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社會治理的重心必須落到城鄉社區。北京市密云區在戰“疫”斗爭中強化黨建引領,著力構建基層社會治理新格局。實踐證明,社會治理的基礎支撐在基層,社區服務和管理能力強了,社會治理的基礎就實了。
黨建引領:建立上下貫通、執行有力的工作體系。建立健全指揮體系。構建“區級、鎮街、社區(村)三級書記抓防控”指揮體系,區疫情防控工作領導小組下設疫情防控、排查穩控、醫療救治、物資保障、市場管理、文旅輿情、督導檢查指揮部,深入一線、靠前指揮,快速反應、統籌部署,每日調度、會商研判、督導檢查工作。建立健全組織體系。黨組織充分發揮政治優勢、組織優勢和群眾工作優勢,把支部建在下派工作隊、小區防控陣地和一線卡點,形成“黨組織統籌、支部書記帶頭、黨員干部沖鋒、群眾積極參與”的嚴密組織體系,讓黨組織一線發力,黨旗在一線飄揚。建立健全責任體系。落實區領導包鎮街、鎮街領導包片、鎮街干部包社區(村)、村居干部包街、黨員和村居民代表包戶五方聯動機制。全面壓實網格化管控責任,形成“任務到格、責任到人”的全覆蓋管控局面。社區疫情防控工作督導組直插所有村居和檢查點,確保督導到點、整改迅捷、提升到位。
人民主體:形成人人防疫、聚力戰“疫”的濃厚氛圍。廣泛發動,全員“參戰”。區委、鎮(街、地區)黨(工)委“內核”驅動,村(社區)、群團組織、社會組織“外圍”發動,廣泛動員群眾直接參與到站崗執勤、義務巡邏、文明勸導、人員排查、環境整治、重點管控等重點任務中。有效引導,群眾“助戰”。加強輿論引導,迅速讓廣大群眾樹立起“居家也是抗疫”意識,認真執行“戴口罩、少出門、不聚集”等防護要求,積極配合村、社區落實各項管控措施。積極組織,群眾“督戰”。發動社區(村)業主委員會、老年協會、紅白理事會等社會組織建立巡邏勸導隊,勸阻群眾外出聚集、不戴口罩等違反防疫規定行為。
多方共治:強化重心下移、權責下沉的力量支持。資源下沉。區、鎮(街、地區)兩級資源下沉,把人財物、權責利下沉到基層。動員在職黨員參與社區(村)疫情防控,回社區報到參戰。多元參與。動員中央、市屬企事業在密單位下派干部下沉社區(村),參與疫情防控工作。強化區域化黨建聯建共建機制,組織駐鎮(街、地區)企業單位共抓疫情防控、共商區域治理。發揮黨建引領“紅色物業”作用,物業員工全部參戰,構筑起社區嚴密防線。倡導“兩新”組織履行社會責任,助力疫情防控?;鶎訙p負。下發《關于進一步整治疫情防控工作中形式主義突出問題為基層減負工作有關事項的通知》,規定所有由社區(村)統計上報的疫情防控數據,一律由區指揮部社區(村)防控組統一收集。
法治保障:打造依法防控、依法治理的良好秩序。廣渠道多方式引導群眾。印發《疫情防控法律知識》等各類宣傳讀本,向各社區(村)制作配發“防控十條要求”宣傳展板,通過村村響廣播、懸掛橫幅、發放資料,通過宜居密云、法潤密云等微信公眾號平臺,引導群眾遵守防疫法律法規。依法依規防控。嚴格執行疫情防控和應急處置法律法規,制定社區疫情防控具體方案等規范性制度文件和配套防疫工作指導,嚴密防疫法定權限和程序。加強防疫一線干部教育培訓,規范防控流程,提升依法防控。加強涉及疫情矛盾糾紛專項排查化解,妥善解決設卡、登記、測溫、返工復工等方面問題。
科技支撐:拓寬智慧治理、信息服務的有效途徑。推行一體化網絡服務。依托區、鎮、村三級聯動便民服務體系,進一步加強疫情防控期間流動人口管理工作。堅持疫情防控和便民服務兩手抓、兩手硬,設立幫辦代辦服務“綠色通道”,利用政務服務網、微信公眾號等網絡平臺對群眾開展預約辦理、網上審批、上門代辦服務,實現防疫不間斷、服務不打烊。依托新技術精準管控。強化疫情防控精準化和高效化,針對商超發熱篩查效率不高問題,及時應用紅外線等人工智能測溫系統,有效緩解工作人員測溫壓力。針對排查卡點人員和車輛排查難題,引進人臉識別、車控系統,提高識別率和準確度。針對居家觀察人員管控監管難問題,采用安裝紅外互聯網攝像機,通過網絡寬帶直接與區級“12345”接訴即辦防控平臺連接,實現遠程管控和實時管控。針對社區防疫重點部位監管難問題,將綜合執法平臺與派出所的監控探頭對接,實現了全天候、精準化管控。運用區塊鏈賦能增效。將各鎮(街、地區)網格化管理與大數據、互聯網有機結合,構建實時互聯、數據共享、聯動協同的智能化平臺,優化疫情防控流程,提升社會治理效能。將城市管理、社會治安等多平臺融合,與多部門信息系統對接,實現轄區街巷、所有重點區域防控信息化。
民本民生:打通基層治理、服務群眾的最后一公里。做好生活服務,讓群眾暖心。加強商超企業服務引導,通過設置“提貨站”、線上采購等方式滿足群眾生活需求。針對口罩供應緊缺問題,第一時間組織區內服裝加工企業轉產加工口罩,口罩日產能可解決北京市近一半的需求。全面開展為群眾“四代”服務:代買生活用品、代取快遞外賣、代送預訂口罩、代清生活垃圾。積極開展“貼心走訪”,對獨居老人及因防疫無法回家的醫護人員、商超人員、出租司機等人員家屬,加強關心關懷,每天由一名黨員進行“貼心走訪”,幫助解決實際困難。做好信息服務,讓群眾穩心。在區級為民服務中心設置防疫專線和服務專席,前置解決群眾反映的各類問題,實現未訴先辦。針對社會和網絡上一些不實疫情虛假信息,及時通過電臺、電視臺、公眾號等媒體進行辟謠澄清。結合疫情防控不同階段的不同要求,持續印發《一封信》,通過村村響廣播等形式進行播發,讓群眾第一時間掌握防疫形勢和政策要求,做到心中有數、心里有底。做好醫學服務,讓群眾安心。發放科學防護手冊,加強防護知識宣傳。定制發放“3+X”愛心包,及時為居家觀察人員配發體溫計、垃圾袋、消毒液、中藥制劑、口罩等防疫物品。組織區社會心理服務中心,面向家庭發布疫情防控電子繪本,引導家庭學習防護措施。組織家庭醫生團隊向市民公示聯系方式,通過電話、微信等方式向慢性病患者、老年人、殘疾人等提供日常用藥指導和健康咨詢。
(作者:中共北京市密云區委常委、組織部部長)
責任編輯:王農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