群眾念茲在茲的制度,樹立人民是真正英雄的唯物史觀,將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涵養對人民的情感。認真踐行黨的群眾路線,心里時刻裝著群眾,把群眾當親人,與群眾心連心,念茲在茲,須臾不離。探索建立知行合一、黨建與業務深度融合的制度,堅持理論聯系實際,即知即行、篤信篤行,黨建工作與業務工作同謀劃、同部署、同推進、同考核,發揮黨的全面領導作用、黨組織戰斗堡壘作用、黨員先鋒模范作用,努力把黨建優勢轉化為治理效能。

 ?。ㄗ髡撸褐袊茉唇ㄔO集團有限公司黨委副書記)

  責任編輯:李涇一

標簽 -
網站編輯 - 張芯蕊
男女无遮挡猛进猛出免费观看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