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整治銀行業市場亂象為抓手 推進金融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2020年06月24日 11:33:23
來源: 《紅旗文稿》2020/12 作者: 王朝弟

  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作出“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總體安排,并在部署加快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部分,針對金融治理提出“健全具有高度適應性、競爭力、普惠性的現代金融體系,有效防范化解金融風險”的要求。近日,《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新時代加快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意見》再次針對金融治理提出“增加面向中小企業的金融服務供給”“建立現代金融監管體系”等具體要求。完善金融治理的一個重要舉措,就是要深化整治銀行業市場亂象,促進銀行合規建設,推動銀行業高質量發展。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金融是國家重要的核心競爭力,金融安全是國家安全的重要組成部分,金融制度是經濟社會發展中重要的基礎性制度。我國金融體系以銀行為主導,一段時間以來銀行業運行中出現的部分市場亂象,不利于防范化解金融風險,不利于金融和實體經濟的良性循環,整治銀行業市場亂象成為擺在監管機構面前的一道必答題,更成為穩定我國金融根基的核心。

  整治市場亂象是金融回歸服務實體經濟本源的迫切需要。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金融要把為實體經濟服務作為出發點和落腳點。然而,在國際金融危機后相對寬松的貨幣環境下,一些商業銀行悖離審慎經營理念,簡單追逐利潤,進行無資本支撐、脫離監管的加杠桿,依靠同業負債拉動資產高速虛假擴張,表現為異地展業無序化、表內業務表外化、貸款業務投資化、表外業務信用化、非銀機構通道化,造成資金層層嵌套、空轉,嚴重脫實向虛,金融資源不能有效配置到經濟社會發展的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不能有效滿足人民群眾和實體經濟多樣化的金融需求。

  整治市場亂象是打贏防范化解金融風險攻堅戰的迫切需要。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防止發生系統性金融風險是金融工作的永恒主題。隨著我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銀行業發展面臨增長速度回調、風險集中暴露、前期泡沫消化等重大挑戰。實體經濟運行中的各種矛盾和壓力持續向銀行業傳遞,企業風險和金融風險交織。特別是歷史包袱沉重、前期經營偏離定位、所處區域經濟發展相對較慢的中小銀行資產質量劣變,流動性風險凸顯,金融安全防線和風險應急處置機制亟待進一步完善。

  整治市場亂象是銀行業高質量發展的迫切需要。前期部分中小銀行存在股東資質不達標、隱身代持銀行股權現象,個別企業甚至通過違規入股、虛假注資、循環注資、抽逃股本等方式違法搭建金融集團。部分中小銀行公司治理混亂,內部制衡機制失靈,風險管控體系形同虛設,埋下惡意違規經營、利益輸送和過度承擔風險的禍根。部分大中型銀行通過多層控股和交叉持股等方式形成了復雜且不透明的集團架構,成為高質量發展的機制障礙。

  整治市場亂象是強化金融監管的迫切需要。隨著金融市場發展,銀行業務結構和風險表象出現新形式、新變化,對有效銀行監管提出了新要求,加之此前監管工作更多考慮發展因素,致使存在事實上的監管短板,如商業銀行股權管理弱化,穿透監管不到位,對跨業跨市場套利問題,監管規則體系表現出不同程度的編而不密、扎而不緊、“牛欄關貓”的現象等。

  近年來,在黨中央、國務院關于“穩定大局、統籌協調、分類施策、精準拆彈”方針的指導下,銀行監管機構主動作為,穩妥有序梯次推進銀行業市場亂象整治工作,達到預期目標,取得積極成果。一是銀行機構經營管理亂象基本遏制。一批重大案件得到嚴肅查處,行業性重大違法違規問題有效杜絕,不法分子控制的金融集團平穩有序拆解,機構盲目擴張、野蠻生長現象減少。二是重點領域金融風險由發散轉向收斂。不良貸款真實反映并加快處置,三年來累計處置4.4萬億元;影子銀行和交叉金融風險持續收斂,2017年以來累計壓縮交叉金融類高風險資產約16萬億元。三是金融與實體經濟良性循環的基礎進一步夯實。多層嵌套業務下降,資金脫實向虛問題得到糾正;“房住不炒”政策有效貫徹;普惠金融增量擴面降本,2019年普惠型小微企業貸款同比增長超過25%。通過整治市場亂象,銀行業落實了黨中央打好防范化解金融風險攻堅戰的前瞻性重大決策部署,降低了總體杠桿水平,提高了抗風險能力,穩固了高質量發展的基礎,增強了金融體系和宏觀經濟運行的韌性,為我國經濟在面臨重大風險挑戰和外部沖擊時能夠及時有效應對,鞏固穩中向好、長期向好的趨勢,提供了回旋余地和政策空間。

  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上升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F代金融體系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堅持和完善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重要支撐。完善的金融體系能夠在儲蓄者和企業之間架起成本最優的橋梁,促進資金要素的高效公平配置,進一步釋放市場活力,提高全要素生產率,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長期以來,我國金融體系存在防范化解風險能力不足、宏觀調控政策傳導不暢、監管制度體系薄弱等問題,整治市場亂象正是完善金融治理,健全金融體系的有效抓手。

  以整治市場亂象為抓手,培育有效治理的市場主體。整治工作注重激發機構自我糾偏內生動力,提升單體機構治理能力,促進形成理性發展、審慎經營的金融市場主體。一是提升公司治理規范性,將公司治理特別是股東股權管理作為整治重點,堅決打擊股東掏空銀行等行為,督促機構嚴格股東管理,建立有效制衡機制,強化并表管理。二是提升風險內控能力。推動機構將“問題整改”上升到“問題治理”,查找彌補體制機制、流程控制和系統應用等方面薄弱環節,提高風險識別和風險定價能力,優化考核激勵機制,減少盲目跟風行為。三是厚植合規文化。隨著違規成本提高,“合規創造效益”、“合規從高層做起”理念深入人心,機構普遍能夠樹立穩健審慎的風險偏好,合規文化氛圍基本形成。

  以整治市場亂象為抓手,深化金融體系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整治工作堅決貫徹落實新發展理念,推動金融市場環境和金融機構體系協調發展,優化市場機制,促進形成多層次、廣覆蓋、有差異、有利于支持中小企業的銀行體系,為市場發揮資源配置作用創造良好條件。一是形成規范透明環境,保障市場公平競爭。嚴厲打擊各類套利行為,規范市場秩序,嚴肅市場紀律,督促銀行資產透明化和投向合規化,使資本約束機制真正發揮作用。二是降低整體風險水平,激發市場活力。通過主動暴露和積極化解風險,校正市場運行中的偏離,防止風險大規模轉移蔓延,避免金融體系出現大幅震動。三是推動銀行機構體系優化,適應市場需求。各類機構回歸本源主業,找準自身市場定位差異化發展,形成服務實體經濟梯隊,特別是中小機構回歸屬地、回歸小微效果明顯。

  以整治市場亂象為抓手,提高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的傳導效率。黨中央對金融工作的集中統一領導是我們最大的政治優勢。加強和完善宏觀調控,更好發揮政府“看得見的手”作用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內在要求。此次整治工作嚴格遵循習近平總書記對金融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開展,有效發揮了政府對金融市場的調控和監管職能,是將我國金融體系制度優勢轉化為治理效能的一次生動實踐。通過整治,一是增強了黨組織的領導核心和政治核心作用,銀行機構普遍能將黨的領導融入公司治理各環節,把黨組織內嵌到公司治理結構之中。二是加強了對銀行機構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行為的激勵約束,對落實不到位行為予以嚴查嚴處。三是完善了宏觀政策傳導落實長效機制,把機構落實情況鑲嵌到日常監管中,使金融調控更加適應開放條件下現代市場經濟的發展要求。

  以整治市場亂象為抓手,完善現代金融監管體系。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做好金融工作要強化監管,提高防范金融風險能力。此次整治工作不僅是對行業亂象的全面整頓,也是金融監管部門的一次“自我革命”。一是健全監管規制體系,針對新的風險表現固化整治成果,出臺“補短板”規制,加強規制銜接配合,壓縮套利空間,構建公平有序的金融體系。二是改進監管機制方法。充分發揮處罰問責“利器”作用,讓制度“長牙”、紀律“帶電”;提高監管對創新行為的響應速度和質量;擴大監管科技應用范圍;進一步培育恪盡職守、敢于監管、精于監管、嚴格問責的監管精神。三是提高監管應對處置風險能力。深入理解當前風險特征,著力實現“早識別、早預警、早發現、早處置”,完善應急處置機制,提高處置高風險機構能力,筑牢金融安全防線。

  當前,我國經濟運行面臨較大壓力,困難挑戰越大,越要深化改革,破除體制機制障礙,激發內生發展動力。下一步,要在總結經驗、鞏固成果的基礎上,進一步健全金融體系,推進金融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以服務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作為健全金融體系的根本目的。在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重點是落實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有關要求,集中精力做好“六穩”工作、落實“六?!比蝿眨浞职l揮制度優勢,用足用好各類政策工具,形成有利于做好常態化疫情防控,有利于穩住市場主體,有利于改善民生就業,有利于有效擴大內需,有助于形成新的增長點和增長極,有利于完成脫貧攻堅任務的金融體系,為維護經濟發展和社會穩定大局,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提供有力金融支持。

  以提高“適應性、競爭力、普惠性”作為健全金融體系的目標。在守住防風險底線的前提下,以加強適應性為綱,以提升競爭力為繩,以堅持普惠性為本。尊重金融市場發展規律,積極發展多層次資本市場,鼓勵銀行加強自身能力建設,堅持用市場化改革方法降低實體經濟融資成本,引導金融機構增加對實體經濟特別是民營小微企業等經濟發展薄弱環節的支持。

  以強化金融監管作為提高金融治理能力的重要內容。消除套利空間,清除監管空白。一方面,加強金融監管政策與經濟發展規劃的契合度,并積極與貨幣政策、財政政策、產業政策和區域發展政策等密切配合;另一方面,加強宏觀審慎監管與微觀審慎監管的協調,健全監管協調機制,逐步將各類金融活動和資產擴張行為全部納入統一的監管體系,提升宏觀政策傳導有效性,降低金融體系不確定性。

  以發展金融科技作為提高金融治理能力的重要支撐。此次整治工作中,監管科技的運用已在節省手工工作量、查明資金池掩蓋下資金來龍去脈、破解股東穿透審查難等方面體現出明顯優勢,為監管工作提供防范風險的先手。可以斷言,科技賦能是未來提升金融治理能力的必然選擇。必須樹立“科技+”理念,大力促進金融科技創新發展,運用金融科技使所有資金流動置于金融監管的監督視野之內,進一步完善現代金融監管體系。

 ?。ㄗ髡撸褐袊y保監會辦公廳主任)

責任編輯:劉玉成

標簽 -
網站編輯 - 王慧
男女无遮挡猛进猛出免费观看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