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時代有一個時代的主題,一個時代有一個時代的使命。這樣一句當下堪稱耳熟能詳的話,不僅適用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全局,而且也適用于作為其重要組成部分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稅收事業。問題是,究竟什么是新時代中國稅收的主題和使命?
對于中國稅收而言,新時代絕非標簽和口號,它有著一系列實實在在的內容。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指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發展之間的矛盾”。隨著社會主要矛盾變化,人民對于更高層次、更廣范圍的美好生活需要,雖然涵蓋了物質和精神兩個層面,但重點拓展且成為重心的更多是精神層面——對于民主、法治、公平、正義、安全、環境方面的要求日益增長。這其中,當然包括人民對于稅收公平正義的追求,也當然要通過人民稅收公平意識、稅收民主意識和稅收權利意識的不斷增強而體現出來。
認識到稅收不僅事關人民的物質文化需要,而且牽動人民的美好生活需要,從滿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高度定位稅收,將稅收公平正義作為稅收政策的一個重要目標而同破解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問題緊密對接,便會極大地提升稅收發展和稅收工作的站位。
這意味著,新時代稅收發展和稅收工作,必須堅持以人民為中心,以促進社會公平正義、增進人民福祉為根本出發點和落腳點。既要把促進社會公平、增加人民福祉作為一面鏡子,全面審視各方面的現行稅收制度和政策規定,從中找準短板和弱項并作為改革的突破口,又要把促進社會公平、增加人民福祉作為一項原則,針對有違稅收公平正義的矛盾和問題持續發力,通過創新稅收制度設計和稅收政策安排,將不斷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貫穿于稅收制度和稅收政策的各環節和全過程。
隨著經濟發展階段變化,在從“有沒有”、“有多少”向“好不好”、“優不優”的轉變中,當然包括從更多關注稅收收入規模和增速向更多關注稅收收入質量和效益的轉變,也當然要通過由追求稅收“體量優勢”和“速度優勢”向追求稅收“質量優勢”和“效益優勢”的轉變而體現出來。
認識到稅收不僅有規模和增速問題,而且有質量和效益問題,從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高度定位稅收,將稅收質量和效益作為考核稅制建設和稅收征管的一個重要標尺而賦予其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加快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的全新意義,便會極大地拓展稅收發展和稅收工作的視野。
這意味著,新時代稅收發展和稅收工作,必須堅持質量第一、效益優先,以提升稅收的質量和效益為根本出發點和落腳點。一方面,要以新發展理念為“牛鼻子”,在稅收規模和增速的基礎上,將稅收質量和效益納入核心目標之列,進而將其挺在規模和增速之前,作為第一位的目標。另一方面,要注重用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思維和辦法調整稅收制度結構,以相對均衡的現代稅收結構和現代稅源結構夯實現代化經濟體系建設和經濟高質量發展的稅制根基。
隨著改革開放進入全面深化改革新時期,在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總目標中,不僅覆蓋了稅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這一分目標,而且,作為國家治理的基礎和重要支柱,稅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還要成為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基礎性和支撐性要素。
認識到稅收不僅是一個經濟范疇,而且是一個國家治理范疇,從黨和國家事業全局的高度定位稅收,將稅制改革作為全面深化改革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而融入經濟、政治、社會、文化、生態文明體制改革聯動進程,并同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總目標相對接,便會極大地充實稅收發展和稅收工作的內涵。
這意味著,新時代稅收發展和稅收工作,必須跳出就稅收論稅收或就經濟論稅收的傳統思維局限,立足高起點,胸懷大格局。不僅要實現稅收公共化與加快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進程同頻共振,最大限度減少稅收對市場資源的直接配置和對微觀經濟活動的直接干預,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還要讓稅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與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進程如影隨形,從現代稅收文明出發布局稅收制度建設,加快建立結構均衡、功能完備、科學規范的現代稅收制度,最大限度將現代稅收制度優勢轉化為現代稅收治理效能,更好發揮政府作用,有效彌補市場失靈。
諸如此類的稅情變化以及由此帶來的稅收主題和使命變化,肯定不限于上述所列。但不管怎樣,這幾條可能是最基本、最深沉、最持久的。從人民對于稅收公平正義的追求到更多關注稅收質量和效益,再到稅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目標的確立,至少讓我們清晰地看到了這樣一個基本事實:中國稅收的環境、條件、任務、要求變了,稅收發展和稅收工作的理念、思想和戰略也得跟著變。
引申一步說,理念、思想、戰略層面的調整,走到深處便是立場、觀點、方法的調整。故而,稅收發展和稅收工作須從理念、思想、戰略到立場、觀點、方法全面而徹底地轉向新時代。
毫無疑義,只有站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的平臺上討論新時代稅收發展和稅收工作,以匹配新時代的理念、思想、戰略乃至立場、觀點、方法,確立并踐行中國稅收的主題和使命,才可能與時俱進,才可能不落俗套,才可能脫出慣性思維局限,才可能凝聚起最廣泛共識,也才可能在更高起點、更高層次、更高目標上為開啟和推進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發揮好稅收的應有作用。
(作者:中國社會科學院副院長、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
責任編輯:劉玉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