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踐出真知

2020年06月08日 16:09:00
來源: 《紅旗文稿》2020/11 作者: 聶悄語

  學習《習近平在正定》《習近平在廈門》《習近平在寧德》,讓我了解一位青年成長為國家領袖的歷程,讓我知曉青年時期的習近平是如何在艱苦的環境下砥礪奮斗擔當作為,更讓我明白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這是怎樣經過從實踐到認識,從認識到實踐長期多次反復才完成的,這些習近平同志年輕時經受的考驗和歷練,成為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歷史起點和實踐開端。

  源于吃苦。習近平同志在梁家河七年知青歲月吃盡苦頭,跨過“五關”,與群眾一起放羊、鍘草、挑糞、拉煤、攔河、打壩,什么苦活累活臟活都干過,連村里的人都感嘆:“咱一般的老百姓都吃不了這苦!”他在與廈門大學學生張宏樑的交流中提倡年輕人要“自找苦吃”,利用一切機會鍛煉自己。過舒適的生活是容易的,但青年習近平說:“只想過舒適的生活,是平庸的生活。我是準備入‘苦海’的?!背钥嗪蛫^斗是習近平同志的選擇,也是青年成長的必由之路。我們生活在這個國家最好的時代,吃苦已經遠遠超越了物質匱乏、生活艱苦的概念,而意味著把工作當作事業來干,永葆奮斗的初心,敢于迎接困難和挑戰,堅持不懈地解決問題和難題,持之以恒推動黨和國家的事業不斷向前。

  源于勤學。勤學有三個主要途徑,第一,通過書本學。習近平同志博覽群書,在正定工作期間,辦公桌上“擺著大量書籍、報刊,有馬列主義著作,有毛澤東思想著作,有中國的,還有外國的,總是堆得滿滿的”。第二,通過調研實踐學。在讀書的同時,習近平同志強調,年輕人要多接觸社會,補上社會實踐這一課,只有和群眾實踐相結合,才能把書里的水分擠掉,得到知識干貨。他每到一個地方,第一件事就是撲下身子,到基層開展調研,了解百姓最關切的問題。只有掌握了當地的實際情況,才能做到精準施策。習近平同志在正定解決征購負擔過重的問題;在廈門兩次幫助軍營村制定發展規劃;在寧德提出“弱鳥先飛”、“滴水穿石”的理念。這些都成為習近平精準扶貧思想的源頭。第三,向身邊的人學。習近平同志總是虛心向老同志學習,經常與老同志談心、請教,向專家學,向群眾學,向大學生學。謙虛廣泛地向他人學習對于取長補短、開拓工作思路十分重要。

  源于實干。習近平同志深諳實干興邦的道理,他在正定抓公路治理,很多年臟亂差的公路都弄干凈了;在廈門制定《1985年—2000年廈門經濟社會發展戰略》,解決了廈門發展模式、城市定位等問題。實干的事例不勝枚舉,習近平同志用行動告訴我們,唯有踏踏實實做事,才能成就一番事業。習近平總書記在解決“兩不愁三保障”突出問題座談會上指出:“處事不以聰明為先,而以盡心為急。”青年人唯有戒驕戒躁,求真務實,做政治上的老實人,做問題的解決者,做工作的實干者,才能不斷改革創新,推動事業發展。

責任編輯:李涇一 高天鼎

標簽 -
網站編輯 - 張芯蕊
男女无遮挡猛进猛出免费观看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