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不改我國在全球產業鏈中的地位

2020年05月20日 09:30:57
來源: 《紅旗文稿》2020/10 作者: 黎海華

  新冠肺炎疫情暴發后,美國部分人士開始鼓吹疫情將推動美國“制造業回流”,美國、日本等部分國家推出支持企業“撤離中國”的政策,引發國內外對外資撤離中國、產業從中國轉移的關注和擔憂。新冠肺炎疫情在給世界經濟帶來不利影響的同時,確實給我國產業鏈發展帶來困難和挑戰。但只要堅持全面客觀辯證的視角,就能更加深入積極地看到我國產業鏈的地位影響、發展韌性和發展前景,堅信我國能在維護全球產業鏈中化危為機。

  中國在全球產業鏈中的地位具有堅實基礎

  隨著中國改革開放特別是加入世界貿易組織,中國深度融度經濟全球化,與世界各國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產業鏈格局。與此同時,在國內形成了比較獨立完整的產業鏈體系,成為全球唯一擁有聯合國產業分類當中全部工業門類的國家,擁有41個工業大類、207個工業中類、666個工業小類。

  我國在全球產業鏈中地位和影響的提升,是中國經濟在融入經濟全球化發展中轉型升級的必然結果。一方面,我國在改革開放中不斷釋放出人口紅利、土地紅利等,極大地降低了企業生產成本。另一方面,在經濟全球化中,跨國公司按照“成本最小化、利潤最大化”的原則在全球范圍布局產業鏈,把中國作為構建全球產業體系的重要環節。特別是近年,我國居民收入水平顯著提高,強大的國內消費市場成為吸引跨國公司持續投資中國的重要因素。隨著中國經濟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我國擁有世界上最大規模的科技和專業技能人才隊伍優勢,正全力打造市場化國際化法治化的營商環境,促進產業增值鏈條不斷延伸。我國在全球產業鏈中的地位不斷鞏固提高,反映的是我國比較優勢和綜合實力的發展變化,體現了經濟全球化下的世界各國分工協作的深化,這一發展基礎和態勢不會因疫情的短期影響而改變。

  當前,中國已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第一工業大國、第一制造大國、第一貨物貿易大國、吸引外資第一大國和對外投資大國,在國際分工格局中,成為全球產業鏈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環節。堅決克服新冠肺炎疫情影響,確保全球產業鏈供應鏈開放、穩定、安全,中國仍具有重要的影響力。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根據當前國際疫情蔓延的態勢以及全球經濟的表現,大幅下調今年全球經濟增長預期,預計全球經濟今年下降3%,預計中國增長1.2%,中國是全球主要經濟體里少數預計為正增長的國家之一。同時,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預計2021年中國經濟增長速度是9.2%,堅定看好中國經濟增長的前景。

  外資企業選擇到中國投資生產,基于全球產業鏈和價值鏈進行投資布局,是企業的正常經營行為,符合市場經濟的基本規律。開放合作是世界經濟運行規律的客觀需要,也是驅散疫情陰霾的重要武器。盡管個別國家一些人借疫情炒作“經濟脫鉤”,鼓噪轉移產業鏈,但鼓勵外資企業“撤離中國”既不符合企業需求,也不符合經濟學基本原理。從事實上看,我國當前并沒有出現供應鏈、產業鏈因疫情影響向國外大規模轉移的現象。根據中國美國商會、美中貿易全國委員會、日本貿易振興機構等商會機構所做的調查顯示,2020年3月份以來,在華美資、日資企業生產經營趨于好轉,投資意愿比2月份明顯增強,考慮調整產業布局的企業數量很少。

  中國產業鏈固鏈行動不斷克服疫情不利影響

  習近平總書記在推動疫情防控和企業復工復產中對產業鏈高度重視,今年2月23日召開的統籌推進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工作部署會議上,他明確指出:“產業鏈環環相扣,一個環節阻滯,上下游企業都無法運轉。要堅持全國一盤棋,維護統一大市場,促進上下游、產供銷、大中小企業整體配套、協同復工,切實提高復工復產的整體效益和水平?!睘閼獙σ咔閷ξ覈a業鏈造成的不利影響,我國在分區分級精準防控的同時,有序推動全產業鏈加快復工復產,聚焦重點產業鏈,以龍頭企業帶動上下游配套中小企業,特別是“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增強協同復工復產動能。一方面,落實已出臺的援企穩企惠企政策,推動產業鏈上下游、大中小企業抱團協同恢復生產,解決產業鏈“轉”的問題。另一方面,發揮消費、新基建、重大項目等拉動作用,穩固企業上下游供給,解決產業鏈“穩”的問題。

  尤其是,對于疫情中受挫的產業鏈,旺盛需求是鞏固產業鏈的一把鑰匙。為此,我國在增強協同復工復產的同時,發揮新基建、重大項目等投資拉動作用,穩固企業上下游供給,提升產業鏈復工復產整體效益和水平。在消費方面,通過發揮“互聯網+”作用,推動汽車、家電、輕紡等傳統消費,智慧醫療、健康養老、綠色產品新消費,遠程醫療、在線教育、數字科普、在線辦公、協同作業等新業態新模式,都為短期我國產業鏈發展提供廣闊發展空間。

  在黨中央堅強領導下,各地區各部門抓緊抓實抓細各項政策,我國有序推進全產業鏈復工復產,實現良性互動;加強統籌協調,采取“一事一議”“一企一策”方式,推動解決龍頭企業及其核心配套企業復工復產中的跨部門跨地區問題;加強對中小型關聯企業的融資支持,加強對企業反映問題的分類梳理。截至4月中旬,全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平均開工率已達99%,人員復崗率達到94%,全國中小企業復工率達到84%。2020年1-4月份,高技術制造業中,計算機及辦公設備制造投資增長15.4%;高技術服務業中,電子商務服務投資增長25.6%,專業技術服務投資增長12.5%,科技成果轉化服務投資增長28.0%。中國在較短的時間內以非常規手段實現疫情有效防控并全方位推動產業鏈復工復產,相比西方其他主要發達國家,顯示我國應對危機中實現穩固產業鏈的強大優勢,能夠不斷克服疫情不利影響。

  中國在維護全球產業鏈穩定中能夠化危為機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危和機總是同生并存的,克服了危即是機?!币咔閷ξ覈a業鏈發展帶來困難和挑戰都是暫時的,我國產業鏈在克服困難的同時也迎來發展機遇。

  隨著我國國內疫情防控取得重大戰略成果,經濟社會秩序加快恢復,中國不斷擴大防疫物資生產,為本國和世界其他國家抗擊疫情提供必要物資保障,為全球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貢獻中國力量。譬如,為支持世界各國加強疫情防控,我國短時間內向世界各國輸送基礎性耗材、防疫物資;中國作為全球市場重要供應方,原料藥產業復工復產率和主要產品的達產率都超過80%。中國生產力迅速轉化為全球抗擊疫情的戰斗力,充分證明中國產業鏈是全球產業鏈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

  中國擁有全球規模最大、門類最全、配套最完備的制造業體系,中國能否穩住對外貿易產業鏈,關系到全球產業鏈、供應鏈的穩定。在20國集團領導人應對新冠肺炎特別峰會上,習近平總書記呼吁世界各國共同維護全球產業鏈供應鏈穩定,防止世界經濟陷入衰退。中國始終堅守開放合作的承諾,積極打出穩外貿政策“組合拳”,包括對1464項產品足額退稅,充分發揮出口信用保險作用,通過專項再貸款再貼現方式加大對中小微企業的金融支持,增設一批跨境電子商務綜合試驗區,支持加工貿易發展,積極幫助企業化危為機,助力國際貨運逆勢而上,為穩定和暢通全球供應鏈產業鏈發揮重要作用。我國不斷加強全球疫情對重點產業鏈影響的分析研判,加強與各國經貿伙伴的溝通,梳理產業鏈關鍵領域和薄弱環節,優先保障在全球產業鏈中有重要影響的龍頭企業和關鍵環節平穩生產,維護國際供應鏈穩定。

  在疫情面前,我國產業鏈的綜合優勢不僅沒有被其他國家所替代,而且會隨著移動互聯網、大數據、物聯網、云計算等新一代信息技術的廣泛應用,從世界分工體系的中低端不斷邁向中高端。新冠肺炎疫情催生新業態新經濟新模式,使得我國生物醫藥產業加速發展,人工智能、大數據等加快運用,依托“互聯網+”的無接觸配送、網上超市、空中課堂等服務蓬勃發展。今年1-3月份,我國在規模以上服務業企業營業收入下降11.5%的情況下,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營業收入增長4.0%。2020年4月份,我國高技術制造業和裝備制造業增加值分別增長10.5%和9.3%,我國集成電路、工業機器人、微型計算機設備產品產量分別增長29.2%、26.6%和26.2%。我國在5G網絡、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方面的技術產業優勢,必將引領我國產業鏈從中低端不斷向中高端攀升。

  特別是面對疫情在世界各國蔓延,中國政府堅定不移支持經濟全球化,推動互利共贏的開放發展。我國將繼續做好穩外資各項工作,支持外國企業來華投資興業,進一步推動外資項目和企業復工復產,各項援企政策都同等適用于內外資企業;進一步放寬外資準入,進一步提升服務業、制造業、農業領域開放水平,繼續在自貿試驗區先行先試;進一步加大鼓勵外商投資產業力度,使更多領域的外商投資能夠享受稅收等有關優惠政策。此外,我國將繼續全面落實《外商投資法》,全力營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營商環境,全面提升外資項目服務水平。因此,盡管新冠肺炎疫情對我國產業鏈帶來較大短期影響,但是我國新動能較快成長和全方位對外開放的態勢沒有改變。隨著我國復工復產有序推進,我國產業鏈優勢必將進一步穩固,助推中國經濟轉型升級,在高質量發展上邁上新臺階。

責任編輯:劉玉成

標簽 -
網站編輯 - 王慧
男女无遮挡猛进猛出免费观看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