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確的政治路線要靠正確的組織路線來保證,組織路線對于堅持黨的領導、推進黨的事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我們黨一路走來,始終堅持組織路線服務政治路線,為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提供堅強組織保證。在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戰脫貧攻堅中,黨的政治優勢、組織優勢和群眾工作優勢充分發揮,匯聚起奪取脫貧攻堅戰全面勝利的深厚偉力。
踐行黨的初心和使命
馬克思主義是人民的理論,人民性是馬克思主義最鮮明的品格。馬克思、恩格斯指出:“無產階級的運動是絕大多數人的、為絕大多數人謀利益的獨立的運動”,在未來社會,“生產將以所有的人富裕為目的”。我們黨是用馬克思主義武裝起來的政黨,始終把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作為自己的初心和使命,并一以貫之體現到黨的全部奮斗之中。新中國成立初期,毛澤東同志就指出:“現在我們實行這么一種制度,這么一種計劃,是可以一年一年走向更富更強的,一年一年可以看到更富更強些。而這個富,是共同的富,這個強,是共同的強,大家都有份?!备母镩_放新時期,鄧小平同志多次強調共同富裕,1990年12月在一次談話中指出:“共同致富,我們從改革一開始就講,將來總有一天要成為中心課題?!边^去,我們黨領導廣大農民“打土豪、分田地”,就是要讓廣大農民翻身得解放;現在,我們黨領導廣大農民“脫貧困、奔小康”,就是要讓廣大農民過上好日子。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鮮明提出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打響精準脫貧攻堅戰,掀起一場人類歷史上最為宏大的反貧困斗爭,踐行“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一個也不能少;共同富裕路上,一個也不能掉隊”的錚錚誓言,充分彰顯了當代中國共產黨人最重要最現實的使命擔當。
黨的初心和使命反映了我們黨的崇高價值追求,為奪取脫貧攻堅戰全面勝利注入強大動力。反貧困是古今中外治國理政的一件大事,我國貧困問題具有長期性、艱巨性、復雜性,既要有打持久戰的思想準備,又要有打攻堅戰的歷史擔當,以更大的決心、更明確的思路、更超常的力度,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這場硬仗。在這場舉世矚目的攻堅之戰、為民之戰中,習近平總書記站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戰略高度,把脫貧攻堅擺到治國理政突出位置,提出一系列新思想新觀點,作出一系列新決策新部署,為奪取脫貧攻堅戰全面勝利提供了科學指引。
四川省始終把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脫貧攻堅重要論述作為打贏脫貧攻堅戰的強大思想武器和首要政治任務,與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習近平總書記對四川工作系列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結合起來,省委常委會堅持第一時間傳達學習貫徹,每年舉辦市廳級主要領導干部讀書班,組織開展“大學習、大討論、大調研”活動,扎實開展“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在深學深悟中增強打贏脫貧攻堅戰的使命感責任感緊迫感。全省各級黨組織和黨員干部以黨的創新理論滋養初心、引領使命,堅持把脫貧攻堅作為最大的政治責任、最大的民生工程、最大的發展機遇,把攻克深度貧困堡壘作為必須打贏、不容有失的關鍵戰役,非常之時拿出非常之舉,收官之役形成決戰之勢,以決戰決勝的實際成效踐行初心使命、做到“兩個維護”、檢驗政治忠誠。正是因為初心如磐、使命在肩,脫貧攻堅號令千軍戰貧困,讓人民群眾深切感受到黨的大情懷、大志向。
堅持和加強黨的領導
堅持無產階級政黨的領導,是科學社會主義的一條基本原則,是馬克思主義建黨學說和國家學說的一個基本觀點。列寧根據俄國十月革命勝利和鞏固蘇維埃政權的經驗明確指出,無產階級政黨領導是“社會主義勝利的唯一保證”。我們黨是按照民主集中制組織起來的統一整體,革命時期就把黨作為無產階級先鋒隊和無產階級組織的最高形式;新中國成立后,毛澤東同志指出,“領導我們事業的核心力量是中國共產黨”,“工、農、商、學、兵、政、黨這七個方面,黨是領導一切的”;改革開放之初,鄧小平同志指出,“堅持四項基本原則,核心是堅持黨的領導”,“從根本上說,沒有黨的領導,就沒有現代中國的一切”。
新中國成立70多年、改革開放40多年的偉大實踐雄辯證明,只有中國共產黨才能領導中國,中國共產黨領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本質的特征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最大優勢,黨的堅強領導是奪取各項事業勝利的根本保證。脫貧攻堅作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底線任務和標志性指標,是我們黨向全國人民作出的莊嚴承諾,是一項對中華民族、對整個人類社會都具有重大意義的歷史偉業,其力度之大、規模之廣、影響之深前所未有。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加強黨對脫貧攻堅工作的全面領導”,“越是進行脫貧攻堅戰,越是要加強和改善黨的領導”,為打贏脫貧攻堅戰確立了根本政治原則、指明了根本政治方向。
奪取脫貧攻堅戰全面勝利,根本在于堅持和發揮黨的領導這一最大制度優勢。習近平總書記親自擘畫、親自掛帥、親自督戰,召開專題座談會分析形勢、研判任務、作出部署,加強四梁八柱的頂層設計,建立中央統籌、省負總責、市縣抓落實的管理體制,壓實脫貧攻堅一把手負責制,推動省市縣鄉村五級書記一起抓,促進東西部扶貧協作一起干,黨中央坐鎮中軍帳的“帥”位,車馬炮各展其長、一盤棋大局分明,黨總攬全局、協調各方的領導核心作用充分發揮,社會主義集中力量辦大事的最大政治優勢有力彰顯。
四川省堅決貫徹黨中央脫貧攻堅戰略部署,堅持以脫貧攻堅統攬經濟社會發展全局,實行各級黨政主要領導“雙組長”負責的領導機制,建立省領導聯系市(州)、貧困縣和貧困村制度,層層簽訂責任書、立下軍令狀,形成上下貫通、一抓到底的戰斗陣型;全面實行省州兩級掛牌督戰,構建省級領導掛帥督戰未摘帽縣、現場工作組督戰到村、業務指導組巡回指導、幫扶工作組適時參戰的工作體系,省委書記、省長直接掛帥、直接負責脫貧難度最大的深貧縣,省級領導分別負責聯系未摘帽貧困縣,帶頭下沉最偏遠的鄉、最貧困的村、最貧窮的戶蹲點調研、一線督戰,帶動各級領導干部亮劍沖鋒、戰斗在前,一個戰役一個戰役打、一個山頭一個山頭攻,堅決確保脫貧的成色和質量,堅決打贏深度貧困殲滅戰。正是因為黨的領導堅強有力,脫貧攻堅創造了了不起的人間奇跡,極大地增強了人民群眾對黨的信任、信心和信賴。
集中優勢兵力打攻堅戰
治國之要,首在用人。我們黨歷來高度重視選賢任能,始終把選人用人作為關系黨和人民事業的關鍵性、根本性問題來抓。在1938年召開的黨的六屆六中全會上,毛澤東同志明確指出,“政治路線確定之后,干部就是決定的因素”,并提出“才德兼備”的干部標準和“任人唯賢”的干部路線,為奪取新民主主義革命勝利培養選拔了大批對黨忠誠、英勇善戰、不怕犧牲的干部。新中國成立后,我們黨著眼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的需要,強調各行各業干部又紅又專。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后,鄧小平同志明確指出,“辦好中國的事情,關鍵在黨、關鍵在人”,提出了干部隊伍革命化、年輕化、知識化、專業化的方針,為推進改革開放培養選拔了大批有知識、懂專業、銳意改革的干部。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從黨和人民事業需要出發,鮮明提出新時期好干部標準,號召賢才能人上一線、精兵強將下基層,推動各級干部在實踐中練本領、長才干,為新時代培養選拔了大批忠誠干凈擔當的干部。我們黨在各個歷史階段培養造就了一支總體上適應當時形勢任務需要的干部隊伍和大批善于治國理政的優秀領導干部,這是我們黨之所以能夠不斷從勝利走向勝利的關鍵性因素。
奪取脫貧攻堅戰全面勝利,干部是“決定的因素”“關鍵的少數”。打贏脫貧攻堅戰,是我們黨在扶貧開發的萬里長征中必須翻越的“最后一座高山”,越到最后越是貧中之貧、困中之困、堅中之堅,越需要集中優勢兵力打硬仗。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打攻堅戰的關鍵是人”,“深度貧困是堅中之堅,打這樣的仗,就要派最能打的人”,推動各級黨組織和黨員干部迎難而上、盡銳出戰。黨中央堅持把脫貧攻堅作為鍛煉培養干部的重要基地、考察識別干部的重要依據,實行最嚴格的考核制度和管理措施,對貧困地區黨政正職在脫貧攻堅期內保持相對穩定,對表現優秀、完成脫貧攻堅任務的及時提拔重用,對深度貧困縣縣委書記直接約談,確保陣型不亂、干勁不松。
四川省緊緊圍繞脫貧攻堅排兵布陣、調兵遣將,把選派精兵強將作為首要之責,在全省范圍內統籌調配精銳力量充實貧困縣黨政領導班子和干部隊伍,大力推動急需人才向脫貧攻堅一線集結,持續開展千名干部人才援藏援彝幫扶行動,把“最能打的人”集結到脫貧攻堅最需要的地方;把支援涼山彝區作為重中之重,針對涼山州脫貧攻堅任務最重的實際,從全省統籌選派精干力量組建綜合幫扶隊,對表現優秀的貧困縣黨政正職、鄉鎮黨政正職和相關部門負責人優先提拔使用,對作風不過硬、能力不勝任的堅決調整處理,確保攻堅力量與攻克深度貧困堡壘相匹配;把激勵擔當實干作為關鍵之舉,健全貧困縣黨政領導班子和領導干部實績考核辦法,制定落實關心激勵脫貧攻堅一線干部政策措施,對深貧縣黨政領導班子開展全覆蓋談心談話和集中調研考核,大力表彰宣傳脫貧攻堅一線表現突出的干部,鮮明在脫貧攻堅一線擔當實干的用人導向,推動各級干部拿出“戰”的作風、“戰”的行動、“戰”的成效。正是因為精銳盡出上一線、挑重擔,脫貧攻堅有許多最好的干部、最強的干將,讓人民群眾看到我們黨強大的動員力、戰斗力。
筑牢脫貧攻堅戰斗堡壘
任何政黨都是以組織形式存在和發展的,組織嚴密是馬克思主義政黨的光榮傳統和強大優勢。馬克思主義建黨學說認為,馬克思主義政黨必須通過黨的各級組織在無產階級中的實際作用和表現,通過全體黨員高度的思想覺悟和奉獻精神來保持和發展黨的先進性。列寧深刻指出:“無產階級在爭取政權的斗爭中,除了組織,沒有別的武器?!蔽覀凕h是按照馬克思主義建黨原則建立起來的、具有統一完備組織體系的無產階級政黨,黨的一大通過的黨綱就規定了黨的組織建設的原則;1929年召開的古田會議要求“努力改造黨的組織,務使黨的組織確實能擔負起黨的政治任務”;井岡山斗爭時期,毛澤東同志指出:“紅軍所以艱難奮戰而不潰散,‘支部建在連上’是一個重要原因?!毙轮袊闪⒑?,鄧小平同志指出,“搞社會主義,沒有黨的組織是不行的”。黨的基層組織是黨在社會基層組織中的戰斗堡壘,是黨的全部工作和戰斗力的基礎。
從黨的歷史中走來,基層黨組織與我們黨取得新民主主義革命勝利緊緊相連,與推進社會主義建設和改革開放事業緊緊相連,與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緊緊相連。我們黨能夠完成在不同歷史時期的使命和任務,是同不斷加強和改進基層黨組織建設,各條戰線各個領域的基層黨組織充分發揮戰斗堡壘作用密不可分的。
奪取脫貧攻堅戰全面勝利,基層是基礎,夯實農村基層黨組織至關重要。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打贏脫貧攻堅戰,必須加強基層基礎工作”,“深度貧困地區脫貧攻堅,尤其要加強工作第一線的組織領導”,多次強調“給錢給物,更要建個好支部”,樹立重視基層、大抓基層的鮮明導向,推動脫貧攻堅向基層聚焦聚力。
四川省把抓基層打基礎作為從根本上改變貧困地區落后面貌的長遠之策,認真落實“定期整頓軟弱渙散基層黨組織”要求,深入開展“三分類三升級”活動,實行“一村一策”對癥下藥、精準施策,通過整頓把書記選好、班子配優、組織建強;認真落實“充實一線扶貧工作隊伍”要求,向貧困村、非貧困村全覆蓋選派第一書記,精心選派貧困村“五個一”、非貧困村“三個一”幫扶力量,充分發揮各類幫扶隊伍作用;認真落實“打造一支不走的扶貧工作隊”要求,實施優秀農民工回引培養工程,加強貧困地區本土人才隊伍建設,為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匯聚 “生力軍”;認真落實“提高貧困治理能力”要求,積極推進鄉鎮行政區劃調整和村級建制調整改革,加強易地扶貧搬遷集中安置點黨組織建設,扶持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組織開展鄉村干部大規模輪訓,增強抓黨建、抓治理、抓服務的能力。正是因為大抓基層基礎,脫貧攻堅一線黨旗高高飄揚,極大地凝聚了黨心民心。
把群眾組織起來奔小康
人民是歷史的創造者,群眾是真正的英雄。把群眾組織起來是馬克思主義政黨建設的一條重要經驗。早在1906年12月,列寧就明確指出:“工人階級的力量在于組織。不組織群眾,無產階級就一事無成。組織起來的無產階級就無所不能?!蔽覀凕h從成立之初就重視宣傳群眾、組織群眾、凝聚群眾,黨的一大黨綱提出要“把工農勞動者和士兵組織起來”;抗日戰爭進入相持階段后,毛澤東同志專門以《組織起來》為題發表重要講話,強調“把群眾力量組織起來,這是一種方針”,讓整個邊區克服嚴峻困難走上了正軌;解放戰爭時期,“發動群眾創造戰場”,陳毅同志說“淮海戰役是人民群眾用小車推出來的”;社會主義革命、建設、改革時期,“調動一切積極因素,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激發億萬人民在一窮二白的基礎上“敢教日月換新天”,創造出“當驚世界殊”的發展成就。
黨和國家事業的發展進步,離不開人民的創造力量;黨的全部執政活動,離不開強有力的群眾工作。正是基于這樣的歷史邏輯、實踐邏輯和理論邏輯,黨的十九大提出要“不斷增強黨的政治領導力、思想引領力、群眾組織力、社會號召力”,強調要“以提升組織力為重點”加強基層黨組織建設,就是要確保我們黨“一刻也不脫離人民群眾”,在來自人民、根植人民、服務人民中永葆旺盛生命力和強大戰斗力。
奪取脫貧攻堅戰全面勝利,激發貧困群眾內生動力是根本之策。如期打贏脫貧攻堅戰,歷史性地解決中華民族千百年來存在的絕對貧困問題,貧困群眾既是脫貧攻堅的對象、也是脫貧致富的主體。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脫貧攻堅是干出來的,首先靠的是貧困地區廣大干部群眾齊心干”,反復強調要“堅持群眾主體,激發內生動力”、“扶貧要同扶智、扶志結合起來”,推動各級黨組織和黨員干部樹立正確政績觀,把激發貧困人口內生動力、增強發展能力作為根本舉措,組織貧困群眾自力更生、脫貧致富。
四川省正確處理外部幫扶和貧困群眾自身努力的關系,積極組織引導貧困群眾住上好房子,推進巴山新居、烏蒙新村、藏區新居、彝家新寨建設,采取以工代賑、以獎代補、勞務補助等方式動員貧困群眾參與,用自己的勤勞雙手建設美好新家園;組織引導群眾過上好日子,落實“五個一批”扶貧攻堅行動計劃,完善產業扶貧利益聯結機制,實施貧困勞動力技能培訓全覆蓋行動,激發貧困群眾變“要我脫貧”為“我要脫貧”;組織引導貧困群眾養成好習慣,在全省所有行政村全覆蓋開辦“農民夜?!保M織開展“和諧鄉村行”、“潔美家庭”創建等活動,集中推進彝區禁毒防艾、移風易俗等攻堅行動,驅除愚昧、落后、貧窮的“鬼”;組織引導貧困群眾形成好風氣,實施鄉村文化振興“百千萬”工程,大力宣傳脫貧致富先進典型,廣泛開展“感恩奮進”教育,引領鄉風民風為之一新。如今,走進脫貧巨變的涼山彝區,“精準脫貧瓦吉瓦(好得很)、習總書記卡沙沙(謝謝)”,處處可見、口口相傳,群眾發自內心感恩總書記、感恩共產黨!
?。ㄗ髡撸褐泄菜拇ㄊ∥N⒔M織部部長)
責任編輯:高天鼎